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治療近視的奇穴——新明穴

 昵稱22723945 2021-02-27

近視眼

近視眼是指眼在不使用調(diào)節(jié)時,平行光線,通過眼的屈光系統(tǒng)屈折后,焦點落于視網(wǎng)膜之前。其病因由于眼球后軸變長所引起,在睫狀肌痙攣性收縮及角膜彎曲度增加時,也可產(chǎn)生但少見。一般發(fā)生于青少年時期,除部分遺傳外,大部分與燈光照射、坐位姿勢、生活習慣、課程負擔過重因素有關(guān)。臨床表現(xiàn):三個屈光度以下為輕度近視眼,3~6個屈光度為中度近視眼,6個屈光度以上的為高度近視眼。中度近視眼看遠物模糊,重度近視看遠物更加模糊,時間久了出現(xiàn)眼脹、頭痛等視力疲勞癥狀。

治療近視的奇穴——新明穴

新明穴治療近視眼

方某,女,18歲。視力下降三年,右0.4,左0.4,經(jīng)針刺一個療程后,視力恢復到1.5,經(jīng)隨訪半年,視力再無下降。

取穴:

①新明穴Ⅰ,位于耳垂后方皮膚皺紋之中點,此處有耳后動脈,頸外淺靜脈及耳大神經(jīng),面神經(jīng)干通過,將耳垂向前上方牽拉至45°,針體與皮膚呈60°角,快速進針達下頜骨前側(cè)位處,深度約1寸,為第一刺激點;針體向前方與皮膚呈45°角,刺入約1寸,為第二刺激點,沿第二刺激點,向額前再刺0.5寸,為第三刺激點。

②新明穴Ⅱ,位于眉上1寸凹陷處,此處有顳淺動脈靜脈額支及面神經(jīng)顴、顳支耳顳神經(jīng)分支,眶上神經(jīng)等,將穴位部皮膚拉緊,針尖向前,針體與皮膚呈60°角,快速向凹陷處斜刺,深度約0.8~1寸,針感除出現(xiàn)酸麻脹痛且向耳屏前太陽穴,眼眶上緣放射外,眼球還出現(xiàn)放電火花樣感覺,流淚或熱舒適感。

針刺手法,捻轉(zhuǎn)加小提插,用補法,緊插慢提,幅度兩毫米左右,頻率100~120次/分,運針時間約40秒至1分鐘,不留針。根據(jù)病程長短,針感反應情況,分別采用強刺激(針感反應差者),中刺激(針感較敏感者),輕刺激(針感敏感者)。每天針一次,10天為一個療程。對側(cè)新明Ⅰ與新明Ⅱ交替進行。首次新明Ⅰ,一療程后,休針3~5天,據(jù)情況進行下一療程。

注意事項:

取穴要準確,刺激應適宜,患者不要緊張,進針時全身放松,以免出現(xiàn)疼痛或滯針,要集中精力體會針感,把感覺及時告訴醫(yī)者,以更好地控制針感,針刺后為了更好地讓針感充分發(fā)揮效應,需靜坐或臥1小時,閉目體會眼部的感覺。

《黃帝外經(jīng)》地氣合人篇

治療近視的奇穴——新明穴

大撓問曰:天人同氣,不識地氣亦同于人乎?岐伯曰:地氣之合于人氣,《素問》、《靈樞》已詳哉言之。何公又問也?大橈曰:《內(nèi)經(jīng)》言地氣統(tǒng)天氣而并論也,未嘗分言地氣。岐伯曰:三才并立,天氣即合于地氣,地氣即合于人氣,原不必分言之也,大撓曰:地氣有獨合于人氣之時,請言其所以合也?岐伯曰:言其合則合,言其分則分。

大撓曰:請言人之獨合于地氣。岐伯曰:地有九州,人有九竅,此人之獨合于地也。大撓曰:《內(nèi)經(jīng)》言之矣。岐伯曰:雖言之未嘗分晰之也。大撓曰:請言其分。岐伯曰:左目合冀,右目合雍,鼻合豫,左耳合揚,右耳合兗,口合徐,臍合荊,前陰合營,后陰合幽也。

大撓曰:其病何以應之?岐伯曰:冀之地氣逆,而人之左目病焉。雍之地氣逆,而,人之右目病焉。豫之地氣逆,而人之鼻病焉。揚之地氣逆,而人之左耳病焉。兗之地氣逆,而入之右耳病焉。徐之地氣逆,而人之口病焉。荊之地氣逆,而人之臍病焉。營之地氣逆,而人之前陰病焉。幽之地氣逆,而人之后陰病焉。此地氣之合病氣也。

大撓曰:有驗,有不驗何也?岐伯曰:驗者,人氣之漓也。不驗者,人氣之固也。固者多,漓者少,故驗者亦少。似地氣之不盡合人氣也,然而合者理也。大撓曰:既有不驗,恐非定理。岐伯曰:醫(yī)統(tǒng)天地人以言道,烏可缺而不全乎。寧言地氣聽其驗不驗也。大撓曰:善。

[注 解]:

(1)三才并立:《周易·說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蔽覈湃苏J為上天下地中間是人,三才并立。

(2)地有九州:傳說中大禹治水,將中國內(nèi)陸版圖重新劃分,鑄九鼎分鎮(zhèn)各地,名為九州。九州也有不同的說法,本文的九州是以《詩經(jīng)·爾雅·釋地》的劃分法為準的,即冀、豫、雍、揚、兗、徐、幽、營、荊九州。后來泛指中國。

(3)人有九竅:本文中所講的九竅,是指后天人體眼目可見的九竅,即左右目,鼻,左右耳、口、臍和前后陰。但丹經(jīng)(修真書籍)上講,人還有別人不可見的九大真竅,先天九竅。

