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憶三多里 三多里在順城街的半道上,是一條窄短的巷子,早先這里的人大概希望自家能夠多福,多壽,多子孫,所以給巷子取名三多里。巷中有幾戶人家,都是臨街的瓦屋,門檻很高,中間摻雜有兩個小院,院墻用青石砌成,上面伸出些芭蕉葉子,綠意叢生。雨天的時候,一個人打著傘,會聽見雨撲撲地落在芭蕉葉上,啪啪地打在傘頂,淅淅瀝瀝濺在地上,新鮮的苔蘚氣味就會鉆進鼻孔,濕漉漉的。 爺爺家在順城街,若要到外公家,得從三多里斜穿過去。那時我尚幼,父親用自行車載我路過,見到臨街的人家門都開著,屋檐下停著自行車,窗戶下拉根鐵絲,掛著毛巾,襪子。窗沿上晾著黑布鞋,繡花鞋墊。主人家要么蹲在家門口洗衣服,把灰藍色的肥皂水嘩地倒進街沿下的陰溝,要么捧著碗坐在門檻上吃面條,邊吃邊跟對門的人家談笑。父親響著自行車鈴鐺過去,跟他們打招呼,他們也熱情地回應,原來竟都是熟識的街坊。 該上幼兒園的時候,我死活不去,被母親送到三多里巷尾的一戶人家托管。那戶人家姓什么我已經記不得了,但能想起帶我的那位阿姨生得端莊,后腦垂一條烏黑發(fā)亮的大辮子,笑起來嗓門很細。我在她家呆了大半年,學會了喝辣面湯,也能小猴一般在三多里的街沿上跑來竄去了。 因為巷名吉祥,生意人看重三多里這塊地方。不久落戶了一家小制鞋廠,奶奶聽說后,去當了女工,干著計件掙工分的活計。勞累一天后,總是帶著一身堂底的氣味回來,這樣過了好多年,只賺了一些微薄的零花,但她似乎把心留在了那里,直到她去世前的兩三年,還常聽她念叨三多里。后來鞋廠搬走了,來了家私營服裝公司,干脆用了“三多里”這個牌子,在巷口開了間服裝店,裁剪出的式樣很新潮,惹來很多人購買,生意很紅火。 母親在單位分了房,我們就從爺爺?shù)脑鹤影岢鰜砹恕?/span>父親重新?lián)窳艘粭l回外公家的路線,從此我便很少打三多里經過。長到十幾歲,我漸漸有了愛美之心,聽說三多里的服裝很漂亮,于是常常不顧路遠,乘車去買。第一次是買了兩件尼龍襯衣,一條水藍色馬褲,一條藍底粉花大擺裙,用去母親大半月的工資。無奈店里的衣物是不講價的,心頭雖痛,但卻很有面子,這可是牌子貨。 幾件衣裳質量很好,穿了很多年,至今還留著。偶爾拿出來看看,能穿,但已過時了。年紀稍大點,也還常去那家店逛逛,不為衣服,而是為了看看巷子。直到順城街大面積拆遷,三多里被擴寬變了模樣,爺爺家搬到了遠離市中心的地方,沒事的時候我也不愛到市中心去,這條巷子這才從我腦海里慢慢淡去。 一次路過東門的一條小巷,有種熟悉的感覺忽然在心頭復蘇,從巷中穿出,竟有一家名為三多里的服裝店。門口同樣有幾級石階,同樣大小的店面,我在訝然中禁不住走進去,輕輕地在衣架上翻找一遍,尋找一切跟舊時有關的東西。買了兩條馬褲,太薄,久坐之后就皺巴巴的。一條半截裙,一洗就縮水。可惜,如今的店家糟蹋了“三多里”這個好名。母親怨我沖動購物,我笑,母親應該擁有比我還多的懷舊情結,不然她不會常提起舊時的街坊,奇聞軼事以及風土人情。 夜里,我又在一條巷中醒來,原來那些芭蕉,院落,屋檐,溜滑的爬滿綠苔的陰溝,以及斷斷續(xù)續(xù)的二胡聲,是我的一個夢,一個詩意的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