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習題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必要組成部分,它可以幫助學生鞏固知識、訓練思維能力。通過精心設計習題,不但能訓練學生的思維,而且對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有非常大的幫助。 一、設計對比類練習,訓練學生比較思維 在數學教學中,有些知識點學生容易混淆,通過設置一些對比類練習,有助于訓練學生的比較思維能力。如在學習“較復雜的分數應用題”后,教師科研設計了這樣的一組對比練習: (1)一袋大米15kg,用去1/5 kg,還剩下多少kg? (2)一袋大米15kg,用去1/5 ,還剩下多少kg? 雖然只是一字之差,但解題方法和結果卻大不相同。以上這組練習,“1/5kg”和“1/5”是兩個不同的概念,“1/5kg”是指具體量,“1/5”表示分率,故兩者列式也不同:(1)15-1/5=74/5(kg)(2)15-(1-1/5)=12(kg)。 對于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識點,教師可以設計對比類練習,通過這類練習加深了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從而達到訓練學生比較思維的目的。 二、設計糾錯型練習,訓練學生辨析思維 對一些學生容易出錯的題目,教師應該加大訓練力度,通過反復練習,使學生深刻領會犯錯的原因,獲得正確的求解方法。例如,在六年級綜合復習教學時,教師可以設計了這樣的選擇題: (1)一根繩子分成兩段,第一段長3/7米,第二段占全長3/7,哪一段長一些?選項( )。 A.第一根長;B.第二根長;C.一樣長;D.無法確定。 (2)甲數的2/3等于乙數的4/5,比較甲乙兩數的大?。?nbsp; ): A.甲數大 ;B乙數大 (1)題中,學生大多數選擇了C或者D證明學生對分數的意義仍不明確。正確解答應該是A,把這根繩長看作單位“1”,第二段占了3/7,推理出第一段3/7米占了全長的4/7,故由于4/7 >3/7,故第一段長。 (2)題中,很多同學選擇“乙數”,他們的依據是2/3 <4/5。教師提示他們:甲乙兩數知道嗎?細究之下,學生明白,先求出甲乙兩數各是多少,才能比較大小。假設甲數=1,那么乙數=1×2/3÷4/5=5/6,故正確答案是“甲數”。 設計這些糾錯性練習題,可以極大減少學生做題錯誤,又達到訓練學生分析思維的目的。 三、設計生活化練習,訓練學生發(fā)散思維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币虼?,設計生活化練習題,讓學生利用在課堂上學習的數學知識去解決實現生活中的問題。對這樣的題目,學生更加感興趣,更容易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從而最大限度調動了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例如,在六年級復習了《時間單位和長度單位》后,教師可以設計這樣判斷題: (1)小明的生日是2015年2月29日。( ) (2)小華的鉛筆20米。( ) (3)媽媽身高162米,體重50克。( ) 以上練習,由于與學生生活有著密切聯(lián)系,學生學習興趣自然變得盎然。設計這樣的練習,不僅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同時也讓學生學習能力得到同步提升。 四、設計開放性練習, 訓練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開放練習題,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有效途徑。要想取得較佳教學效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設計以下開放性練習題: 1.一題多變 通過變換原來題目的已知條件,或對問題與題中的一個條件變換,再探求問題的結果。 在學習“分數應用題”后,我設計了這樣一道練習:一段路長500千米,一輛汽車第一次行了全程的1/5,第二次行了全程的1/4。 然后,要求學生根據題目中兩個條件提出問題,再進行解答。通過積極思考之后,學生提出了以下一系列問題: (1)這輛汽車兩次共行了全程的幾分之幾?兩次共行了多少千米? (2)第一次行了多少千米?第二次行了多少千米? (3)第二次比第一次行了幾分之幾?第一次比第二次少行了多少千米? (4)還剩下全程的幾分之幾沒行完?還剩下多少千米? (5)第一次行的是第二次的幾分之幾?第二次行的相當于第一次的幾倍? 設計這樣的一題多變習題,訓練了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解題能力,也為發(fā)展學生的智力提供了空間。 2.一題多解 設計一題多解練習,通過思考分析的角度不同,得到多種解題方法,以此來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例如,在六年級下學期復習應用題后,教師可以設計了這樣的題目:鋪一條長240米的水管,前4天鋪了80米,照這樣的效率,鋪完這條水管還要多少天? 然后,問學生:你們能用幾種方法解答下面這道題。 學生經過積極探討,得出以下解法: (1)240÷(80÷4)-4 (2)(240-80)÷(80÷4) (3)4÷80×(240-80) (4)(240÷80)×4-4 (5)(240-80)÷80×4 這樣的練習題,既溝通了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又達到了培養(yǎng)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的目的。 3.一題多問 設計一些給出已知條件,讓學生探究其結果的應用題。例如:“有白兔15只,黑兔10只”要求學生可根據兩個已知條件,提出問題,再解答。學生思考之后,提出的問題有:白兔、黑兔之間的和、差、倍、比等諸如此類的問題,最后進行解答。 4.一題多驗 在解題后,教師要求學生根據條件與條件,或條件和問題之間的關系用多個方式進行驗算結果。設計這種形式的練習,有利于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學習工程問題后,教師設計這樣的練習:甲乙兩個工程隊同時從兩頭開挖一條隧道,經過5天貫通,已知甲隊每天挖50米,乙隊每天挖60米,這條隧道長多少米? 學生認真思考后,探究得出: (1)(50+60)×5=550(米) (2)50×5+60×5=550(米) 接著,我引導學生進行驗算: (1)550÷(50+60)=5(天) (2)550÷5-60=50(米) (3)550÷5-50=60(米) 設計這樣的練習,既驗算了解題結果的正確性,也訓練了學生的綜合分析思維能力。 總之,練習是數學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精心設計練習,可以讓學生在舉一反三中獲得知識,訓練思維,發(fā)展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