(4)氣逆:只有后天才有疾病,先天是本元,沒有疾病可言。這里的氣逆,指的是九州各地的后天氣運的不調(diào)和,對應人體后天九竅的疾患。

(5)漓也:薄弱不濃厚,這里意為真氣虛弱。

(6)固也:真氣堅固充盈。

(7)醫(yī)統(tǒng)天地人以言道:道本來是先天之物,難以言表,只有在后天應用上體現(xiàn)。而后天應用上最為詳盡者,唯有醫(yī)術(shù)?!饵S帝內(nèi)經(jīng)》詳言人與天地三才相應相合的關(guān)系,也是祖國醫(yī)學整體學說的特色體現(xiàn)。后人所謂“醫(yī)道同源”,還是說得含糊,道本來就是源頭,醫(yī)是流,醫(yī)所行的都是從后天應用上來彰顯道之本義,道為體,醫(yī)為用怎么說同源呢?

治療近視的奇穴——新明穴


[探 微]:

天與人合,地也與人相合,三才一統(tǒng),理氣一體?!秲?nèi)經(jīng)》言醫(yī),《外經(jīng)》說養(yǎng),都是從后天應用上說事,不是如梅老(自強)所說為了隱藏什么,而是因為“道可道,非常道”,語言無法說清道體,只能印證道在后天的用。

如本篇所言“地氣合人”,地有九州,人有九竅,九竅者,分明竅與暗竅,明竅人人皆知,不是修真人也可明白,暗竅則非親身體修者不可知會也。語言能說清楚嗎?所以修真?zhèn)鞯朗诜ū仨毧趥餍氖冢斆婷髦?,一步一驗,一段一訣,而不是后世偽道故矜其法,故作神秘,只為了抬高身價,自售其利。有志者,讀經(jīng)明道,靜心煉性之余,仍要虛心尋訪真師,以求真訣,與師同修同證,大道可期。


詩云:

禹圣開疆辟九州,道心慈勇止洪流。

原來地母生人后,萬代兒孫幾個修?

治療近視的奇穴——新明穴

80%的中醫(yī)人沒真正弄懂中藥的性、味、歸經(jīng)

性就是指藥物的寒熱性質(zhì),或使人熱,或使人冷。細分可分為寒、熱、溫、涼四種,又稱四氣,因為這是一種無形的能量的變化。熱性的藥物或食物有熱毒,對于陽氣衰微或陰寒內(nèi)盛的人最合適不過,正常人服用就會感覺燥熱,加之火性炎上,吃多了會導致“上火”,出現(xiàn)目赤腫痛、咽喉腫痛、顛頂面部癤腫、口腔舌面潰瘍、牙齦、鼻腔出血等等癥狀。

嚴重的會導致熱擾心神,導致心動過速、興奮、失眠、狂躁等癥狀。魏晉時期流行服用“五石散”,里面都是熱性的礦物藥,主要成分是鐘乳石、紫石英、硫磺、赤石脂、白石英。服用的目的,首先就是通神明,使人產(chǎn)生興奮、幻覺,并在此條件下產(chǎn)生靈感,寫出美文,畫出奇圖,奏出怪曲。當然也使人行為怪誕、登高而歌、棄衣而走近乎發(fā)狂。類似于現(xiàn)代人們吸食毒品。其次是催情激欲,暫時提高人的性能力。

服用五石散的副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晉著名的歷史學家皇甫謐說過自己服用五石散的感受:“又服寒食藥,違錯節(jié)度,辛苦荼毒,于今七年。隆冬裸袒食冰,當暑煩悶”,觀察別人 “……或暴發(fā)不常,夭害年命,是以族弟長互,舌縮入喉;東海王良夫,癰瘡陷背;隴西辛長緒,脊肉潰爛;蜀郡趙公烈,中表六散,悉寒石散之所為也”。

熱性的食物有雞肉、羊肉、狗肉;辣椒、花椒、芥末、白酒;藥物有烏頭、附子、細辛、麻黃、人參、當歸、大小茴香、吳茱萸、硫磺。目前兒童反復發(fā)作的扁桃體膿腫和性早熟,就和孩子經(jīng)常食用雞肉有關(guān),外加冰鎮(zhèn)碳酸飲料的郁閉,及其容易導致熱毒內(nèi)攻。目前養(yǎng)雞采取封閉飼養(yǎng)、人工配制飼料,外加燈光照射、注射激素促進雞的生長,更是加重了雞的熱性、毒性。禽流感就是熱毒郁積的結(jié)果。人吃了這樣的雞肉,不中熱毒才怪!還有目前流行的所謂藥膳,用當歸燉雞,吃得人們口鼻流血,他們完全不知這樣吃是熱上加熱,而中國人從來都是用陰寒的蘑菇來燉雞。

寒性的藥物,本身具有寒毒,用來平衡熱毒。正常人吃了,難免損傷正氣。很多抗菌素多屬于這一類型。退熱抗感染效果明顯,但是對腎功能、腸道正常菌群的傷害也顯而易見。比如四環(huán)素對牙齒的破壞,鏈霉素對聽神經(jīng)的損傷,中醫(yī)認為是寒毒傷害腎陽的表現(xiàn)。中藥中苦寒的藥物比如龍膽草、黃連、苦參、木通,極易傷害胃氣,導致消化功能漸弱,病人出現(xiàn)惡心、嘔吐,嚴重的會導致腎功能衰竭,出現(xiàn)尿毒癥。

