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六味地黃丸,我覺得社會上用的都泛濫了,似乎人人都會用。一說腎虛,不辨陰陽寒熱都買六味地黃丸;一說能治糖尿病,不管虛實寒熱就服六味地黃丸;一說能長壽,不分體質(zhì)好壞就服六味地黃丸。 更有甚者,我經(jīng)常瞧見一些中醫(yī),把脈男性,十人九腎虛,一開藥就是六味地黃丸,真是令人啼笑皆非,簡直是把六味地黃丸視為萬金油,無所不能。我真為中醫(yī)被這些人庸俗化而擔心。 除了一知半解的人在亂用六味地黃丸(湯),業(yè)內(nèi)人士是否都能用好呢?其實不然。因此,我感覺有必要聊一聊六味地黃丸。 1:從一個案例說起 鄰居的親戚劉某一歲半的兒子某日在家門口玩耍,我見其骨瘦如柴,頭部奇大,呈方形,雙下肢呈“0”形,鼻涕、口涎橫流。就對鄰居說:“你親戚的孩子患有佝僂病,應抓緊治療,否則長大后體形、智力都會受影響?!编従拥挠H戚老年得子,視孩子若掌上明珠,聽不得別人對其半句不好的言論。聞聽我的話后暴跳如雷,怒道:“孩子這樣精明,他竟然這樣咒罵孩子,想讓我到他那兒買藥發(fā)財,沒門兒!”如今孩子已過而立之年,站起來后下肢羅圈,說話時流涎,頭腦簡單,討個老婆都很困難。 當時劉某鄰居李某也聽說了這件事,馬上把自己的兒子領到我處,讓我看看怎么處理。原來,李某也是老年得子,他兒子和剛才提到的那個孩子年齡相仿,乒乓球腦袋,羅圈腿,也是這么大了還鼻涕橫流,口涎不斷。我說:“你的孩子也是佝僂病,讓他吃兩年六味地黃丸吧,一天吃一丸就行了,分幾次吃都行。如今孩子除腿有點兒羅圈外,長得五大三粗,精明過人,大學畢業(yè)后已在石莊某軟件開發(fā)公司任經(jīng)理。 從這兩個孩子的成長經(jīng)歷我們可以看出,小小的六味地黃丸對佝僂病患兒的成長多么重要,甚至可以成為決定一個患兒一生命運的關鍵。 2:解說 本方由北宋兒科名家錢乙從《金匱要略》之“腎氣丸”中減去桂枝、附子而成。腎氣丸乃仲景為治腎陽不足之證而制,錢氏從該方八味藥中減去溫陽補火的桂附,而余藥及其用量比例仍悉遵原方,所以雖將溫補腎陽之方一變而成滋補腎陰之劑,但補通開合配伍之道仍為仲景之心法,可謂師古而不泥,變化而不離宗、為后世歷代醫(yī)家所稱道。 [組成]熟地黃八錢(24g) 山萸肉干山藥各四錢(各 12g) 澤瀉、牡丹皮、白茯冷去皮各三錢(各9g)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丸,空心溫水化下。亦可水煎。 腎為先犬之本,腎陰為一身陰液之根本,故腎陰不足不僅在諸陰虛證中最重,而且常變生諸證,臨床表現(xiàn)復雜,故有“五臟之傷,腎為最重”《醫(yī)碥》卷2)之說。腰為腎之府,腎主骨生髓,齒為骨之余,腎陰不足,精虧髓少,骨失所養(yǎng),則腰膝酸軟無力,牙齒動搖;腦為髓之海、腎陰虧損,髓??仗帲瑒t頭暈目眩;腎開竅于耳,腎陰不足,精不上承,則耳鳴耳聾;腎藏精,為封藏之本,腎陰虛損,水不制火,相火內(nèi)擾精室,則遺精;陰虛生內(nèi)熱,甚者慮火上炎,則骨蒸潮熱,消渴,盜汗,舌紅少苔,脈沉細數(shù)等。小兒囟門久不閉合,亦為腎虛生骨遲緩所致。