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山之巔,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溫其如玉。 三江有月《騙不死人》(五十二)實際上,周朝那個時候的云夢澤非常之大,應(yīng)該說,當(dāng)漢水從荊門沖出大巴山余脈的控制區(qū)后,漢水和長江就幾乎通過云夢澤合流了。 說到這里,似乎可以再賣弄一下我的水利知識了和三峽的防洪問題了。 眾所周知,長江是世界第三大河流,長度六千三百六十三公里和平均年徑流量九千五百六十億立方都排名第三。從源頭沱沱河(青藏高原姜根迪如雪山—當(dāng)曲河口)開始,經(jīng)通天河(當(dāng)曲河口—巴塘河口)、金沙江(巴塘河口—宜賓)、川江(宜賓—宜昌)達到中游荊江(枝城—城陵磯)、潯陽江(九江一帶)和下游(以鄱陽湖口為界)揚子江(鎮(zhèn)江揚州一帶。另注:以揚子江統(tǒng)稱長江,有殖民色彩,不從)。 長江支流,上游主要有雅礱江、岷江、嘉陵江、烏江,中下游有漢江、清江、洞庭四水、鄱陽五水等等。 以宜昌為界,也就是第二、第三階梯分野,不同于上游的以山區(qū)為主,長江流域中下游大部都是山水相隔的平原,也是自古以來中國經(jīng)濟最發(fā)達地區(qū)或之一。 宜昌以下,一千八百五十公里的水位落差在非汛期還不到四十公尺,汛期也不過五十來公尺,這樣,長江的防洪問題主要是針對和保護下游的,一旦堤壩潰決,后果十分嚴(yán)重。而三峽來水占長江徑流量的一半左右,江水出三峽,地勢頓時平緩,流速降慢,水量多積而不能走,壓力就全部集中在九曲回腸的三百三十七公里荊江河段上。 當(dāng)然,早先不這樣。 天地有造化之功,在湖南華容以西的湘鄂交界處,有一由丘陵臺地逐漸上升為低山和高山,學(xué)術(shù)界稱之為華容隆起,形成了長江和洞庭湖的天然分水嶺。自華容隆起北側(cè)至漢江以南的廣大地域,就是古代的云夢澤。 云夢澤在秦漢以前,是連綿不斷的湖泊和沼澤,最大水面面積曾經(jīng)達到兩萬六千平方公里,長江到此成漫流之態(tài),江湖不分,江漢不分,隨季節(jié)自然消長水位,是長江和漢江的自然調(diào)蓄地,(只有冬天才能找到長江和漢水的干流所在),使整個中游的洪水過程不明顯起來,讓我們的祖先幾乎感受不到江患。 同時,由于云夢澤的面積巨大,江水?dāng)y帶的泥沙(那時也比較少)相比較而言也就算不了什么,只是逐步淤積出一些洲灘來。那時候的湖北西南部,就是一個萬島 之邦。 我們的祖先一向以農(nóng)為本,喜歡耕種。隨著楚人的強大,春秋戰(zhàn)國以來,依附強楚而來的人們就陸續(xù)開墾了這些洲灘,長江和漢水的分化逐漸顯現(xiàn);四世紀(jì)的東晉,人們?yōu)榱吮Wo開墾的土地,就開始在江陵一帶修筑堤防;到六世紀(jì)的南朝時期,圍墾洲灘日多,云夢澤水面減半,致使荊江河段水位上升,江水開始自城陵磯倒灌洞庭湖,從此,洞庭湖逐漸壯大。宋慶歷、金明昌年間,黃河兩次大決口,人口大量南遷至此,大肆圍墾,江湖不分的云夢澤終于在公元一千二百年的時候不復(fù)存在,形成了大量的開墾灘洲和星羅棋布的江漢湖群,以及荊江北岸越來越高的分段堤防。千湖之省因此而來。 不得不敬佩那時候決策者的構(gòu)思。那時,荊江兩岸尚有九穴十三口分流洪水,水面總面積仍然在一萬平方公里以上。它們和越來越壯觀的洞庭湖一起消化著長江洪水,湖廣熟而天下足。 悲劇總比預(yù)想的要快一些,不過三百多年,九穴十三口慢慢淤起泥沙,紛紛失效。明嘉慶的那個冬天,公元一千五百二十四年,最后一穴被封堵,終于形成了連續(xù)不斷的荊江大堤,也造就了曲折單一的長江河槽和廣闊、美麗、富饒的江漢平原。 