石膏和大黃也是咸寒的藥物,用來清解肺和大腸的熱毒,使用不當?shù)脑挘蜁е滦篂a不止,呼吸衰竭的癥狀?,F(xiàn)代人崇尚排毒減肥,長期服用大黃、蘆薈類的陰寒瀉藥,其毒副作用會在不久的將來顯現(xiàn)出來。寒性的食物中首先就是冰水、冰棍、冰激淋、冰可樂、冰啤酒。中國人的體質(zhì)不同于歐美人,盲目照搬人家的飲食習慣的話,非得病不可。寒性最重的其次就是牛奶,無論在何種溫度下飲用。

奶是極富營養(yǎng)的,但是只是為初生的嬰幼兒飲用。因為嬰幼兒是純陽之體,心率一般都在90/分以上。只有他們能夠消化吸收奶,也就是能平衡奶的陰寒屬性。人成年以后,體質(zhì)改變,就應該停止喝奶,去食用溫性的食物。但是在所謂的科學其實是商業(yè)利益的鼓噪下,人們只看到了牛奶有營養(yǎng)的一面,忘記了自己能否消化吸收的一面。很多人喝完牛奶會出現(xiàn)腹瀉或者脹氣,西醫(yī)說是乳糖不耐受。中醫(yī)認為是陽虛不能勝陰寒,只要在煎煮牛奶時加些熱性藥物,比如蓽茇、高良姜、桂皮就能解決問題。

不能消化,拉出去還算幸運。有的人不能消化,一味儲存,喝完了也沒感覺,結(jié)果陰寒在體內(nèi)積聚,導致糖尿病、肥胖癥等一系列疾病的發(fā)作。雞蛋也是陰寒屬性,對于陰液不足,失眠低熱的病人,古人用生雞子黃攪入藥液服用,滋陰養(yǎng)心。但是對于陽氣不足或者是陰寒內(nèi)盛的人來講,雞蛋就無異于毒藥。有的人對雞蛋過敏,吃完了就腹痛腹瀉,有的會嘔吐。但是有的人吃煮雞蛋過敏,但是吃煎雞蛋就沒事。這就說明必須用火熱的烹制或加入熱性的佐料來平衡雞蛋的陰寒才有利于人體的吸收。比如中國人習慣用蔥花、香椿、韭菜攤煎雞蛋,外國人也習慣在煎雞蛋上撒黑胡椒面,都是一樣的道理。

味,一是指氣味,是人通過嗅覺對食物藥物的基本辨別。其次是滋味,是人通過口舌品嘗的感覺。神農(nóng)嘗百草,用的就是這種方法。同判定藥性一樣,味也是以人為本的主觀指標,同樣把紛繁復雜的藥物、食物變得簡單明了。

中藥大多數(shù)是在有毒無毒之間,有偏性但是不劇烈;有寒熱之分,但是不足以影響全身。而是作用于特定的臟腑、器官,使之動或使之靜;使之寒或使之熱。古人通過細致入微的體驗觀察,總結(jié)出中藥學的歸經(jīng)理論。也就是氣味不同的藥物,會分別作用于不同臟腑器官。本篇先說說嗅覺的味道。俗話說:“蔥辣鼻子蒜辣心,芥末辣得鬼抽筋?!蓖瑯邮切晾钡氖澄?,影響人的器官是不一樣的。蔥聞起來很香,吃起來不辣。

大病初愈的人,往往就是想吃一碗蔥花面,部隊的病號飯就是這個。但是切蔥的時候,往往會讓人涕淚橫流,噴嚏連連。中醫(yī)認為,蔥性熱,耐寒,故有“凍不死的蔥,餓不死的兵”一說。氣味辛香上能通督脈,散寒開竅。下能通任脈,涌出唾液、眼淚、胃液。做飯的時候放蔥,除了能喚醒食欲,還可以平衡食物的陰寒屬性,也能掩蓋肉類腥臊的味道。由于蔥過于辛香走竄,所以不宜煎炒時間太長。在中醫(yī)治療搶救危重病人的時候也用蔥白作為藥物,《傷寒論》在治療少陰病,萎靡不振、昏昏欲睡,脈微細兼有下利的病人,就用白通湯治療。主要藥物就是蔥白四莖,加上生附子和干姜。

蔥白的作用就是通督脈,醒神開竅。如果出現(xiàn)“利不止,厥逆無脈,干嘔,煩者。”也就是虛陽外越的,就用白通加豬膽汁湯。普通病人受寒感冒,出現(xiàn)輕微的發(fā)熱疼痛的癥狀,可以將蔥白切碎煎煮,加點紅糖熱服,以汗出熱退為效。由于陰寒內(nèi)盛導致腹痛、痛經(jīng)、四肢厥冷的病人,可以把切碎蔥白炒熱,用棉布包裹好了放在肚臍上熨燙,可以反復加熱更換,直到病人鼻尖出汗,腹內(nèi)鳴響,矢氣排便,四肢回暖為宜。這就是發(fā)揮蔥白溫通任脈的功效。

蒜聞起來氣味不大,煎炒以后有蒜香,吃完生蒜的人會有蒜臭味,類同尸臭,令人難以忍受。吃蒜以后會產(chǎn)生燒心、疼痛的感覺,我吃過的應縣小石口的蒜和甘肅張掖的蒜算是其中佼佼者。中醫(yī)就是掌握了蒜的性味,趨利避害,用蒜來治療由于陰寒積聚心胃導致的胸悶、胸痛食積,心下硬痛?!督饏T要略胸痹心痛》篇中列舉了瓜蔞薤白白酒湯等系列方劑,方中的薤白就是野蒜、山蒜,方中的白酒就是醋。目前在潮州、日本還保留著吃腌薤白的傳統(tǒng),現(xiàn)代醫(yī)學也證明了其對心腦血管的作用。

