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粉為中藥瓜蔞的塊根,古時(shí)就叫瓜蔞根,也叫栝樓根。唐宋時(shí)期,將鮮塊根加工成粉狀應(yīng)用,所以叫天花粉。唐宋以后,又不再加工成粉了,但“天花粉”的名稱保留沿用至今。全國各地均有生產(chǎn)。秋冬采挖后,切段曬干入藥。
一、功效應(yīng)用
天花粉味苦、微甘,性寒。歸肺、胃經(jīng)。
功效能清熱生津,消腫排膿。其特點(diǎn)尤以清熱止渴見長。張錫純稱其為止渴要藥。
常用于熱病煩渴,肺熱燥咳,內(nèi)熱消渴,瘡瘍腫毒等證的治療。
現(xiàn)代糖尿病凡見煩熱而消渴者,皆宜用天花粉。
名家名著摘要:
《本經(jīng)》:“主消渴,身熱,煩滿,大熱。”
《本草綱目》:“栝樓根,味甘微苦酸,酸能生津,故能止渴潤枯。”
《本草逢原》:“栝樓根,降膈上熱痰,潤心中煩渴,除時(shí)疾狂熱,祛酒癉濕黃,治癰瘍解毒排膿。”
《日華子本草》:“通小腸,排膿,消腫毒,生肌長肉,消撲損瘀血。治時(shí)熱狂疾,乳癰發(fā)背,痔瘺瘡癤?!?/p>
《滇南本草》:“治癰瘡腫毒,并止咳嗽帶血?!?/p>
《長沙藥解》:“清肺生津,止渴潤燥,舒痙病之?dāng)伡?,解渴家之淋癃?!?/p>
《本草備要》:“酸能生津,甘不傷胃,微苦,微寒。降火潤燥,滑痰解渴。生肌排膿,消腫,行水通經(jīng),止小便利。治熱狂時(shí)疾。胃熱疸黃,口燥唇干,腫毒發(fā)背,乳癰瘡痔。”
二、配伍應(yīng)用
1.用于熱病熱邪傷津,口干舌燥、煩渴,以及消渴證。天花粉能清胃熱,降心火,生津止渴。治熱病煩渴,或以口渴為主癥者,常配伍玄參、蘆根、茅根、麥冬等滋陰清熱之品。
若治糖尿病煩熱消渴,常配伍葛根、五味子、知母等,即玉液湯。
若治內(nèi)熱消渴,氣陰兩傷,常配伍人參,即玉壺丸。
若治燥傷肺胃,咽干口渴,常配伍沙參、麥冬、玉竹等,即沙參麥冬湯。
《珍珠囊》:“心中枯渴者,非此不能除?!?/p>
2.用于肺熱咳嗽或燥咳痰稠,以及咳血等證。天花粉能清泄肺熱,降膈上熱痰并潤肺燥。治以上諸證,常配伍貝母、桑白皮、桔梗等,即射干兜鈴湯。
若治肺熱燥咳,常配伍天冬、麥冬、生地等,即滋燥湯。
3.用于癰腫瘡瘍,熱毒熾盛,赤腫焮痛之證。天花粉內(nèi)服、外用均有清熱瀉火、排膿散腫之效。治陽證癰瘍腫毒初起,常配伍金銀花、防風(fēng)、白芷、浙貝母、皂刺等,即仙方活命飲。
張錫純言:“解一切瘡家熱毒,疔癰初起者,與連翹等并用即消;瘡瘍已潰者,與黃芪、甘草并用,更能生肌排膿,即潰爛至深旁串他處,不能敷藥者,亦可自內(nèi)生長肌肉,徐徐將膿排出?!?/p>
4.用于痱子、瘡癤濕疹。天花粉可清暑解毒,可單用天花粉或配半量滑石粉,少許冰片,研極細(xì)末外擦而用。若兼見口渴、心煩、尿短赤者,可口服配伍金銀花、連翹、淡竹葉、滑石、生甘草等清熱利濕之藥。
三、用法用量
天花粉常入煎劑,也可做丸散與外用。入煎劑常用量十余克至幾十克。外用適量。
四、應(yīng)用注意
天花粉苦寒,故脾胃虛寒、大便滑泄者忌用。
因是瓜蔞之根,有醫(yī)家認(rèn)為也“反烏頭”,實(shí)無根據(jù)。
汪昂言:“即栝樓根,畏惡同。脾胃虛寒者禁用?!?/p>
——中醫(yī)實(shí)戰(zhàn)筆記:21.2.1二稿#中醫(yī)實(shí)戰(zhàn)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