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德西是河南省中醫(yī)院(河南中醫(yī)藥大學(xué)第二附屬醫(yī)院)主任醫(y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dǎo)師,全國名中醫(yī),國家名老中醫(yī)藥專家學(xué)術(shù)經(jīng)驗(yàn)繼承工作指導(dǎo)老師,國家中醫(yī)科普專家,河南省中醫(yī)事業(yè)終身成就獎獲得者。主持編輯的《消渴病中醫(yī)防治》《疑難病證名驗(yàn)方輯要》《中國醫(yī)學(xué)診療法大全》等獲河南省教育廳科技成果獎。毛教授從事臨床工作50多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yàn)和治療心得,在中醫(yī)辨證治療胃痛方面,頗有見地,善用經(jīng)方,多用小方,隨癥化裁,療效顯著。 1.安胃清幽湯 【處方】黃芪 黨參 白術(shù) 白芍 檳榔 高良姜 桂枝 甘草。 【主治】胃潰瘍 2.老子養(yǎng)生酒 紅參 首烏 丹參 山楂。 【功效】消積化瘀,化痰利濕 【主治】高血脂癥,辨證屬于痰濁血瘀證和氣虛血瘀者。 3.推氣散 【處方】枳實(shí)(或枳殼)3克,郁金3克,桂心1.5克,炙甘草1.5克,桔梗2.5克,陳皮2.5克,生姜2片,大棗2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水煎兩次,分2~3次服用。此方用量為原書所載,在具體應(yīng)用時,可以適當(dāng)加大用量。 4.白馬四味湯:白頭翁馬齒莧薏仁各三十克丹皮十五克,清熱除濕,涼血解毒,主治腸炎痢疾(加山楂)。 【功效】理氣疏肝,和胃止痛。 【主治】由慢性胃炎、慢性膽囊炎、慢性肝炎,或肋間神經(jīng)痛引起的脅痛。 【加減】不欲飲食,加焦三仙;口苦,加黃芩、石斛;胃脘脹滿,加代代花、厚樸花;大便不實(shí),加炒山藥、炒山楂。 5.貝母二冬膏 【處方】麥冬8兩(240克)、天冬8兩(240克) 【用法】水熬去渣,加入川貝2兩(60克),水煎去渣;再用鴨梨20個,去核,壓取汁,與藥汁混合,加蜂蜜收膏。 【主治】咽喉干燥,干咳少痰 6.五參心樂丸 【處方】西洋參(或者紅參) 丹參 苦參 三七 沙參 赤芍 水蛭。 【主治】用于治療冠心病風(fēng)心病氣陰兩虛夾瘀證。 7.救陰止崩湯 【處方】當(dāng)歸20克 山藥25克 元肉 30 五味子30 炒棗仁20克。 【主治】崩漏: 8.風(fēng)疹用奇效良方 【處方】威靈仙 石菖蒲 苦參 黑芝麻 何首烏甘草等分 【用法】研末沖服。 【主治】陰虛生等夾雜濕熱的癥候。 9.益腎平喘方 【處方】紫河車 沉香 地龍 側(cè)柏葉等份 【用法】研末裝膠囊服用。 10.健步散 【處方】烏蛇 石菖蒲 懷牛膝 木瓜研末沖服 【加減】智力低下加遠(yuǎn)志麥冬,語言不清加橘紅梔子。 【主治】小兒麻痹,也用于治療腦癱。 11.青白退熱飲 【處方】青蒿30克,白薇30克,銀柴胡15克,北柴胡15克,黃芩15克,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連翹30克,蘇葉5~10克(后下),薄荷5~10克(后下),生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先用武火,后用文火,每次煎20分鐘即可,共煎2次,藥液混合,約500毫升,分2次服;若高熱者,每日服用750毫升(即1劑半藥液),分早、中、晚三次服用。服后避風(fēng),臥床蓋被,使身有汗出為宜。高熱者,可大汗出,迅速退熱;低熱者,可微微汗出,以防大汗出,傷及陽氣。汗退后,可飲溫?zé)嶂啵院臀笟狻?/p> 【功效】祛風(fēng)透表,清熱解毒。 【主治】感冒發(fā)熱,熱勢不退,或內(nèi)傷持續(xù)發(fā)熱,或伴有輕微惡寒,無汗或少汗,或頭痛,或晝安夜熱,舌苔薄白,脈象浮滑而數(shù)。 【加減】無汗出者,加荊芥15克,防風(fēng)10克;夜熱甚者,加生鱉甲30克(先煎);頭痛者,加葛根15克,川芎6克;苔膩口淡者,加藿香10克,佩蘭10克;小便短赤者,加白茅根30克,冬瓜皮30克;便秘者,加生大黃5~10克,炒牽牛子5克;咳嗽者,加百部15克,桑白皮15克。 【方源】青蒿鱉甲湯、白虎湯、小柴胡湯3個方劑加減而成 12.肅肺止咳湯 【處方】青皮6克,陳皮6克,桑白皮10~15克,當(dāng)歸10克,白芍10克,五味子6克,川貝6~10克,茯苓10克,杏仁10克,姜半夏10克,冰糖為引。 