《本草綱目》載,:“薤白味辛,氣溫,性冷而補,心病宜食之,利產(chǎn)婦,治女人帶下赤白?!彼獬远嗔顺藷囊酝猓€會造成眼睛干澀,損害視力,須發(fā)早白。中醫(yī)找到了既能消除它的毒副作用,又不漸弱其強心功能的辦法,就是用醋腌蒜。平常百姓吃餃子,就是用蒜蘸著醋吃。每到歲末,家家都要腌制臘八蒜,為的是到了除夕吃餃子用。

我在《膾炙》一文中介紹了芥末,吃芥末的感覺就是直沖牛斗,渾身顫傈。中醫(yī)認為是通督脈,鼓舞肝膽陽氣。所以中醫(yī)使用白芥子來治療陰寒積聚麻痹的病人。比如治療陰疽,類似骨結(jié)核、骨髓炎常用的陽和湯中,治療老年人哮鳴痰喘時用的三子養(yǎng)親湯中,就有白芥子。而對于本身就有抽搐、顫抖、多動的病人,芥末等辛辣的藥物就屬于禁忌。

天下知氣味者,莫過于廚子。錢鐘書在《寫在人生邊上》中寫道:“照我們的意見,完美的人格,“一以貫之”的“吾道”,統(tǒng)治盡善的國家,不僅要和諧得像音樂,也該把烹飪的調(diào)和懸為理想。在這一點上,我們不追隨孔子,而愿意推崇被人忘掉的伊尹。伊尹是中國第一個哲學家廚師,在他眼里,整個人世間好比是做菜的廚房。

《呂氏春秋 本味篇》記伊尹以至味說湯那一大段,把最偉大的統(tǒng)治哲學講成惹人垂涎的食譜。這個觀念滲透了中國古代的政治意識,所以自從《尚書 顧命》起,做宰相總比為“和羹調(diào)鼎”?!?繼神農(nóng)嘗百草之后,對中藥方劑理論和實踐貢獻最大的就是伊尹。這位廚子出身的開國宰相撰寫的《湯液經(jīng)法》,嚴格按照四氣五味,君臣佐使配伍原則設立了經(jīng)方,迄今還在被我們使用?!秴问洗呵铩繁疚镀杏涊d了當年伊尹與湯王由談烹小鮮而論治天下的精彩對話。伊尹認為,作為美味的三類動物:水生的動物氣味腥,食肉的氣味臊,吃草的氣味膻。那么,怎樣做出佳肴味呢?

主要依靠水、火、味的調(diào)節(jié)。以醋消除腥味、以姜去掉膻味、以酒除卻臊味。調(diào)味的時候要平衡甘淡、酸澀、苦焦、辛辣、咸鮮,它的組合是有主、有助、有反佐牽制,有烘托陪襯。根據(jù)鼎中的變化,掌握火候,把握調(diào)料的擱放先后次序和量的多寡,才能獲得久而不敗、熟而不爛、甜而不膩、酸而不澀、咸而不齁、辛而不散、淡而不寡的美味佳肴。從調(diào)味開始,談到各種美食,最終告訴商湯,要吃到這些美食,就要有良馬勇士,開拓疆土,成為天子。

氣味學說的不僅在治療而且在日常預防保健生活中也有廣泛應用。比如在端午節(jié),人們把新鮮的艾葉,菖蒲掛在門口,用其芬芳辛香的氣味驅(qū)邪逐臭。古人做手術(shù)的時候,一般在密閉的房間焚燒蒼術(shù),用來潔凈空氣。很多少數(shù)民族還保留著佩掛香囊的習慣,疫癘橫行的時候,人們除了吃蒜以外還有裝蒜,也就是隨身攜帶大蒜的習慣。如此這般,不一而足。

普通人口舌能夠感覺的味道有十種,那就是酸澀、焦苦、甘淡、辛辣、咸鮮。人有天生或經(jīng)過訓練出來的敏銳的味覺,孔子說過 :“淄、澠之合者,易牙嘗而知之。”意思是說,齊國的名廚易牙能把兩條不同河水辨別出來。國內(nèi)國外都有品酒師,口嘗舌辨,就能說出酒的產(chǎn)地、釀制時間。古代神農(nóng)氏嘗百草,伊尹制湯液,都是建立在這種超人的直覺、感悟上。

既然是主觀感覺,味覺就不僅與客觀的食物、藥物有關(guān)系,而切與人的身體、情緒、神志有密切的關(guān)系。中醫(yī)講“舌為心之苗”,心不在焉的時候無論吃什么山珍海味也是味同嚼蠟的。心情喜悅、饑餓急切的時候,粗茶淡飯、糟糠腐朽也會讓人甘之如飴。相聲《珍珠翡翠白玉湯》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時過境遷,朱元璋能讓做飯的叫化子做出一模一樣的飯菜,但是恢復不了當時的身體狀態(tài)和心境,也就找不到了感覺。

心神對味道的感覺也有選擇性,隨著身體、情緒狀態(tài)的不同而調(diào)整。比如平素覺得苦澀難以下咽的磚茶,在飽食咸鮮的肉類和海鮮以后喝就覺得是甘甜爽口;營養(yǎng)過剩,舌苔厚膩覆蓋味蕾的人,就喜歡吃辛辣的食物下飯,碰到甜膩的食品會感覺惡心;而體液不足、舌苔剝脫的人就討厭辛辣,喜歡吃咸甜的食物。動物能在病痛的時候?qū)ふ蚁鄳幬?,原因并不是它們懂醫(yī)學,而是與生俱來的本能,也就是在某種病態(tài)下,身體會對某種植物的氣味和味道產(chǎn)生特殊的喜愛。

