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0 21:35 簡單心理?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簡單心理(ID:janelee1231),作者:李歪歪,原文標題:《“你已經(jīng)是個成年人了?!薄翱晌疫€沒準備好?!薄?,頭圖來自:《天使愛美麗》劇照 你是在什么時候意識到自己是個“成年人”的?18歲的生日?不再有宵禁?去外地上大學?入職第一份工作?再或者,是壓力很大找人傾訴的時候,收到的那句回應: “你已經(jīng)是個成年人了?!?/p> 跟長大成人的喜悅相比,這句話更多讓人感到惶恐。你開始聽到越來越多這樣的聲音:
這些話語讓你覺得你正處在一個這么一個特殊的年紀:它美好,短暫,充滿緊迫感。你必須馬上變得足夠好,足夠優(yōu)秀和強大,才能配得上它。 但你總是做不到。 你覺得挫敗,無力,開始問自己:這不是“最好的時間”嗎?為什么我這么焦慮?是不是我有問題? 你沒有意識到,也許,你跟太多人一樣,正在掉進“成熟陷阱”。 官方宣布“你成年了”,但你的腦子還沒準備好 很多研究表明,當你被官方告知“你已經(jīng)是個成年人了”的時候,你的腦子很有可能還沒有準備好。 在我們大腦的前半部分,有一個容量接近大腦三分之一的神經(jīng)組織區(qū)域:前額葉。它負責大腦的大部分“理性”工作:管理情緒,舉止得體,進行復雜推理,思考,計劃,做出重要決策,解決問題…… 可以說,讓你成功扮演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所需要的工作,基本上是要由前額葉完成的。 但讓人難過的是,這個對我們非常重要的前額葉,卻是大腦中發(fā)育最晚的部分。哈佛大學腦成像中心的神經(jīng)學家黛博拉·尤格倫-托德(Deborah Yurgelun-Todd)表示,前額葉一般要在20多歲才能發(fā)育成熟。 俄亥俄州立大學醫(yī)學中心心理學和神經(jīng)科學與分子病毒學、免疫學和醫(yī)學遺傳學教授加里·文克博士,幾十年來一直在做神經(jīng)科學方面的研究,他認為前額葉的成熟時間可能比20歲更晚: 女性大約在25歲,而男性要到30歲。 也就是說,在我們名義上“成年”之后,還要等很久,才能有足夠的腦力去達成真正的“成熟”。 讓人抓狂的是,我們需要在真正成熟之前就做出那些對我們非常重要的人生決定: 讀什么專業(yè),去哪個城市,考研還是工作,甚至是跟誰結婚……這也難怪大家會這么焦慮迷茫了,這就是一個“成熟陷阱”啊。 除了讓我們在面臨人生大事時感到“腦力不足”,前額葉沒有充分發(fā)育還會讓我們更容易犯錯。 剛剛那位加里·文克博士在大學里教了30多年關于毒品對大腦影響的課程,他發(fā)現(xiàn)盡管周圍人不斷在強調毒品的危害,但這并沒有真正改變年輕人的行為。那些毒品成癮的年輕人,在第一次接觸毒品時,根本不會相信會有什么不好的事情發(fā)生在自己身上。 這樣的非理性可不僅僅表現(xiàn)在毒品這種極端案例上。神經(jīng)學家桑德拉·阿莫特博士就發(fā)現(xiàn),不管是跟比自己小的未成年人比,還是跟那些成年一段時間的老司機比,剛剛成年的年輕人都更容易受到同輩壓力的影響:
這是20多歲的尷尬之處: 我們被賦予了這么多重大的、艱難的任務,但我們的實際能力都還不足以應對這一切,不管是人生閱歷、心理調控能力,還是腦子。 18歲就成年?這個設定可能有點草率 回頭想想,我們好像只是被動地接受了“18歲成年”這個事實,沒人對它提出過異議。但為什么18歲就是成年了?有什么研究證明18歲 是一個人成熟的節(jié)點? 事實上,答案可能是:并沒有。這個決定很有可能就是,隨便定下來的。 拿美國來說。在很長一段時間,美國都是借用英國習慣法規(guī)定的成年年齡:21歲。至于英國為什么把成年年齡設定成21歲,也沒有很充足的理由。 有一個說法是,英國的鄉(xiāng)紳在21歲就有了成為騎士的資格。但這更像是個推論,歷史上有很多不到21歲就成為騎士的反例。 不僅缺乏足夠嚴謹?shù)脑O定依據(jù),“成年年齡”還經(jīng)常變動。2018年,日本《民法修正案》就通過了一個條令,把延續(xù)了142年的20歲成年年齡改成了18歲。 美國在抄英國作業(yè)之后的幾十年里,“成年年齡”一直隨著政治運動和各州的不同情況發(fā)生變動。在1971年,第 26 條修正案把全國投票年齡從21歲降低到了18歲。 這個變動,很大程度是出于政治上的考慮。當時處于冷戰(zhàn)時期,18歲的青年可能會被強制應征入伍參加越南戰(zhàn)爭,但因為還沒有投票權,他們對自己的國家要不要加入戰(zhàn)爭并沒有發(fā)言權。很多年輕人都強烈反對戰(zhàn)爭,那些同樣反戰(zhàn)的政客就極力希望讓這些年輕人擁有投票權。 后來,這個修正案以壓倒性的優(yōu)勢通過,18歲成年就延用到現(xiàn)在。這個“成年年齡”更像是基于當時的政治形勢做出的調整,而不是基于真正意義上的身體和心理的成熟。 中國古代對成年年齡的設定還有性別差異:
