懂高古瓷尤其是宋元瓷的玩家都知道,龍泉窯和湖田窯是宋元的兩大主流。雖說哥官汝定鈞五大名窯價格更高,但是這些瓷器除了定窯外,真品數(shù)量非常稀 少,對于普通玩家不具操作性。而宋代的湖田窯和龍泉窯存世量很大,且每年都有真品出土,非常具有操作性。 元代龍泉窯的青瓷雖不及宋代的細膩,卻也有其本身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器型和紋飾以及工藝三個方面。先說器型,元代龍泉窯青瓷器型相對碩大,胎體“粗壯厚重”,給人一種狂野豪邁之感,符合當時元人的審美需求;再說紋飾方面,元代龍泉窯青瓷一改前朝的含蓄風氣,漸漸世俗化,這也使得龍泉窯青瓷圖文的題材更加多樣,有山水、花卉、人物以及故事等形式。在紋飾上元龍泉窯青瓷還帶有西亞風情,這類青瓷最 大的特點是,往往覆蓋整個畫面,很少留白。 在宋朝的中晚期,出現(xiàn)了一個改變青瓷的發(fā)展方向的重要事件:宋徽宗開始推崇天青色的汝窯,并將汝窯列為御窯。雖然北宋政權(quán)隨后在“靖康之變”后覆滅,但“千峰碧波翠色來”的青瓷風格卻在宋朝人的心中扎下了根。因此在南宋政權(quán)建立后,地處南方的龍泉窯和越窯嫩否燒制出滿足社會的需求,也就成為了決定它們未來生存的關(guān)鍵。越窯和龍泉窯的匠人們對此自然不會懈怠,于是一場大戰(zhàn)就此打響。 龍泉青瓷唐末五代時期就開始模仿越窯,在宋朝成功崛起,并在元朝開始于海上貿(mào)易一起走向世界。在這期間,龍泉青瓷的釉色從青黃變?yōu)槊纷忧嗌?,底胎也隨著時代的變遷而逐漸變化,但唯 一不變的就是“純凈如玉”的質(zhì)感,正是因為這一點,才迷倒了當時的國內(nèi)外民眾,并成為他們的心中最 好的瓷器。 明代龍泉青瓷燒制的窯口:大窯、安福、竹口、上嚴兒村等。器形大、厚重。紋飾以劃花、貼花、堆塑等。歷史故事也出現(xiàn)在紋飾上。造型多樣,大香爐、鏤空器、方形器等。 宋元時期中國南方最 大的民間窯廠,窯址在今浙江省龍泉縣,故名。窯址已發(fā)現(xiàn)上百處。 始燒于北宋前期,南宋至元為其鼎盛時期,瓷窯數(shù)量成倍增長,其產(chǎn)品質(zhì)量提高。 南宋中期燒成了著 名的粉青釉,器型也更加豐富,尤以鬲式爐、堆塑龍虎蓋罐、雙耳瓶、 八卦爐為典型器。器物胎色灰白,釉質(zhì)滋潤,造型多種多樣,在生產(chǎn)白胎青瓷的同時, 還仿造官窯的黑胎器物。元時在燒制大件器物上成就突出,近三尺的大盤、大瓶,燒成后不變形。 明中期后漸衰落。 龍泉窯燒瓷歷史悠久,產(chǎn)品傳世較多,宋元時遠銷到日本、菲律賓、 馬來西亞、巴基斯坦、印度、埃及等國。1976年自南朝鮮新安海底沉船打撈出一萬七千余件元代 瓷器,其中龍泉青瓷達九千余件,可見外銷數(shù)量之大。 南宋龍泉青瓷在改革工藝技術(shù)的同時,也善于吸收先進的經(jīng)驗。龍泉窯采用薄胎厚釉之后,青色顯著提高,但在裝飾施工上又出現(xiàn)新的矛盾,不能再用刻花及篦紋。唯 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吸收官窯的風格,以簡勝繁,有些不施任何紋飾也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 |
|
來自: 新用戶1398XocJ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