中醫(yī)發(fā)現(xiàn)了五味對心神的不同影響,借此調(diào)神,進而調(diào)氣。中醫(yī)的五行理論認為舌尖屬心,主咸苦;舌兩側(cè)屬肝,主辛酸;舌根屬腎,主甘苦;舌前中屬肺,主咸酸;舌后中屬脾,主辛甘?,F(xiàn)代科學發(fā)現(xiàn)舌面上分布有味蕾,感受甜味的味蕾在舌尖比較多;感受酸味的味蕾在舌的兩側(cè)后半部分比較多;感受苦味的味蕾集中在舌頭根部;感受咸味的味蕾在舌尖和舌頭兩側(cè)的前半部分。中醫(yī)醫(yī)療和食療,就是根據(jù)不同身體的狀態(tài),通過使用不同味道的藥物和食物,結(jié)合食物和藥物的寒熱溫涼的性質(zhì),順應或抑制心神,借此調(diào)整臟腑功能、氣血運行,以達到五臟平衡和諧的目的。比如辛辣溫熱的食物和藥物,比如大蔥、肉桂、小茴香、白酒、雞肉,可以溫補肝氣、推動肝血,促進消化,抑制吸收。對于手足逆冷、陽痿、筋疲、痛經(jīng)、肥胖、腸胃蠕動遲緩的人最合適。平素喜歡吃甜食的人,應該有意識地增加辛辣。喝牛奶過敏的人,喝了就嘔吐、腹痛、腹瀉、皮膚搔癢的人,在牛奶中加入辛溫的蓽拔、高良姜就能緩解。而對于興奮、顫抖、多動、注意力不集中、口干舌燥、盜汗、低燒、腹瀉、消瘦的人就是禁忌。

酸寒的食物以水果居多,比如梨、蘋果、柿子等等,大米,薏苡仁等也屬于此類。秋天干燥,最適宜吃,可以滋養(yǎng)肺陰,潤澤皮膚、毛發(fā)。酸寒的食物或藥物還能平抑肝氣,軟化血管,控制高血壓。對于嗜酒、嗜辣的人來講,應該多吃水果。老百姓吃糖蒜、臘八蒜,就是用酸味平衡抑制辛辣對口腔粘膜胃腸道粘膜的刺激。但是如果吃的過量,或者是陰寒體質(zhì)的人吃,就會導致陰寒內(nèi)斂積聚,皮膚出現(xiàn)黑斑,胃內(nèi)出現(xiàn)結(jié)石。

酸溫的食物比如杏仁、山藥、木瓜、米醋、山茱萸、五味子,經(jīng)常食用可以止咳生津,生發(fā)、烏發(fā),也適宜老年人虛喘、大便秘結(jié)干燥的。民國名醫(yī)張錫純就用一味薯芋粥,治療肺津不足的干咳、虛喘、便秘,可謂食療佳品,食用時最好清洗干凈,帶皮連須一起吃,效果最好。

甘淡甘甜的飲食最多,首推淡水,沒有人能離得開它。古人講究喝活水,以泉水為最佳,井水河水雨水雪水次之。飲水應當煮沸熱飲,喝冰水、碳酸水只能加重身體的陰寒。目下流行所謂晨起即飲數(shù)杯白水的“健康療法”,國人體質(zhì)以虛寒居多,照此飲法,非中水毒不可。水飲不化,在腸胃駐留,削弱消化功能。甘淡的水少飲能補充體液,多了就利尿傷腎,所以古人在水中加入苦味的茶葉來平衡。

甘寒的食品中西瓜、甘蔗,藥物中的白茅根、通草、滑石等,最能清涼利尿,可以解除腎結(jié)石、小便不利、淋漓澀痛的癥狀,而對于糖尿病等小便過多、失禁、尿床、早泄、帶下過多的病人就不適和。甜食吃多了自然傷腎,小孩子吃糖多了會蛀牙,成人會導致骨質(zhì)疏松。

甘甜溫性食物以小麥白面、小米、黍米為代表。多咀嚼饅頭一會兒就會感到甘甜。熬小米粥浮在上面粘稠的米精最養(yǎng)人,最適宜消化吸收不良、大病初愈的人食用。陳年舊米就沒有這層精華了。黍米是黃粘米,生長在干旱寒涼地域,又粘又甜,在胃中粘滯時間長,不容易使人感覺饑,所以有“三十里莜面,四十里糕”的說法。消化不良的人本身胃的蠕動慢,排空時間就長,最好少吃?!秱摗?中桂枝湯方后注中介紹服藥禁忌中的是“生冷粘滑”就是指指此類食物。

咸味的食物藥物以肉類居多,特別是紅肉。血肉有情之品可以補養(yǎng)心氣心血,少了咸味,精神體力都會下降。咸味吃多了,可以導致血液粘稠、凝滯,血壓升高。也可影響心情、心神,興奮、激動、失眠、躁狂。北方人以魯菜為代表,口重味咸,適合窮苦人偶爾食用,不適和富貴人天天吃。社會進步飲食水平提高以后,人們應該改變飲食習慣,以清淡新鮮為好,可以學學粵菜風格。咸味最重的莫過于味精、雞精,飯館的廚子離不開,很多人吃了會感覺口干舌燥,有的會出現(xiàn)皮膚過敏騷癢。國外稱之為中國餐館綜合癥。所以以后外出吃飯點菜的時候,別忘了囑咐一句別放味精。

苦寒的食物綠色蔬菜居多,苦菜、苦瓜、苦丁茶最典型,藥物之中苦味占了絕大多數(shù),良藥苦口利于病,這大概與平時我們飲食中普遍缺乏苦味有關(guān)。蔬菜的苦寒性質(zhì),最適合消化肉食。蒙古人食肉缺乏蔬菜,全靠磚茶來消食化積。蔬菜最好熟食,迷信生吃蔬菜不損失營養(yǎng)的人,其實是以不消化不吸收為代價的。特別是寒性體質(zhì)的人最好用清炒蔬菜或用蒜蓉、蔥姜炒,來平衡寒性。