為什么男女成年年齡差了整整5歲?這跟當時社會對男女兩性的角色設定不同有關系: 男性成年是要承擔社會責任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能力門檻很高,需要一個比較漫長的準備期。 而女性的主要任務是繁衍下一代,不需要參與社會公共事務。所以她們的成年年齡跟性成熟年齡是差不多的。 順便說一下,古代人講的“半老徐娘”,指的是30歲。 你會發(fā)現(xiàn),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成年年齡”只是為了方便社會管理選定的一個數(shù)字。 18歲,20歲,25歲,30歲……這些讓我們倍感焦慮的數(shù)字,在統(tǒng)計學上也許是有意義的,但對一個個體的成長而言,它的意義是模糊的。 沒必要把它看得太重。 晚一點成熟,其實挺好的 即便這樣,要打破社會對某個年齡賦予的任務和期待,也是很難的。之前網(wǎng)絡上有一句很火的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qū)”,其實就是年輕人對“什么時候做什么事”這種標準的抵抗。 這樣的抵抗在歷史上一直存在。就拿“結婚”來說,中世紀曾有法律規(guī)定男孩在7歲就可以訂婚,女孩在12歲就可以結婚和擁有性生活。 太早了?但當時的政策制定者覺得,只要到了性成熟的年齡,就可以稱得上成熟了。精神成熟什么的,沒那么重要。這樣的設定,其實是出于鼓勵生育的目的。 但根據(jù)現(xiàn)在能找到的記載,當時的人們并沒有按這個標準來。美國馬薩諸塞州 1652年至1800年的記錄顯示,女性第一次結婚的平均年齡在19.5歲到22.5歲之間。 英國、法國和德國收集的數(shù)據(jù)顯示,1750~1799年,女性初婚的平均年齡高達25.1歲,1800~1849年為25.7歲。 到 19 世紀末,美國女性首次結婚的平均年齡在22至24歲之間,這一趨勢一直持續(xù)到20世紀40年代。 美國的最低平均初婚年齡出現(xiàn)在嬰兒潮時期——下降到了 20.5歲。有趣的是,在這之后的十幾年時間,美國的離婚率達到頂峰歷史上的頂峰。 縱觀美國歷史,初婚平均年齡推遲之后,離婚率一直大幅下降。這也能說明: 你越成熟,越了解自己,越清楚自己的人生方向,就越能在選擇伴侶上做出正確的決定。 對于科研人員來說,20多歲正是學習和準備的時期。生物學家顏寧在之前接受《人物》采訪的時候,就表達過這樣的觀點:三十而立對現(xiàn)在的人來說太難了,應該改成四十而立。
還有人說,越是高級的生物,在真正獨立前就有越長的準備期:小羊羔在出生后的第二天就能站立行走了,人類卻要慢得多。隨著人類壽命的提升,“準備期”變長也是自然而然。 從這個角度說,“晚一點成熟”也許是大勢所趨:我們可以有更充足的準備來面對人生的挑戰(zhàn),不管是生理還是心理。 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打破對年齡的迷信,充分尊重自己作為個體的獨特性,為自己爭取更多自我成長的自由度,或許是比盲目地參考社會公認的”人生時間表”更重要的事情。 真正重要的日子,是那個終于看到方向、獲得前所未有的篤定的時刻,而不是一個“30歲生日”。 References [1]todayifoundout.com:How do they decide the age when you become an andult? [2]Gary L. Wenk Ph.D.:Why Do Teenagers Feel Immortal?-Teenagers without frontal lobes. [3]Tim Elmore:The Marks of Maturity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簡單心理(ID:janelee1231),作者:李歪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