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諸侯叛楚 為什么意得志滿,帶著諸侯劫掠了關(guān)中的項羽回到楚地之后就開始遭遇各種背叛呢? 為什么最后給了劉邦可乘之機,帶著50萬諸侯聯(lián)軍占了楚國的首都彭城? 項羽一直跟各種叛亂作斗爭,但為何在巨鹿之戰(zhàn)里,見了項羽甚至連站直了走路都不敢,而調(diào)轉(zhuǎn)過頭,居然敢紛紛起來造反? 在《史記淮陰侯列傳》里,韓信曾對劉邦這樣評價過項羽:
當然,這里自然有奉承劉邦的意味在。 韓信其實也是楚人,投奔到項羽的手下,結(jié)果言不聽,計不從,只能當個下層小官。 但你讀史記不覺得奇怪嗎?一個鄉(xiāng)間籍籍無名之輩,天生就懂得神奇的兵法,自然而然的戰(zhàn)必勝、攻必克? 名將要么是家學淵源,要么是血海里殺出來的,沒可能一生下來,干了半輩子盲流,突然就變成了名將。 張良號稱學過《太公兵法》,但正兒八經(jīng)自己帶隊打韓地幾個小城都打不下來,害得韓王成只好當個光桿韓王,最后韓地還是劉邦帶人順路幫忙打下來的。 可見打仗這門手藝,對著教科書死學是沒有用的。 后來劉邦夸張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這貨只會出出點子,正兒八經(jīng)的打仗沖鋒還是靠著劉邦手下的人。 那么韓信那么大的本事,到底是怎么來的? 帶兵并不是越多越好,每個人都有能力上限,韓信就敢說自己多多益善。 這里應(yīng)該包含了強大的組織指揮能力,并非只要一肚子壞水,或者是一身蠻力就可以的。 戰(zhàn)國時代的名將們,大多都有家學,祖?zhèn)鞯氖炙?,還要經(jīng)過多年的磨練,才能把本事練出來。 韓信肯定是學了一肚子兵法,后來他還跟張良一起整理過兵書。 那么在他成長的秦代,到底在哪里能學到這么專業(yè)的手藝呢? 張良家世代是韓國的首席貴族,富裕非凡,最后得到的所謂《太公兵法》也是在外面的野路子里得來的,學了十多年,正兒八經(jīng)的自己用真的也不過如此,謀略值倒是不錯,但直接帶兵連千把人都帶不好。 后來最能打的武將們:韓信和英布,都出自楚霸王門下,但他們沒有任何一個人能直接打敗項羽。 在看項梁當年干的勾當,在鄉(xiāng)間大練私兵,到處教人家兵法,當然,培養(yǎng)出最牛叉的軍事家是項羽,那么韓信和英布的打仗本事,有沒有在項家學到一點呢? 韓信家應(yīng)該是個小貴族,到他成長的時候,家境早已敗落,否則不可能受胯下之辱,但韓信在教育方面可能接受過一些家傳的兵法,軍事教育。 古時候不像現(xiàn)代,知識都是壟斷的,軍事方面的技能更不可能隨隨便便的教給別人。 這些有天賦,有基礎(chǔ)的人到了項家陣營,很學了一點東西,打過幾次仗以后,長進的很快,便激發(fā)了雄心,想有一番作為。 但是項羽并沒有好好重用他們。 為什么呢?難道項羽真的是腦殘?不知道高官厚祿才能籠絡(luò)下面的人? 像韓信那樣,攥著一把印在自己手上有個屁用? 項羽帶著群雄打進咸陽,都知道去分封諸侯,王封了十八位,侯更封了不少,比如說張耳的好基友陳余就被封了三個縣,當了侯。 任何組織里,官位都是有限的,項羽分封別人陣營的王侯,跟分封自己這邊的功臣還是有區(qū)別的。 項羽這一片天下不是自己打下來的,而是半繼承半篡奪來的,篡奪的對象是名正言順,在楚地深得民心的楚懷王的權(quán)力。 