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苦寒,善瀉心火,燥濕為良, 功專熱痢,解毒消腫,療癰治瘡。 (一)傳統(tǒng)用法 黃連性寒、味苦,入心、肝、胃、大腸經(jīng)。功效為瀉心火,清濕熱,解毒治療。 本品大苦大寒,為瀉火解毒,清熱燥濕之要藥。凡三焦?jié)駸?,實火疫毒上擾胸膈,下犯腸胃,內(nèi)擾血脈,外壅肌肉之熱證、實證均可應(yīng)用。 1.心火亢盛,煩躁不眠及熱病心煩,神昏譫語前者常配朱砂、生地黃等藥;后者常與黃芩、梔子等配伍。若熱病余熱未盡,心煩不眠,亦可用本品配阿膠、雞子黃等。本品最能瀉心除煩安神,故上述諸證皆以黃連為主藥。 2.腸胃濕熱嘔吐、瀉痢若配陳皮、竹茹可治熱嘔;若單用或配木香、芍藥等品可治熱??;若配烏梅還可治久痢赤白。本品善清中焦?jié)駸幔委熈〖帛熜Т_切,故為治熱痢之要藥。 3.火毒癰瘡,口舌·生瘡,耳且腫痛內(nèi)服外用都有強大的清熱解毒作用。單用亦可取效。若配黃芩、黃柏、梔子可用治消渴及血熱妄行之嘔血、鼻出血、下血等,功效亦佳。 (二)用量標準 1.5~9.0克。 (三)使用注意 脾胃虛寒者忌用;陰虛津傷者慎用。 (四)施治鑒別 黃連少量應(yīng)用,有健胃之功,可助消化,若過量服用,則苦寒敗胃,反礙消化。酒炒有助清除上焦火熱之效;姜汁同炒,能增強健胃止嘔之效;同吳茱萸水炒則功偏清肝膽火熱。以上炒制諸法,均能緩減苦寒之性。 (五)名醫(yī)絕招 施賽珠(上海醫(yī)大華山醫(yī)院教授) 黃連配伍用量為一般4克,止痢、抗心律失常時用10克。 降血糖、清胃火,配石膏以清火降糖;治膀胱濕熱,配黃柏以清熱瀉火;治腎功能不全有惡心嘔吐者,配吳茱萸以清熱止嘔;治熱痢,配伍木香;治肝膽疾患,配伍龍膽草或山梔子;治口瘡,配伍細辛;治煩渴,降血糖,配伍天花粉;治心肌缺血、心律失常,配伍苦參;治胃炎、幽門螺桿菌陽性,配伍白花蛇舌草;治結(jié)膜炎,配伍黃柏、白頭翁,煎劑灌腸。 程益春(山東中醫(yī)藥大學(xué)附院主任醫(yī),師) 消渴病急癥濕毒中阻時必定用黃連;消渴變證、癰疽屬濕熱內(nèi)盛時必定用黃連。黃連為治療消渴病常用藥,具有明顯的降糖作用。 在糖尿病腎病酮癥酸中毒中,以濕毒上犯為主時應(yīng)用效果較好。 脾虛泄瀉及陽虛寒證者,不宜使用。 治消渴實熱證,以黃連9~12克,配伍天花粉、生地黃各9克,石膏15~30克,知母12克。 治消渴急癥中的濕毒中阻,以黃連9~12克,配伍清半夏6克,茯苓12克,廣陳皮、竹茹、枳實各9克。 治熱證的心煩、怔忡、不眠,以黃連9克,配伍炒棗仁30克,阿膠10克,黃芩、赤芍、白芍各12克。 治胃火牙痛、口臭、口瘡,以黃連9克,配伍生石膏15~30克,青黛3~9克,知母12克,白芷9克。 劉清貞(濟南市中醫(yī)院主任醫(yī)師) 黃連少用則健胃,過用則傷脾,重用則瀉火,不可久用。脾虛寒者不宜單用,誤用則傷脾陽;若需使用,一定要配合參芪術(shù)草等補脾益氣之品。 