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很多人通過研讀《周易》獲得成功的智慧和方法,如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受到《周易》的啟示,破譯了二進制的奧秘,研制成功了手搖計算器等。 《周易》既是一本古老的智慧書,也是一部現(xiàn)實生活的指導書。正如《易經(jīng)》中所說的“百姓日用而不如”,老百姓每天都在使用《易經(jīng)》,如一餐一飯、一呼一吸、一言一行等,但自己卻不知道。 相信很多人都對《易經(jīng)》充滿著期待,不少人也都試著讀過《易經(jīng)》,可是一看到書中那些難懂的卦爻符號和古奧文字,就難以再讀下去,這也更是增加了《易經(jīng)》在我們心目中的神秘感。 針對國人面對國學著作的痛點,北大哲學博士張其成四十年的精研之作《張其成講易經(jīng)》,為我們普通人閱讀《易經(jīng)》打開了方便之門。 在此之前,我至少家里存放有三種版本的有關《易經(jīng)》的書籍,但無一例外,都讀的沒有超過十頁。 其中的生僻字過多,言辭晦澀難懂,卦爻辭的解釋刻板牽強,譯文邏輯上缺乏連貫,很難讓人能深入地讀下去。 接觸本書后,我首先被作者通俗易懂的序言吸引了我濃厚的興趣。他在序言中提到三點收獲: 1、穿越時空,感悟遠古文明的大智慧。 當今社會,人心浮躁,能用閑暇時光閱讀這部來自遠古的經(jīng)典,當你的心慢慢靜下來,你會遇見遠古祖先的大愛、大智、大美,你會和古圣先賢進行生命的溝通、靈魂的對話,真切地感受那遠古文明的神奇和溫暖。 2、敬畏天道,感知宇宙變化的大規(guī)律。 宇宙是浩瀚的,天道是威嚴的,古圣先賢用六十四卦神秘符號展現(xiàn)了宇宙周期變化的規(guī)律,孔子稱之為“天命”,老子稱之為“天道”。若你能靜心細細品味《易經(jīng)》的一卦一爻時,你會驚奇地感受到原來天道距離我們并不遙遠。 3、改變命運,掌握趨吉避兇的大法則。 《易經(jīng)》的魅力不是算命,而是“改命”。孔子五十歲讀懂了《易經(jīng)》而知天命。今天,當我們讀懂了《易經(jīng)》,也可以盡早一點“知天命,改己命”——“我命在我不在天”——人的命運原來是可以改變的。 作者通俗易懂的開篇,以及精煉的總結,深深的吸引了我,也促使我迫不及待地閱讀下去。 隨著閱讀的進行,一幅奠定了中華民族的文明基因,中華文化第一經(jīng)典的宏偉畫卷在我面前徐徐展開...... 一、《易經(jīng)》是什么書1、第一種觀點,這是一本卜筮書,好多人一提到《易經(jīng)》,馬上想到的就是算命。這一來是因為《易經(jīng)》和遠古用來占卜、巫術用的甲骨文在內(nèi)容基本上一致,讓人容易誤會。二來也是因為社會上一些所謂的《易經(jīng)》專家,為了抬高身價,借助《易經(jīng)》占卜的外衣,把《易經(jīng)》吹捧出具有玄異的功能。 2、第二種觀點,有人說這是一本哲學的書。持有這種觀點的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作者的師爺,當代哲學家馮友蘭先生。他曾在第一屆《周易》學術討論會上,提到“《周易》是中國古代一部真正的哲學著作”。 3、第三種觀點,《易經(jīng)》是一本歷史書。持這種觀點的是作者的祖師爺章太炎老先生。這個老先生可不得了,弟子眾多,其中就包括魯迅。章太炎先生認為《易經(jīng)》是講人類發(fā)展歷史的,他還用這個觀點解釋了《易經(jīng)》的前十二卦。 4、第四種觀點,《易經(jīng)》是一本科學書。這個觀點一開始是國外的科學家提出的。