苦味溫熱性質(zhì)的食物首推鍋巴、飯焦,老家大同有烤饅頭片,是開胃化食的上佳食品,我經(jīng)常推薦給胃寒、流涎的孩子們吃。吃烤肉木炭火烤肉的時候,烤得出現(xiàn)的微微焦黑炭焦就是消化肉積佳品。我的朋友感覺奇怪平素吃牛排不過一兩塊,吃烤肉卻可以吃10多塊,原因就在于此??辔犊梢郧鍨a咸肉積滯。中藥經(jīng)常用到焦三仙就是把山楂、麥芽、神曲炒焦,用來消化肉食積滯。

人體出現(xiàn)疾病的原因往往是由于某一臟腑、經(jīng)脈功能出現(xiàn)亢進、過熱或衰弱、過冷,從而導致全身失衡、失和。中藥歸經(jīng)理論就是研究食物和藥物靶器官,也就是藥物對特定臟腑或經(jīng)脈的影響和作用。明確了歸經(jīng),醫(yī)生就能在準確辨證診斷的基礎上,選擇相應的藥物,精確制導,迅速準確調(diào)整臟腑、經(jīng)脈的偏差,恢復和平。達到既治愈疾病,又不殃及無辜的目的,避免副作用的發(fā)生。

俗話說“同氣相求、臭味相投。”食物和藥物因性質(zhì)、氣味、劑量、炮制、煎煮的不同,對特定的臟腑、經(jīng)脈產(chǎn)生影響和作用會產(chǎn)生變化。

性指藥物的寒熱溫涼屬性,簡單地說溫熱走表,影響腑以及循行在人體陽側(cè)的經(jīng)脈,比如頭面、項背、手背、大腿外側(cè),背側(cè);寒涼入里,影響臟以及在人體陰面的經(jīng)脈,比如胸腹、手足掌、 腋窩、肘窩,大腿內(nèi)側(cè)、陰部。

質(zhì)指藥物的質(zhì)地,礦物藥、金石介殼類藥物,比如磁石、生鐵落、生龍骨、生牡蠣殼等,質(zhì)地堅硬,主沉降下行,能入里安心神、降心火、斂肝陽。質(zhì)地輕清的蟬蛻、木蝴蝶、蛇蛻多能解表散風。

動物類藥物,屬于血肉有情之品,大多能入心包和心,比如阿膠、鹿角膠、雞子黃、紫河車,能補益心氣心血。食用動物有以臟養(yǎng)臟之說,比如夜盲癥、干眼、經(jīng)血稀少的人可以食用羊肝、豬肝。心氣心血不足,心悸怔忡的人可以用菖蒲燉豬心或雞心。小便失禁、夜尿過多、白帶浸淫、陽事不舉的人可以吃腰花、羊腎羊旦,甚至可以用狗鞭鹿鞭。比如全蝎、蜈蚣、白花蛇,能入血搜風、活血化瘀,解毒。而痛風的病人則不能吃這些陰寒的肉食,要去吃辛香苦溫的化肉毒植物類食品,比如普洱茶、磚茶、生姜、紫蘇等等。

植物藥中長在地下根莖類藥物,性多沉降入臟。人參、黨參、黃芪、甘草性溫入脾;生地、玄參、藕根入腎;山藥、沙參、麥門冬、何首烏入肺;烏頭、附子、當歸入肝。半夏、天南星、薤白、瓜蔞根入心?;ㄈ~類藥物,大多輕清上浮入上焦走表,比如菊花、薄荷、麻黃、紫蘇葉、荷花、荷葉等。枝干、表皮類藥物也多走表、入六腑,如桂枝、荊芥、桔梗、蘇梗、藿香、葦莖等等。果實種子類多能入里補益精氣,比如五谷、核桃仁、胡桃仁等等。

藥物的形狀、顏色也與歸經(jīng)有一定關(guān)系,比如帶尖刺藥物多入肝,比如白蒺藜、皂刺、玫瑰、蒼耳子多能疏通氣血,驅(qū)風除痹;鉤藤狀如彎鉤,能收斂肝氣,安神定驚;絲瓜絡、橘絡能化痰通絡;茅根、葦莖中空能利濕排尿。丹參、朱砂、代赭石色赤入心;山藥、白芨、白果色白色白入肺;生地、玄參、磁石入腎;麻黃、青皮、青黛色青入肝;黨參、灶心土、黃芪色黃入脾。

影響藥物歸經(jīng)最主要的因素是其氣味。一般情況下,腥味入心,如魚蝦鱉蟹;芳香醒脾、如砂仁、白豆蔻、大料、桂皮。膻味入肝,如食草類動物羊、牛、馬、駱駝;腐臭味入肺,如臭豆腐、奶酪、黃醬。臊味入腎,如童便、豬腰子、馬尿。

辛辣的藥物主入肝、脾、肺;甘淡的入脾、腎、肝;咸鮮的入心、肺、腎;酸澀的入肺、肝、心;焦苦的入心、腎、脾。很多中藥通過炮制加工加強或削弱了本身的性味,也就加強或改變了歸經(jīng)。比如經(jīng)過鹽漬或鹽炒的藥物,比如厚樸、黃柏、澤瀉、附子,加強或增加了入心腎的功效;經(jīng)過酒洗、酒炒的藥物比如柴胡、白芍、當歸等,增強了入肝辛散酸收的效果;炒焦的藥物,大多改變了原來的性味,比如荊芥炭、茜草炭、棕櫚炭、焦三仙等,變成了入心止血、消化積滯的藥;醋炙以后的藥物辛散的效果變得溫和,比如香附、柴胡、元胡等等;經(jīng)過蜜炙藥物更能入脾補氣、入腎利水,比如炙甘草、炙黃芪、熟地黃等。

