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明月而太息兮,步列星而極明”。從兩千多年前那個伴著宋玉庭下漫步的風清月白的楚夜開始,皎皎白月就與中華民族的詩歌分不開了??v覽中國的詩歌發(fā)展史,團團月光幾乎無時無地不散發(fā)著熒光,將整個民族籠罩起來。
恩高月夜 劉平湖攝于2019年12月10日 月是遙不可及的,朦朧的,給人的感覺往往是美好的。人們常說:“距離產(chǎn)生美。”距離的遙遠,使人們對月的理解抽象化,抽象成美好的神話,寄托美好的情感。距離上同月有著相同天文尺度的星漢、太陽又何嘗不是如此?“昨夜星辰昨夜風”,對于這樣美好的、遙遠的不禁讓人去追求的意象,自然是多情詩人們借景抒情的不二之選。
遙不可及,朦朧之美 更古不變,抬頭可見 明確 鮮明 含蓄 多情 I love you 今晚月色真美 月是明確的、鮮明的。千百年間,人們對月已經(jīng)形成了某種特定的印象。一想到月,就仿佛看到了白光,聽到了靜謐。它不像花,時而“紅杏枝頭春鬧”,時而“野芳發(fā)而幽香”,喧鬧與清幽的轉變讓人措手不及;它不像雨,時而“沾衣欲濕杏花雨”,時而“夜闌臥聽風吹雨”,讓人不知道用怎樣的情感去面對它?;ㄓ泄路甲再p,也有群芳爭艷;雨有朦蒙細雨,卻也含瓢潑大雨。唯獨月,就只是那樣,圓圓白白的一輪,至多再加上朦朧的煙霧或者水中的倒影。 “月”字給人一種明確的指向性,它明確地將人們引至同一處?!耙驗閷R?,所以專業(yè)”,于是,它能夠恰如其分地表達詩人的思鄉(xiāng)、吊古等一系列情感。它能強烈地引起人們的共鳴。無論何時,無論何地,月總是向讀者與詩人呈現(xiàn)相同的一面,無疑拉近了他們之間的距離?!把阕只貢r,月滿西樓”,詩人之月即是讀者所見之月,“月滿西樓”便能很快勾起人們的聯(lián)想。 花好月圓 收心齋主人攝于2019年10月17日 月是內(nèi)涵的、含蓄的。它符合中華民族的文化性格取向。說起月,便往往沒有喧囂,沒有吵鬧,唯有“月色三分,二分柔光,一分清風?!痹峦桥c風清夜唳的夜聯(lián)系起來的,而夜是詩人的溫床。詩人的思史、思國、思鄉(xiāng)、思人、思己,種種思緒,多少都是在清幽的夜中悄然蔓延開的。中華民族講究含蓄而雋永,寧靜而致遠,而在靜謐清寧的夜中的一輪明月,恰好符合詩人去冥想,去哲思?!霸侣錇跆渌獫M天”,中華文化就在這“懷孕的靜默”中發(fā)展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