如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受到《周易》的啟示,破譯了二進制的奧秘;丹麥的量子力學科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玻爾從太極圖里看出了《周易》的原理和量子力學的互補原理是相通的。 5、還有的觀點認為《周易》是講管理的,也有觀點說《周易》是講養(yǎng)生的... 《易經(jīng)》到底是什么書?從外延上來講,它其實是一部易到廣大、無所不包的百科全書。 從內(nèi)涵上來講,它是一部講天道的書。所謂天道就是天地萬物的規(guī)律。 二、學習《易經(jīng)》有什么用《易經(jīng)》的“易”字有兩種寫法:一種寫法的字形就像蜥蜴;另一種寫法,上面是一個“日”字,下面是一個“月”字,“日”就是太陽,“月”就是月亮,月亮也叫“太陰”,所以“易”字是上面是陽,下面是陰,是講變化的。 《易經(jīng)》很簡單,“易”有三種意思:變易,不易和簡易。變易就是變化,不易就是不變,簡易就是簡單、容易。 《易經(jīng)》中只有兩種符號:一種是陰爻(--),一種是陽爻(—),這兩種符號的三次組合就是八卦,六次組合就是六十四卦。 學習《易經(jīng)》的主要目的就是抓住不易,隨時變易,回歸簡易。也就是說,要抓住不變的,然后隨機應變,最后回歸至簡至易、簡單平易。 據(jù)統(tǒng)計,目前世界上抑郁癥患者有3.5億,每年有約80萬人因為抑郁自殺身亡。“抑郁研究所”發(fā)布的《2019中國抑郁癥領域藍皮書》中寫道:目前為止中國泛抑郁癥人數(shù)逾9500萬,中國大學生群體的抑郁發(fā)病率高達23.8%。 除了抑郁癥,還有一種病叫“焦慮癥”,同樣不可小覷。現(xiàn)在可以說,全民都處于焦慮的狀態(tài),只是或輕或重不同而已。造成抑郁或焦慮的原因有很多,像競爭的激烈、壓力的加大等。 在當今變化多端的環(huán)境下,我們能不能找到不易、不變的東西呢?能不能讓我們的心慢慢回歸到簡單平易呢? 比如,有的人情場失戀、職場失意,痛苦不堪,無法解脫,那能不能靜下心來用《易經(jīng)》的智慧想一想婚戀中、職場中,究竟什么是變的,什么是不變的;再進一步想一想人生中什么是變的,什么是不變的。 只有找到不變的東西,我們才能隨機應變、隨時而變、隨勢而變。 這個不變的東西就是《易經(jīng)》的第一個字,叫作“元”。《易經(jīng)》中乾卦一開始就說“元亨利貞”,就是說只有抓住了“元”這個不變的東西,才可以無往不勝,才可以亨通、吉利。 那么,這么深奧的《易經(jīng)》在現(xiàn)實生活中怎么應用呢?其實我們中國人日常生活中都在用《易經(jīng)》,老百姓天天在用,但是卻不自知。我們都聽說過陰陽、五行、八卦,我們還經(jīng)常說:“昨天你說的好好的,今天怎么就變卦了?”,“變卦”其實就是《易經(jīng)》的概念。 《易經(jīng)》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它能把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的所有復雜的問題簡單化。 三、《易經(jīng)》是怎么來的歷史上的《易經(jīng)》并不只是一部,而是有三部,叫“三易”。除了有《周易》以外,還有《連山易》《歸藏易》。三皇和《易經(jīng)》有三個著名的傳說。分別是伏羲作八卦、神農(nóng)氏作《連山易》,軒轅黃帝作《歸藏易》。 可惜的是,除了八卦外,《連山易》和《歸葬易》都已失傳,流傳到今天的《易經(jīng)》是周文王根據(jù)八卦所著的《周易》。