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夢也不會想到,在我的生命旅程里會有十五個年頭是站在小學和中學的講臺上。 父親送我當老師 文 | 劉茂云 做夢也不會想到,在我的生命旅程里會有十五個年頭是站在小學和中學的講臺上。 那些年,泥的、木的、高的、矮的講臺我都站過,這無關(guān)于榮耀與恥辱。但講臺還真奇妙,這臺就是抬舉,你一旦站上去了,就會不由自主莊嚴起來,這種儀式感告訴你,你得把臺下的人當回事兒,同時也得把臺上的自個兒當回事兒。誰站上去了也少不了矜持,沈從文當年都哆嗦的想不起自個兒的名兒了。這架勢從古至今一直都莊嚴。十五年沒有改變我根深蒂固的農(nóng)民習俗,我不喜歡講臺這抬舉,還是喜歡圍成一圈兒拉家常式的架勢和氛圍。像林徽因的太太會客廳的氛圍就很適合我。 十五年的時光在2002年12月5曰早晨戛然結(jié)束,至今我忘不了那天像我一樣茫然的的天空,灰蒙蒙的,既不陰沉,也不晴朗,邈遠、空虛、落寞。從旗委大院走出來,說不清楚是喜悅還是失落,我突然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特像我此刻的情景,我一個人走在路上,不小心這條道走不了了,得走另一條。許多的告別就這樣猝不及防。十五年象被一只黑板擦拿下,一陣粉筆沫落下的就是我樸素可愛的青春。我還沒來得及關(guān)懷的青春,飄落在當年三尺見方的黑板下,一寸一寸的光陰被我潦草過的光陰,成為齏粉飄零。過去,那些村子里流著鼻涕的娃們會按時把這些粉塵掃除,不當一回事倒在門前的灰堆上,任風吹散。過去,對于每一個人都是一場雪,雪泥鴻爪只是記憶在抓撓。 誰的青春不是用來虛度?多年后,我才明白老子的宇宙不仁是芻狗舉重若輕的分量。記憶里,最多的影像是上下拉動的黑板擦摩擦出的粉塵中飄散出的漠然、潦草,甚至無情。安靜抑或喧鬧的教室里,混濁的世上最為澄明的眼睛流露出的遲疑和懵懂,讓一個逼仄的世界光明通透,超過陽光般的絢麗和溫暖。早上,每一個學生的到來,像通往校園的小路上一朵一朵鮮花次第綻開,霎那間,簇擁得校園春暖花開。我們這老少差參的四名教師站在院子里,或背抄著手,或兩手揣進褲兜,看著這些蹦蹦跳跳的孩子,把夜里發(fā)生的不快早已忘記,臉上立馬笑顏如花,然后趁學生不注意,又把剛綻放的笑容收拾的恰到好處。放學,是潮水的退去,一個一個孩子離開,熱鬧的校園漸漸冷清下來,像秋天割過的田地,滯留在校園里的是叫作冷寂和蕭疏的茬子。一個暑假,校園長滿了荒草;一個寒假,校園又落滿了積雪,落在上面的是隨處可見的牲畜的尿漬和糞便。好在這種安靜是暫時的。這種時候,校園里最多的聲音是風聲,風聲里掠過稀有的幾聲鳥鳴,幾聲狗叫,幾聲牛哞。還有村子里女人們喊孩子回家的怨艾、男人們吆喝牲口的粗野和井臺上轆轤聲的空洞。 不喜歡放假,放假了,頹廢會及時躥進我的腦袋里。在學校上課期間,我讓自己淪陷于忙碌,忙碌讓我行尸走肉般麻木而忘我。三十七歲的母親劇然離世,人亡家破,破敗的家里留下的是在地里勞作一天回不了家的父親,和四個不諳世事的弟妹,弟最小,六歲。每每夜晚來臨,悲情如夜幕準時光顧襲擊,夜愈深,襲擊越重。一想到殘缺的一家人在漫長的夜里,守著一只白得沒有表情的白熾燈籠罩下的滄桑,難熬和無助如風不息地撕扯著窗戶紙一夜一夜呼啦啦響,有月是有月的凄冷,無月是無月的黯然。而我,離家在外,是個隔岸觀火的旁觀者。夜半,寂靜的辦公室空蕩冷清,四個辦公桌圍著一個我,我像一截木頭坐在一把吱吱呀呀作響的破椅子上,盯著半瓶紅墨水發(fā)呆。