可是,那些泥沙呢,只能不斷的抬高河床,人們也不斷的抬高堤壩。防洪的一切都只能拜托給洞庭湖了。 于是,南連青草,西吞赤沙,橫亙八百里的中國第一大淡水湖洞庭湖成了調(diào)蓄長江洪水的天然場所,汛期面積達到六千多平方公里,范仲淹想象的吞長江(他寫那文章時,并沒有去過岳陽樓),恐怕并不是我們今天看到的那個樣子。 明和清初時代是洞庭湖的鼎盛時期,它獨自承擔(dān)著長江。也使湖區(qū)人口從二十萬上升到一百五十萬。 又是差不多的三百多年,悲劇又一次來臨。這一次,我們的祖先和天地造化再也沒有了任何辦法。 咸豐二年也就是公元一千八百五十二年,荊江南段藕池潰口,朝廷財力拮據(jù),未能修復(fù);八年后,公元一千八百六十年的洪水?dāng)U大潰口,沖出一條藕池河。同治九年也就是公元一千八百七十年,長江歷史第一大洪水,松滋潰口,雖然當(dāng)年修復(fù),但由于堵口不牢,三年后洪水再潰,沖出一條松滋河。 從公元一千八百六十年到一千八百七十三年,是中國水利恥辱的十四年,也是洞庭湖由興變衰的轉(zhuǎn)折點。 從公元一千八百七十三年開始,荊江洪水形成從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調(diào)弦口直接分流入洞庭的局面。四口分流,不僅洞庭湖湖區(qū)受害,還把大量泥沙留在了洞庭湖,(上個世紀(jì)九十年代觀測每年約增加一億方泥沙,)使面積和容積急速下降。公元一千八百五十二年之后的一百年,洞庭湖面積和容積分別從六千平方公里、四百億方下降到四千三百平方公里和二百九十三億方。人定勝天一戰(zhàn),來沙大量增加和圍湖造田蔚然成風(fēng),不過四十年,面積又急劇降到二千六百九十平方公里,終于把第一大淡水湖的稱號讓給了鄱陽湖,加上湖底增高,洞庭湖那些年幾乎全部失去了調(diào)蓄長江洪水的能力,能夠把洞庭水系的湘、資、沅、澧四水?dāng)[平已經(jīng)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公元一千八百七十年,歷史上最為嚴(yán)重的萬年一遇洪水經(jīng)過,災(zāi)害數(shù)百年未見,上游合川、酆都、奉節(jié)幾乎全城被淹,沿線各縣全部災(zāi)情嚴(yán)重;荊江以北一帶更是又見云夢澤,江漢平原一片汪洋,荊江以南松滋口水瀉洞庭,所到無留,湖北三十州縣嚴(yán)重受損;而湖南也因潰口所害,水過華容,龍陽、湘陰圍堤盡潰,湖區(qū)全線受淹,波及二十余州縣;下游江西、安徽亦受到巨大沖擊。我們甚至都找不到到底死了多少人的資料,保守估計也近百萬之眾。 此后,公元一千九百三十一年、一千九百三十五年兩次特大洪水,受災(zāi)人口超過千萬,死亡都超過十萬人,公元一千九百五十四年,在啟動分洪區(qū)的情況下,受災(zāi)人口一千九百萬,死亡三萬三千。 到公元一千九百九十八年,流量小了很多,甚至沒有對三峽工地的大江截流形成的土石圍堰形成任何威脅,但由于洞庭湖的失效,荊江水位屢屢創(chuàng)歷史最高記錄,持續(xù)時期也創(chuàng)歷史最長。 在長江中下游建立了許多的分洪區(qū),總?cè)萘克陌倬攀|方,其中,最大的一個是在公安境內(nèi)的荊江分洪區(qū),容積五十四億方,南北七十公里,東西長二十公里,面積九百二十平方公里,現(xiàn)有人口四十三萬,耕地五十四萬畝。 洪水在每個夏天都成為江漢平原揮不去的痛,也許每年都站在大堤上的百萬民眾和所有隨時都準(zhǔn)備犧牲出去的分洪區(qū)居民能夠說點什么。 