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藥簡 武威藥簡是東漢早期的醫(yī)藥記錄.1972年11月出土于甘肅武威漢灘坡。 這里所選的二簡是處方簡其中詳細說明了藥物成分及藥效,署款為“公孫君此二簡的字跡為章草體,從中可以看出書寫者的精湛書藝。其用筆以厚重為主,點畫以短節(jié)的形式出現(xiàn),其勢不可稍移。使轉(zhuǎn)處渾勁而自然,流露出作者很高的用筆技巧。結(jié)體取勢因字而異,而不作各字一律的簡單化處理。相同的字不同寫法(如“三分、丸”等)體現(xiàn)了作者自覺的藝術(shù)追求。 其匠心還表現(xiàn)在對上下字和左右行的配合上,巧妙的承接、穿插和讓使整個簡面渾然值得注意的是,此二簡中點法的運用老到,這對只知弄筆纏繞的書寫者來說是有參考價值的。 ?致尉曹吏書 這是一件漢代木牘書信,出土于甘肅居延受書者為時曹吏某人,書信內(nèi)容因殘佚嚴重而不可盡知。 此作純以禿筆干墨寫成,線條厚而拙,時有因筆鋒散開而造成的飛白。提按幅度很小,使轉(zhuǎn)處勁健而自如,處大多戛然而止。其字形變化豐富,在保持近的疏密程度前提下,筆畫多者字形大,反之字形小。字勢不作平正處理,率皆奇崛生動。 整體來看此作老筆紛披造型奇妙、虛實莫測,其氣韻與《平復(fù)帖》非常接近。我們在取法此作時可與《平復(fù)帖》相參照。 ?劾守塞尉黨狀 這是一件漢代公文,內(nèi)容是主官夏侯譚以“毋狀”之罪罷免守塞尉黨的公文。此 件共11簡,這里選取其中5簡。 其用筆純熟,點畫的起、行、收都自有法度,沒有一滑而過的筆觸。轉(zhuǎn)折處有方有圓,方者不僵硬,圓者含骨力。線條粗細沒有大的起伏,簡約而勻凈,反映了作 者的控筆能力。其結(jié)體因字而異,字形變化繁富。字勢生動,絕無平板者。個別字的形體處理有較大夸張,如第二簡訴”、第五簡的府”等字,十分瀟酒狂而不怪。點與線的巧妙結(jié)合亦使此作意趣生動而又有較好的整體感。此作還流露出一絲散淡的意態(tài),似乎可以看作后來魏晉瀟散風格的源頭。仔細梳理這樣的特點會有助于我們對書法風格演變的理解。 ?永元兵物冊 此作是東漢和帝永元年間廣地候官下屬的候長向候官所作的報告其書體為典型的漢簡章草。 章草是由隸書草化而來的,從這頁漢簡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隸書草化后,很多重復(fù)的筆畫被省去,有的筆畫增加了連寫。這樣,就出現(xiàn)了字形的變化,章草的字體也漸漸形成了。從用筆上看,橫向的筆畫仍舊取橫向拉開的筆勢,如“弩”字下部的“弓”的筆勢即是。連寫之筆往往出現(xiàn)在鄰近筆畫或運筆的筆順比較順手時。直線居多,紋轉(zhuǎn)之筆相對較少直線為主是隸書的余緒,弧筆是連寫中的省約。如“張”的“弓”部,小而短的筆畫連寫省約,就形成了小弧擬漢簡章草主要應(yīng)抓住其古樸的氣息,用筆不宜太圓滑,手下寫的是草書,而心中的感覺是隸書,這樣才能體會到章草的氣息。當然,寫章草必須要以寫隸書的體驗和隸法的掌握為基礎(chǔ)。 ?熹平元年甕 東漢熹平元年(公元172年)陶甕上的字是迄今所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行書之一。 從此件器物上的字跡可以看出早期行書由隸書蛻變的痕跡。雖然在用筆和結(jié)體上還沒有完全脫去求書的某些特點,但可以肯定地說,這已是“行味”很足的行書了。其中的“為”“殃”“死等字無疑是成熟的行書,而且與唐代顏真卿的行書極為相近其用筆已脫去隸書波磔之法,蠶頭不明,雁尾也無像了。增加了圓轉(zhuǎn),略去了繁瑣的字也由扁而方而長了,隨形就勢,按體立形,或長或扁,或大或小。行氣一改隸法行列有序的特征,改為有行無列,行氣分明。此作具有古樸稚拙的味道 取法此作,應(yīng)著意一個“樸”字。用筆不必求其流暢,重筆澀行,筆筆獨立,無芒角圭棱無粗細跳宕。心中蓄隸意,手下用行法。 |
|
來自: 三省齋537 > 《藝術(shù)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