那些日子我始終覺得墨水瓶里裝得是血,而不是墨水。窗外的風掃起的荒草摔打在玻璃上,讓人不由想象迷路的風,伸出枯瘦的手不停在抓撓玻璃呼喊求救,風跟我一樣的境遇。我們隔著一層薄薄的麻紙,它在外面,我在里面,我們都在寒冷中流浪;風刮開我心底一頁一頁的憂傷。爐火奄奄一息,冒著一縷死臭的青煙。我不知道這微弱的煙里流淌的是誰的嘆息?誰的絕望?枕頭生冷如鐵,寒冷象夜的雙手圍裹著我的脖子,人不能完全躺下,蜷曲如蛇。我雙手抱緊我瑟瑟發(fā)抖的人生,等待漫長的天明。我把燈滅了又打開,打開又滅掉,逼仄的辦公室的桌上、椅子上、窗前、地上、犄角,我的床前、床后;身前、身后,都是我瘦弱的母親。母親臉色蒼白,噤口無言,不舍的眼神落滿我的窄床,像一襲如霜的月光。那個春天比冬天還要寒冷,我的寒冷是一個流浪的人在寒夜一個陌生的檐下的寒冷。那個時候,我開始覺悟生命中陽光的有限、時光的不待、美好的短促。那年冬天,沉靜如玉的母親走了,像神話傳說的一樣母親與上天約定的時辰到了,化作一縷青煙飄散。母親只是一顆長在田間蕓蕓眾生的作物,被天地收藏,這是殘忍的收割,沒有告別,沒有準備,開始便是結(jié)局。好長一段時間里,媽媽的稱謂失語般的無法再從我的唇邊發(fā)出。我失能般無法再去觸碰這兩個世界上最溫暖的字眼,偶爾聽到別人的呼喚便心如刀割。 多少年過去,我忘不了這些孩子,忘不了他們純凈的眼神。感恩生命中不經(jīng)意間與他們的邂逅,使我擁有了這段美好動人的經(jīng)歷。然而,必竟時光不再,每一個人收獲最多的還是遺忘,只有在后來的日子里才會想起曾經(jīng),曾經(jīng)的生命之中不可或缺獨一無二的美好。只有曾經(jīng)才讓我們今天不斷落淚。至今我忘不掉他們橫起衣袖拭擦鼻涕,上氣不接下氣說話的急切;忘不掉他們吵架吵到最兇的時候,一聲高過一聲去吆喝對方父親的名字;忘不掉不論男女娃赤腳穿著家做布鞋,裸露的那片腳梁;忘不掉他們男女之間毫無顧忌的撕扯、詛咒和糾纏;放學后,又和好如初相擁著,一手挽著要吃要喝抹眼淚弟妹的手腕、一手挎著籮頭去撥豬草走在田間的生動。膝蓋上的補丁,羊角辮上的紅頭繩,醒目而耀眼,那是世上最有韻味的鮮艷。 這是一抹宗教般的凈土,讓我當年找到了皈依?,F(xiàn)實是我不能再去理想未來,父親說書就別再想著念了,家里首先需要個做飯的喂豬的,解決的唯一辦法就是要求我在最短時間內(nèi)成家。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我的獨善是成家,解決一家人最基本日常生活的拉雜,而不是再如從前傻傻的去構(gòu)想虛無飄渺的海市蜃樓。在嚴酷的現(xiàn)實面前,此生斯世能做一名小學教師,不再像我的祖輩與土坷垃打一輩子交道 ,我已志得意滿!人性很賤! 一覽無余浩蕩的月光,生動的校園,整潔的土房,空曠的藍球場,干凈的孩子,不很圓滑的教師,這些都是我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上蒼在我最痛苦的時候恩賜給我真實樸素的美好。當我痛失母愛后又補償于我自然的仁愛,艱苦充實的生活令我悲喜交加。上課的鈴先是犁鏵,后來是校長買回的鐵哨。學區(qū)統(tǒng)一為全鄉(xiāng)的大隊學校已經(jīng)訂做了國旗,開學的全校師生大會上,王校長鄭重宣布了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那天,王校長帶頭鼓掌,手掌高過了頭頂,全校一百多師生鼓掌,潮漲般經(jīng)久不息。