造成中下游災(zāi)害的長江洪水主要分成三類,一類是全流域型,由全流域持續(xù)暴雨形成;另一類是上游型,主要由金沙江、岷江(此江不大,水量卻頗大,徐霞客以前一直被認(rèn)為長江正源)等水系和三峽區(qū)間上段持續(xù)暴雨造成;還有一類就是下游型洪水,主要由三峽區(qū)間下段、清江、漢江和洞庭水系持續(xù)暴雨形成。 多年水文資料表明,宜昌七八月主汛期洪水量占枝城站的九成半,占螺山(長江和洞庭湖交匯口下游)站的六到八成,占漢口站的五成半到七成半以上,縱然是公元一千九百三十五年那場典型的下游型洪水,該數(shù)據(jù)為百分之九十五、百分之六十四點九和百分之五十五點四。也就是說,無論哪種類型的洪水,宜昌以上來水都占中下游洪水的主要部分。所以,通過三峽調(diào)節(jié)下泄水量是所有辦法中最有效的,(當(dāng)然,也不是萬能的)。 我們很久以前失去了云夢澤,我們剛剛失去了洞庭湖,長江在那高出地面兩三丈的七百里蜿蜒河道上沖擊弱不禁風(fēng)的堤壩時,我們會失去江漢平原嗎?那里有一千五百萬人,兩千三百萬畝耕地。 所以,當(dāng)年有人就三峽問題問我看法時,我說:我喜歡自然,敬畏大自然的神奇和魔力,但我們和大自然斗爭了太久,必須接受它的懲罰,不能再享受那原始的大自然。并順手打了個油: 漫流云夢澤, 倒灌洞庭湖。 二者今消萎, 有當(dāng)江患無? 當(dāng)然,有時候我也就笑笑不怎么說話,畢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站上某個階層看問題。 我們當(dāng)下很少公開說到階層,而階級似乎又成為政治專用名詞,但實際上,在人類歷史過程中,階層一直都存在,甚至一直都是人類發(fā)展的主旋律和頭號核心問題。 換個說法,人類活動的中心思想就是把人分為不同的階層,并按照各自階層的不同規(guī)則分別演進,輕易不得相串。當(dāng)然,其中的出類拔萃者是可以通過某種方式實現(xiàn)階層跨越的,而另外一些人則會被他所在的階層拋棄。 階層跨越的方式有很多種,當(dāng)然,最簡單的階層跨越方式是改朝換代,通過這種方式,會有一大批人可以進入到更高的階層去替代被他們打掉的那一批,但新晉者依然很難修改原有的核心規(guī)則。 從某種意義上說,楚人是幸運的,畢竟他們一開始就找對了方向,并通過改朝換代這種方式讓自己直接進入中原的貴族行列。楚人后來的布滿足主要還是因為他們想改變規(guī)則。 而在其他時候,階層跨越無比艱難,哪怕只是很小一級。 整體上講,由于得到的資源、教育和經(jīng)歷等先天性因素的區(qū)別所致,階級之間往往在情懷、道德、責(zé)任、心胸、知識和能力上存在系統(tǒng)性的落差,但不排除個體性的例外。 例外的個體我們往往稱之為人才,可能具有嘗試階層跨越的資格。 階級斗爭也許是個偽命題,我不確定它是否真的存在過。 就算存在又能怎樣呢? 十二、級 偉大的周昭王為了中原的發(fā)展英勇殉職了,接替皇位的是他的兒子姬滿。 這個姬滿的名氣很大,歷史評價似乎也遠遠高過他的父親,但也有人說他經(jīng)常不務(wù)正業(yè)去旅游,他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周穆王,人稱穆天子。周穆王極有可能是西周在位最長的帝王,也是中國古代最富有傳奇色彩的帝王之一,我們前面提到史上第一駕駛員造父時就說到了周穆王和西王母的故事。 這件事情主要是來源于《穆天子傳》,這是一本比《山海經(jīng)》還顯得怪異的書,而且是和更為怪異和爭議的《竹書紀(jì)年》一起在晉朝被發(fā)現(xiàn)。但這個事情也是一個重大課題,我們押后再說,在這里,我們只是說在《穆天子傳》里,詳細(xì)記載了姬滿駕八駿西巡天下之事,這個總被人說成旅游泡妞的行程計有三萬五千里。當(dāng)然,《左傳》和《史記》等書籍里也簡略提到過穆王西征。 