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之臘月二十三 ——灶王爺爺上了天 臘月二十三, 灶君爺爺您上天, 嘴里吃了糖餳板, 玉皇面前免開言, 回到咱家過大年, 有米有面有衣穿。 (晉北歌謠) 小年 距離過年還有七天 臘月二十三 傳說這天是灶王爺上天之日 祭灶由來 祭灶的風俗由來已久。灶君,在夏朝就已成為民間尊崇的大神。先秦時,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為祀灶、門、行、戶、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 為何灶王爺在民間那么受重視,以至于祭灶成為迎接新春第一祭?那就要先從灶王爺?shù)某錾韥須v講起了。灶神,民間又稱灶君、灶王、灶王爺、灶王菩薩等。 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shè)有“灶王爺”神位。人們尊其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龕大都設(shè)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shù)纳裣?。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墻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上天賞罰。 祭灶過程 人們對祭灶十分重視,但祭灶的儀式相對簡單。這可能與灶王爺勸誡人們要勤儉節(jié)約,反對鋪張浪費有關(guān)。據(jù)說灶王爺上天匯報,就有是否拋米撒面鋪張浪費這一項內(nèi)容。如果祭灶時過于鋪張,怕犯了這一條款,讓灶王爺?shù)搅擞竦勰抢锓炊o添上壞話吧。 山西百姓過去祭灶時,除了擺放香燭外,還會擺糖瓜、清水、草料。糖瓜是漢族傳統(tǒng)年節(jié)食品和祭祀用品。是一種用黃米和麥芽熬制成的粘性很大的糖,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稱為“關(guān)東糖”,拉制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為天氣嚴寒,糖瓜凝固得堅實而里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酥,別有風味。民間用糖瓜祭灶神一來是讓灶王爺嘴變甜,好去玉帝那兒美言幾句;二來是想把灶王爺?shù)淖煺匙?,以免他到玉皇大帝那里去亂說亂奏。在過去鬼神崇拜的思想中,體現(xiàn)著民間的一種愚昧智慧并存的矛盾。而清水和草料是為灶王的坐騎準備的食物。 祭灶時,還要把糖瓜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爺?shù)淖焐?。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講壞話了。之后要燒紙錢,意為送灶王爺上天路上用的盤纏。祭祀結(jié)束后,要把舊的灶王爺?shù)漠嬒駸?,以示讓其升天。因為灶王爺是神界的一家之主,因此,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祭灶王爺時只限于在家中為一家之主的男子進行。女人雖然一年在灶王爺?shù)拿媲白鲲埾赐?,但祭灶時卻只能躲到一邊作助手。到除夕,家家再燃香燭,擺上供品,把新買來的灶神像貼在灶上神龕里,上面寫著“保佑”二字,兩邊貼對聯(lián),有的寫“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有的寫“油鹽深似海,米面積如山”。這就是把送走的“灶神”又請回來了,俗稱“迎灶”。 祭灶的禁忌 過去,祭灶送神是在晚上進行的,白天一定得進行年終大掃除,把家里家外收拾得干干凈凈,整整齊齊,不能讓灶王爺上天去說這家人非常邋遢。除了房子的干凈之外,自身的干凈也是重要,過去人們敬神祭祖前都得沐浴理發(fā),穿戴得整整齊齊。臘月二十三祭灶前的忌諱:一是夫妻間不能發(fā)生爭吵、小孩不能隨地大小便;二是忌在這一天宰殺;三是忌諱搗蒜,舊俗認為小年搗蒜會把家里搗窮了。 食在小年 在山西祭灶節(jié)當天,民間講究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山區(qū)多吃糕和蕎面。晉東南地區(qū),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粘結(jié)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祭灶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燒也是很有特色的節(jié)令食品。每到臘月二十三祭灶這天,城市中的燒餅攤點生意非常興隆。供品除糖瓜之類外,也有供水餃,取民間“起身餃子落身面”之意,有的也供面條。 除夕迎回灶王爺來,舊的一年才算是過去了,全家人就可以在一起團團圓圓歡歡喜喜紅紅火火熱熱鬧鬧地過大年了。 |
|
來自: 憶鄉(xiāng)憶客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