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號是中國歷代文人雅士常用來表達思想感情、人生憬悟、性格愛好、收藏精粹等的一種傳統(tǒng)文化形式。其歷史悠久、品位高雅、寓意精深,稱得上是歷代文人的一種雅嗜,是他們姓名、字、號之外的延伸。見齋號,如見其人。 大道存乎瓦甓間。吳昌碩社長嗜好古磚,高古雄渾、粗率自然、樸拙天真的金石風味正是他藝術(shù)靈魂的所在。曾以“禪甓軒”顏其室。友人金俯將自己所藏的一件古缶(一種瓦器,大肚小口)送與吳昌碩,吳甚愛,特將其置于畫室,并號其居為“缶廬”。從得缶后,吳昌碩則自號“缶廬”,有時亦自稱“老缶”、“缶道人”、“缶主人”等。 1987年沙孟海為靈隱寺題寫匾額《大雄寶殿》,已是一段故事。 近日西泠印社理事、吳派篆書集大成者朱妙根老師,上溯師承西泠社長之遺風,此次雅舉百幅題齋號活動,受到廣泛好評,書體多樣,以篆、隸、行書為主,有渾厚、清勁的不同形式,題寫匾額者遍及大江南北。亦是增添書齋文化長卷之部分,豐富妙趣橫生的中國文人思想史之意義。 【齋號匾額鑒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