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群芳譜》講:“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 立春,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首,也是一年的開始。 從今天開始,萬物復(fù)蘇,大地回暖,天地間很快就是一派生機。 人心也應(yīng)隨之響應(yīng),立下一年的春意。 立春,立下心里的春意 唐代詩人無盡藏有一首禪詩: 《嗅梅》 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遍隴頭云。 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詩人走遍四方,尋找春天的蹤跡,但是走了很久都沒有找到。 他疲憊地回到家中,卻發(fā)現(xiàn)家里的梅花已經(jīng)開放,整個院子里春意盎然。 人們總是喜歡向外求禪問道,殊不知,真正的大道都在人心里。 心外無物,心外無理。 一個人向外索求,只是枉費功夫罷了。 佛家說: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徳相。 陽明先生說: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萬事萬物都在人的心里,一個人內(nèi)心沒有溫暖,無論如何也找不到溫暖。 一個人內(nèi)心沒有春天,去哪兒也感受不到春天。 幸福和溫暖也都在人的心里。 一個人在心里種下善良,自然也會收獲善意。 一個人在心里種下厚德,自然可以收獲福氣。 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立春時節(jié),更重要的是在心里種下三分春意。 就像是圣賢在心里妙悟證法一樣。 心里有光的人從不黑暗,心里有春天的人,一定最先感受到春天和煦的風與溫暖的光。 立春,立下厚德 古人說:春,有生生之德。 讓萬物得以生長,就是最大的德行。 立春之后,溫度不斷升高,天地陽氣充沛。 植物重新開始萌芽,動物也變得活躍起來。 春天賦予大地生機,也賦予人們希望。 在古老的年代里,冬日饑寒,人們在嚴酷的環(huán)境中苦熬。 立春一到,大地解凍,春暖花開。 人們用最盛大的節(jié)日——春節(jié),迎接它的到來。 沒有比春節(jié)更重要的節(jié)日,沒有比春天更仁德的季節(jié)。 孔子說:生生為之仁。 讓有生命的東西得以生長繁育就是仁德。 古人說:善能養(yǎng)陽,仁德是一個人的陽氣。 春天陽氣生發(fā),萬物復(fù)蘇,這是天地的慈悲。 人們積德行善,養(yǎng)護身體的陽氣,這是個人的修行。 厚德載物,一個人只有養(yǎng)護自己的仁德,才能承載自己的福氣。 《禮記·大學》中說:“德潤身?!?/span> 以善升陽,一個人自然元氣充足,身體康健。 此時天地陽氣復(fù)蘇,我們更要養(yǎng)護內(nèi)心的德行。 立春,立下一年的使命 民間俗稱“立春”為“打春”。 人們這這一天用泥土做一個“春?!保缓笥帽拮映榇?,稱之為“打春牛”,表示勸農(nóng)春耕和祈求豐收。 立春是一年的開端,也是春耕的開始。 對于古人來說,這關(guān)系著一年的生計,是一年最重要的事, 在這一天,古代的君王要親率諸侯、大夫迎春于東郊,祭祀春神,行布德施惠之令。 春神的名字是“句芒”,是一個掌管春天的神,他手里拿著一個圓規(guī)。 意思是春日短暫,告誡人們要早做規(guī)劃和安排。 一天之計在于晨,一年之計在于春。 這一年的目標和步驟都要明確,有一個好的安排。 凡事預(yù)則立不預(yù)則廢,早做打算,才能不慌亂,不忙亂。 古代人們在這天吃春卷,寓意“咬春”,以此防春困,讓人精神煥發(fā)。 大好春光,我們也應(yīng)奮起努力,掃除懶惰,立下一年的精氣神。 造化給了我們新的生機、新的開始,智者一定會心存感恩,抓住這個時機,立下心里的春意,開啟一年的事業(y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