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0日(星期天)下午,利用拜訪襄陽企業(yè)家的時間,參觀游覽位于東莞市石排鎮(zhèn)田邊村——蕭氏宗祠。宗祠地處村中心,丘陵地帶的山腳下,如果要進(jìn)宗祠,需要上5個臺階,站在宗祠門口,有居高臨下的感覺。 據(jù)村中村民講,田邊村位于石排鎮(zhèn)西部,東邊與東江相接,距鎮(zhèn)中心區(qū)4公里,西距石龍鎮(zhèn)8公里,南距茶山鎮(zhèn)5公里,北與博羅縣園洲鎮(zhèn)隔江相望,同時,夾在中坑村、橫山村、李家坊村之間,交通十分便利。轄下5個村民小組,全村常住人口2050人,60%姓蕭。 村內(nèi)自然風(fēng)光秀麗,人文精致非常豐富,俗稱“十八房間”的明清古采石場遺址石柱林立、景觀奇異,乃游人尋幽探古的好去處,順東江綿延千米的鯉魚洲島,蕉林疊翠、綠竹搖風(fēng),是令人神往的“莞邑桃源”。 田邊村還是一個古村落,我發(fā)現(xiàn)路邊百年老宅隨處可見,古廟,觀音閣、蕭氏宗祠、王氏宗祠,謝氏宗祠,古樹等,都是古村的精華所在,也是蕭氏先祖勤勞智慧的結(jié)晶。 蕭氏宗祠始建于清朝初期,文化大革命時期“破四舊”,宗祠損害嚴(yán)重,曾被用作學(xué)校、牛棚。后因年久失修,早已成危樓。1996年經(jīng)村民集體倡議重建新祠,蒙眾旅港旅居各地的鄉(xiāng)親鼎力資助,于1997年6月新祠堂落成共耗資98萬元。 田邊村原祠堂久歷滄桑已有300多年歷史,于清朝同治年間重修,新祠堂坐南向北,按原墻腳、方位建成。成階梯形,有步步高升之意?,F(xiàn)新祠堂已成為宗親喜慶聚餐之場所,村重大會議也在此召開。 蕭氏宗祠三間三進(jìn),兩邊建有廊房,面寬13.2米,進(jìn)深28米,占地面積400平米,磚木石結(jié)構(gòu),青磚墻體;硬山頂,抬梁與穿斗混合式梁架,人字山墻,灰塑龍舟脊上立灰塑鰲魚,碌灰筒瓦,綠琉璃瓦當(dāng)及滴水。該宗祠對研究明清時期東莞地區(qū)祠堂和蕭氏家族歷史具有一定價值。 先秦時期,蕭姓主要活動在河南、湖北、安徽。秦漢以后,蕭姓很快散播到山東、江西、浙江、湖南、四川等地。唐宋元明時期是蕭姓發(fā)展和遷移的重要階段,契丹國蕭姓人群大量加盟漢族。元朝,成為漢族的蕭姓因戰(zhàn)亂與原華北的居民一起南下,聚集在長江沿岸地區(qū),越過長江進(jìn)入湖廣,最終形成當(dāng)代分布的局面。清朝初期,蕭姓進(jìn)入臺灣地區(qū)。 宋朝時期,蕭姓大約有27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34%,排在第六十位。蕭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約占全國蕭姓人口的54%。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安徽,大約占蕭姓總?cè)丝诘?/strong>67%;其次分布于福建、山東、河北、山西,集中了蕭姓總?cè)丝诘?/strong>26%。全國形成了以贛皖為中心的蕭姓聚集區(qū)。 明朝時期,蕭姓大約有64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69%,越升到第二十七位。宋元明600余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蕭姓人口增長速度十分迅速,這與外族蕭姓融入漢化有關(guān)。明朝時期,江西仍為蕭姓第一大省,約占全國蕭姓人口的40.4%。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福建、廣東,大約占蕭姓總?cè)丝诘?/strong>64.6%;其次分布于湖南、湖北,集中了蕭姓總?cè)丝诘?/strong>13%。其人口主要由東南的贛皖地區(qū)向南、向西遷移,全國重新形成了贛閩粵湘鄂蕭姓人口聚集區(qū)。 東莞有蕭姓始自麻涌。北宋年間德隆祖始遷東莞縣麻涌定居。傳至二世祖諱祥,是南宋一位杰出的名將,由于抗金衛(wèi)國戰(zhàn)績輝煌,功在宋室,召對口殿,賜封“萬戶侯”。死后,族人立一廟于新街基祀之;鄉(xiāng)民百姓立一廟于軍城村內(nèi)祀之。 老河口:孫金福編輯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