熊心從來不是什么良善之輩,好欺負的王,而是一個心機深沉,擅長玩政治手段的政治家,況且他還有個忠誠度很高的團隊。 我們不能以現(xiàn)在的眼光看待兩千年前的人,沒有經(jīng)歷過社會主義價值觀改造的人,無法理解血統(tǒng)和傳統(tǒng)打上的烙印。 別說過去了,哪怕是現(xiàn)在社會,不還有一些發(fā)了財?shù)拈熖惶斓酵淼耐茝V什么金盤子裝WIFI的貴族范?而好多看不起她的人跑到網(wǎng)絡(luò)上死懟,并非對貴族有什么意見,而是認為此爆發(fā)女根本配不上貴族兩個字。這也說明這種骨子里深藏的人格自卑感絕非只出現(xiàn)在個別人身上。 如果我們再看一段先秦的歷史,楚和齊這兩個國家,齊國沒有經(jīng)過殘酷的滅國戰(zhàn)爭,貴族勢力保存完好,楚國則是跟秦國關(guān)系過于緊密,貴族勢力保存的也相對完好,所以在秦亡以后,最能折騰的一個是齊地,一個是楚地。 韓信批評項羽不敢在關(guān)中留下來當王,要是真心話,那就是他戰(zhàn)略眼光拙劣,要是他奉承劉邦,還算是情有可原。 項羽是接受傳統(tǒng)貴族教育長大的人,所以溫文有禮,用現(xiàn)代化說有貴族范,他跟秦始皇不同的是,因為長期接觸下層,還能保持相當程度的同情心,這點被受過貴族教育的韓信看不起,認為是“婦人之仁”,至于說攥著一把印章不肯給手下人,設(shè)身處地為他想想,這不是負責文事的“亞父”范增在嗎?范增是楚國老貴族的利益代言人,這種人就是對著項羽都動不動來一句“豎子不足以為謀”,何況韓信這種連豎子都不如的呢? 項羽的力量來源自非常能打的手下將士,但將士們畢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他們屬于楚地,所以項羽只要不傻,就必須要做好地方安撫工作。 讓范增作為紐帶,把自己這邊一部分利益向蹲在后面的老貴族們傾斜,印把子不能都分給自己這邊的將軍們,這并非項羽小氣,而是不得已之下的選擇。 至于韓信在項羽手下得不到重用,那就更容易解釋了,畢竟韓信單挑軍事能力,跟項羽比起來還是有一定差距的,而且韓信本身有性格缺陷,在單細胞動物為主的楚軍中一定是格格不入的。 韓信因此叛楚入漢。 所以問題又來了,為什么韓信會選擇加入漢軍? 當然,這跟韓信同為楚人是有關(guān)系的。 再看《史記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里那些功臣們的經(jīng)歷,除了幾個投降被收容封侯的,其余楚地人都是平民或者是沒落小貴族出身,楚地那些稍有名望的貴族,都在西楚霸王那一邊。 劉邦帶著一幫心懷不甘的草根們,挑戰(zhàn)內(nèi)斗不斷,心懷鬼胎的楚地貴族集團,本來贏面就已經(jīng)非常大了。 項羽的失敗,也是中國人的幸運,因為項羽在某種程度上,是政治低配,武力值高配版的秦始皇。 天下面對秦始皇,怕得半死,大氣都不敢出。 但始皇帝畢竟是奮六世之余烈,根正苗紅的秦國王室嫡系接班人,他的政治根基牢不可破,等到二世表現(xiàn)出繼承有破綻,陳勝吳廣一挑頭,大家就都反了。 項羽分封諸侯之時,實際上是天下的共主,諸侯們一樣怕的要死。 當項羽派人回楚地問懷王,先入關(guān)中為王的懷王之約怎么處理,其實這是項羽最后一次給熊心臺階下,結(jié)果等來一個如約的回答。 于是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把原來的楚地劃給自己當西楚國。 