煎煮方法、制藥劑型也影響藥物的歸經(jīng)。比如許多芳香的藥物比如薄荷、細辛,久煎就失去了解表開竅的效果。半夏放置久了,散去了辛辣味,入心化痰除痞效果才好。大黃久煎能入心化瘀血通小便,短時間煎煮能入大腸通大便。

開水短時間浸泡以后服用稱為飲、能走上焦,清心火,宣肺氣。比如桑菊飲、大黃黃連瀉心湯。煎煮甚至去滓以后濃縮再煎能入中下焦,比如小柴胡湯、小建中湯。藥物研末成粗末做散服用,多能健脾燥濕,比如平胃散、參苓白術(shù)散。做成蜜丸服用多能緩補脾氣、或利小便。比如人參歸脾丸、烏雞白鳳丸。做成膏服,能入心腎,補益精血。比如龜鹿二仙膏、龜板膏。鮮榨果汁能補肺津,如五汁飲、秋梨汁?;馃捊鸬つ苎a命門之火,如女金丹、小金丹。酒泡藥物能舒筋活血,比如虎骨酒、鹿鞭酒。

有道是:用藥如用兵。掌握了中藥的歸經(jīng),就如同有了精確制導的導彈,使用得當就能收到簡便廉驗的效果。比起寧可錯殺三千,也不放走一個的霸道用藥手段來講,中醫(yī)可以說是行王道,中藥可以說是仁義之師。

中藥的四性五味和性味歸經(jīng)

四性

眾所周知,食物有酸、苦、甘、辛、咸五味,也有寒熱之性。同樣,藥物也有各自性味,從而具有各自不同的治療作用。所以,在使用藥物之前,應先了解各種藥材的性味,然后針對自己的體質(zhì)來選擇藥材治病養(yǎng)生,這樣才能使藥材真正發(fā)揮的效能,達到冶病養(yǎng)生的目的。

所謂四性,又稱四氣,就是指寒、涼、溫、熱四種藥性。此外,四性之外還有一類平性藥,它是指寒熱偏向不明顯、藥性平和、作用較緩的一類藥。寒涼與溫熱是相對立的兩種藥性,寒涼藥材多具有清熱瀉火、利尿通便、化痰開竅的作用,適用于熱性病癥,如高熱煩渴、面紅目赤、咽喉腫痛等;溫熱藥材一般都具有溫里散寒、補火助陽、溫經(jīng)通絡的功效,適用于寒性病癥,如四肢厥冷、面色蒼白、腹中冷痛等。另外,平性屬陰,能健脾開胃、強壯補虛。如枸杞、甘草、芡實、白木耳等藥物。

四性舉例

寒性:屬陰。

作用:清熱解暑、瀉火通便、消除熱癥.

藥材代表:黃連、黃芩、金銀花、知母等.

涼性:屬陰。

作用:降火氣、清熱除煩。

藥材代表:西洋參、薏仁、羅漢果等。

溫性:屬陽。

作用:清祛寒、溫中補虛。

藥材代表:紅棗、當歸、川芎、龍眼等。

熱性:屬陽。

作用:祛寒、溫經(jīng)止痛。

藥材代表:肉桂、附子、炮姜等。

五味

所謂五味,就是指酸、苦、甘、辛、成五種藥材滋味,此外還有不太常提到的淡昧。五昧作為藥性理論最早出現(xiàn)于《黃帝內(nèi)經(jīng)》:“藥有酸、咸、甘、苦、辛”。五味的產(chǎn)生,首先是通過口嘗,即用人的感覺器官辨別出來的,它是藥物真實味道的反應,更是對藥物作用的高度概括。中醫(yī)把五味的作用特點總結(jié)為:“酸收、苦堅、甘補、辛散、咸軟”。

要做到五味調(diào)和,一要濃淡適宜。二要注意各種味道的搭配。酸、苦、甘、辛、咸的輔佐,配伍得宜,則飲食具有各種不同特色。三是在進食時,味不可偏亢,偏亢太過,容易傷及五臟,于健康不利。

酸味

作用:能收斂固澀、生津開胃、止汗、久咳不愈、遺精滑精。

對應器官:肝。

代表中藥材:烏梅、蓮子、芡實、五昧子、五倍子、山茱萸、山楂、酸棗仁。

注意事項:不易多食,會損傷筋骨;感冒者不宜服用。

苦味

作用:具清熱瀉火、解毒、除煩、通泄大便等作用,治療咳喘、嘔惡等。

對應器官:心。

代表中藥材:黃連、大黃、黃芩、白芍、杏仁、白果、金銀花、青果。

注意事項:多食易導致消化不良、口干舌燥、便秘、干咳:體熱者慎服。

甘味

作用:補虛止痛、緩和藥性、調(diào)和脾胃,用于正氣虛弱、多種身體疼痛。

對應器官:睥。

代表中藥材:人參、紅棗、甘草、山藥、飴糖、薏仁、熟地。

注意事項:多食易發(fā)胖、傷齒;上腹脹痛、糖尿病及齲齒患者應少食。

辛味

作用:發(fā)散風寒、行氣行血,治療風寒表證,感冒發(fā)燒、頭痛身重。

對應器官:肺。

代表中藥材:麻黃、桂枝、生姜、防風、白芷、細辛、款冬花、菟絲子。

注意事項:陰虛火旺者忌用。

咸味

成味作用:瀉下通便、軟堅散結(jié),治療大便燥結(jié)、腫瘤、結(jié)核等。

對應器官:腎。

代表中藥材:芒硝、鱉甲、牡蠣、龍骨、草決明、玉米須。

注意事項:多食宜升高血壓、使血液流速變緩;心血管疾病及中風患者忌食。

歸經(jīng)