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說過“文王拘而演周易”,就是說文王被囚禁以后演算了《周易》。 《周易》這本書分兩部分,一部分是他的符號——六十四卦;另一部分是文字系統(tǒng),也就是卦爻辭。 《易經(jīng)》原文是很難懂的,周文王作的《周易》是經(jīng)文的部分,內(nèi)容一般很難讓人看懂。 連圣人孔子都費了很大功夫才最終把易經(jīng)搞明白,有個詞“韋編三絕”講的就是孔子晚年深入研讀《周易》的生動寫照。 孔子發(fā)現(xiàn)《易經(jīng)》六十四卦講的就是天道的規(guī)律,于是把這些天道規(guī)律寫了下來,叫“十翼”。也就是孔子給《易經(jīng)》插上了十個翅膀,使得《易經(jīng)》從迷信到理性,從巫術到哲學,完成了質(zhì)的飛躍。 孔子寫的“十翼”,也叫《易傳》。“傳”是解釋的意思,是對經(jīng)文的解釋。本書作者也是結合《易傳》對《易經(jīng)》做了通俗全面的解讀,使得我們免去了晦澀難懂的煩惱。 四、《易經(jīng)》的基本知識說到《易經(jīng)》,我想很多人都能脫口而出常掛嘴邊的一句話,”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再生八卦“。 書中說,大易是虛空的,生出太極,太極是氣,還是混沌合一,沒有分開的;太極的氣一分為二就是陰(- -)陽(—),稱為兩儀。 兩儀的兩兩組合,生成了四象,分別是少陽,太陽,少陰,太陰,他們之間的區(qū)別主要是數(shù)量、程度不同。如太陽就是陽氣多一些,少陽就是陽氣少一些;太陰就是陰氣多一些,少陰就是陰氣少一些。用一個人的生長過程來類比就是:少陽、少陰還處在少年階段,還沒成熟;到了老陽、老陰,就是老年階段了。 每次用三個陽爻或陰爻進行組合,可以有八種符號,這就是俗稱的八卦,分別是乾、坤、震、艮、離、坎、兌、巽。 八卦之所以有那么大的魅力,是因為從這八個簡單的符號里可以推導出自然界和我們?nèi)松械乃惺挛铩⑺鞋F(xiàn)象,八卦把自然萬物分成了八類。 比如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兌(?)代表沼澤或沙子等,因為這些東西站在上面都會下陷,這圖形很形象,最上面那個爻是虛的。離(?)代表火或太陽、帶殼的動物等,因為里面那根爻是中空的,你仔細看火中間就是空的。 綜合來說,用一個字來概括八卦的自然取象,就是乾為天,兌為澤,離為火,震為雷,巽為風,坎為水,艮為山,坤為地。當然八卦不是只代表這八種事物或現(xiàn)象,而是代表這八類現(xiàn)象。 現(xiàn)在《易經(jīng)》的六十四卦,是每次用六根陽爻或陰爻,正好組成了六十四種不同的符號。據(jù)說這是周文王用了七年才排成的。 “有天地,然后萬物生焉”,《易經(jīng)·序卦傳》中給我們講明了六十四卦的排序方式。先有天,后有地,然后產(chǎn)生萬物。所以先有乾卦,后有坤卦,因為乾為天,坤為地。第三卦“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萬事萬物的產(chǎn)生,剛開始是艱難的,所以第三卦是屯卦。 第四卦是蒙卦,想象一下,孩子剛出生時蒙昧無知,這個時候就要發(fā)蒙、啟蒙。接著是第五卦,也就是“需”卦。“需”就是“飲食之道也”,就是要用食物來喂養(yǎng)他們?!帮嬍潮赜性A”,食物太少了,吃的不夠,就會產(chǎn)生爭訟,所以接下來這一卦就是“訟”卦。 最后的兩個卦是既濟卦和未濟卦,“濟”表示渡過河流,“既”是已經(jīng)的意思,表明已經(jīng)渡過河流,表示這一個周期已經(jīng)結束了。但是最后一卦又說未濟,沒有渡過,怎么理解呢?很簡單,這是指下一個周期又開始了。