日子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簡單的日子,簡單的快樂。那個時候,娃兒們玩跳方,抓石子,打鋼,跳繩,點羊糞珠珠。校長后來一次次從鄉(xiāng)里帶回了玩沙包、丟手絹和滾環(huán)這些新玩法,娃兒們玩得沒明沒夜。 轉(zhuǎn)眼,又一個十五年過去,今天,我就像一個懶惰的女人打撈泡在水里、忘了多時的衣衫,衣衫早已喪失了原來的顏色,留下的只有輪廓。我曾經(jīng)工作過的四個學校,如今一個已經(jīng)夷為平地,一個成了牛場,另外兩個在新農(nóng)村建設(shè)中改建成了民房。這片貧窮落后的土地,過去曾是多個少數(shù)民族游牧的地方,沒有過文明的古跡,學校的建設(shè)與拆除和莊稼的種植收割一樣自然而然。鄉(xiāng)村學校的存在只是多了或少了朗朗書聲,客觀的是,沒有了學校,鄉(xiāng)村、以至鄉(xiāng)村里的每一個心靈最大的空虛和失落是早晨少了鮮活,少了活色生香,像田地間缺少了禾苗上那抹沁人心脾的綠。我的鄉(xiāng)親們最大的痛苦是他們不知道他們究竟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相反的是,因為這份缺失讓他們落寞的生活少了份紛擾,多了份安然。這正是他們想要的和喜歡的光景。他們喜歡農(nóng)業(yè)社會簡單的生活,干活、吃飯、睡覺,日出必作,日落必息,餓了就吃,累了就睡。他們行走在城里,會冒著風險找一個僻靜的角落抓緊時間撒尿便溺,他們喜歡這份田野里習慣下的舒爽和痛快。自己的孩子什么時候懷上的他們壓根兒不知道,有了就生,養(yǎng)不起就送人,沒人要了就摸黑扔在田間,嬰兒的啼哭也曾拽住過他們?nèi)诵灾械拇缺?,大多時候還是嬰兒在高亢地哭,他們默然淌著淚離開。人類需要思考,思考在倒逼他們,他們卻離思考很遠,思考是他們永遠的遠方。他們是土地上耐旱的植物,他們篤定思考不屬于他們,他們從拒絕思考,忘記思考,到不會思考。在他們的日子里,今天的太陽和一年三百六十天里的太陽沒有什么兩樣兒,都是滾燙的陽婆,每天早上升起晚上落下。白天是用來干活的,夜晚是用來睡覺的,娶媳婦是為了睡覺和生孩子的。在他們看來,連睡覺也最好不要做夢,有夢就是就是勞累!沒有夢的覺才是好覺。一生在田間里勞作,他們喜歡沒有阻擋的陽光照在他們的身上,四季如常,春種秋收,他們在毫無覺察中漸漸老去。他們收割莊稼,莊稼收割他們;他們收割土地上的莊稼,土地收割他們,就這樣輪回。近幾年,經(jīng)常從家鄉(xiāng)傳來老年人離世的消息,不由自主從記憶里去搜尋這個生命曾經(jīng)的鮮活與生動,我為逝去的生命悲哀,也為逝去的生命慶幸。時至今日,遠離講臺多年,我不斷問詢的是家鄉(xiāng)的每一個孩子是否上學,我很不關(guān)心他們是否回來,只祈愿他們能夠展翅高飛。 1985年3月25日,母親去世四個月后,父親趕著馬車把我送到了十里外的大隊學校。說是馬車其實車是驢車套的馬。 土路兩旁,廣闊的田野一派褚黃,收割過的田地空曠虛無,冷寂蕭索。一捧一捧的檸條突兀而起,枝條枯瘦疏朗,檸條下是一洼一洼未化的積雪,像大地糾結(jié)了一個冬天沒有想開的心事。天,灰藍高遠,如人過中年的心境。不時,有一株沙蓬草從路邊滾來,經(jīng)過馬蹄下滾向路那邊,滾到遠的看不見。