由上可見,本證臨床表現(xiàn)雖然繁雜,但均不出腎虛精虧,虛火內(nèi)擾這一基本病機,且以陰虛為本,火動為標。 證治要點:本方是治療腎陰虛證的基本方。臨床以腰膝酸軟,頭舞目眩,口燦咽干,舌紅少苔,脈沉細數(shù)為證治要點。 3:配伍意義 本方是為腎陰虧損,兼有虛火內(nèi)擾之證而設,故從滋陰補腎立法,“壯水之主。以制陽光”。方中重用熟地黃,昧甘純陰,主入腎經(jīng),長于滋陰補腎,填精益髓。山茱萸酸澀,主入肝經(jīng),滋補肝腎,秘澀精氣,益肝血以生腎精;山藥甘平,主入脾經(jīng),“健脾補虛,澀精固腎”(《景岳倉書》卷49),補后天以充先天。三補藥相協(xié),不僅滋明益腎之力相得益彰,雨且兼具養(yǎng)肝補脾之效。腎為水臟,腎元虛餒每致水濁內(nèi)停,故又以澤瀉利濕泄?jié)?,并防熟地黃之滋膩戀邪;陰虛陽失所制,故以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茱萸之溫;茯苓淡滲脾濕,既助澤瀉以泄腎濁,又助山藥之健運以充養(yǎng)后天之本。三泄藥相合,則滲濕濁,清虛熱,平其偏勝以除由腎虛而生之病理產(chǎn)物;二則制約上述滋補之藥的副作用,使補而不滯氣,澀而不戀邪。如此三味補藥與三味瀉藥配伍,且補重于瀉,寓瀉于樸,使得補而不礙邪,瀉而不傷正,共奏平補腎陰之功。本方三補三瀉,以補為主;再進一步說本方肝脾腎三陰并補,以補腎陰為主。所以以熟地黃命名,為“六味地黃丸”。 4:加減及主治 本方在臨床上應用極為廣泛,可靈活配伍。 本方加知母、黃柏,名知柏地黃丸。主治陰虛火旺,骨蒸潮熱,盜汗夢遺,脈有力,用以滋陰降火。 本方加枸杞子、菊花,名杞菊地黃丸。主治肝腎陰虛,視物不清及眼睛澀痛,用以滋補肝腎以明目。 本方加麥冬、五味子,名麥味地黃丸。主治陰虛喘咳帶血,潮熱盜汗,夢遺滑精者,用以滋陰斂肺止遺。 本方加五味子,名都氣丸。主治腎陰虛而氣喘,面赤呃逆,用以納氣平喘。 本方加菖蒲、磁石、五味子,名耳聾左慈丸。主治腎虛耳鳴,目眩者,用以滋陰通竅。若腰膝酸痛甚者,加杜仲、牛膝以強壯筋骨;若小便數(shù)而多者,去澤瀉加益智仁,以固精縮泉。 本方加當歸、白芍,名歸芍地黃丸。主治由肝腎陰虛血虧所致的相火內(nèi)動、頭眩耳鳴、午后潮熱,或兩脅攻痛、手足心熱等癥,亦可用于婦女的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 本方加枸杞子、菊花、當歸、白芍、白蒺藜、煅石決明,名明目地黃丸。功能滋腎、養(yǎng)肝、明目。主治肝腎陰虛,視神經(jīng)萎縮,目澀怕光,視物模糊,迎風流淚。 六味地黃丸疾病譜 本方是治療腎陰虛證的基本方,臨床應用廣泛。臨床以腰膝酸軟,頭舞目眩,口燦咽干,舌紅少苔,脈沉細數(shù),為使用指證。