治高熱煩躁、扁桃體炎,以黃連6克,配伍黃芩、梔子等;治濕熱泄瀉、痢疾,黃連6克,配伍葛根、黃芩等;治鼻出血,以黃連6克,配伍白茅根、代赭石、牛膝等;治目赤腫痛,以黃連6克,配伍龍膽草、菊花、蟬蛻;治惡心嘔吐,以黃連3克,配伍紫蘇葉、藿香、法半夏、竹茹;治口瘡,小便淋痛;以黃連6克,配伍淡竹葉、生地黃;治乳蛾,以黃連9克,配伍金銀花、馬勃、連翹;治食積不化,以黃連6克,配伍焦三仙、雞內(nèi)金;治唇風(fēng),以黃連6克,配伍香油;治心肌炎、心律失常,以黃連3~6克,配伍人參、西洋參等。 田雋(大同市第五醫(yī)院主任醫(yī)師) 黃連臨床用藥指征為有明顯的熱象,如舌絳、脈數(shù)、白細胞升高、發(fā)熱、出血(鼻、皮下、子宮、大小便出血、咯血、嘔血)、煩躁失眠(表現(xiàn)為躁擾不寧;全身易出汗);胃炎時有燒心感,反酸,舌紅,胃鏡檢查有糜爛等,潰瘍?。黄つw病分泌物多,有滲出等,必定要用黃連,有明顯效果。 此外,黃連有良好的鎮(zhèn)靜、鎮(zhèn)驚、安神的效果。對失眠煩躁,注意力不集中,強迫觀念,在辨證處方中加黃連10克,能明顯提高療效,消除記憶力不集中后,有利于提高記憶力。 黃連研粗末,加約兩倍體積的水,置勺中(不用鋁制品)熬沸1次,連渣同飲,每次3克,每日3次,有明顯降血糖效果。 小兒高熱驚厥,平時每日服1克黃連(人膠囊),.連續(xù)1周,可預(yù)防再次出現(xiàn)高熱驚厥。黃連不炒用。 止痛制酸,以黃連10克,吳茱萸2~3克,配伍白芍、蒲公英.、連翹等。 治急性膽囊炎、黃疸型肝炎,以黃連15克,配伍秦艽、茵陳。以黃連15克,配伍麻黃20克(先煎去上沫,再加人黃連同煎),僅此二味治療虹膜睫狀體炎,效果顯著。 白血病所致鼻出血,以黃連20克濃煎,藥汁一半蘸紗布塞鼻(包括后鼻道),另一半與生大黃、黃芩各10克,開水泡浸10分鐘后的藥液混合,頻頻飲服,有良好的止血效果。 鄭志道(湛江市第二中醫(yī)院主任醫(yī)師) 黃連主治濕熱型、寒熱夾雜型之胃腸道疾?。晃富鹂菏⑺轮例l腫痛;心火亢盛所致之心煩不寐等病證面必須同時具有口苦,舌苔黃膩的臨床指征。 治寒熱夾雜型胃腸道疾病,以黃連3~10克,配伍黨參12克,黃芩、法半夏、麥芽、枳殼各10克,干姜4克,炙甘草6克,大棗3枚。 治濕熱型胃腸道疾病,以黃連3~10克,配伍葛根15克,黃芩、白芍各10克,甘草5克。 治濕熱氣滯型胃腸道疾病,以黃連3~.10克,配伍木香6克,檳榔8克,枳殼、大腹皮各10克。 治胃火亢盛型牙齦腫痛,以黃連3~10克,配伍知母、升麻、牡丹皮各8克,生地黃10克。 治陰血不足、心火亢盛之心煩不寐,以黃連3~10克,配伍阿膠、白芍、酸棗仁、梔子各10克,雞子黃1個。 吳生元(云南中醫(yī)學(xué)院附院主任醫(yī)師) 黃連用量為10~15克。 葛根芩連湯治濕熱痢;黃連阿膠湯治心陰虛,心中煩熱之失眠證;參苓白術(shù)散加黃連治脾虛久瀉;導(dǎo)赤散加黃連,治濕熱下注之小便淋澀不暢;蛇床子散加黃連,治婦女帶多、陰癢。 史濟招(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教授) 黃連主治上、中焦熱證及熱瀉。