他把楚懷王高高掛起,當了個義帝,所謂義帝的義,跟義父的義是一樣的,都是假的,其中意思是告誡天下人,丫并沒有實權(quán),而且不該待在楚地,扔到郴(今湖南長沙),把那些明面上的義帝臣子一切給扔過去。 項羽還是太嫩太急了一點,吃相就顯得很難看,把義帝跟楚地貴族勢力們逼急了,分封天下的大義名分就丟了。 如果像后來的曹操那樣,把懷王放在彭城監(jiān)視居住起來,慢慢花時間消化分化本地勢力,再挾義帝以令天下,一切也不會如此被動。 分封天下的項羽志得意滿得打包關(guān)中財富到彭城老家,錦衣回鄉(xiāng)很快活。 天下的諸侯里,最弱最沒有跟腳的韓王成被他選成了蹂躪諸侯的示范物。 非常有意思的是,當年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第一個被滅的是韓國,還饒上了一個法家集大成者的韓非。 項羽本身就是靠著篡位起家的,那么對韓王這種血統(tǒng)純正的六國遺脈自然就有天然的敵意,偏偏這位韓王成地盤又是劉邦打下來的,實力又弱,選來當練手的,再好不過。 可憐的韓王成本來是被張良從故紙堆里扒拉出來的,既沒有文采又沒有武略,只因為張良家族五世相韓,有祖?zhèn)鞯那檎x在,趕鴨子上架當了個韓王。 被楚霸王項羽看中了,沒辦法只好跟著到了彭城。 先從王變成了侯,借著連侯都沒得做了,被項羽給殺了。 七國貴族之后,板上釘釘?shù)耐鮽?,秦王子嬰、韓王成、楚懷王都死在了楚霸王的手上。 趙王歇在分封里,趙王沒當上,扔到代地里當了個代王,齊王廣被項羽廢了,另外在齊地新封了三個王,至于那位武臣手下的燕王韓廣,被扔到遼東去當了個遼東王,新封的燕王臧荼本來是韓廣的部下,被項羽一鼓勵,干脆直接把遼東王也殺了,并到燕國境內(nèi)。 項羽等于是挑起了整個帝國范圍內(nèi)的一場篡位狂潮,他的目的也很明確了,大家都是名不正,言不順的王,誰也別吹自己是正義之師,等到自己個把楚地徹底收服了,掉轉(zhuǎn)過頭來就學習秦始皇蕩平諸侯。 只要關(guān)系到自己的利益,世界上的人就會智商突飛猛進,項羽的這一套小算盤打得邦邦響,諸侯們怎么可能就這樣坐以待斃? 第一個跳出來搞搞震的就是齊地的田榮。 這貨是第一個自立為齊王田儋的堂弟,當初田儋被章邯殺了,齊地人另立了一個更根正苗紅的齊王田假為王,這位田假是被秦始皇殺掉的齊王田建的親弟弟,論血統(tǒng)可比王室分支的田榮強多了。 可惜田假身份雖然高貴,但本事卻不大,很快就被田榮一波反攻給趕走了。 田榮就立了田儋的兒子田市當了齊王,自己一手把控大權(quán)。 從項梁跟章邯兵團開打以后,田榮一直在齊地坐山觀虎斗,堅決不救。 這就是已經(jīng)在忤逆項羽了,項羽很生氣,等到大分封的時候,項羽在齊地里搞了個三王并立的局面: 原來的齊王田市改封為膠東王,治所在即墨; 齊國將領(lǐng)田都為齊王,治所在臨淄; 前齊王田建的孫子田安被立為濟北王,治所在博陽。 田都和田安都是存心扔過去看場子的,這兩位都跟著項羽打過仗,自己根基又不穩(wěn),照道理應(yīng)該抱團治理齊地,看好場子。 畢竟齊楚兩地太近了,彭城(徐州)就挨著山東呢。 但是萬萬沒想到,田榮一下子戰(zhàn)斗力就MAX了,帶著人連帶自己的侄子田市,三位齊王一起都給宰了。 山東這地界就不服西楚霸王了。 田榮可以說是劉邦生命中的重要貴人,他不但自己造反,還到處寫信給天下諸侯,但凡是有點心里不服氣的,都借給人家兵,私刻大印,協(xié)助造反。 在田榮的激勵之下,張耳的前好基友陳余也反了。 張耳這個人別的本事可能不大,但交朋友的能力很強,項羽和劉邦,都是好兄弟。 