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懷念小時候,那時報紙、雜志、電視和廣播是我們的燈塔,圖書館是我們的星辰大海。那時我們的記憶力好于體力,沒有云存儲,只有腦回路。 唐宋八大家,歐陽修(1007年—1072年)、蘇洵(1009年—1066年)、曾鞏(1019年—1083年)、王安石(1021年—1086年)、蘇軾((1037年-1101年)、蘇轍(1039年—1112年),這六位全都成名或者成長于宋仁宗時期。 北宋儒學的代表人物張載(1020年-1077年)、周敦頤(1017年—1073年)、程顥(1032年-1085年)、程頤(1033年—1107年),合稱“北宋五子”,也都成長在這一時期; 周敦頤的《愛蓮說》至今傳頌;邵雍則是北宋最有名的預測大師,讓司馬光都敬畏三分;張載的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仍是多少有志之士的座右銘;程顥程頤是兄弟倆,都是周敦頤的徒弟,程門立雪講的就是進士楊時拜見程頤的故事。 十一世紀最偉大的兩大改革家,提出慶歷新政的范仲淹(989年-1052年),慶歷新政就發(fā)生在仁宗時期,和提出王安石變法的王安石(1021年—1086年),成長于這個時期。 “詞人宰相”晏殊,更是宋仁宗的左膀右臂,一生以舉賢任能、獎掖后進為后世所稱道。晏殊的門生故吏可以說是遍布天下,范仲淹、孔道輔、王安石等均出自其門下;韓琦、富弼、歐陽修等,也皆經(jīng)他栽培、薦引,并都得到重用。 和王安石、蘇東坡剪不斷理還亂的司馬光(1019年—1086年),在神宗時期因不得志而寫成《資治通鑒》,但卻是在仁宗時期開始步入官場,一路浮沉積淀。 被后世不斷演繹的剛正不阿、鐵面無私的包青天包拯(999年-1062年),敢對著宋仁宗吐口水,而且皇帝還一點也不生氣,這就是宋仁宗和包拯的關(guān)系。 四大發(fā)明的最后一大發(fā)明,活字印刷的發(fā)明者畢昇(972年-1051年),生活在這里。 畢昇是一個從事雕版印刷的工匠,在長期的雕版工作中,發(fā)現(xiàn)了雕版時最大缺點就是每印一本書都要重新雕一次版,不但要用較長時間,而且加大了印刷的成本。如果改用活字版,只需要雕制一副活字,則可排印任何書籍,活字可以反復使用。雖然制作活字的工程大一些,但以后排印書籍則十分方便。正是在這種啟示下,畢昇才發(fā)明了活字版。 北宋最著名的將領(lǐng),“面涅將軍”狄青,也出現(xiàn)在這個時代,被范仲淹一手挖掘和培養(yǎng)。 中國古代十大悲情才子,曾經(jīng)四次落地的柳永(約984年—約1053年),是少有的沒有得到仁宗賞識的才人。1024年),柳永第四次落第,憤而離開京師,與情人(蟲娘)離別,作著名的《雨霖鈴·寒蟬凄切》。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科舉考試,被后人戲稱為“神仙打架”,又被稱為“千年科舉第一榜”。錄取的進士名錄,可謂群星閃耀。 這一屆科舉考試,主考官是歐陽修,副考官是梅堯臣,而考中進士的學子之中,除了蘇軾、蘇轍、曾鞏之外,還有張載、程顥、王韶、曾布、呂大鈞、章衡、竇卞、羅愷、呂惠卿、林希、蔣之奇、張載、章惇、朱光庭等人。這些人之中,蘇軾、蘇轍他們成為唐宋八大家,張載、程顥成為理學大家,章惇、呂惠卿等九人后來官至宰相,王韶則成為北宋中后期名將…… 為什么仁宗時期會涌現(xiàn)出來了這么多能人將士?這些人同處一個時期,彼此又都是什么關(guān)系?大歷史系列下一次繼續(xù)說。 附: 周敦頤《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