天高地也闊,從高空俯瞰,一輛不足五尺見方的小車,兩條轅條上,里面坐著的是年近半百我的父親,外面坐著的是二十歲的我。天大地大,渺小如塵的是我們父子。 一條羊腸小道上,一段一段雨水沖刷過的狀似漩渦的一個接一個的土坑,一道連一道的溝坎。小車的兩轱轆此起彼伏,馬背上的鞍一會兒疏離一會兒又緊扣馬脊。車上是我的行李,一條二尺寬的羊毛氈子,一條布褥,一張圖案是開著菊花的被子。軟塌的面口袋里不夠10斤的白面。父親告知我吃完了再說。 貫穿東西的十里路,是我走過的最長的十里路。一路上父親和我很少說話,那天父親一反過去的嚴歷,說話語調(diào)比平時舒緩溫和。“我們走的這道梁名叫大東梁,原來有一半屬于東邊兒那個村,后來因為咱們村子里的地少,大隊就劃給了咱村。”那道梁方圓有一公里,一馬平川。父親摸了摸嘴說這是塊好地,臉上飄浮起一層光暈。父親對土地有著我無法體味的情感。我答應(yīng)父親說好地。其實,那個時候,不事稼穡的我對土地的好壞一無所知,應(yīng)諾只是源于對父親道義上的敬重。 父親很匆忙,家里許多雜七雜八的事等著他回去處理。到了學校,他跟學校的全體職工3名教師和1名食堂大師傅匆忙打了招呼,就趕著他的馬車走了。打招呼的父親,一只手攥著馬的韁繩,一只手半舉,半握著的手像一個患了佝僂病人的身姿。父親側(cè)著身子朝著每一個人把那只半舉著的手一一晃過。父親的臉紅紅的,一臉歉意,表情笨拙。那一刻的父親,像孩子一樣可愛。這一幕,卻是我記憶力永遠的悲哀,我可憐我的父親,盡管當時我的父親不是年老體衰,但我讀出了他永遠也不會說出來的卑微和無奈。而我與這個男人今生擁有了我倆都未曾想到的父子緣分,因之,我的一生擁有了這樣一份別樣的父愛,擁有了一種他人無法理解的充滿酸楚的幸福,而這些鑄就了我后來悲天憫人的血脈和品格。 打完招呼的父親最后喵了我一眼說,那我就走啦。我能聽得出父親的不得已和對我沒有說出口的萬千囑咐。馬車上了一面緩緩的梁,能聽得見輪胎與路面生硬的摩擦和激起的沙石落地渺遠的回響。暮色向晚,我無言站在風里,目送著父親,我知道從今往后的路只能是我一個人去走了,父親已經(jīng)無法也無力拽著我繼續(xù)前行,突然間我明白了孤苦何以伶仃的道理。此刻,父親的馬車融進一抹霞光,貼近山坡的是一輪恬靜的斜陽。 剛剛放學,不到一百人的小學生瞬那間如花開滿小小的校園,這是荒蠻之地的春天,春光不夠浩蕩,花朵卻是一簇一簇努力的綻放。三個老師放學回家了,校園里站著一個我!我是老師,學校唯一的劉老師是我。一間教師辦公室,兩間男女生宿舍,兩間教室,一間伙房,四周無遮無欄,這便是我的全世界!紅山子學校,我人生道路上來不及遲疑的第一步。我一字不識、不會寫自己名字的父親送我當上了老師。他的多半生卻是為子女擁有文化而不停奔忙。 劉茂云,內(nèi)蒙古人。當過農(nóng)民,做過教師,干過記者。系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內(nèi)蒙古作家協(xié)會會員。 作品散見于《山東文學》《小品文選刊》《草原》《鹿鳴》《六盤水》等報刊雜志。出版有散文集《臨風對月》《風從草原走過》《心在路上》等多部。作品多次入選年度排行榜等各種選本并獲獎。 說明:本平臺打賞即稿酬。一周后回款即付。 向度新刊上架 長按識別二維碼訂閱或點擊“閱讀原文”訂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