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瞼痙攣方修改 眼瞼痙攣(眼瞼跳動) 1.補氣鎮(zhèn)驚湯 【來源】路際平,《千家妙方·下》 【組成】炙黃芪24克,柏子仁12克,川芎、膽星各6克,遠志、菖蒲、茯神、當歸身、杭白芍、炒棗仁、半夏各10克,細辛3克,甘草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補氣逐瘀,解痙化痰。 【主治】眼瞼痙攣(眼瞼跳動)。 【療效】臨床屢用效佳,一般7劑即效。 【附記】若因勞瞻竭視,視力疲勞而致雙瞼跳動者,可用“活血益氣湯”,方為黃芪24克,黨參15克,當歸12克,川芎6克,白芍、炒白術(shù)、枸杞子、蔓荊子、升麻各9克,柴胡6克,紫荊皮4.5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劑。效果頗佳。 【辨證】心肺兩虛,痰氣上沖。 【治法】補氣逐瘀,解痙化痰。 【方名】補氣鎮(zhèn)驚湯。 【組成】炙黃芪24克,柏子仁12克,川芎6克,遠志10克,菖蒲10克,茯神10克,當歸身10克,杭白芍10克,棗仁(炒)10克,半夏10克,膽星6克,細辛3克,甘草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路際平方。 2.眼瞼震顫 系指患者閉眼時上下眼瞼頻繁震顫,難以控制,甚者數(shù)分鐘后仍無法穩(wěn)定。這是自主神經(jīng)功能紊亂的表現(xiàn),多伴有失眠多夢、緊張健忘、急躁易怒、心悸頭暈、五心燒熱、口苦多汗等癥狀。不但患者痛苦,還有礙面部美觀,故必須及時治療。治宜清熱補虛,養(yǎng)心安神,健脾益腎。驗方組成:蓮子30克,桂圓30克,百合30克,粳米50克。 用法:將蓮子、桂圓、百合用水浸泡一夜后,與粳米一起,加適量水煮成粥。每日1劑,分2次服用,連用7~10日。 功效:清熱退虛,補益心腎,養(yǎng)血安神。適用于眼瞼震顫。 3.肝風內(nèi)動所致眼瞼痙攣案 眼瞼痙攣即動眼神經(jīng)痙攣,其發(fā)生之原因,古今醫(yī)家有謂賊風內(nèi)侵,或痰火上炎者,有謂邪氣閉塞,或氣血失調(diào)者,有謂勞瞻竭視,陰虧失于濡養(yǎng)者。然而,肝開竅于目,肝主筋,肝風內(nèi)動引起眼瞼痙攣卻不被古今醫(yī)家所重視。郭子光教授認為眼瞼痙攣、磨牙等以肝風內(nèi)動引起者居多,從此論治多應(yīng)手取效。如: 病例4:許某某,女,61歲,醫(yī)生。2000年11月14日初診。 病史:患者陳述,一月多來,發(fā)生右眼跳動但不痛,開初是間斷性的跳動,繼則越來越頻繁,目前是整天幾乎不停止的跳動,以致使人心煩不安?;颊弑臼俏麽t(yī)副主任醫(yī)師,自訴不相信中醫(yī)能治病,認為這是“動眼神經(jīng)痙攣”,服點鎮(zhèn)靜西藥就會好。殊知事與愿違,換服幾種鎮(zhèn)靜藥都無效,而且越發(fā)越頻繁,乃請本院針灸科醫(yī)生配以針刺治療,針刺時跳動減輕,抽針后不久又跳動如故,已針刺10次沒有改善。經(jīng)友人介紹抱著“試一試”的心理前來求治。 現(xiàn)證:右眼不斷跳動,不脹不痛,晚間睡后則跳動停止,時有頭暈,心煩易怒,眠食二便均可,血壓不高。察其形體略矮而偏胖,性情偏急,面色白潤,舌質(zhì)略淡而苔白潤,脈弦細沉。 辨治:肝風內(nèi)動,挾痰上擾,阻滯絡(luò)道,使眼部肌肉失于濡養(yǎng)而抽動也。當平肝緩肝,祛風豁痰,辛咸通絡(luò)以治之。用三蟲藥合芍甘湯加味。擬方: 全蝎10g,僵蠶、地龍、制南星(先煎30分鐘)各15g,白芍、菊花、石決明各30g,炙甘草10g。2劑,水煎服,1日1劑。 同年11月21日復診?;颊吒吲d地陳述,上方服2劑如桴鼓相應(yīng),跳動停止,又自配1劑服用以鞏固療效。