現(xiàn)代可廣泛用于治療小兒呼吸道反復感染、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矽肺、牙周膿腫、復發(fā)性口瘡、五更泄瀉、口干癥、食管上皮細胞重度增生、上消化道出血、輕中度高血壓、室性早搏、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蛋白尿若急性腎炎患者水腫消失,但尿蛋白仍存在、前列腺炎、遺尿癥、男子不育癥 、預防藥物性白細胞減少、增強化療藥效果,減少毒副作用、糖尿病、更年期綜合征、腦出血后遺癥、老年性癡呆、頑固性失眠、提高記憶能力、疲勞綜合征、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慢性腰腿痛、美容、早衰、老年皮膚瘙癢癥、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緩解迪銀片的不良反應、白癜風、脫發(fā)、黃褐斑、瑞爾黑變病、眼病、甲胎蛋白低等疾病…… 5:拓展 本方原治小兒“腎怯失音,囟開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皖白"的“五遲”證候,明代臨床大家薛已又將其使用范圍擴大到成人的腎陰不足證,明確指出本方有“壯水制火”之功,凡“腎經(jīng)陰精不足,陽無所化,虛火妄動,以致前癥(指陰虛火旺,咳嗽咯血)者宜用六味地黃丸補之,使陰旺則陽化”(《明醫(yī)雜著》卷1);并對本方適應證候的臨床表現(xiàn)作了較為詳盡地描述:“腎虛發(fā)熱作渴,小便淋秘,痰壅失音,咳嗽吐血,頭目眩暈,眼花耳聾,咽喉燥痛,口舌瘡裂,齒不堅固,腰腿萎軟,五臟虧損,自汗盜汗,便血諸血”(《校注婦人良方》卷24);自此本方逐漸被后世醫(yī)家廣為沿用,成為臨休滋補腎陰的代表方劑,并在該方基礎上隨證加味而街化出許多著名的補腎方劑、用于治療以腎陰虧損為主要病理變化的多種證候,如知柏地黃丸、杞菊地黃丸、麥昧地黃丸、都氣丸等,足見本方對后世滋補腎陰法的影響之大。 《四庫全相錄提要》曾對本方由來及運用作了扼要地概括:“六味丸方,本后漢張機《金匱要略》所載崔氏八味丸,乙以為小兒純陽,尤須益火,除去肉桂、附子二味,以為幼科補劑,明薛己承用其方,遂為直補真陰之圣藥,其斟酌通變、動契精微,亦可以概見矣?!?后世不少醫(yī)家將本方改為湯劑,稱之為“六味地黃湯”(見 《最岳全書》卷53)、“地黃湯”(見《證治寶鑒》卷3)或“六昧湯”(見《醫(yī)學心悔》卷6)等。 6:拓展 對于本方三陰并補的認識 本方主治腎陰不足之證, 其中所用熟地、山榮萸、山藥分別主人腎、肝、脾三經(jīng),故有“三陰并補”之說。如費伯雄說:“此方非但治肝腎不足,實三陰并治之劑”(《醫(yī)方論》卷1),張秉成亦說:“此方大補肝脾腎三胱”(《成方便讀》卷I)。但應指出本方配伍萸、藥的主要目的并非在于補益肝脾之陰,而是藉臟腑相生的關系以加強滋補腎陰之力。肝主藏血,腎主藏精,精血相生,乙癸網(wǎng)源,肝血足則能下充腎陰,故傅仁宇說:“山茱萸味酸歸肝,乙癸同治之義,且腎主閉藏,而斂之性正與之宜也”(《審視瑤函》卷5)。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補后天可以實先天,因而有助腎陰之復,正如龔居中所云:“山藥者,則補牌之要品,以脾氣實則能運化水谷之精微,輸轉(zhuǎn)腎臟而充精氣。故有補土益水之功也”(《紅爐點雪》卷3)??梢姳痉街赜檬斓攸S為直接滋補腎陰之主,再以山茱萸、山藥間接補益相協(xié),共成滋補腎陰之劑。