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絕大多數面向終端用戶的機器人還是純功能型的,從無人機到吸塵器,絕大多數機器人被設定成為人服務的機器.,而沒有考慮與人交流問題。未來五年,機器人與人類交流將成為現實,因人們習慣用自然語音的方式來交流。隨著與Siri類似的語音識別軟件被機器人行業(yè)廣泛采用,這些面向消費者的功能機器人將很快具有社會陪伴功能。 編輯 今天,我們看到了無數新型機器人在專業(yè)領域大放異彩,比如停車場機器人K5、會做早餐機器人PR2、日本的機器人酒店,在手機店為人們服務的機器人Pepper,機器人已經無處不在。當然,機器人必定搭載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讓機器人更“樂于”思考,變得更加智能、更好用。 人工智能的繁榮也促進了機器人的進步,包括把人工智能原理用在機器狗的設計上。無論是人工智能狗還是無人車駕駛,都不是用編程方法寫出來,而是通過一套學習算法在模擬器中不斷的走路和開車,讓機器自己產生行為策略,這是人工智能和原先控制論最不同的地方。 編輯 人工智能存在很多的形式,比如Roomba掃地機器人、iPhone中的Siri、自動駕駛汽車,都搭載不同程度的人工智能技術。但從目前階段來說,機器人如果想要實現接近人類的感知能力,還需要很長的時間。一種觀點認為,即便機器人通過了圖靈測試,也無法真正獲得人類的感知和邏輯思維能力,它們仍是機器;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強人工智能發(fā)展至一定階段,會形成類似人類大腦的思考能力,這種能力不再僅是從固定數據庫中提取內容,而是真正具備學習客觀環(huán)境的能力。 編輯 可以肯定的是,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發(fā)展不會停滯不前,它們已經在方方面面改變著人類社會和生活,機器人會變得越來越智能。多年以前,科幻電影《機械公敵》中具有人類思維的機器人讓人們吃驚不小,甚至擔憂。慶幸的是,那么高級的機器人離我們太遙遠了,遙遠的讓我們連距離都說不清楚。但今天,這個距離視乎開始有些模樣了。 最近,IBM預言5年內智能計算機將具備人類的5種感覺(覺、聽覺、味覺、嗅覺和觸覺),5種感覺其實源于同一個大的概念,即是認知計算能力,計算機等機器將越來越像人一樣去感受這個世界,了解周圍的世界,并懂得如何去理解不同的事物。 編輯 智能計算機的這些感覺功能,其實已經與人類的感官頗為接近了。如果應用到機器人身上的話,將是未來更高層次的人工智能機器人的雛形。我們在工廠和商場中看到的機器人,它們只是在活動或工作方面像人的機器,是人類勞動的替代者。而IBM所預言的智能計算機更確切地說是有人類感官的機器,更接近于“機器人”中“人”的概念,有可能成為人類感官的替代者。由活動或工作方面像人的機器,到有人類感官的機器,這也許就是人工智能未來發(fā)展的趨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