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作家·快訊】阿 月 /西南作家工作室聯(lián)盟隆重上線 《西南作家》微信公眾號 主 辦:《西南作家》雜志社 主 編: 曾令琪(聯(lián)系電話、也是微信號:18228014307) 編 輯: (以姓氏筆畫為序) 劉 紅、李毅梅、陳小磊 郵 箱:675833642@qq.com 要 求: 1、只接受原創(chuàng)、首發(fā)稿。作者文責自負,《西南作家》沒有偵探之責,敬請作者留意。作者投稿時,請附上自己的文學創(chuàng)作簡介、近期生活照。 2、作者投稿時,請同時發(fā)來以下授權書: 該作品是我的原創(chuàng)首發(fā),我授權《西南作家》雜志旗下微信公眾號獨家首發(fā)并標原創(chuàng)。有諸如一稿多投、抄襲等問題,由作者承擔一切后果。 3、關于稿酬 按照常規(guī),本微刊所發(fā)文章,暫無稿酬。若有讀者打賞,則在系統(tǒng)到位后,賞金如數(shù)轉(zhuǎn)給作者。 翠竹漫語(組章) 文/羅興才(成都金堂)
1、竹葉上的記憶 五月夏清,如夢的陽光或柔或烈,穿過竹林,竹影上刻滿歲月流?。我沿著水庫小路走了一圈,二萬九千余步,仿佛丈量著星宿村的千年歷史,尋回少年時的蹤跡與記憶。 “人民公社大食堂”解散后,我家分得兩分“自留地”。房前屋后,允許植竹栽樹的時代來了,時令徏轉(zhuǎn),漫村春風。 竹子,在冬季“孕育”,春風綠大地,竹筍脫胎,破土而出。它們裹著淺褐色的外衣,頭頂綴有黃色穗子的帽子,貪婪地吸吮著春天的甘露,在陽光里微笑。 “清明一尺,谷雨一丈”。竹子長高了,一叢變兩叢,兩叢變四叢……叢叢裝滿世故與繁憂。近鄰兩家,為新竹的歸屬,爭吵不休。竹筍沿著適應生長的土壤發(fā)展,長在誰家的地上,就是誰的,刨根就源,百口難分。 我們追求的人品、文采,附麗在竹子身上,與人生喻意,純樸,自然。靜靜的陽光里,竹子倒映水中,尋找粼粼水波蕩漾,彌漫著一股清香。 我摘一片竹葉,貼在嘴唇上,吹呀吹,沒有發(fā)出聲音來,安然靜雅。雖然,在邊城生活幾十年,久違了那幾叢竹子,但有時會拿出曾經(jīng)手工制做的竹笛來,看看,吹吹。前幾年,還能吹出“7個音調(diào)”,最近,吹竹笛的興趣越來越淡了,音頻、音階,已被歲月降了下來。忽然,清風徐徐,細枝搖曳,發(fā)出優(yōu)美動聽的聲音。 爺爺擔過鹽巴的竹籮筐,裝滿舊時代的痛苦與悲傷,掛在擱放柴草的茅屋土墻上;奶奶拄著那根竹拐杖,顫顫抖抖,到院壩里去曬過太陽;母親卸寒帶走的那床破竹席,去了月亮之上。歲月里,竹子帶著憂傷,我,沉浮的心難于平靜下來。 1986年6月,父親摔傷致殘,無奈隨我到部隊生活。離開家鄉(xiāng)27年,他總是牽掛著家里那幾叢竹子,說那些年是因為有竹子賣錢,生活才過得好一些。 沒過幾年,蓬門閉戶,茅屋經(jīng)不住日曬雨淋,垮了,一堆墻泥殘瓦。竹子葉落枝黃,黯晦消沉。雖然走了,但有竹的時光依然在我心中,離不開青春時的那些幻影。 改革開放后,包林到戶,重新植竹,竹苞松茂,生機勃勃。如今,和少年時一樣,朝夕即出,到幽靜的竹林里,扶竹大喊幾聲,鳥鳴山應。又聽“玄酷”音樂,哼著小調(diào),人世清歡,幽然自得。 2、萬竹有聲卻無語 從農(nóng)村到城市,城市到農(nóng)村,紅塵里外,有許多未曾觸及的風景。昨天,又去了望江公園,剛進入夏天,就有三次賞竹之多。村里的竹,城里的竹,只要有竹,內(nèi)心清淡簡約。 “既麗且崇,實號成都”。錦江南岸,茂林修竹,岸柳石欄,波光樓影。因唐代女詩人薜濤一生愛竹,后人便在園里種植各類佳竹,超過150種類。粉簞竹、佛肚竹、方竹、雞爪竹、鳳尾竹等等,姿態(tài)萬千,各有妙趣。 公園里,竹影參差,和諧相處,或互抱成叢,或交織成廊,或夾成濃蔭幽徑?!叭f竹有聲飛睌籟,一樓無語沐朝陽”。我為詩人,為竹子,為愛情而來,竹間之詠,琴瑟和鳴。 最難忘四十年前,西南邊陲隆隆炮聲,在望江公園產(chǎn)生的效應。當時,軍校按慣例放寒假,我回到成都。軍人,有幸在局部戰(zhàn)爭打響后,偶有約會,千載難逢。一句“聽說西北邊陲也在打仗”的謠傳,嚇得她沒說兩句話,轉(zhuǎn)身走了。她轉(zhuǎn),我亦轉(zhuǎn),瞬間,拉開長長的影子,直至消失。 