于是,周而復始。 作者正是用這些通俗易懂的形象比喻,讓我們能輕易地理解和記住每個卦的主要意思和內(nèi)容,然后在總結處,結合當下的實事,做出形象的聯(lián)結,讓我們領悟出本卦的真正意義所在。 五、《易經(jīng)》給我們的啟示《易經(jīng)》分兩部分,上經(jīng)三十卦,從乾卦和坤卦開始,偏于講天道;下經(jīng)從人事開始,偏重于講人道。 學習《易經(jīng)》并不是研究它的占卜,而在于修心。以孔子為代表的的先儒們,大都認為,研讀《易經(jīng)》是為了從中學習道德和義理,修心尚行??鬃釉f過,“我學《易經(jīng)》,是觀其德義而”?!暗隆笔堑赖?,“義”則是義理。 《易經(jīng)》中有個咸卦,講的是感應。作者也特別提到,學習《易經(jīng)》要重視感應的意識,并變?yōu)楦袘哪芰Α?/p> “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能感應天地萬物所發(fā)生的或?qū)⒁l(fā)生的情況,讓我們變的成熟,這才是研讀《易經(jīng)》的精髓所在。 晉卦中講到,我們要經(jīng)常說要有失有得,這是對的。有失才有得,無失則無得,小失則小得,大失則大得。 睽卦中則對大同小異進行了精辟的闡述,“同”分大同和小同:“大同”指志同道合,也就是說價值觀、終極目標等是一致的;“小同”指表現(xiàn)形式、情狀、個性等小的方面相同,但大的方面不同。大同小異說的是只要價值觀、終極目標等相一致即可,表現(xiàn)形式、情狀、個性等小的方面不同沒有關系。 蹇卦中講到了“反身”,是要反觀、反思、反省。說的是我們遭遇挫折,人際關系處理不好時,都得要從自身上找原因,而不是從對方身上找原因。 小過卦則提出,我們在有小過錯的時候呀,要居下、柔弱、謙虛,而且一定要從小處著手。這一點老子發(fā)揮的不錯,他在《道德經(jīng)》里說,“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細”就是小,天下的大事一定要從小處著手,一點一點來做,這樣反而能成就天下的大事。 六、寫在最后《易經(jīng)》作為中國文化乃至東亞文化的第一經(jīng)典,作者用三個唯一概括了它的文化地位。 1、《易經(jīng)》是人類軸心時代唯一由符號系統(tǒng)和文字系統(tǒng)共同構成的書。 2、《易經(jīng)》是中國文化史上唯一的儒家、道家和中國化的佛家共同信奉的書。 3、《易經(jīng)》是中國科學史上唯一對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生命科學都產(chǎn)生重要影響的書。 很多古人先賢對《易經(jīng)》都推崇備至,重視有加??鬃?、蘇東坡、朱熹、王陽明、曾國藩等眾多不同時代的先儒們,都為之深入研究,著述立說。 本文作者張其成教授,出身于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張一帖”世醫(yī)家庭,為我國首屆國醫(yī)大師李繼仁、國家非遺傳承人張舜華之長子,先后師從文字訓詁大家錢超塵、易學哲學泰斗朱伯崑、內(nèi)經(jīng)研究大家王洪圖。現(xiàn)任國際易學聯(lián)合會易學與養(yǎng)生專業(yè)委員會會長、中國哲學史學會中醫(yī)哲學專業(yè)委員會會長等職務。 《張其成講易經(jīng)》是他四十年精研易理的總結性之作,是一本人人都能讀懂的智慧之書,通過閱讀本書,也許能開啟你“認識自我,改變命運”的人生征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