什么是歸經(jīng)呢?其實,人們常聽到“海馬能補腎,枸杞能補肝”之類的說法,就是中醫(yī)所說2的藥物的歸經(jīng),也就是說海馬主要歸腎經(jīng),枸杞主要入肝經(jīng)。括地說,“歸經(jīng)”就是指藥物對機體某些臟腑經(jīng)絡的選擇性作用,即每種藥物進入機體對某臟腑(或部位)的病變其作用是有特殊性的,這種特殊性就叫“歸經(jīng)”。例如,失眠與心有關(guān),柏子仁、酸棗仁能治失眠所以人心經(jīng);咳喘屬肺的病變,杏仁、桔梗能治咳喘,所以入肺經(jīng);脅肋脹痛,多因肝郁氣滯,柴胡、青皮能舒肝理氣,所以入肝經(jīng)等等。

在運用歸經(jīng)理論的同時,必須考慮到臟腑經(jīng)絡間的關(guān)系,因為臟腑經(jīng)絡在生理上是互相關(guān)聯(lián)的,在病理上也相互影響著,所以,在使用藥物時,往往不會使用僅歸于某一經(jīng)的藥材,通常還要加入歸其他經(jīng)的藥材。例如治療患肺病而見脾虛的人,通常會加入一些健脾益氣的藥物,使肺得到補養(yǎng)而逐漸痊愈。

藥物的歸經(jīng)關(guān)系到它所作用的臟腑、經(jīng)絡,所以掌握歸經(jīng)能有助于快速準確的選用藥物,即根據(jù)疾病的外在表現(xiàn),大概診斷出病變所在的臟腑經(jīng)絡,按照歸經(jīng)來選擇適當?shù)乃幬镞M行冶療和調(diào)補。如患有熱證,有肺熱、心火、胃火、肝火等的不同,用藥自然也就不同。若肺熱咳喘,當用桑白皮、地骨皮等肺經(jīng)藥來泄肺平喘;若胃火牙痛,當用石膏、黃連等胃經(jīng)藥來清泄為好;若心火亢盛,心悸失眠,當用朱砂、丹參等歸心經(jīng)的藥材來清心安神;若肝熱日赤,當用夏枯草、龍膽草等肝經(jīng)藥以清肝明目。

掌握歸經(jīng)理論還有助于區(qū)別功效相似的藥物。如同是利尿藥,又麻黃的宣肺利尿、黃芪的健脾利尿、附子的溫陽利水、豬苓的通利膀胱之水濕等的不同。因此,在熟悉藥物功效的同時,掌握藥物的歸經(jīng)對相似藥物的鑒別應用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運用歸經(jīng)理論指導藥物臨床應用時,還必須與四氣五味、升降沉浮學說結(jié)合起來,才能做到準確而全面。如歸肺經(jīng)的藥物,由于有四氣的不同,其治療作用不同。如紫蘇溫散肺經(jīng)風寒、薄荷涼散肺經(jīng)風熱、干姜性熱溫肺化飲、黃芩性寒清肺瀉火。同為歸肺經(jīng)的藥物,由于五味的不同,作用也不同。如烏梅酸收固澀、斂肺止咳、麻黃辛以發(fā)表、宣肺平喘,黨參甘以補虛、補肺益氣,陳皮苦以下氣、止咳化痰,蛤蚧成以補腎、益肺平喘。

中藥與西藥不同,具有三個特點,即性、味、歸經(jīng),就是說每味中藥都有其屬性,味道,歸經(jīng)。

藥性,可分為陰陽,具體體現(xiàn)為寒、涼、溫、熱。寒、涼為陰性,溫、熱為陽性。

除了藥性,中藥還具有味道,分開講,大致可分為五種味道。即酸、苦、甘、辛、咸。這五種味道歸屬于五行--木火土金水。

中藥的歸經(jīng),是指中藥的性味--陰陽五行的特性可進入人體經(jīng)絡,從而產(chǎn)生作用。人體有十二經(jīng)脈,與五臟六腑相連,歸屬于五行。

中醫(yī)治病,就是根據(jù)病癥,運用陰陽五行的原理來進行的。中醫(yī)有草藥治大病的說法。很多西醫(yī)治不了的疑難重癥,在中醫(yī)高手里,只將幾味草藥按陰陽五行的原理不斷的變化,就能取得令人難以置信的治療效果。這樣的中醫(yī)高手,醫(yī)德都很高,不但通識藥性、“道”理,而且恬淡虛凈,不為利益所動。不但治病,更教人重德,養(yǎng)生之道。

其實,不管是針灸、推拿、按摩還是草藥治病,都是按照陰陽五行的原理,通過人體經(jīng)絡起作用的。人體所獲得的能量也是陰陽五行層次以下的。即使打通經(jīng)絡,也只能達到祛病延老的目的。然而,修煉是同化宇宙特性,同化的越好層次就越高,獲得的能量也是宇宙中更高更好的,可使修煉人在極短的時間里,得到根本的改變,返老還童,返本歸真。這個現(xiàn)象,五百多年前,中國明朝的劉伯溫,和法國的諾查丹瑪斯都有預言,明朝皇帝朱元璋問老水(注,老水指過去的水,即法,法是由過去的“去”和三點水組成,這里是指***)有何么?劉伯溫回答:有有有,眾道會下引進修行,大變小,老轉(zhuǎn)少。這是說***傳出后,許多其它功派的人也來修煉了,而且修煉的人有“大變小,老轉(zhuǎn)少”的根本變化。法國預言家諾查丹瑪斯在諸世紀第 7紀第14 首預言:他來到地上,使不真和虛偽的一切曝光,將古老和不朽的水罐(這和劉伯溫預言的老水一個意思)打開,白變黑(白發(fā)變黑發(fā)),舊變新,年老變年青。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