并說原來不相信中醫(yī)能治病,現(xiàn)在確信中醫(yī)自有其高妙之處,表示要自學中醫(yī)。察其舌正脈平,陰陽和調(diào),告之不必服藥,注意不要過分用眼即可。 4.此方來源于臺灣張步桃老中醫(yī)《小中藥.大功效》一書中。臨床上經(jīng)常遇到面部痙攣和眨眼癥,過去一直也沒有什么好辦法,自從看到張步桃一書之后,頗受啟發(fā)。憶2007年3月,藥店小會計馮玲珍小姑娘,對我說,我這老眨眼的毛病你能否治一下,我說多長時間了,她說大約有七八年了,一緊張就更厲害,恰巧這兩天我剛看完,張步桃寫的《小中藥.大功效》一書,其中專門談到這個病。于是順手拈來,開了處方:葛根、麻黃、桂枝、白芍、 生姜 、大棗、 炙甘草 、鉤藤、 秦艽、蟬蛻、蜈蚣、全蝎。以增強解痙鎮(zhèn)靜作用。誰知五付藥就大見成效,十付藥就治愈了。真是靈驗。同年,我在星月醫(yī)院,用此方還治療過一位50多歲的婦女,一見強光就眨眼不停,也是十余付藥就治愈。《杏林薪傳》 有一則醫(yī)案這樣寫道: 5.男子七旬,下元脂液已少,陽氣升騰,陰少承供,目恙先從左起,肝主左升也。血無內(nèi)藏,陽上蒸迫,為障失明,顯然水虧無以生木不足之證,焉用龍膽、黃柏瀉火之理?倘苦寒傷胃,噬臍莫及。 羯羊肝 谷精草 浙菊花 制首烏 夜明砂 廉珠粉 枸杞子 〔方解〕此乃足少陰,厥陰經(jīng)之藥。羯羊肝苦溫以補肝,谷精草辛溫以退翳。夜明砂辛寒以活血,浙菊花甘苦以祛風。制首烏苦溫,補肝養(yǎng)血;枸杞子甘平,滋腎清肝。再加廉珠粉甘咸而寒者,因入肝以瀉熱。補肝益腎則精血充,陽得陰戀,遂不升騰;祛風活血則翳障消,失明之目,可希漸愈,倘不養(yǎng)肝腎以從本治,徒用苦寒藥以治標,于病何益? 彭憲彰先生注解: 6.人年四十,而陰氣自半,起居遂衰。丈夫“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p> 今何況七旬男子,下元脂液猶不少乎?因下元脂液已少,腎水無以養(yǎng)肝,是以肝陽從左升騰莫制,以致目恙先從左起,而為障失明。 案末說:“焉用龍膽、黃柏瀉火之理?”便知前醫(yī)已用此苦寒之品。龍膽、黃柏苦寒之品,用于壯年之人,有實火之證可也。 若用于下元脂液已少之七旬男子,不慮苦寒傷胃,且伐生陽者乎?故葉氏特叮嚀說:“倘苦寒傷胃,噬臍莫及?!贝苏Z真為時醫(yī)痛下一針砭也!《難經(jīng)說:“損其腎者,益其精?!?/p> 《葉氏醫(yī)衡》引虞花溪言:“如水虧者,陰虛也。則宜大補真陰,不可再伐陽氣。”由此觀之,葉氏治本案之證,禁用苦寒,而補養(yǎng)其肝腎者,有據(jù)也。 附:驗案一例 顧某,女,22 歲,成都中醫(yī)學院學生。1966年1月22日初診。 主訴:左側(cè)下眼胞動已三天。近三天以來,不明原因突現(xiàn)左下眼胞動不止,不能食,口不干苦,二便與月經(jīng)正常,舌苔薄黃、質(zhì)紅,左手脈浮弦而數(shù),右手脈數(shù)。此為肝風內(nèi)動,肝陽上升乘胃之候,治宜平肝息風健胃之法。 菊花12g 鉤藤12g 石決明24g 烏梅10g 木瓜10g 白芍藥12g 谷芽12g 麥芽12g 生甘草3g 病人服上方2 劑后,左下眼胞已不動,食欲恢復如常,諸癥痊愈。 〔按語〕本例癥見左下眼胞動、左手脈浮弦而數(shù)、舌苔黃、不能食,故知肝風內(nèi)動,肝陽上升乘胃。因古人有眼胞屬脾胃,肝脈應(yīng)于左關(guān),以及葉氏本案肝主左升之語。用石決明以平肝,用菊花、鉤藤以平肝息風,用白芍以柔肝斂陰,用烏梅、木瓜以調(diào)和肝胃,用谷芽、麥芽健脾胃,用生甘草補脾胃,兼以緩肝之急,如此肝風平息,肝不得再上乘于胃,肝胃調(diào)和,故諸證即愈。本案列于此者,以證實葉氏“肝主左升”一語,具有指導臨床意義。 本文來源于《彭憲彰葉氏醫(yī)案存真疏注》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