但虛寒者慎用,津枯者不用。治慢性腹瀉,肛門灼熱感,以黃連3~10克,配伍葛根;治氣虛發(fā)熱證、虛不受補證,以黃連3~10克,配伍黃芪,可·制黃連之寒性;治頑固性失眠,以黃連3~10克,配伍遠志、酸棗仁;治某些滲出性皮膚病,以黃連3~10克,配伍白鮮皮、地膚子;治某些出血證,以黃連3~10克,配伍藕節(jié)、荷葉。 李壽山(大連市中醫(yī)院主任醫(yī)師) 黃連應(yīng)用指征為脘腹疼痛痞滿,泛惡嘔吐,嘈雜泛酸,泄瀉下痢,舌紅苔黃,脈弦或滑數(shù)。 生用善清熱解毒,治無名腫毒;酒炙善治消渴病之中消;姜炙則有開胃消痞止嘈雜之功效。但脾虛久瀉及寒痢不宜單獨服用本品;若大劑或久服,則有苦寒敗胃之弊,導(dǎo)致脘腹痞滿,納呆食少等證。 治慢性胃炎,脘腹痞滿,嘔惡食少,以黃連3.~6克,配伍法半夏、炙甘草各6克,黃芩6~9克,黨參10克,炮姜3~5克。 治急、慢性腸炎,泄瀉腹痛,熱痢后重,以黃連5克,配伍廣術(shù)香5克,炒白芍15克,甘草6克。 治糖尿病,消谷善饑(中消),以黃連3~5克,配伍生地黃、熟地黃、天花粉各10克,淮山藥15克。 治肝胃熱盛,迫血妄行,嘔血,便血,以黃連6克,配伍黃芩10克,大黃(后下)6克。 治癰疽療毒初起,以黃連10克,配伍金銀花、紫花地丁各15克,甘草6克。 治急性結(jié)膜炎,以黃連2克,配伍菊花2克,開水浸泡,熏洗眼部。 郭慶賀(鞍山市東區(qū)中醫(yī)院主任醫(yī)師) 黃連3~10克,配伍天花粉、玄參各10~25克,麥門冬、葛根各10~20克,太子參15~30克,生石膏30克,治療糖尿病屬肺胃火盛者,療.效甚佳。 汪履秋(江蘇省中醫(yī)院主任醫(yī)師) 黃連苦寒瀉心除痞,止痢厚腸,清濕熱。凡心煩熱盛,熱痢瀉下者,必定使用黃連。 胃鏡查有萎縮性胃炎,下利查到痢疾桿菌時,用黃連效果均更好。 配黃芩、甘草,治療狐惑病(即貝赫切特綜合征)效果較好。 除迪華(常州市中醫(yī)院主任醫(yī)師) 黃連用量為2~10.克。急癥、熱證或用作解毒時,劑量宜大;清胃熱時,則用中量;作醒胃時,宜小劑量。此藥不宜久服,不宜空·腹時服用。 治胃熱嘔吐(傷食或感.染引起的急性胃炎或慢性胃炎急性發(fā)作),以黃連配伍紫蘇葉、藿香、法半夏、制大黃、炒白芍、陳皮、竹茹甘草。 治中焦?jié)駸嶙C(腸道沙門菌感染、慢性淺表活動性胃炎),以黃連配伍紫蘇葉、藿香、黃芩、法半夏、厚樸、白蔻仁、茯苓、六一散。 治胃痛泛酸(慢性淺表性胃炎),以黃連配伍法半夏、吳茱萸、煅瓦楞子、甘草;如胃脘有冷感面無舌光絳赤碎者,加炮姜炭。 治胃脹痞滿(慢性胃竇炎、肥厚性胃炎、十二指腸球炎),以黃連配伍紫蘇葉,紫蘇梗、法半夏、全瓜蔞、烏藥、赤芍、白芍、炒川楝子、炒枳殼、枳實、陳皮。 治心火上亢或伴口舌糜爛者(焦慮癥、舌炎),以黃連配伍黑山梔子、郁金、珍珠母、生地黃、木通、甘草、淡竹葉。 治熱瀉(急性腸炎),以黃連配伍煨葛根、黃芩、炒白芍、煨木香、茯苓、車前草、神曲、甘草。 