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理”是很多家長喜歡的一種教育方式,一直以來被大家正面推崇。 但人們也往往發(fā)現(xiàn)講道理,對于很多叛逆的孩子來說壓根沒效果,通常越喜歡講道理的家長,他的孩子往往越不聽話。 你越講道理他就越不聽話親子溝通學習圈內(nèi)有位家長說她16歲的兒子特別叛逆,不讓做什么就偏去做,她經(jīng)常苦口婆心地給孩子講道理,孩子卻不聽,惹得家長常發(fā)脾氣。 她知道打罵孩子不對,但不知該怎么辦,她講述了孩子現(xiàn)在的狀態(tài): “孩子總是熬夜上網(wǎng)玩手機游戲,作業(yè)拖到很晚才完成。每天早上他又不想起床,總是拖拉,害得我每天都火急繚繞地開車送他到學校。” 聽得出,這位母親對于孩子目前狀況束手無策,為此她向我提出了一個疑問: “教練,孩子這種情況我能通過技術手段限制他使用網(wǎng)絡的時間嗎?比如說在路由器上設置自動開關機的時間?!?/span> 我于是問她:“你打算先跟孩子好好聊聊這個事情嗎?還是你直接就把路由器設置自動開關機的時間?” 這位媽媽毫不猶豫地回答我: “我一直是很民主的,我會先耐心地跟孩子講規(guī)則,我會告訴他不是不允許玩游戲,只是作為孩子需要自律,作為學生必須把學習放在首要位置,我會建議他先完成作業(yè)后再按照約定去玩游戲?!?/span> 過了幾天,我問這位媽媽目前的孩子玩游戲情況是否有所改善,這位媽媽嘆了口氣: “我自認為溫柔而堅定地跟孩子講道理、談規(guī)則,結果孩子非常抵觸,我們母子之間還大吵了一架,現(xiàn)在他依然我行我素,原本還寫作業(yè),現(xiàn)在干脆一點作業(yè)都不寫了!” 為什么這位媽媽通過溫柔而堅定地講道理,卻沒有拿到她想要的結果? 為什么孩子面對媽媽的諄諄教誨,絲毫不領情,還更加變本加厲? 為什么我們一直主流教育方式倡導的講道理卻在這一代孩子面前徒勞無益? 當我把這幾個問題拋給這位媽媽時,她也愣住了,因為她從來就沒有去好好反思這三個問題,聽得出她急切地想知道這三個問題的答案,于是我與這位媽媽作了長達三小時的教練電話指導,我節(jié)選其中重要片段,供各位家長參考。 媽媽:“我那孩子,從小還是乖巧懂事的,進入叛逆期后才開始有自己的想法,我其實一直挺尊重他的,就寫作業(yè)拖拉、玩手機無節(jié)制的問題不知跟他講了多少次道理,可他好像一句也不聽?!?/p> 教練:“你既然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講道理沒用,那至少說明在這件事上,講道理是不對的,發(fā)現(xiàn)不對,就應該立即停止?!?/span> 媽媽:“作為大人跟孩子講道理不對嗎?那該如何教育他?” 教練:“請問你喜歡別人說你某件事做的不好嗎?” 媽媽:“不是很喜歡,當然別人如果說得正確,我還是能虛心接受的!” 教練:“那請問到現(xiàn)在為止,別人指正你的不足與缺點,你虛心接受的次數(shù)多嗎?” 媽媽:“其實不多,我這個人很自律的,做什么事情都力爭做好,絕不讓別人說閑話。” 教練:“也就是說,當別人說你哪里做的不好時,你還是會有情緒,對嗎?如果有情緒,請問又是什么情緒呢?” 媽媽:“別人說我做的不好時,我會有生氣,還有難受的情緒。” 教練:“如果是你的親人指正你,比如你的丈夫跟你講道理,你會有什么感受?” 媽媽:“我會很生氣,平時他又不怎么管家里的事,差不多家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我在打理,他如果還指手畫腳跟我講道理,我真的很生氣!” 