好兄弟項羽分封諸侯的時候,給了老大哥一個常山王的位置,這個常山國是從趙王歇的趙國里切出來的。 這下子趙歇從趙王變成了代王,心里也老大不樂意的。 陳余在巨鹿之戰(zhàn)里跟張耳鬧了矛盾,一賭氣辭職跑回老家,項羽其實對他也不錯,給封了三個縣,當了個侯,但跟張耳的常山王一比,差老遠了。 陳余跟趙王歇本來是鬧了矛盾,這下兩個人都一肚子火氣,感覺利益被張耳侵犯了,于是聯(lián)合起來,向田榮借兵,一起再把常山國給打下來了。 可見,張耳的業(yè)務(wù)水平在搞人際關(guān)系,打仗手藝真是很潮,不過架不住人家命好。 在被打得落荒而逃的時候,張耳對身邊的人發(fā)出了靈魂拷問:投奔誰?項羽還是劉邦? 后來《史記》里吹說,張耳的謀士看到了漢王那里有天子氣。 其實呢,看氣是假的,看破小老弟項羽搞分封的真實用意是真的,真要去投奔項羽,遲早要被這小狼崽子給收拾了。 反而是老基友劉邦,身份不夠貴重,自己這位老牌名士投奔過去,這是給丫增光的好事啊,說不得要高官厚祿好好安排。 所謂選擇方向永遠比努力重要,后來劉邦果然一路打怪升級,當上了皇帝,對好基友張耳當然給足了好處,封了個趙王,唯一的女兒還嫁給了張耳的兒子。 很多人在感慨張耳純粹命好,但實際上很多人的好命背后藏著的是關(guān)鍵時刻選擇方向的判斷力,能找到風口,才有青云直上的機會。 陳余帶著趙歇等于是又把趙地給回復(fù)過來了,于是趙歇又稱了趙王歇,為了表示感激,趙歇封陳余當了代王,但陳余這時候跟趙王歇的感情很好,放著代過不回,交給別人打理,跑去輔佐好基友趙歇了。 后來我在思考陳余的報復(fù),咋看都像晉江小說網(wǎng)里很流行的原配報復(fù)渣男的手法,打擊渣男的事業(yè),找個高段位的新歡,以證明本寶寶魅力無邊,陳余,你做到了! 當然,田榮可沒那么容易算完,遠在漢中的劉邦也收到了一封他寄來的造反挑唆信,張良一看,機會來了,反手寄給了彭城的項羽。 這個時候彭城的項羽在干嘛呢?史書里語焉不詳。 但是他第一記掛的是搞定義帝的事。 義帝肯定是項羽派人殺的,但到底是誰?司馬遷只怕也搞不清楚。 《史記》里有兩個說法,一說是九江王英布的手下,但是后來英布造了項羽的反,也有項羽殺義帝的因素在,所以不大可能是他下的手。 還有兩位嫌疑人,衡山王吳芮和臨江王共敖,我個人傾向于是共敖下的手,因為他是楚地王室老貴族出身,倘若項羽想證明自己篡位的正確性,用貴族干掉貴族更有示范效應(yīng)。 這不是禮崩樂壞的世界嗎?各位也別惦記著什么君君臣臣的事了,有實力才能當王,鐵了心的投靠項羽,留下投名狀自然有享不完的富貴。 至于衡山王吳芮,這是個謹慎人,最后連劉邦都沒辦法殺了他,連國都違心的給他保存了下來,這種人,會干出殺義帝這種留人口實的事嗎? 人可以隨便殺,但仇恨卻沒有那么容易消除。 后來田榮帶領(lǐng)周邊的諸侯跳反鬧事,其中未必沒有楚國奸細串聯(lián)勾結(jié)。 否則也很難解釋,巨鹿之戰(zhàn)以后,諸侯對項羽怕得要死,轉(zhuǎn)眼之間居然就敢這么從從容容的反了? 當然,若論反項羽,最厲害的一位肯定是劉邦。 但當時對項羽來說,田榮才是心腹大患,齊楚之間的叛徒們勾勾搭搭,不徹底清除了,連西楚霸王都當不安樂,更別提當什么秦始皇第二的美夢。 至于說清除內(nèi)部不穩(wěn)定勢力,可能已經(jīng)洗過一波武將了,比如說那位在巨鹿之戰(zhàn)里很拉風的蒲將軍,參與了坑殺二十萬秦軍,跟著項羽回來以后,直接就無聲無息了,消失在漫漫歷史長河里。 