治赤痢(急性菌痢),以黃連配伍白頭翁、秦皮、炒白芍、煨木香、甘草。 丁澤民(南京市中醫(yī)院主任醫(yī)師) 以黃連2~10克,配伍黃芩、槐角、荊芥、當歸、生地黃各10克,木香、地榆炭各5克,豬大腸10克,治臟毒下血污濁。 丁蓮蒂(馬鞍山市人民醫(yī)院主任醫(yī)師) 以黃連15克(如超過15克須配伍桂枝、砂仁一起使用,否則苦寒傷胃)配伍葛根、薤白頭各30克,紫丹參、赤芍各15克,川芎12克,桂枝6克,治療冠心病引起的心律失常,頻發(fā)性早搏者。 趙謙(安徽蕪湖市中醫(yī)院主任醫(yī)師) 黃連主治實熱證、濕熱證、熱毒證及血熱傷絡(luò)之出血證。其味苦性寒,故脾腎虛寒者禁用。 黃連的炮制方法不同,可用于不同的病證。如炒黃連用于心火偏亢,心煩不寐;生黃連用于溫病壯熱,熱迫血行以瀉火解毒;姜汁炒用于中焦?jié)駸嶂異盒摹I吐及孕婦妊娠惡阻以和胃降逆。 治熱人心包證,以黃連3~10克,配伍生石膏40克,黃柏、梔子、黃芩各10克。 治心火偏亢之失眠癥,以黃連3~10克,配伍夜交藤10克,甘草5克,朱砂0.5克。 治肝火上炎之目赤腫痛,以黃連3~10克,配伍夏枯草、菊花、山梔子各10.克。 治肝火犯胃之脘腹疼痛,以黃連3~10克,配伍牡丹皮、五倍子各10克,吳茱萸5克。 治胃火上炎之牙痛,以黃連3~10克,配伍生地黃、白芷各10克,升麻5克。 治血熱妄行之出血證,以黃連3~10克,配伍大黃、珍珠、黃芩各10·克。 治濕熱泄瀉,以黃連3~10克,配伍地榆15克,黃芩、葛根各10克。 治濕熱瀉痢,以黃連3~10克,配伍白頭翁、黃柏、秦皮各10克。 治久痢傷陰,以黃連3~10克,配伍阿膠(烊化)、訶子、地榆各10克。 楊牧祥(河北醫(yī)科大學(xué)教授) 黃連應(yīng)用指征為胃熱、口苦、苔膩。楊牧祥教授尤多用于糖尿病患者,降糖效果明顯。 治胃脘痛,嘈雜吞酸,以黃連10克,配伍吳茱萸5克,木香、砂仁各60克。 治慢性腸炎、慢性痢疾,以黃連6克,配伍熟附子10克。 治頑固性神經(jīng)嘔吐,以黃連6克,配伍吳茱萸、法半夏、竹茹各.10克,丁香3克,柿蒂6克。 治糖尿病,以黃連9克,配伍牛蒡子、虎杖各15克,側(cè)柏葉10克,鬼箭羽20克。 治口舌生瘡,以黃連9克;配伍大黃、木通各6克,生地黃15克。 夏錦堂(河北醫(yī)科大學(xué)教授) 黃連應(yīng)用指征為大便膿血,泄瀉黏臭,腹痛,胃痛,舌苔黃膩。 中焦虛寒者慎用,陰虛證忌用。 治細菌性痢疾(癥見大便膿血,腹痛里急,食少,日久不愈,脈細弱者),以黃連10克,配伍干姜、木香各6克,黨參、炒白術(shù)各10克,大棗3枚。 治慢性腸炎,時發(fā)時止,發(fā)則少腹痛,腸鳴泄瀉帶黏液,舌苔黃膩,以黃連10克,配伍黃芩、蒼術(shù)、炒白術(shù)、木香各10克,云茯苓12克。 治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癥見脘腹疼痛,嘔吐酸苦水,苔白根黃者,以黃連6克,配伍陳皮、法半夏各10克,吳茱萸6克,干姜3克。 