教練:“既然你都不能做到心態(tài)平和地接受別人對你的耐心指正,請問你又如何要求自己的孩子做到呢?” 媽媽:“可是孩子這樣下去,不管不問,他可能連普通的大學都考不上,那他以后如何在社會上生存呢?” 教練:“這就是你堅持要跟孩子講道理的理由嗎?” 媽媽:“是啊,我現(xiàn)在不對孩子負責,以后孩子會埋怨我的!” 教練:“也就是說,你孩子未來的幸福是應該建立在現(xiàn)在努力學習,認真寫作業(yè),玩手機有節(jié)制的行為上,對嗎?” 媽媽:“是啊,難道我這樣想有錯嗎?” 教練:“這里你就有一個起心動念,你認為你的孩子必須管教,是嗎?” 媽媽:“是啊,天下哪有做母親不去管教自己孩子的,這是天經(jīng)地義的??!” 教練:“如果孩子聽從你的管教,認真接受你的道理與規(guī)則,請問你會有什么感受呢?” 媽媽:“我就會內(nèi)心平安,不會這么焦慮與擔憂,以前他小的時候可聽話了,那時候我就不焦慮!” 教練:“看來你一直有個信念,那就是因為是你的孩子,你把他等同于你的一部分,他是你的,所以你的內(nèi)心是否平安,都取決于外在的這個孩子言行是否符合你的標準或期待,你覺得這樣真實嗎?或者說你一直想控制他的行為來為你的情緒負責任,是這樣的嗎?” 媽媽沉默許久,才回答我:“好像是這樣的,但是我始終放不下孩子的寫作業(yè)拖拉,玩游戲無時間節(jié)制的問題,那我該怎么辦???” 教練:“你始終放不下這些問題,常常被孩子的行為勾起了害怕,害怕又衍生了自己的焦慮、擔憂,你難道不知道嗎?” 媽媽:“嗯,你這么一說,我感覺到了,可孩子的問題,接下來怎么呢?” 教練:“你如果不先解決問題,而去關心孩子這個人。往往孩子的情緒會被你看見,當你允許孩子的情緒時,他就會感受到媽媽的溫暖關懷,他就會逐步信任你,當你說的只要是事實,自然他就能接受?!?/p> 媽媽:“那我孩子現(xiàn)在作業(yè)經(jīng)常拖拉,玩游戲無節(jié)制,早上又不肯起來,我該怎么表達才能算是關懷孩子這個人呢?” 于是我針對不同場景,作為家長應該如何表達,才能讓孩子感受到溫暖與力量,給這位媽媽做了詳細的闡述。 把講道理當成教育人們對“講道理”的偏好往往源于思維慣性,你身為家長,如果從小在家庭、學校接受太多“大道理”教育的人,往往會成為講道理愛好者。 在你的經(jīng)驗和認識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關系,就是告知與被告知的關系,所謂教育,就是“明白人”對“不明白人”說話。 自然你對孩子表示負責和愛,就是大事小事都要告訴他如何做。不過,這種單邊主義思維方式,最容易讓人陷入教育困境中。 某位媽媽說她在沒孩子時,很瞧不上那些打孩子的人,覺得成人靠武力征服孩子,真是無能。她自己有了兒子后,遇到問題,總是耐心地跟孩子講道理。 但是,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她發(fā)現(xiàn)自己奉行的“以理服人”越來越行不通了。孩子經(jīng)常很固執(zhí)逆反,不管你怎么說,他就是不聽,甚至還對著干。 所以她開始懷疑自己做得對不對,身邊的朋友對他說,管教孩子就要立場堅定,只要告訴他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想讓他做什么事,沒什么好商量的,必須服從,不行就動用武力。 所以,有兩次她和孩子因為不寫作業(yè)玩手機發(fā)生沖突,真的沒能控制住,對孩子動了手。到這時,她才發(fā)現(xiàn)自己也墮落為自己曾經(jīng)不齒的那類家長了。 