項羽一手帶出來的英布,如果不是心里恐懼項羽,好好的當自己的諸侯王,為啥要提著腦袋造天下第一猛將項羽的反? 劉邦能說服大家跟著自己造反,其實有一條,所有這些人,全部都是楚國的雜牌分裂出來的,大家抱團取暖,對抗有蕩平諸侯想法的項羽,這沒毛病。 總之,項羽對田榮很生氣,后果很嚴重,漢王因此有了個空檔,可以從容的平定三秦。 十五、平定三秦 劉邦當初去當見鬼的漢王,心里是一萬分的不樂意。 據(jù)說是通過回落項伯又拿到了漢中的位置。 我去過漢中,真是個好地方,山清水秀,現(xiàn)在是有高速公路,就這樣到西安還有三四個小時的車程,一路上盡過隧道。 古時候從漢中到關(guān)中,難走的很,盡是陡峭的山路,有一條特別難走的棧道。所謂的棧道,就是這沒有路的地方那木板硬撐出來的路,非常難走,但再難走也比沒有強吧。 張良給劉邦獻了一計,燒掉棧道,以示項羽自己對關(guān)中沒有野心。 當時劉邦的手下有幾股力量呢? 最核心的當然是自己的豐沛故人天團,再有就是投降過來的關(guān)中秦軍,當然,還有一股重要的力量就是被刻意清除在歷史文獻之中的呂氏家兵,呂澤帶領(lǐng)的,大名鼎鼎的二隊。 劉邦手下有位最后被封為梁王的彭越,只怕也是跟著呂家走出來的。 彭越是山東菏澤人,跟呂后家近的很,后來彭越被冤枉謀反,向呂后求救,結(jié)果被呂后給殺了。如果不是有一份香火情誼在,連劉邦都不放過他,跟人家老婆求個毛線救? 一個是宮廷貴婦,一個是封過王的草莽功臣,八竿子打不著,除非彼此有很深的淵源。 不過史書里如果老老實實的說,這位梁王都是呂家一手撈過來的,那么呂后家族功勞就太大了,后來誅滅諸呂就成了不義之舉,連帶著漢文帝這一系當上皇帝都透著沒道理。 司馬遷就是膽子再大,他敢寫嗎? 總之,劉邦手下十來萬人里,沒一個想老老實實留在漢中這地方。 于是部下開始四散逃亡。 這時候劉邦的司機夏侯嬰發(fā)現(xiàn)了韓信是個人才,把他推薦給了劉邦。 對于司機的話,劉邦總要給點面子,稍微的提拔了一下韓信。 年輕氣盛的韓信哪里看得起這種小官呢? 于是他跑到蕭何身邊顯擺了一下才能,就開始玩不辭而別的把戲了。 所謂蕭何月下追韓信,更像是韓信做的一場秀,以韓信的智謀,他真的打定主意不辭而別,你以為蕭何追得上嗎? 真要去追,派個純粹的武夫+士兵小分隊只怕效率更高,蕭何年紀又大,親自追,肯定跑不太快,所謂的追,無非也是做個姿態(tài)而已,表示自己非常尊重這位小年輕。 這一下子,韓信在漢軍中的知名度打響了,大家都知道蕭何是內(nèi)務(wù)大管家,一個小年輕這是有什么本事,值得蕭何這位大佬氣喘吁吁,連夜去追? 作秀成功了。 在蕭何的極力推薦下,劉邦也被說服了,直接給了個上將軍的職務(wù)。 各位,你們不覺得奇怪嗎?這就好像你本來就是個鍵政玩家,突然就有人拿著聘書過來,請你做某寶網(wǎng)的CEO,可能嗎? 就好像比爾蓋茨隨便寫了幾頁紙的商業(yè)計劃書,得到了大佬的投資,其實原因是蓋子的媽媽本來就是因特爾的董事。 那么韓信到底跟蕭何有什么隱藏的關(guān)系呢? 值得蕭何這樣去為一位新出爐的小年輕,耗盡一切去背書? 別跟我說韓信的本事天下第一,史記里給的一個李左車,論起謀略來,根本不比韓信差,只不過丫點背,言不聽計不從,最后被韓信俘虜了,這不是本事不如人,這是命運的捉弄?。?br> 就是所謂平定三秦的戰(zhàn)役,韓信跟章邯也是打了十個月,章邯在關(guān)中,早已經(jīng)人心盡失,真要是高手,政治攻勢之下,章邯這個害死20萬關(guān)中兒郎的雍王,照道理一個月都扛不了。 