周穆王的緋聞女友西王母,其名氣和歷史地位似乎比姬滿要牛得多,她最后得到的名號全稱是:上圣白玉龜臺九靈太真無極圣母瑤池大圣西王金母無上清靈元君統(tǒng)御群仙大天尊,一般情況下,人們稱之為王母娘娘。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姬滿是因為和西王母扯上關(guān)系才有名的。 各類上古神話里,西王母都是至高無上的女神,幫黃帝打蚩尤的九天玄女是她的徒弟,幫大禹治水的瑤姬是她的女兒,堯?qū)iT去拜見過她,舜也得過她派徒弟(也有說還是九天玄女)授天下地圖的恩典。幾部古老的著作中都有關(guān)于西王母的記載,商代的《歸藏》對照西周的《周易》可知王母擁有不死神藥,《竹書紀(jì)年》中西王母是一位雍容的女帝王形象,而《山海經(jīng)》里,西王母顯然給她的一些后輩作了一個形象示范:“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所以后來的伏羲、女媧、炎帝、黃帝等各路大神都帶有獸相,當(dāng)然,為了體現(xiàn)女性的美好形象,她還是“蓬發(fā)戴勝”,這里的勝是花環(huán)或者有花紋的頭飾,這事?lián)f就是后來奧林匹克獲勝者帶花環(huán)的最早來歷。總體上說,“司天之厲及五殘”的西王母是掌管不死藥、罰惡、預(yù)警災(zāi)厲的長生女神,西方圣地昆侖山之主的級別無比尊崇,絕對屬于宇宙全能神。 當(dāng)然,《山海經(jīng)》又說:“昆侖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里,周圍如削。下有石室,方百丈,仙人九府治之。上有大鳥,名曰希有,南向,張左翼覆東王公,右翼覆王母。背上小處無羽,一萬九千里。王母歲登翼,上之東王公也”。又同時弄出個東王公來。 這樣的神仙大人物,后來的道教自然不會放過她,但地位顯然有所降低,由于三清的橫空出世,西王母只好讓位到第二等級了,和東王公(也稱木公)一起大致處于三清之下、四御之上的位置。 根據(jù)上清宗葛洪的名著《枕中書》里的說法,道教最高最先的神是元始天王,也就是盤古。盤古當(dāng)然得在天地尚未開辟時就已存在,開天辟地之后,他(更可能是元神)居于天中心的玉京山。此外,另有自然道氣結(jié)成了另一尊神太元圣母(也稱太元玉女),比亞當(dāng)夏娃高級得多的元始天王與太元圣母居然也和亞當(dāng)夏娃一般寂寞,也做了亞當(dāng)夏娃之事,但大神仙就是大神仙,人家手段高明,兩神不必搞什么鵲橋之類就可以神交,結(jié)果還留下了后代。一位是東王公扶桑大帝,另外一位就是西王母(也叫九光玄女)。 在道教發(fā)展過程中,西王母又稀里糊涂的和她的孿生(?)哥哥東王公成了兩口子,他們分別執(zhí)掌陰陽之氣,分別管理昆侖、蓬萊兩仙島,又分別為女、男神仙的首領(lǐng),是管理登仙的主神,有些類似佛教的接引佛。最酷的一種說法是,西王母還是元始天尊他媽,只可惜和老子一氣化三清的理論稍微有點沖突。 雖然從全面負(fù)責(zé)的全能神降為只分管女仙仙籍的分管領(lǐng)導(dǎo),但整體上,道教的主要宗派還是極其重視甚至推崇西王母,甚至還出現(xiàn)了一些尊崇她的教派,當(dāng)今最主流的全真教就是以西王母和東王公為他們的祖師。唐代著名全真道士杜光庭就在他那著名的女神專著《墉城集仙錄》中以極美的文字這樣寫道: 金母元君者,九靈太妙龜山金母也。一號太靈九光龜臺金母,一號曰西王母,乃西華之至妙,洞陰之極尊。在昔道氣凝寂,湛體無為,將欲啟迪玄功,生化萬物,先以東華至真之氣,化而生木公焉,木公生于碧海之上,蒼靈之墟,以生陽和之氣,理于東方,亦號曰王公焉。