周楚良(重慶市南岸區(qū)中醫(yī)院主任醫(yī)師) 黃連用于胃腸道炎癥、潰瘍,癥見心下痞滿隱痛者,必干姜、黃連同用或吳茱萸、黃連同用。 黃連常用量為5~15克,配伍用量為10克。 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配伍黨參、厚樸、枳實各20克,黃芩、姜半夏、生姜各15克,甘草、干姜各.10克,大棗10枚,藿香20克。如嘈雜泛酸者,加牡蠣40克;胃酸缺乏者,去干姜,加生山楂、麥門冬各30克,烏梅12克。 治心煩失眠,配伍麥門冬30克,炒梔子、生地黃、當歸、白芍、酸棗仁各20克,川芎10克,治糖尿病,配伍太子參、麥門冬、葛根、黃芪各30克,天花粉、茯苓各20克,烏梅15克,甘草、五味子各10克。 治菌痢腹痛,里急后重,配伍葛根、白芍.各30克,黃芩、廣木香各15克,吳茱萸10克。 楊少山(杭州市中醫(yī)院主任醫(yī)師) 臨床辨證為濕熱證,腹瀉者,大便常規(guī)檢查見有紅、白細胞;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見幽門螺桿菌陽性,則多使用黃連。 黃連配伍用.量為3克。 治腸炎,配伍廣木香6克,白芍10克,炙甘草5克。 治慢性胃炎、潰瘍病,癥見脘腹脹痛,噯氣泛酸或嘔吐者,配伍吳茱萸2克。 治糖尿病,胃火熾盛,消谷善饑(中消),配伍淮山藥30克,川石斛15克,知母、天花粉各10克。 陸拯(浙江省中醫(yī)研究院主任醫(yī)師) 有以下情況者必用黃連:舌苔黃膩或黃糙,舌質(zhì)紅或紫紅,脈滑數(shù)或弦滑。 黃連常用量為5~8克。 治胃熱嘔血,以生黃連6~8克,配伍生藕節(jié)、失笑散各20克,炒黃芩12克,大黃炭10克。 ? 治赤痢后重,以黃連8~10克,配伍大黃炭10克,炒黃芩12克,白頭翁20克,秦皮15克。 治濕溫證,以炒黃連8~10克,配伍制厚樸、焦山梔子各10克,炒黃芩12克,石菖蒲8克。 治胃痛泛酸,以姜黃連5克,配伍吳茱萸2~3克,延胡索10克,煅瓦楞子20.克。 治黃疸色深,以生黃連8~10克,配伍水牛角片60克,茵陳30克,生梔子、大黃各10克。 治心煩不寐,以酒黃連.5克,配伍生地黃15~20克,朱茯苓·20克,生麥門冬15克。 治熱毒濕疹,以生黃連5~8克,配伍梔子10克,黃柏8~10克,白鮮皮15克。 治瘀熱互結(jié)證,以酒黃連6~8克,配伍桃仁、牡丹皮各10克,梔子12克。 治癰疽疔癤,以生黃連5~8克,配伍蒲公英、紫花地丁各20克,野菊花15克,生赤芍10~15克。 栗德林(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xué)教授) 黃連臨床應(yīng)用指征為腹痛腸鳴,里急后重,大便膿血;胃脘痞滿,口渴欲飲;大便痢疾桿菌(十),幽門螺桿菌(十),血糖及尿糖異常。 治吞酸,以黃連18克,配吳茱萸3克;治熱痢,以黃連10克,配白頭翁15克,黃柏、秦皮各10克;治胃痞,以黃連10°克,配黃芩·10克,法半夏、云茯苓各.15克;治牙痛,以黃連10克,配生石膏10克;治消渴,以黃連15克,配生地黃20克。 