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于曹魏和東吳,蜀漢政權的人員構成較為復雜。易中天教授認為劉備稱漢中王時,蜀漢政權班子由元老派、荊州派、東州派和益州派組成。這四大派別在蜀漢成長的不同時期,源于利益分割,爭斗不斷。以劉備和諸葛亮的去世為界,蜀漢政權的內斗可以分為三個時期。也即劉備主政的蜀漢前期,諸葛亮主政的蜀漢中期,以及劉禪主政的蜀漢后期。 蜀漢五虎將 在劉備主政時期,爭端主要表現(xiàn)為各派別的爭寵與爭功。劉備集團的第一個發(fā)展高潮在赤壁戰(zhàn)后的荊州時期。主要成就表現(xiàn)為奪取荊州、益州,奠定三國鼎立局面,也是蜀漢上升期。面對成功、利益,各派別的矛盾也逐漸上升。首先是原屬冀州集團的關羽、張飛與其他集團人士的爭寵與爭功。劉備曾說過荊州得孔明如魚得水,關張二將就頗有在主公面前失寵的哀怨。后來,馬超歸蜀,關羽意欲入蜀比武,以較高下。漢中王封五虎將,關羽明言不愿與黃忠這樣的“老卒”為伍。關羽發(fā)起襄樊戰(zhàn)爭,既有呼應劉備占領漢中,應該也有為蜀漢開拓疆土,與劉備一爭高下之意。待其戰(zhàn)敗之時,冀州元老派糜芳、荊州派劉封、東州派孟達坐看關羽兵敗遭擒,人頭落地,拒絕救援。甚至于蜀漢核心劉備、諸葛亮也沒有任何救援行動,以至于章太炎先生認為關羽死于劉備的借刀殺人。 臥龍先生 在整個劉備主政時期,諸葛亮可以說是失意的。他的作用是為劉備做好戰(zhàn)爭物資供應,有似蜀漢帝國的一個后勤總管。劉備重用蜀漢政權的各個派別,唯獨沒有給諸葛亮一個建功立業(yè)的機會。元老集團的關羽鎮(zhèn)守荊州,為股肱兄弟。奪取西川,重用荊州集團龐統(tǒng);提拔魏延為封疆大吏,鎮(zhèn)守漢中。甚至于東州集團的法正在劉備面前的分量也會重于諸葛孔明。白帝城托孤之時,蜀漢精銳盡失,實在無人可用,不得已才托孤諸葛亮。同時遺命東洲派李嚴掌軍事,趙云護衛(wèi)后主劉禪。這也就難怪蜀漢政權進入諸葛亮主政時期,孔明出于鞏固自身權力,維護國家穩(wěn)定發(fā)起的排除異己的更加激烈的內斗。 劉備托孤 劉備死后,元老派人員傷亡殆盡,已無法構成針對諸葛亮的威脅。諸葛亮時期的主要內斗表現(xiàn)為剪除東州派、益州派,乃至于荊州派中的異己力量。諸葛亮,文士出身,為人謙和、謹慎。與傲慢、剛勇的,同屬荊州集團的魏延歷來不睦。劉備時期,魏延頗受重用。諸葛當政,則備受打壓??芍^言不聽,計不從,以至于最終設計誅殺魏延,且夷滅三族。諸葛亮重點打壓的第二個對象是同為托孤大臣的東州派李嚴。劉備托孤諸葛亮總攬國家政事為正,李嚴主管軍事為副。諸葛亮主政蜀漢后,通過操控后主劉禪,架空李嚴。先是將李嚴遠放地方,使其脫離權力核心。待自己全面掌控軍政大權后,再調入軍中,加以控制,直至尋找罪過,廢為庶人。在打擊異己的同時,諸葛亮不遺余力培植私人勢力。荊州派的馬謖、楊儀、費祎、蔣琬都被扶植重用,費、蔣二人還成為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奈何,天意不允。諸葛亮掀起的內斗,不但葬送了自己性命,甚至也敲響了蜀漢帝國的喪鐘。初次北伐,揠苗助長式栽培嫡系馬謖。諸葛不知虛實,戰(zhàn)場決策失誤。馬謖舉止失措,益州派王平也不配合。弄巧成拙,本為好意培養(yǎng)馬謖,反而害了馬謖性命。 諸葛北伐 諸葛亮命殞五丈原,進入劉禪主政時期。蜀漢帝國茍延殘喘,各派勢力畫地為牢,各求保命。荊州派的蔣琬、費祎已沒有北伐中原的雄心,主張對外采取守勢,能夠維持三國均勢也是求之不得的奢望,這樣就和繼承丞相遺志的姜維形成矛盾。姜維盡管控制軍隊,也不得不屯田自保,遠離險地。同時改變魏延時期御敵于國門之外的積極防守策略,將軍隊收縮入城。面對曹魏的多面夾擊,無異于引狼入室。北伐曹魏,“恢復漢室”失去基本國策的應有地位,蜀漢政權的合法性危機進一步加重。常年遭受戰(zhàn)火之苦的蜀地士族開始向姜維,乃至中央政權發(fā)難。益州土著譙周作《仇國論》詛咒蜀漢政權窮兵黷武,渙散軍心、民心。以至于面對鄧艾的殘兵,劉禪不得不獻城投降。 《仇國論》 相對于曹魏、東吳而言,蜀漢窩里斗,一則源于政權缺少一個相對恒定的領導核心。劉備、孔明、劉禪三人在政治主張、人格魅力、個人修養(yǎng)方面都不可同日而語。一旦領導人更迭,國家組織人事隨之大換班,導致巨大內耗。再有蜀漢政權也缺乏一個一以貫之的政治主張,國家意志無法長久凝聚人心。劉備主張興復漢室,實際上就是搶地盤。諸葛亮主張北伐,實則意在通過戰(zhàn)爭轉移國內危機。劉禪時期,國家失去靈魂,人心散亂。各派忙于自保,劉禪消極懈怠。從某種意義上,蜀漢在滅亡之前,在人們的心中早就“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