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師說:“心不妄念,口不妄言,一個人為什么管不住嘴巴,是因為心里有妄念,由著妄念說話罷了。有人在事業(y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或者有了一些特殊的優(yōu)勢,說話就傲氣十足,牛氣沖天,自以為高人一等,處處唱高調,時時擺身份,想怎么說就怎么說,只圖自己痛快而不顧別人的感受,遲早會因失語于人而殃及己身?!?/span> 可見,弘一法師認為:做人,要把“口德”放在第一位。 古往今來,因為口下無德而招致禍害的人,比比皆是。比如說,蘇秦、楊修這些才子因為能言善辯,最終招致殺身之禍;韓信、藍玉這些功臣因為居功自傲、口出狂言,最終被帝王誅滅三族,等等。 其實,圣賢們一直都在告誡世人要慎言慎行,因為言語可能招禍,行為可能受辱,君子為人處世必須保持小心謹慎。特別是,言多必失,禍從口出;人生喪家亡身,言語占了八分。 生活中,我們一句不慎重,就可以招來大禍,所以言談要謹慎,以免招來殺身毀家的大禍。我們如果一件事做錯了,便足以玷污一生的名節(jié),所以做人要守身如玉,行事要非常小心,以免做錯事而悔恨終身。 人生最大的福禍就是榮與辱,荀子在《榮辱篇》告誡大家:驕傲輕慢,是人的禍殃;恭敬謙遜,可以防止各種兵器的傷害。即使有戈矛的尖刺,也不如做人恭敬謙遜鋒利。 因此,我們跟別人說善意的話,友善待人,這比給他穿件衣服還溫暖;用尖酸刻薄的惡語傷人,就比矛戟傷害的還要深。正所謂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多存善心、說善話,就是積口德,也是積累人生之福與德。 曾國藩在家書中告誡兒子說:爾宜舉止端莊,言不妄發(fā),則入德之基也。 可見,曾國藩認為“不妄言”是樹立品德的根基,也是做人的根本。我們要想做事,首先要學做人,而做人的關鍵又是管好嘴巴,懂得如何正確說話,有點“口德”。 四弟曾國潢很沒有“口德”,動不動就寫信議論他人的缺點,譏笑批評他人的短處,還揭發(fā)別人的隱私。 曾國藩便寫信批評他:“天地間唯謙謹是載福之道,驕則滿,滿則傾矣。凡動口動筆,厭人之俗,嫌人之鄙,議人之短,發(fā)人之覆 ,皆驕也。”他還說:暫且不說你的指責是否正確,就算是正確和恰當?shù)模彩恰疤斓馈辈辉试S的。 “口德”即品德,它不僅關系到一個人的智商和情商高低,還關乎人生的福與禍。那么,如何建立好的“口德”呢? 第一:不說惡言 畢竟,惡語傷人六月寒,言語給別人的傷害,有時候比捅別人一刀還痛苦。而且說話尖酸刻薄的人,常常也會被別人討厭,正所謂是“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則福益薄矣”,福分淺薄的人,待人尖酸刻薄,因此最后的福分就更加淺薄了。 《禮記》里面說:惡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自己不說對人無禮、中傷的話,別人就不會以憤怒怨恨的話傷及自己。 如果我們過分傷害別人,對人說惡言,最后一定是傷害自己,自取其辱。因為我們所說的每一句難聽話,遲早都會變成回頭的箭,反過來射傷我們自己。 第二:守口如瓶 演員郭德綱曾經告誡大家:管住嘴,能讓一個人知道的,千萬別跟第二個人說,你只要跟任何一個人講了,全世界就都會知道了?!缎咽篮阊浴犯钦f:機不密,禍先行;舌為利害本,口是禍福門。 泄密是禍害引起的階梯:做君主的,如果不保密,則會失去臣子。做臣子的,如果不懂得保密,則會失去生命;機密的事情如果不保密,則會造成災害。所以說,我們做人一定要謹慎守密而不泄漏機密。 鬼谷子說“心者口之門戶”,但是做人守口如瓶,特別是群居守口,說話有點“口德”,顯得格外重要。我們的言語是善是惡,便無形中決定了人生福氣的好與壞。 其實,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多說不如少說,這才是做人的上上策,畢竟“沉默是金”。當我們不開口的時候,充滿了一切可能;一旦開口,意思被膚淺的言語限制住了,再加上他人胡亂猜想,這樣好話也成了壞話了。 所以,我們要記住弘一法師的忠告:做人,心不妄念,口不妄言,要把“口德”放在第一位。朋友們,您覺得呢? 關注“國學新導航”,用國學開啟屬于你的人生新導航! 和琢磨君一起,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