我沒有任何埋怨,世間景致,皆我愛,鐘情盡意皆是竹。屢次來,只因竹比詩重要,比愛情重要,對竹的偏心、偏愛,由此而生。 “古井平涵修竹影,新詩快寫浣花箋”。翠竹夾道,亭閣相影,青翠空幽,清雅靜謐。我慢步在竹徑上,花木扶疏,典雅優(yōu)美。愛竹如癡,似水流年,細數(shù)著歲月留下的蹉跎印記。 吟詩樓,三疊相連,四面敞軒,樓身掩映于江邊的柳竹林中,波光云影相襯,頗有畫意詩情。一組薜濤與當時著名詩人元稹、白居易、杜牧、劉禹錫等吟詩作賦的“神交”示意圖,蘊含著與竹,與詩,與愛情的故事。幽篁深處,綠草如茵,詩魂千古。 夏日的竹林,不及春日姹紫嫣紅,卻郁郁蔥蔥。行至竹林深處,喜其竹韻天然,愛其淡雅挺拔。 我坐在竹椅上,要了一杯竹葉青茶,在竹的襯托下,一杯茶,一竹詩,舒適典雅,酣暢淋漓。享受云淡風輕,陶醉在一片靜謐的翠綠中。 3、千磨萬擊更堅韌 十年前,黨的生日那天,我們上井岡山。七月流火,天空湛藍如洗。曾經(jīng)戰(zhàn)火彌漫、硝煙滾滾的土地,早已是層林盡染,瀑布飛泉。山水皆靈性,溪橋翠竹,“杜鵑花里杜鵑啼”,風光旖旎。 長期以來,我眷戀著井岡山之美,美在“挖野菜也當糧”,美在遮天蔽日的翠竹,美在“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的井岡山精神。 我站在黃洋界上,滿懷新奇與神圣,五百里林海,山巒無際,清遠浩瀚。此時此刻,歷史將我的思緒重新拉回到80年前,仿佛硝煙彌漫的炮聲漸行漸遠,時有時無,猶在眼前。 “井岡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一支標槍,刺穿敵人的胸膛;一根竹子,就是一個無畏的戰(zhàn)士。1928年8月30日,黃洋界戰(zhàn)斗打響,八面山上,布下三十里“竹釘陣”。五道防線中有三道是“竹釘陣”“竹蘺芭障礙”“竹釘壕溝”,有效阻止了敵軍的進攻,“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 眼前的“黃洋界紀念碑”,被熱血浸染的紅杜鵑,立下汗馬功勞的翠竹,傲然挺立,清雅脫俗。此時,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歷史的厚重與滄桑,感愛到了他們的莊嚴與振奮。 “參天萬木,千百里,飛向南天奇岳”。日影飛過,萬木蔥郁。井岡山“百竹園”里,有來自全國各地的120余種竹子。最引人注目、最令人難忘的,依然是袁鷹筆下的大毛竹。新竹面前憶舊竹,戰(zhàn)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在陽光下,翠竹依然風采不凡,使“革命搖籃”又添了幾分秀色。 “人間變了,似天淵翻覆”。我們在井岡山主峰(五指峰)前,手持1985年版“100元”(道具)鈔票留影。鈔票正面是四位偉人頭像,背面是“五指峰”,井岡山進了新版發(fā)行的人民幣,“這是全國最值錢的一座山”。 “天下第一山”,“天下第一竹”。竹之桂冠,蘊含的“井岡山精神”,是我們繼續(xù)深化改革開放、實現(xiàn)中國夢的法寶! 4、成都來的花順竹 “竹山竹海竹世界”,聞之不若見之。 在浙江安吉的“竹類大觀園”里,我見到了引自成都的“花孝順竹”。老鄉(xiāng)見“老鄉(xiāng)”,沒有兩眼淚汪汪,卻是身在天涯,樂而思蜀又思竹。不承想出當下情景,心與竹相伴,和睦相依。 未讀“竹譜”前,見竹即問,竹從哪里來。公元265年,晉代戴凱之著《竹譜》,只記述了70多種竹的形態(tài),古言“竹者或有譜無畫,或有畫無譜”。到了元代,李俠在《竹譜詳錄》中詳細描繪了300多種竹子,開竹“有譜有畫”之先河。 將全國的竹子召集到“竹類大觀園”里,“川原五十里,修竹半其間”。身臨竹世界,既觀賞竹的青翠碧綠,又享受人類5000—6000年的竹文化。 石板小道兩旁,枝竿搖曳,噴綠吐翠,曲徑通幽?!靶轮窀哂谂f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明年若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行至竹林深處,說不盡有多少靜心的趣味。 