又以西華至妙之氣,化而生金母焉,金母生于神洲伊川,厥姓緱氏,生而飛翔,以主陰靈之氣,理于西方,亦號王母,皆挺質(zhì)大無毓神玄奧于西方,渺莽之中,分大道醇精之氣,結(jié)氣成形,與東王木公共理二氣,而養(yǎng)育天地,陶鈞萬物矣。體柔順之本為極陰之元,位配西方,母養(yǎng)群品,天上天下三界內(nèi)外十方女子之登仙得道者,咸所隸焉。所居宮闕,在龜山之舂山。昆侖玄圃,閬風(fēng)之苑,有金城千重,玉樓十二,瓊?cè)A之闕,光碧之堂,九層玄臺,紫翠丹房,左帶瑤池,右環(huán)翠水。其山之下,弱水九重,洪濤萬丈,非飚車羽輪不可到也。所謂玉闕暨天,綠臺承霄,青琳之宇,朱紫之房,連琳彩帳,明月四朗,戴華勝佩靈章,左侍仙女,右侍羽童,寶蓋踏映,羽旆蔭庭,軒砌之下,殖以白環(huán)之樹,丹剛之林,空青萬條,瑤干千尋,無風(fēng)而神籟自韻,瑯然皆奏八會之音也。 史家和道家一通折騰,原則上講,西王母老公這事就應(yīng)該基本定案了,但凡事都有例外,在中國的所有民間傳說里,王母娘娘的老公居然又變成了玉皇大帝,而且?guī)缀醭蔀楣摗_@是一筆扯不清的糊涂賬,所以《西游記》里東華帝君出場時,身為知識分子的吳承恩只能在出場詩里暗示一下這東西二人的關(guān)系而已,但不好說東華就是王母娘娘的老公,不過吳承恩終究全篇都沒有明確指出王母娘娘和玉皇大帝的關(guān)系,讀者有玉皇王母是夫妻的理解主要就是因為公論;而《封神榜》則遇到了更難解決的問題,因為武王伐紂時候,年輕的玉皇大帝尚未降世或者說尚在渡劫,作者(許仲琳或者陸西星也有可能是大名鼎鼎的王世貞)在處理西王母的女兒龍吉公主時就遇到了困難,結(jié)果只好說這位日后的紅鸞星是昊天上帝(玉皇大帝前任的可能性比較大)和瑤池金母的女兒,算是又給王母娘娘找了個前夫,所以我有時開玩笑的說龍吉公主能封紅鸞星的原因就在她的出現(xiàn)居然就能給她媽弄回一段婚姻。有詩為證: 七絕—戲題西王母 瑤池欲廢北辰居。 從此蟠桃拱帝都。 為就封神龍吉事, 昊天上帝作前夫。 王母娘娘仙桃(也叫蟠桃)的事情似乎就無可爭議。張華在《博物志》里稱:瑤池有桃樹,三千年一生實。接下來的說法就是,每逢蟠桃成熟,西王母大開壽宴,諸仙前來為西王母賀壽?!段饔斡洝防锟大刺覉@(照這說法,園子確實已經(jīng)不在瑤池了)的齊天大圣就是因為撈不到吃蟠桃的資格而反出天庭,在這本書里,西王母的蟠桃更為神奇的分門別類了:小桃樹三千年一熟,人吃了體健身輕,成仙得道;一般的桃樹六千年一熟,人吃了白日飛升,長生不老;最好的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齊壽,日月同庚,(只是這蟠桃會的日子就更不好安排了)。 齊天大圣都沒資格吃的蟠桃,漢武帝居然趕上了。在另外一本更早(可能是魏晉時期)的志怪小說《漢武帝內(nèi)傳》里,王母娘娘準(zhǔn)備度漢武帝成仙,專門帶了七顆蟠桃來見,漢武帝吃了四顆,王母吃了三顆,讓漢武帝都動了想留下桃核栽種的念頭。和東方朔一樣,西王母度漢武帝最終也因為漢武帝的長期征伐而告失敗。 王母娘娘的蟠桃就是最好的不死藥,所以當(dāng)東方朔吃掉別人獻給漢武帝的不死藥(也有可能就是蟠桃哦)時,漢武帝其實沒那么生氣,何況王母娘娘還說過,東方朔其實就是那個三次跑到王母那里偷桃子的鄰家小兒,妥妥的仙家身份。王母來時,聞到蟠桃香味的東方朔就在外面偷窺了好久,可惜王母一直假裝沒看到他,日后找機會補他一枚也是很自然的。 這樣一個連漢武帝都要去蹭熱點的西王母,周穆王確實沒多大機會,所以西晉的郭璞在注釋《史記》時,可勁撇清:西王母者,西方一國君也。 這個注釋可能真的相當(dāng)靠譜。 圖片提供:油鋪水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