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種樹人 >>>第287棵<<< 取效總則 ① 找準穴位:先辨疼痛部位屬于何經,再在相應穴位處尋找壓痛點或條索狀物。一般先以指按壓,若有壓痛,且活動患處癥狀緩解,則刺可效。 ② 隨咳進針:囑患者咳嗽,在其咳嗽時進針,能有效轉移病人注意力,緩解患者對針刺的恐懼。 ③ 用對手法:隨病情需要,施用相應補瀉手法 ④ 活動患處:邊行針,邊囑患者活動患處,利于取效 臟腑病癥 一、胃脘痛: 取穴一:至陽、靈臺(第七胸椎棘突上、下)(肩胛下角與后正中線連線交點) 主治:急性胃痙攣、心絞痛有特效,若此處有壓痛,按之3-5分鐘痛緩。 取穴二:中脘(胃之募穴,腑之會穴) 主治:急慢性胃痛 取穴三:內關 主治:理氣止痛,和胃止嘔,對胃痛伴惡心嘔吐最為合適 注:孕婦妊娠胃痛嘔吐者,不方便按至陽,可取此穴) 取穴四:公孫 主治:脾胃虛弱或虛寒型胃痛 注:此穴處于足底反射區(qū),單獨用于治胃痛療效最好,但針刺時較痛) 取穴五:足三里(肚腹三里留) 主治:通治一切脾胃病,無論寒熱虛實。 二、腹痛: (1)臍周疼痛: 取穴一:上巨虛,常可配合天樞穴 (2)臍下疼痛: 取穴一:下巨虛,可配合太溪穴、關元穴。 瓶子按:亦可試試腹針(腹針那些事兒) (3)側腹疼痛: 取穴一:曲泉(肝經合穴) 注:脹多于疼,疼痛時欲大便,便后疼痛緩解(氣郁為主) 三、膈肌痙攣 取穴一:攢竹(偶發(fā)性呃逆效好,頑固性呃逆效差) 取穴二:翳風 (攢竹無效的呃逆,或可獲效) 取穴三:太淵(可用治頑固性呃逆) 取穴四:太溪(治腎元虧虛,沖氣上逆動膈所致) 取穴五:乳中(穴位深處,即為膈肌所在) 注:按壓相應穴位時,囑患者深吸一口氣,屏住呼吸,連續(xù)按壓五分鐘,多能止呃。 四.急性胰腺炎: 取穴一:地機(脾經郄穴,郄者,可救急) 注:若急性胰腺炎疼痛劇烈,此處壓痛劇烈,可久留針,行針,配合大柴胡湯。 五、支氣管哮喘: 取穴一:孔最(肺經郄穴,郄者,可救急) 取穴二:魚際(肺經滎穴,五行屬火,可通肺陽) 注:對于寒邪束肺之哮喘最宜,肺熱亦可。 注:若肺氣虛盛,加太淵;若腎陽虧虛,腎不納氣,加太溪。 六、心絞痛: 取穴一:內關(可治包括心痛在內的一切心病) 取穴二:至陽(見前述) 七、喜笑不休: 取穴一:神門(心病實則笑不休)(滎穴瀉火) 八、臟躁: 取穴一:少海(心病虛則悲)(合穴補虛) 九、慢性膽囊炎: 取穴一:陽陵泉、膽囊穴(陽陵泉下2寸) 注:陽陵泉是治脅痛要穴 取穴二:丘墟(膽經的原穴) 注:針時,朝照海方向透刺 十、痛經:常規(guī)用穴:關元、血海、三陰交。 取穴一:十七椎穴(在督脈上,第五腰椎棘突下) 取穴二:神闕(灸法) 十一、急性扁桃體炎: 取穴一:少商(點刺,擠血數(shù)滴) 取穴二:商陽(點刺,擠血數(shù)滴) 放血注意事項: ①點刺時先擠推指端數(shù)次,使之充血 ② 用三棱針、采血針點刺,點刺時要快、準,深度要夠 ③ 血變則止,血色越深,熱毒越深,擠血以血液顏色改變?yōu)槎?/span>。 ④ 點刺后,囑患者多飲水,忌食辛辣 十二、養(yǎng)生保健:(可針、可灸,多用灸) 足三里、涌泉、太溪、氣海、關元、神闕 時間病癥 1.子午流注: (1)“子”—子時,“午”—午時,“子午”——代指十二時辰 (2)“流注”——原指江河水流的流通和注入,代指人體氣血的流通和注入情況。 (3)“子午流注”——一天十二時辰,人體氣血流通注入的時間規(guī)律。 2. 營氣運行: (1)大周天:營氣運行于十二經絡 (2)小周天:營氣運行于任、督二脈 3.時間病癥取穴規(guī)律:規(guī)律于某時辰發(fā)病者,在發(fā)病前半小時,取該發(fā)病時辰所屬經絡的輸穴治病。 注意事項: (1)在發(fā)病前半小時取穴,每5-10分鐘行針一次,留針30分鐘 (2)一般只取一穴(單刀直入),即該經輸穴(“病時間時甚者取之輸”) (3)若病有明顯虛實者,可依五腧穴的生克補瀉法取穴(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瀉井當瀉滎、補井當補合) 其他病癥 1.刺法: (1)“繆刺”——刺絡脈之絡穴 (2)“巨刺”——刺經脈之經穴 注:兩者皆為左病取右,右病取左 2.刺法規(guī)律: (1)同名經相互對應、關節(jié)互相對應 注:關節(jié)處有局限而固定壓痛點,都可用關節(jié)對應法取穴 一、踝關節(jié)扭傷: (1)足外踝正下方——腕關節(jié)正下方 膀胱經申脈穴——小腸經養(yǎng)老穴 (2)足外踝前下方 ——腕關節(jié)前下方 膽經丘墟穴——三焦經陽池穴 (3)足內踝附近 ——腕關節(jié)附近 腎經照海穴、太溪穴——太淵穴、陽溪穴 治療注意事項: (1)關節(jié)對應處,若有壓痛點,按之10-20秒,疼痛常能立即緩解 (2)取疼痛最甚的體位進針,止痛效果好 (3)隨咳進針(轉移注意力) + 跺腳(運動針法,遠端取穴時,常需活動患處) 二、膝關節(jié)扭傷: (1)膝關節(jié)內側——肘關節(jié)內面 脾經陰陵泉穴——肺經尺澤穴 (2)膝關節(jié)外側 ——肘關節(jié)外面 膽經陽陵泉穴——肘尖尋壓痛點 三、下肢肌肉拉傷: 治法:右側大腿中段 中前緣——左側上臂內側中段 中前緣 四、肱骨外上髁炎: 治法:網球肘 —— 對側下肢 取穴:陽陵泉附近:尋壓痛點 + 局部取穴(刺絡拔罐) 五、足跟痛: 取穴:大陵穴附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