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瓦拉同志 作為山水相連的鄰邦,中朝之間人員、文化的交往歷史極為悠久,每逢國家分裂、中原板蕩之際,都有大批躲避戰(zhàn)亂的中國移民遷居朝鮮,在該國生存發(fā)展,并最終長眠于彼。前往朝鮮避難的中國移民不計其數(shù),其中地位最高者,非北燕亡國之君-昭成帝馮弘莫屬,而他也是中國史上唯一逃往朝鮮避難的皇帝。那么,馮弘是如何淪為亡國君的?他為何要逃往朝鮮避難?最終結(jié)局如何? 01 喋血的皇冠 馮弘是北燕第二任皇帝,文成帝馮跋的胞弟。北燕是兩晉期間北方十六國之一,由漢族將領(lǐng)馮跋在東晉義熙三年(407年)創(chuàng)建,疆域包括今遼寧省西南部和河北省東北部,實力相當弱小。不過,馮跋在位的中前期,通過在國內(nèi)大力整頓吏治、發(fā)展生產(chǎn),對外積極發(fā)展與柔然、東晉、契丹等國的關(guān)系,使得北燕獲得可貴的和平局面,國力蒸蒸日上,成就斐然可觀。 馮跋是北燕開國皇帝 馮跋雖然是位“高產(chǎn)”的皇帝,共有100多個兒子,但由于他在位時諸子皆幼,缺乏治國理政的經(jīng)驗,因此只能重用弟弟馮弘,讓他幫助自己治理國家。在兄長的提拔下,馮弘的官爵、地位不斷提升,最終官至司徒、中領(lǐng)軍,在內(nèi)掌管宮廷禁衛(wèi),在外總管朝廷政事,權(quán)勢和地位鮮有人能及。不過,隨著權(quán)勢和名望的攀升,馮弘難免會滋生謀取皇位的野心。 北燕太平二十二年(430年)九月,馮跋病重無法上朝,寵妃宋夫人利用侍疾的機會偽造遺詔,準備一旦老皇帝晏駕,便讓親兒馮受居取代太子馮翼接班。大宦官胡福跟宋夫人不和,于是派人把情況告知馮弘,請求他入宮護衛(wèi)皇帝。馮弘見時機已到,遂率精銳甲士數(shù)十人強闖皇宮,當場捕殺宋夫人、馮受居及其黨羽。此情此景,令躺在病床上的馮跋不勝驚駭,登時氣絕而死。 馮弘為篡位,殺死100多位侄兒 馮跋既死,馮弘遂捏造遺詔,并據(jù)此登上天王(相當于皇帝)之位。對于叔父的篡位之舉,太子馮翼大為不滿,于是親率東宮衛(wèi)隊進行抵抗,終因眾寡不敵而自殺。馮翼遇害后,馮弘依然深感不放心,索性秉持著“斬草除根”的理念,將哥哥的100多個兒子全部殺死(詳情見《資治通鑒·卷一百二十一》),至此才算是心滿意足。 02 窮途末路 馮跋在位后期,僻處遼西一隅的北燕屢遭西方強鄰北魏的進攻,國勢已呈江河日下的勢頭,而等到馮弘即位后,情況變得更加糟糕。雪上加霜的是,馮弘即位后,寵愛小妾慕容氏,并把她所生的幼子馮王仁立為太子,卻把發(fā)妻王氏廢黜,并將長期擔任世子的馮崇貶斥到肥如(今河北省盧龍縣西北)鎮(zhèn)守。馮崇擔心遇害,便與弟弟馮朗、馮邈一起叛降北魏。 北燕與其他政權(quán)對峙圖 馮崇叛逃后,將國內(nèi)的虛實全都告知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并由此獲封為遼西王。此后,馮崇兄弟不僅多次跟隨拓跋燾征討北燕,而且還奉命策反北燕國內(nèi)的文武官員,一時間響應者甚眾。在北魏的軍事打擊和政治策反下,北燕的局勢愈發(fā)危急,而為了保住自己的帝國,馮弘不得不委曲求全,以稱臣納貢為代價,乞求拓跋燾停止攻勢,但遭到后者的拒絕。 太興六年(436年),拓跋燾再次拒絕馮弘的稱臣請求后,命樂平王拓跋丕等人率兵大舉東征,意在一舉滅掉北燕。由于馮弘苛酷暴虐、不得人心,無論州郡長官還是將士們都不愿意為他賣命,因此魏軍一到便立馬投降。正因如此,拓跋丕一路上勢如破竹,很快便進逼北燕國都和龍城(今遼寧省朝陽市),馮弘君臣聞訊后無不喪膽。 北魏軍隊 面對北魏洶洶而來的攻勢,馮弘自知亡國已成定局,但他出于殘存的自尊心,不愿意率眾投降,以免遭到拓跋燾的羞辱。為此,馮弘派遣使者到達高句麗,向?qū)Ψ教岢霰茈y的請求,并得到高句麗國王高璉同意。高句麗又稱高麗,存在于公元前1世紀到公元7世紀之間,故地主要在今朝鮮半島北部,并包括中國東北部分地區(qū),當時跟北燕的關(guān)系相當密切。 03 因擺譜被殺 高璉接受馮弘的避難申請后,派大將葛盧率領(lǐng)部眾進入和龍城,一路上護送馮弘等人進入高句麗境內(nèi)避難。馮弘逃走后,和龍城守將不戰(zhàn)而降,北燕就此滅亡。不過,馮弘雖然淪為“喪家犬”,但由于一向輕視高句麗,因此在進入該國后,并沒有夾起尾巴做人,而是依然以天子自居,并對高句麗國王頤指氣使、索取無度,令高璉憤懣不已。 馮弘因擺譜被殺 高璉為了報復馮弘,不僅減少飲食供應,奪走其侍衛(wèi),并將馮王仁扣為人質(zhì)。馮弘受不了羞辱,便密謀逃離高句麗,渡海前往江南依附劉宋帝國,但計劃尚未實施便遭泄露。恰在此時,北魏向高句麗索要馮弘,高璉不敢抗命,便派軍隊捕殺馮弘,并處死他十余名子孫,時在宋文帝元嘉十五年(438年)。作為中國史上唯一逃往朝鮮避難的皇帝,馮弘落得如此悲慘結(jié)果,也算是咎由自取。 參考書目 房玄齡(唐):《晉書》,中華書局1974年版。 崔鴻(北魏):《十六國春秋》, 商務印書館1937年版。 司馬光(北宋):《資治通鑒》,中華書局2015年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