每片竹子前,都有一塊牌子,上面書寫著竹的種屬及學名,使參觀者一目了然。諸如“斑竹一枝千滴淚”的湘妃竹,蘊含著娥皇千里尋夫的愛情故事;綠葉黃竿的金鑲玉竹,來自“孫悟空”的老家連云港;還有竹節(jié)帶弧形的龜甲竹,節(jié)間膨大的佛肚竹,竹桿挺拔強韌的石竹,引自巴山蜀水成都的花孝順竹…… 花孝順竹,顧名思義,此竹開花,并蘊含著中華民族“孝而順”的傳統(tǒng)美德。走近花孝順竹,被她的婆娑秀麗所吸引,停下腳步,一股甜美清香撲鼻而來。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900年前,蘇東坡在四川眉山,就贊譽了竹子的觀賞價值,“嫩籜香苞初出林,五陵論價重千金”。眉山距安吉1800多公里,花孝順竹穿越時空,在竹類園里,名揚天下。 晚上,主辦方給代表們放電影《像霧像雨又像風》,首部在竹海里拍攝的電影。電影走進竹海,竹子進入電影,可謂是精彩絕倫的藝術價值。 天,不再是昨天,那緣,也不像前緣。雙眼,藏兩句誓言,還未說,就已改變…… 離開安吉時,耳邊響起“像霧像雨又像風”旋律。山間輕紗薄霧,竹影婆娑,像霧像雨又像風。 5、懷夢千里會君子 “華夏竹海有川渝,竹者是君”。夜雨過后,煙霧繚繞,下午三點過,到達蜀南竹海忘憂谷。溯幽谷小溪而上,蜿蜒蛇行,竹影叢叢。石破天驚,溪水跌宕,通池如鏡,疊瀑珍珠。竹林七賢,或站或坐或臥,喝酒、縱歌,栩栩如生。聽鳥兒啾啾,溪水清音,超凡脫俗,飄飄欲仙,幽谷忘憂也! 駕車游竹海,想停即停,想游即游,興趣由己。“蜀南竹海天下翠”,7萬余畝翠竹覆蓋了27條峻嶺、500多座峰巒,生長著15屬58種竹子?!皦言?,竹波萬里,峨眉姐妹耳!”北宋著名詩人黃庭堅,到江安天皇寺游玩,見此翠竹海洋,連連贊嘆,即持掃帚為筆,在黃傘石上書“萬嶺箐”三字。 今見楠竹、水竹、慈竹、紫竹、羅漢竹、人面竹等老朋友,沉迷其中。偶爾見到鴛鴦竹,也許是與鴛鴦,與愛情有關,格外親切。頓時想到陸游曾經(jīng)在蜀州做通判時寫的詩:“竹里房櫳一徑深,靜愔愔。亂紅飛盡綠成陰,有鳴禽”。成都“蜀國之蜀”的崇州竹里,是鴛鴦竹生長的原始地。 竹海里的山莊地物,幾乎均以竹冠名?!帮L味既淡泊,顏色不斌媚。孤生崖谷間,有此凌云氣。”竹景和它的氣節(jié)與富集配套的山水、湖泊、瀑布、崖洞、寺廟、氣象、地質(zhì)、民居交融,自然生態(tài)與歷史人文并重。在清風搖曳的環(huán)境里,追求竹的淡泊、清高、正直的品格。 從竹濤聲聲的龍吟寺到翡翠長廊,吸收飽含竹的清香空氣,心曠神怡。再乘大峽谷索道,直達位于擦耳巖上著名的仙寓硐、天寶寨。相傳,這里是營造竹林的瑤箐仙姑居所。古人對人間美好的東西,總是拉扯著仙子,傳說也罷,真真假假,都是反映古蜀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我們在箐云山莊入夜,能聆聽到此起彼伏、聲如古琴、余韻悠長的“彈琴蛙聲”。奇怪,我家小區(qū)水池里的青蛙叫,盡管閉窗拉簾,依然影響睡眠。彈琴蛙聲不是“呱呱呱”的叫,而是聲調(diào)時高時低,時重時輕,富有情感的“嘎嘎嘎”的聲音。高山流水,余音裊裊,優(yōu)美動聽的催眠曲。 山勢回環(huán),丹崖如削,萬竹掀濤。我們冒著驚險,攀崖過棧,來到仙寓硐。洞內(nèi)有石刻佛像和道教神像,慈悲肅穆,凡塵彌漫,“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修身安樂是蓬萊”,青青翠竹是法身。 翠竹全身是寶,竹筍是中國傳統(tǒng)佳肴,味香質(zhì)脆,“加豆之實,筍菹魚醢”?!捌浠[伊何,唯筍及蒲”。在這里,餐桌上頓頓有竹筍、竹花、竹蛋、竹菇等等,“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竹海秀色,竹品、竹餐,回味無窮。 茶朱竹翠,四方蜀聲。當今,四川各地不僅植竹,而且傳承著當?shù)鬲毦咛厣闹裎幕??!熬G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生態(tài)文明中,竹子,無疑是十分重要的元素。 2019年5月 《西南作家》雜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