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從)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幾乎沒有)闕(“闕”同“缺”,中斷)處;重巖疊嶂(像屏障一樣的高山),隱天蔽日,自非(如果不是)亭午夜分不見曦(陽光,指太陽)月。(1.第一部分:總寫三峽山峰重疊、險(xiǎn)峻幽邃的地貌。) 2.至于夏水襄(漫上)陵(山陵),沿(順流而下)溯(逆流而上)阻絕(中斷)。或(有時(shí))王命急宣,有時(shí)早 發(fā)(出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即使)乘 奔(飛奔的馬)御(駕御,駕馭)風(fēng)不以(如。也解作“比”) 疾(快)也。(2.段意:寫三峽夏天水勢的湍急。) 3.春冬之時(shí),則 素(白色)湍(急流)綠潭,回(回旋)清(清波)倒影。絕(極) 山獻(xiàn) (山峰)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沖蕩)其間。清(水清)榮(樹榮)峻(山峻)茂(草茂),良(實(shí)在)多趣味。(3.段意:寫春冬二季三峽清幽的風(fēng)光。) 4.每至晴初 霜旦(落霜的早晨),林寒澗 肅(寂靜),常有高猿長嘯,屬(連續(xù))引(延長)凄異??展葌?/span> 響(聲響),哀轉(zhuǎn)(悲哀婉轉(zhuǎn))久絕(消失)。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4.段意:寫三峽秋冬之時(shí)景色的凄清。) (2-4.第二部分:寫三峽四季壯麗景色,表現(xiàn)作者對祖國山水的熱愛之情。分寫。) 一、識(shí)記 1、《三峽》一文出自《水經(jīng)注》,這是記敘我國 古代水道 的一部地理書。作者 酈道元 ,北魏 著名 地理學(xué) 家、散文 家 。 二、用原文填空: 1.寫山連綿不斷(長)的句子: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2.正面寫山高險(xiǎn)峻的句子: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從側(cè)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3. 由“早發(fā)白帝,暮到江陵?!蹦懵?lián)想到李白與此意境相同的詩句是: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4.文中用“重巖疊嶂”描繪了山形的挺拔險(xiǎn)峻,用“林寒澗肅”寫盡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5. 正面寫夏季水勢兇險(xiǎn)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絕。側(cè)面寫夏季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時(shí)早發(fā)白帝,暮到江陵。 6. 寫春冬三峽水的特點(diǎn)的句子: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7. 總寫春冬季的景物特征(描寫泉、樹、山、草的四個(gè)字)的句子是。清榮峻茂。 8. 烘托三峽秋景凄涼的語句是: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 9. 表現(xiàn)“良多趣味”的句子是: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10.引用漁歌反襯三峽深秋清幽寂靜的句子是: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三、問答題: 1.“重巖疊嶂”和“隱天蔽日”兩句寫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答:重巖疊嶂,就山本身的狀態(tài)寫其高,是從俯視角度寫的;而隱天蔽日,以天和日襯其高,是從仰視角度寫的。 2.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三峽自然景觀的? 答:文章先寫山,后寫水。寫山,突出三峽的山連綿不斷、遮天蔽日(連綿、陡峭、高峻)的特點(diǎn);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jié)的不同景象。 3.文章為何先寫夏而后寫春冬、秋,春冬為何放在一起寫?(寫景狀物要抓住特征。課文寫三峽四時(shí)風(fēng)光,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順序來寫?) 答:按水勢的特點(diǎn),先寫夏水襄陵,再寫春冬之時(shí)的素湍綠潭和懸泉瀑布,最后寫秋天山澗的水枯了。這是按水勢由漲到落的順序安排的。先寫夏水的湍急、迅猛、兇險(xiǎn)??梢酝怀鋈龒{夏水最盛的特點(diǎn),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春冬的特點(diǎn)相似,故放在一起寫。 4.文章第一段寫山,第二段寫水,這樣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答:寫山的特點(diǎn),為寫水設(shè)置了條件或?yàn)橄挛淖麂亯|,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 5.