由于本方兼補肝牌之陰,亦宜]腎陰不足義兼肝陰或脾陰弓虛證者,但臨床運用本方時應辨清主次,著眼于腎陰不足,故所謂“二陰并補”實乃補腎為主,兼補肝脾。秦伯未說:“六味地黃丸主要是治腎陰虧損引起的瘦弱腰痛等證。雖然書上說冶肝腎不足,也有說三陰并治,并謂自汗盜汗,水泛為痰,遺精便血,喉痛,牙痛....都能治療,畢竟要認清主因、主臟、主證,根據(jù)具體病情而加減。假如認為陰虛證都能通治, 對所有陰虛證都用六昧地黃丸,肯定是療效不高的" (《謙齋醫(yī)學講稿》)。秦氏之論對臨床運用本方頗具指導意義。 7:名家注選 柯琴:“腎虛不能臧精,坎官之火無所附面妄行,下無以奉春生之令,上絕肺金之化源。地黃稟甘寒之性,制熟味更厚,是精不尼者補之以昧也,用以大滋腎陰,填精,補髓,壯水之生。以澤瀉為使,世或惡其瀉腎而去之,不知一陰一陽者,天地之道,開闔者,動靜之機。精者,屬癸,陰水也,靜而不走,為腎之體;溺者,屬王,陽水也,動而不居,為腎之用。是以腎主五液,若陰水不守,則真水不足,陽水不流,則牙水逆行,故君地黃以護封蟄之本,即佐澤瀉以疏水道之滯也。然腎虛不補其母,不導其上源,亦無以固封蟄之用。山藥涼補,以培癸水之上源;茯苓淡滲,以導壬水之上源;加以茱萸之酸溫,藉以收少陽之火,以滋厥陰之液;丹皮辛寒,以清少陰之火,還以奉少陽之氣也。滋化源,奉生氣,天癸居其所矣。壯水制火,特此一端耳?!?錄自《古今名醫(yī)方論》卷4) 王子接:“六味者,苦、酸、甘、咸、辛、淡也?!蛾庩枒笳摗啡眨壕蛔阏撸a之以味。五臟之精,皆賴腎氣閉藏,故以地黃名其丸。地黃味苦入腎,固封蟄之本;澤瀉昧咸入膀胱,開氣化之源,二者補少陰、太陽之精也。萸肉昧酸人肝,補罷極之勞,丹皮味辛入膽,清中正之氣,二者補厥陰、少陽之精也。山藥味甘入脾,健消運之機,茯苓味淡入胃,利入出之器,二者補太陰、陽明之精也。足經(jīng)道遠,故制以大。足經(jīng)在下,故治以偶。錢仲陽以腎氣丸裁去桂、附,治小兒純陽之體,始名六味。后世以六味加桂,名七味;再加附子,名八昧,方義昧矣?!?《絳雪園古方選注》卷中) 沈金鰲:“腎之蟄藏,必藉土封之力,《內(nèi)經(jīng)》所以謂腎合精,其主脾,不曰克,而反曰主也。羅淡生亦云:水藏土中。此前人補腎用六味,當知其人茯苓、山藥之妙是已。但脾藥甚多,而必用此二昧者,實因補水故補士,水本濕土,又易生濕,故必須此二味能滲土中之濕,則土既無濕淫之患,而水之藏土中者,亦自若其性,而不至濕與濕并,多潰溢之病矣。此六味不用其他脾藥,而必用茯苓、山藥者,其旨更自深微,不可不知也?!?《雜病源流犀燭》卷8 薛己:“此壯水制火之劑。夫人之生,以腎為士。人之病,多由腎虛而致者。此方乃天一生水之劑,無不可用。若腎虛發(fā)熱作渴,小便淋秘,痰壅失暗,咳嗽吐血,頭目眩暈,眼花耳聾,咽喉燥痛,口舌瘡裂,齒不堅固。腰腿萎軟,五臟虧損,自汗盜汗、便血諾血,凡肝經(jīng)不足之癥,尤當用之。蓋水能生木故也;此水泛為痰之圣藥,血虛發(fā)熱之神劑。又治肝腎精血不足虛熱,不能起床,即八味丸去附子、肉桂?!?《校注婦人良力方》卷24)
|
|
來自: A環(huán)?;?/a>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