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古堂記 尹小平 在泱泱中華56個民族中,炎黃子孫之張氏,在全國第6次人口普查中排定為第3位,總人口超過1億人。始祖位下的111世孫—— —張欽公,這位唐朝的忠臣良將,功績蓋世,有口皆碑。后來查閱《井岡山市志》中有句“唐代清遠軍節(jié)度使謂誰?定里張欽也”,而古定里現(xiàn)在的地名是井岡山市葛田鄉(xiāng)樹背村祠堂下組。張欽墓地在龍市小城不遠的灣里村金鰲山,一塊大石上刻著村莊的名字—— —祠堂下。該村依山傍田中一層層的粉墻黛瓦,名字好聽,房舍橫不成行,縱不成列,卻錯落有致,極像一個個立體圖案毫不規(guī)劃地堆放著。牛哞、豬叫、狗吠、鴨呱、雞鬧、孩子哭喊、大人吆喝……當這支古老而又充滿鄉(xiāng)土氣息的山村樂曲撲面而來時,聞者莫不感到走向歷史的溝壑,走進歷史的靈魂。 “全村230余人,皆姓張,村莊始建于唐天復年間(904年-905年),距今1100多年,都是張欽次子愨公的后裔?!贝謇锏睦蠌堖呑哌厽崆榈亟榻B起來。隨后,他領著我們來到了村里引以自豪的柱國平陸侯祠。 “整個祠堂,蘊涵著豐富的江南建筑文化”。老張指著那些目不暇接的奢華構件說?!爸鶉疥懞铎粼诮ㄖ嫾牡耧椫?,處處突出興旺發(fā)達的主旨。在祠堂內(nèi)的巨枋、天花、回廊、漏窗上,還精雕細刻著100余只雁、鶴、鸚鵡、喜鵲等飛禽和虎、獅、豹、麒麟等走獸”。為了驗證老張的說法,我們一個個地數(shù)開了,哪里能數(shù)得清呢,它們都巧妙地雕嵌在明處、暗處,不是老張的指點,那些神似、形似的飛禽走獸盡在眼中,我們卻“有眼不識”。 祠堂坐東南朝西北,磚木結構,硬山頂砌封火墻,青瓦屋面,穿斗式梁架,由走馬廊和前后廳堂組成,中間一個天井相連,緊靠大門兩側置走廊連通正廳,面寬21.1米,進深33.4米,占地面積705平方米。全棟祠堂有58根頂梁柱,墻壁和頂棚橫梁上均雕龍刻鳳,大廳的主要柱子上,都掛有刻成的對聯(lián)。前面栓馬廊的14根柱子,其中間4根柱子呈外八字形排列支撐著門樓樓閣。樓閣為四角菱形鰲魚翹首的喜鵲聚巢閣、五彩鎏金斗拱,重檐歇頂。樓閣和廳內(nèi)頂棚、橫梁,均刻畫有一排排、一串串的蓮花襯托而成。看著那些鎏金精工浮雕圖案,細致入微的刀工,惟妙惟肖的神態(tài),足以讓現(xiàn)在的工匠盡折腰。而那些技藝精湛的“八仙過?!薄ⅰ爸窆?jié)梅花”、“雙龍戲珠”等吉祥富貴的圖案更是充盈樓閣,活靈活現(xiàn)。雖經(jīng)幾百年的滄桑,卻依然金碧輝煌,典型長存,色彩艷麗,世所罕見。前人有詩贊道:“愨公擇基定里莊,樂施建祠柱國堂。左佇崇山似鳳凰,獅子拋球臥右傍。印信照月卜魚石,夜廟曲睹書院望。樓梯址階七暗半,鯉魚跳門話龍江。” 徜徉祠中,我們仿佛進入了時空隧道,回到了那些令人不能遺忘的歷史之中。據(jù)《江西省志》《吉安府志》《寧岡縣志》《張氏族譜》記載,張欽,名應宿,字漢弼,號德廣,唐燕國公張說之九世孫,祖相,父彬,排行第三。祖籍山東清河,后遷河南洛陽,避亂徙金陵(今南京)聚寶門外烏衣巷、豬市巷。唐末舉進士,官大司馬、兵部郎中,超遷節(jié)度使、贊府員外郎,唐昭宗天復年間(901年-904年),吉州刺史彭玕配合湖南長沙刺史馬殷叛唐作亂,彭蠡、會稽、洪都、吉臨等地多被其害。張欽承旨領清遠軍南征,經(jīng)苦戰(zhàn),賊不能擋,敗逃湖南,駐兵茶陵云陽而不敢進,賊由是平,江南以安。張欽因平叛有功,被封為“開國男上柱國平陸侯”,并承命留鎮(zhèn)永新而戌于勝業(yè)鄉(xiāng)(原寧岡縣境)以遏之,故世稱他為“監(jiān)鎮(zhèn)公”。 當時,因彭玕叛亂,使永新等地的城廓、廬舍多成丘墟,田園鞠為茂草,百姓流離失所。張欽親督僚屬,完葺城舍,招撫流民,開復田園,興修水利,歲出俸祿周窮恤寡,置義田、建義倉、養(yǎng)老弱、辦義塾,教化鄉(xiāng)民,恩德廣布,怡然有父母愛戴之懷。張欽不但平叛有功,治民亦有方,聲震四方,名傳朝廷,累加褒賜,歿后謚為“德廣”,故世又稱他為“德廣公”。其后裔尊他為“一世祖”,堂名“柱國堂”。唐末年間,張欽的次子張愨為紀念其父立功受封而建造柱國平陸侯祠,后由清朝乾隆癸酉年(1753年)張愨后裔張裕珠為總管、張汝璜(張欽下三十世孫)等16人牽頭重建,距今有260多年。祠堂后廳上席掛有開基祖臨摹繪制張欽的畫像,莊嚴肅穆。祠堂正門上端懸掛著“張氏大宗祠”巨匾,前面栓馬廊呈八字形,柱子正中、樓閣下方,有竣工時雕刻的“柱國平陸侯”木置匾牌。整棟建筑工藝高超,氣勢恢宏,是湘贛邊界風格獨特的古建筑。 領略完張氏柱國平陸侯祠后,我們乘車前往灣里自然村拜謁張欽夫婦(原配耿氏)的合葬墓。墳冢安置在原曲覩寺前金鰲山鯉魚形鯉魚嘴口山中向陽坡,地勢雄偉,靈氣氤氳,頗有氣派。臺階是順坡砌的,陡陡地盤著。走這樣的路,頭自然是低著的,腳是也有意無意中放輕放慢。花期已過,樹下卻有堆得隆起像小山包的花瓣,我們不難想象這奇特的杜鵑花樹盛開時的繁茂。據(jù)老張介紹,張欽墓始建于唐朝末年,距今有1100多年。其后裔曾進行過4次修葺。如今的張欽墓,設計新穎,規(guī)模宏大,建造精美,宏偉壯觀,讓人望而生畏,肅然起敬。 張欽生有五子,忞、愨、愿、忠、恕,至今已繁衍了40多代。其后裔遍布江西、湖南、云南、安徽、湖北、福建、廣東、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四川與港、澳、臺10多個省、市、地區(qū)及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人口達百萬之眾。其后裔分布之廣、人員之多、官祿之高在井岡山市境內(nèi),實屬罕見。每年前來尋根問祖,祭拜祖墓的張欽后裔絡繹不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