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的滋味 ——讀《文化苦旅》 張守權||黑龍江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先生采用散文寫法創(chuàng)作出版的一部早期作品。拜讀之前,已讀完先生所著《山居筆記》《行者無疆》《千年一嘆》《借我一生》等書籍,雖頗有收獲,但未留幾筆心得體會。這可能是年齡大的原故,即便寫了隨筆,過后腦子里也不會有更多殘存。開始,對《文化苦旅》的“苦旅”二字始終費解,總覺得這個提法好生奇怪。通讀之后,結合前面的著作,對“苦旅”才有了較深理解,但提到文化的高度,仍然心有余悸。因為文化是個大課題,自己肚子里太空,油水少,一下子吞得過多反而難以消化。 時光飛逝,轉瞬我已走過了六十個春秋。過去也讀過一些書,學了一點文化,但現(xiàn)在回想來實在少得可憐。書到用時方恨少,總感到自己所掌握的那點兒知識,不足以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若非要給自己下個定論的話,只能說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F(xiàn)在想來,真是可笑至極。結果,在渾渾噩噩中結束了連初中課程都沒有學完的學生時代,大好時光、青春年華就這樣付之東流。當兵頭幾年,除了軍事訓練就是政治學習,文化書籍不僅沒有,就是有也幾乎無人理會。時間一長,學習文化的那根弦便自動松弛。 回到主題。 余秋雨先生把文化喻為“苦旅”,其原意并非指文化本身,而是社會前行中,創(chuàng)造文化、研究文化、繼承文化、傳播文化的人所經(jīng)歷的過程。如果沒有文化杠桿的支撐,社會的發(fā)展,歷史的延續(xù),文明的進步,是很難想象的。通俗地講,中國文化,若沒有孔子、莊子的“儒”“道”學說,沒有秦始皇的統(tǒng)一文字,沒有司馬遷的《史記》,沒有李白、杜甫的詩句,沒有王羲之、蘇軾的《蘭亭序》《赤壁賦》......沒有余秋雨等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文化人的苦苦探索追尋,苦苦研磨咀嚼,苦苦伏案記錄,苦苦游說傳承,也就不會有中華文明五千年燦爛文化的延續(xù)。所以,把對文化的追求說成苦旅并不為過。 據(jù)傳《文化苦旅》一出版,便受到廣大讀者的一致熱捧,不僅接連再版,就連盜版者也蜂擁而上,一時間在海內(nèi)外掀起一股關注文化大潮。猶如久渴的人遇到了甘露,饑餓的人享受了盛宴。他文中貼近地氣的敘述,平鋪直抒的語句,引經(jīng)據(jù)典的剖析,沁人心脾的描摹,精美絕倫的手筆以及通過淵博的文學、史學功底而展現(xiàn)的文化感染力和穿透力,無不讓世人折服。那些蹤影難尋的遺跡,斷壁殘垣的古城,黃沙漫布的戈壁,長滿野草的荒塚……在他的筆下,一篇篇看似獨立的文章,漸漸形成一條貫穿古今文化脈絡的中軸線,讓璀璨的中華文化逐漸鏈接、清晰,并跟著他的敘述入境凝神,享受心靈的洗禮和凈化。 文化課題之所以受到廣泛關注,究其內(nèi)在因素,無非是人們在世俗務實中和社會轉型中逐漸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已慢慢地被很大一部分人忽略、遺忘,甚至扭曲。因而,呼喚文化,汲取文化,寄意文化,并通過對文化的追求產(chǎn)生一種精神定位或精神取向,讓承載一定的文化來作為積淀,成為人們的渴求。但汲取文化的基點是正確的取向 ,這種取向我的理解,就是目前社會提倡的“正能量”,并通過文化的弘揚,正能量的集聚,形成完整的、規(guī)范的、有利于社會進步的集體人格。余秋雨先生煞費苦心著書立說,其目的正是為了要尋回遺失的文化,讓中國人充分認識自己的老祖宗,讓中華五千年文明得到延續(xù)和弘揚。 再說自己。 當生命歷程走到今天,工作機會已被剝奪,進而留給自己更多時間回味過去、品味生活、體味缺憾的時候,究竟能感悟到什么或者說還能做點什么?我想引用一句“老牛明知夕陽晚,不用揚鞭自奮蹄”的話來給自己打打氣。雖說人生苦短,但退休不等于終點?!皶接新非跒閺?,學海無涯苦作舟”,這句勵志的話可不光是講給青年人的。作為本人來講,就是在有限的生命里,做些有意義的事。活到老,學到老,讓精神不老。 佛家說,人生苦短;耶穌說,我就是來到世上受苦的;余秋雨說,追求文化是苦的。究竟什么是苦,站在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答案。世間五味,人生百態(tài),就看以什么的樣心態(tài)去面對。少年學業(yè)苦,中年為事業(yè)、家庭老小奔波苦,年老了無所事事、行動不便、疾病纏身也苦??嗟暮x很多,關鍵是我們?nèi)绾卧忈尯屠斫?,理解透徹了,也就釋然了,苦中也能品出甜甜的滋味來?/p> 研究與傳承文化是件苦差事,但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經(jīng)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只有在苦苦的追尋中,才能感受到甘甜所帶來的喜悅。 2018年3月15日于哈爾濱 攝影/網(wǎng)絡 作者簡介 張守權,退休,現(xiàn)居哈爾濱。軍旅十八載,戰(zhàn)友之情甚篤。如今:年過花甲,閑賦于家;時爾潤筆,未顯章華。百聊之余,漫步天涯;隨心題記,權且涂鴉。無心栽柳,初露萌芽;偶見于報,網(wǎng)刊也發(fā)。國運祥通,恩澤華夏;生活美妙,盡顯余暇。 長|按|二|維|碼|關|注 用詩和遠方,陪你一路成長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公眾號 hyd19671125 微信號 hyd196711 郵箱183074113@qq.com 征稿要求:散文、雜文、小說、詩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內(nèi)。必須原創(chuàng),必須首發(fā),歡迎自帶插圖和配樂,10天內(nèi)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轉投其它自媒體。文責自負。 稿件請用word附件形式發(fā)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筆名、微信號。從即日起,給作者發(fā)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過微信發(fā)放,請加主編微信hyd196711。稿費全部來自贊賞,20元以上(含)的80%發(fā)給作者本人,其余留為平臺維護。七天內(nèi)閱讀量超過一千的,另獎勵20元;超過兩千的獎勵50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