趙冠英(解放軍總醫(yī)院教授) 凡有熱.毒癥狀者,必用黃連。但陰虛煩熱與脾胃虛寒證不宜用。 瀉火、解毒、燥濕用生品,清頭目之火用酒炒,清胃熱止嘔用姜汁炒,治肝郁化火之胃熱嘔吐,用吳茱萸水炒。 治脾不健運,濕濁中阻,升降失常引起的心下痞結(jié)、嘔吐、下痢,以黃連配干姜各6克。 治心火偏亢、心腎不交、怔忡:失眠、夜寐不寧,以黃連配肉桂各6克。 治胸脅悶痛,以黃連6克,配香附10克。 治脾不健運,升降失調(diào)引起的心下痞結(jié)、嘔吐泄瀉等,以黃連6克,配法半夏10克。 治心.胃之火上炎,口舌生瘡糜爛,以川黃連3克,配伍細辛3克。 治胃有積熱,牙齦腫痛,牙周出血,以黃連5克,配升麻9克。治胃內(nèi)有熱,胃氣上逆之嘔吐,以黃連5克,配紫蘇葉6克。 治肝郁日久化火,橫逆犯胃之胸脅脹痛,嘔吐吞酸,以黃連5克,配吳茱萸6克。 治陰虛陽亢,胸?zé)?,心煩不寐,或口舌生瘡,以黃連6克,配阿膠*10克。 治外感表證未解,熱邪人里之身熱下痢,以黃連6克,配葛根15克。 治血痢日久未愈,腸中有濕熱之痢疾,以黃連10克,配地榆15克。 治蛔蟲腹痛,以黃連5克,配烏梅9克。 治火熱熾盛,煩躁狂亂,口燥咽干,大熱大嘔及外科瘡腫疔毒,以黃連配黃芩、梔子、黃柏各10克。 治氣陰不足,虛火擾心之心律失常,以黃連6克,配人參,五味子各6克,麥門冬15克。 周維驥(福建漳州市中醫(yī)院主任醫(yī)師) 胃脘脹悶痛,口苦而澀,舌紅苔黃,胃鏡檢查黏膜以紅相為主或充血為主者,為黃連的臨床指征。 黃連配伍用量為10克。 治胃、十二指腸潰瘍,配伍法半夏、肉豆蔻、浙貝母各10克。治幽門梗阻,配伍細辛、石菖蒲各3克。·治胃痛、胃痞,配伍白豆蔻(后下)6克,黃芪15克,木香10克。 治心律失常,配伍苦參根、丹參各10克。 治中樞性高熱,配伍黃芩20克,同時用8℃20%甘露醇200毫升靜滴。 治機械性腸梗阻,配伍萊菔子12克,檳榔10克,同時用10%甘露醇500毫升灌腸.。 (六)臨床妙驗 細菌性痢疾 金德芳老師以黃連各種制劑(煎劑、粉劑、小檗堿、糖漿等)口服或灌腸,治千余例菌痢,顯效快,療程短C《四川醫(yī)學(xué)院學(xué)報(黃連綜合性研究專輯)》1959年1期〕。 急性胃腸炎 池玉英等老師用黃連粉(加白蔻仁2成)口服治療急性胃腸炎100例,成人每次2~3克,每日4~6次,小兒酌減,均獲痊愈(《中醫(yī)雜志》1982年6期)。 白喉 金德芳老師用黃連粉0.6克,每日4~6次。同時用黃連溶液漱口,治療輕癥白喉11例,1~3日退熱,2~8日喉拭子轉(zhuǎn)陰,偽膜平均2.6日消退【《四川醫(yī)學(xué)院學(xué)報(黃連綜合研究專輯)》1959年1期〕。 百日咳 趙松喬等老師用100%黃連煎劑,治療百日咳57例,療效與鏈霉素、氯霉素等組相似。 |
|
來自: 香菊書屋 > 《每日學(xué)一味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