這位媽媽的做法很有代表性,不少家長,包括很多學校老師,面對孩子的一些問題時,經(jīng)常跳不出這樣的套路: 先講道理,講道理不行就去批評,再不行就通過發(fā)脾氣來征服。 或者在孩子的感情上做文章,比如寫信告知孩子媽媽為你付出多少辛苦,你卻這樣不懂事……以此來“感化”孩子。 思想家盧梭說過:“三種對孩子不但無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是——講道理、發(fā)脾氣、刻意感動?!?/span> 這句重要的提醒已存世百年,可這三種辦法恰是很多家長身體力行,運用最純熟的。 每當我在不同場合引用盧梭這句話時,總是會引起別人的疑問和困惑: 如果講道理孩子不聽,除了生氣或感化他,還有什么方法呢?難道不要教育他嗎? 當然要教育孩子,但以大道理壓人,強迫孩子接受來自家長口頭的“道理”,這是在使蠻力,是思維懶惰和粗糙的表現(xiàn),不但無助于問題的解決,反而會使問題越弄越復雜,親子關系越講越僵化。 要知道,一個人能否接納別人的觀點,首先取決于情緒,其次取決于對方的行為,最后才是對方的語言,成年人尚且如此,何況孩子。 沒有人喜歡被說教,沒有人喜歡被控制。因為當我們想要改變對方時,無論出發(fā)點多么好,道理多么正確,其實都在傳遞: 我不喜歡你現(xiàn)在的樣子,你應該變成另外一個樣子。這個改變對方的能量本身,就會讓對方抗拒。 就像妻子想要把老公改造成一個有熱情的人,老公的心就關得更緊,覺得妻子根本不接納自己,很傷心。 為什么想要改變對方?因為看不見對方的真實存在,只能看見我們頭腦中想像出來的、正確的對方應該是怎樣。 其實,家庭教育是門藝術,講究的是簡單和精巧。 當你改變“講道理”的思維定式,變通一下,效果可能會好得多。 我始終認為,家庭教育重在養(yǎng),而非在教。我們需要特別解讀以下兩個字: 一是情,二是禮。教育需要有情有禮,這是家長們在教育孩子時必須遵守的原則。 教無定法,對待不同家庭的孩子以及孩子的不同成長階段,需要的方法肯定是不同的。但是有一個共同的原則需要注意,那就是要有情有禮,情在禮的前面。 如果你給孩子的教育,重心放在怎么講道理上面,那么最終結果都是徒勞的,你始終拿不到你想要的結果,還要面對自己期待落空帶來的難受與生氣。 所以,我認為一位媽媽如果內(nèi)心始終有柔軟,面對孩子叛逆期呈現(xiàn)出的各種你并不認同的想法或行為,能夠示之以弱,內(nèi)心篤定地陪伴著孩子,那么這個孩子再怎樣都不會遠離你,抗拒你。 最后,我想跟看這篇文章的家長說: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個母親真正的教育力量在于“柔和”與“示弱”。 你會發(fā)現(xiàn),越柔和的母親,有時候帶動孩子的能力越強,越是扯著嗓門整天對孩子叫嚷的母親,則往往難以挑起真正引導和帶動孩子的重擔。 母親在孩子面前要學會示“弱”。強勢媽媽的孩子很難自信,孩子的自信會在媽媽一直強勢的狀態(tài)里一點點削弱。 能夠在孩子面前示弱的母親,實際上是通過示弱實現(xiàn)對孩子的托舉,孩子的內(nèi)心會因此逐漸自信而堅強。 所以,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就要學會在孩子面前示弱。凡是對孩子一直強勢的父母,實際上是在壓制孩子的成長和發(fā)展。 作者:壹心大哥,叛逆期親子溝通教練,70后禪者,1對1指導叛逆期厭學孩子的父母在家庭智慧教養(yǎng)方面,不僅知道并且做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