章邯并非庸人,韓信初出茅廬固然狡猾大大的,但打仗的手藝真的并沒有那么豪橫無敵。 本事都是慢慢練出來的,后來韓信用兵的手段真是越來越強了。 韓信的一生并沒有大家說的那么悲劇,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里,難道沒有比韓信更天才的將領(lǐng),因為無人賞識而默默無聞,甚至是被戰(zhàn)場上哪里射來的亂箭給射死的?只怕多了去了。 韓信能得到機會,彪炳千秋,留下一個悲劇故事讓后世人感嘆兩千年,這已經(jīng)是難得的機緣了。 總之,劉邦此刻賭徒本性爆發(fā),全服賭注壓在了這位新挖掘出的奇才韓信身上了。 韓信于是搞出了一場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好戲來麻痹最能打的章邯,自己帶著人繞過陳倉古道直接出了關(guān)中對著章邯就打了個出其不意。 章邯一代名將,最后被熬鷹樣的活活熬死了。 項羽根本沒力量過來救,田榮、陳余加上呂家的小棋子彭越一起上,西楚國四面開花,忙的焦頭爛額的,哪里有時間過來管關(guān)中的事? 等到關(guān)中平定下來,楚漢之間優(yōu)劣勢立刻就出來了。 劉邦拿了關(guān)中,有約法三章、駐軍霸上的好印象在。 被趕跑的三秦王跟關(guān)中老百姓有深仇,再加上天下第一刀筆吏蕭何左手檔案,右手無為而治,對關(guān)中本地老百姓竭力安撫。 再憑借地利,等于是劉邦拿了秦始皇的副本,項羽還拿著六國亂糟糟的副本,誰會贏呢? 不過項羽畢竟是天下第一軍事強人,田榮這種菜鳥,很快就被項羽打敗,齊地土豪們一看這勢頭不妙,趕緊一起投降,還把落敗的田榮給殺了,獻給了霸王。 但我之前說過,項羽平齊楚兩地的決心是很強的,為了震懾齊地豪強,他來了個大規(guī)模的燒殺搶掠兼屠城。 沒想到這下子適得其反,齊地老百姓一看,投降是死,不投降也是死,不如拼了。 于是項羽陷入到了齊地人民戰(zhàn)爭的汪洋大海之中,出都出不來了。 大規(guī)模屠城,屠殺齊地百姓,這對諸侯們是種刺激。 于是劉邦開始政治攻勢,到處拉心存不滿的諸侯入伙,一起討伐項羽。 一點人數(shù),好家伙,聯(lián)軍超過了50萬。 于是劉邦高高興興的帶著大部隊,趁著項羽陷在齊地出不來,偷襲彭城去了。 偷襲是很成功的,彭城里肯定也有內(nèi)鬼接應(yīng),根本都沒有激烈的戰(zhàn)斗,西楚國的國度就落入到劉邦手中。 這下劉邦得意了,一邊籌劃著接自己還在楚地的妻兒老小過來團聚,一邊帶著聯(lián)軍在彭城大搞腐敗享樂。 想必這軍紀就好不到哪里去了,劉邦身邊的謀士張良陳平,竟然沒有一個人提醒一聲,很能打的韓信在此時也不知道去了哪里,還是說也一起墮落。 所謂樂極生悲,項羽陷在齊地,又沒有死在齊地,我真不懂劉邦咋就那么放得下,心大? 所謂的聯(lián)軍,多半都是草臺班子大拼湊,對上項羽這種打出巨鹿之戰(zhàn)的軍事強人,這時候居然就懈怠大意了,真不知道劉邦為啥這么自滿? 我只能認定,這時候西楚國各地幾乎傳檄而定,沒什么反抗,否則劉邦也不會那么放松,畢竟他占領(lǐng)了秦宮,還懂得駐軍霸上,老老實實的在軍營里保持警惕呢。 項羽一生的悲劇就在這里,政治素質(zhì)不過關(guān),導(dǎo)致沒有一個穩(wěn)固的后方,以致于疲于奔命,活活拖累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