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chǎn)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易經(jīng)》作為群經(jīng)之首,是中國古代人民思想、智慧的結晶,是一部積累筮占之辭的辯證法哲學書,約成書于西周時期,被譽為“諸經(jīng)之首,大道之源”。
馮友蘭教授曾說過:“《周易》是宇宙的代數(shù)學?!?/span>
《易經(jīng)》不單單是只有算命占卜之道,其中為人處世,以及人的一生中所有事情,都能在《易經(jīng)》中找到答案。這本書將人的修養(yǎng)修性,以及在人生不同階段怎么處事都講到極致,也是中國哲學思想的源頭。
《易經(jīng)》中提到,一個家庭如果想要福氣越來越多,日子越過越順,就可以看易經(jīng)。《易經(jīng)》中,有幾句增福的口訣,讀懂牢記,日子就會越來越好!
①厚德載物
懷揣著善良,心存著善念,多做善事,無形中就會為你避開很多禍事,讓你享受幸福的人生。
一個人真正有良好的品德,才能真正擁有他的財富與地位。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如果你能有寬容厚德之心,那就相當于在為自己的后代積福,當你或者是自己的家庭受到苦難的時候,相信也會有很多人你曾經(jīng)幫助過的人來幫助你。
《易經(jīng)八律》有一句:受人之辱,不動聲色。是說,自己一旦受到別人的侮辱,非但不能生氣動怒,反而還要面不改色,以平淡之心對待。成大事者,必須克制自己情緒。
韓信的胯下之辱,倘若韓信當時沒有克制住自己的情緒,作出一些過激的舉動,可能就沒有以后的成就了。
《孫子兵法》里有一句話,心有驚雷而面如平湖者,當拜上將軍。
《易經(jīng)》云:“施人之事,不記于心;受人之恩,銘記于心??鬃右舱f過:“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古人云:“《易經(jīng)》之重,在于包羅萬象,點透世人。”
《易經(jīng)》一共64卦,對應64個人生決策心法,針對不同的人生境遇,推演你的每一種選擇會產(chǎn)生什么結果。
在古人看來,易經(jīng)之所以博大精深,歸根結底是因為它包羅萬象,但是對于普通人來說,《易經(jīng)》其實是一部涵養(yǎng)福報的古籍,里面暗藏著更為高深的智慧。
②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易經(jīng)》里五次提到:“自天佑之,吉無不利。”是說,人要靠自己,不要寄希望于人家的幫助。孔子在解讀《易經(jīng)》的時候說:“佑著,助也。天之所助著,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
南懷瑾老先生的理解是:人只有求助于自己,才能自己站起來,所謂天人合一,自助則天助,這是中國文化自助人助的道理。
③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語出《周易·系辭下傳》,意為事情發(fā)展到了盡頭,就要轉變,有了轉變才會通達,能通達才能持久發(fā)展下去。妥協(xié)是一條路徑,變通是一種境界。讓一分山高水長,退一步海闊天空。制勝的最高境界,不在于屈人之兵,而在于化敵為友。
④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意思是說宇宙不停運轉,人應效法天地,永遠不斷的前進。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地,君子處事,也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fā)奮圖強,不可懶惰成性。
君子應該像天體一樣運行不息,度量要像大地一樣,能包容一切。
⑤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出自《易經(jīng)》的坤卦。坤卦說,正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積累善行善德的家族,這個家族的福報不會斷絕,家族的后代也會承受福報。常常不做善事的家族,這個家族會經(jīng)常發(fā)生災禍,甚至連累后代。
為善的人家,必多吉慶,作惡的人家,必多禍殃。所闡述的是一種事物由循序漸進、慢慢積累,最終量變引起質變的現(xiàn)象。同時也是警示人們,一些微小不良現(xiàn)象的萌生,應盡早看到及早警惕和采取措施。任其發(fā)展下去的危害和后果十分嚴重。
佛亦說: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