第一段總寫三峽突出了什么特點(diǎn)?后面哪些文字對其特點(diǎn)進(jìn)行了照應(yīng)? 答:突出三峽的山連綿、陡峭、高峻的特點(diǎn)。后文山之“絕”、山之“峻”、“林寒澗肅”、“空谷”等對其特點(diǎn)進(jìn)行了照應(yīng)。 6.作者寫三峽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氣氛? 答: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突出了肅殺凄清的氣氛。 7.引用漁歌“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有何作用? 答:引當(dāng)漁歌作結(jié),一言“峽長”,二言“聲哀”,進(jìn)一步突出三峽山高水長的特點(diǎn);渲染秋天肅殺清涼的氣氛;情景交融,“淚沾裳”把人的感情和自然景物融為一體;側(cè)面表現(xiàn)三峽船夫悲慘的生活。 四、語言賞析: l.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寫法表現(xiàn)三峽的特點(diǎn)? 答: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 2. “素湍綠潭,回清倒影”描寫得形神兼?zhèn)洌嚪治龊迷谀睦铮?/p> 答:這兩句用“回清”寫“素湍”的動(dòng)態(tài),以“倒影”寫“綠潭”的靜態(tài),極言江水之清澈?!八赝摹睂懗隼嘶ㄖ┌祝弧熬G潭”寫出潭水之清澈,“回清”寫江水之動(dòng)態(tài)。“倒影”既是潭水的靜態(tài),又寫出潭水清澈。 本文在語言運(yùn)用方面有怎樣的特點(diǎn)和作用?試作簡析。 答:本文多用四字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讀起來收放有致,很有節(jié)奏感。語言精練,表現(xiàn)力強(qiáng),充滿生氣。 3.本文語言精致、洗煉,用語俏麗貼切,試作簡析。 課文描寫三峽春冬時(shí),因急流險(xiǎn)灘,雪浪飛濺,故以“素”字修飾“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寧靜,故以“綠”字修飾“潭”字。又如:描寫三峽深秋清幽靜寂,說明人們感傷程度。 4. 本文描繪三峽,其語言之美,其筆法之妙,實(shí)在令人稱奇。請你說說文章哪些地方寫得美,寫得妙。(可從語言、結(jié)構(gòu)、描寫的角度等方面著手) 示例:語文的描寫手法美,下面描寫的“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寫出了兩岸連山,群峰對峙的雄姿。同時(shí)又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一句側(cè)面烘托了三峽峰巒綿延,隱天蔽日的山勢。 示例:作者描寫景物美,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聲有情。如:文中描寫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綠”繪色,以“湍”“懸”“漱”繪形。這些皆與“清榮峻茂”相照應(yīng)。 5.作者寫景,采用的是大筆點(diǎn)染的手法,用詞準(zhǔn)確,試作簡析。 答:春冬之景,用 “素”“綠”“清”“影”等詞語,描繪出了春冬三峽的秀麗景色;寫秋季的景色,用 “寒”“素”“凄”“哀” 等詞語,便將景物的哀轉(zhuǎn)凄婉的神韻生動(dòng)地表現(xiàn)了出來。 6.試對本文寫景語句的語言特點(diǎn)做寫分析。 答:如:“素湍綠潭,回清倒影”。俯視,動(dòng)靜結(jié)合,顯出江水的清澈和滔滔之勢。又如:“絕巘多生怪柏?!毖鲆?,山上柏樹托足于巖石之間,屈體向陽,枝條扭曲,年代久遠(yuǎn),突出其生命力旺盛,意志堅(jiān)強(qiáng)。 六、翻譯:(蘇教版) 在七百里長的三峽之中,兩岸群山連綿,沒有一點(diǎn)空缺的地方。重疊疊的巖峰像屏障一樣,遮蓋住了太陽和藍(lán)天。除非正午,看不見太陽,除非晚上,看不見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暴漲,漫上兩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被阻隔斷了。(如果)有時(shí)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dá),那么,早上從白帝城出發(fā),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騎著飛奔的馬,駕御著長風(fēng)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春冬兩季,白色的急流,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深潭,倒影著兩岸的景色。極高的山峰上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懸掛著泉水瀑布,從兩峰飛瀉、沖蕩下來,水清、樹榮、山高、草盛,實(shí)在是許多趣味。 每逢秋魚初晴或除霜的早晨,樹林山澗一片冷靜寂靜,常常有一些高處猿猴拉長了聲音在叫,叫聲持續(xù)不斷,音調(diào)凄慘怪異,空蕩蕩的山谷傳來回聲,悲哀婉轉(zhuǎn),很長時(shí)間才消失。所以打魚的人說:“巴東三峽巫峽長,猿三聲淚沾衣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