【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分2~3次服用 【功效】肅肺止咳,化痰平喘。 【主治】慢性支氣管炎。 【加減】咳甚,加炙麻黃;干咳少痰,加北沙參、天門冬;咽癢,加蟬衣、射干;痰黏不利,加桑白皮、瓜蔞皮;悶氣喘息,加葶藶子、地龍。 13.麻黃橘紅湯 【處方】炙麻黃6~10克,杏仁10克,橘紅10克,百部10~15克,黃芩6~15克,生石膏30克,貝母6~10克,桔梗10克,生甘草6~1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兩次,分2~3次服用。 【功效】清熱宣肺,止咳平喘。 【主治】慢性支氣管炎,或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 【加減】咽干癢,加蟬衣、木蝴蝶;咽痛,加山豆根、射干;痰難咯出,加前胡、瓜蔞皮;口干舌燥,加北沙參、蘆根;夜咳甚,加桑白皮、訶子。 14.養(yǎng)血增甲膏 【處方】女貞子60克,旱蓮草60克,枸杞子60克,五味子30克,沙苑子60克,白蒺藜30克,熟地黃60克,當(dāng)歸60克,白芍30克,金櫻子30克,龜板膠60克,地骨皮60克,牡丹皮60克,柴胡30克,陳皮30克。 【用法】上藥3劑,共煎煮3次取液混合,約600ml,每服200ml,日三次口服。 【功效】滋陰養(yǎng)血,補(bǔ)益肝腎,清熱疏肝。 【主治】爪甲空虛癥。 【加減】有虛汗加浮小麥、霜桑葉;便秘加玄參、郁李仁;心煩急躁加生梔子、炒梔子;舌尖紅赤加麥冬、生百合。 15.美容三味酒 【處方】玫瑰花15克,靈芝15克,岷當(dāng)歸15克,或加入丹參15克,茯苓25克。 【用法】取黃酒500毫升,浸泡15天為宜。每日50毫升,加熱飲用。 【功效】潤膚活血、美容祛斑、淡化濕濁 【主治】用于多例面色黃褐者,一般在一月左右見效。 【注意】用紅葡萄酒浸泡亦可,但不宜用白酒浸泡。 16.心臟放支架后化瘀方 【處方】丹參15克,赤芍15克,紅景天10克,茶樹根15克,蘇木10克,降香10克,白檀香10克。 【主治】心臟放支架后化瘀 【加減】大便秘結(jié),加生白術(shù)30克,生決明子30克;心神不寧,加柏子仁15克,酸棗仁15克。 17.瘀降脂飲 【處方】絞股藍(lán)15克、銀杏葉10克、生山楂30克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消炎 【主治】治療癰疽腫毒,肺癆咳血 18.麥棗珍珠散 【處方】大棗10枚(擘)、小麥30克、珍珠母30克(先煎) 【功效】鎮(zhèn)靜安神 【主治】用于抑郁癥、失眠及心悸等 19.消瘰丸 【處方】大貝母10克、玄參10克、生牡蠣30克 【功效】清熱化痰、軟堅散結(jié) 【主治】淋巴結(jié)腫大、甲狀腺結(jié)節(jié)、乳腺增生、卵巢囊腫、皮下囊腫、脂肪肝等。 【加減】常加入夏枯草清熱散結(jié),天冬滋陰軟堅,生麥芽疏肝散結(jié)。凡痰濁內(nèi)結(jié)、局部有病理產(chǎn)物可及者,均可考慮用此方加減治之。 【方源】此三味為清代程鐘齡之消瘰丸 20.泌尿三味飲 【處方】桉樹葉10克、瞿麥15克、半枝蓮10克 【主治】用于急慢性腎盂腎炎、膀胱炎、前列腺炎等。 21.胎盤貝龍粉 【處方】紫河車(胎盤)30克、貝母10克、地龍15克 【主治】治療哮喘的經(jīng)驗(yàn)方。 【用法】共研細(xì)末,每取3克,溫開水沖服,一日3次。 【加減】痰熱者,用浙貝母;痰濕者,用川貝母。痰盛者,可與鮮竹瀝液同時服用。 【注意】但有對地龍過敏者,請注意觀察。 22.三味升壓湯 【處方】柴胡6克、升麻6克、枳實(shí)10克 【主治】低血壓 23.三白解語散 【處方】白附子6克、白芥子10克、白僵蠶10克 【功效】風(fēng)邪、解痰郁、通絡(luò)脈 【主治】中風(fēng)之語言謇澀,還可以通絡(luò)止痛,用于三叉神經(jīng)痛、頭風(fēng)痛、牙痛等。 【注意】應(yīng)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以防過量傷氣耗陰。 24.桃紅甘草飲 【處方】桃仁10克、紅花10克、甘草10克 【主治】治療慢性咽炎的常用方藥 【加減】對于常用抗生素或苦寒藥的慢性咽炎者,可加入麥冬、天冬、桔梗、射干等,或加牛膝、肉桂引火歸原,其效更佳。凡用清熱解毒治療者,往往不能奏效,而加上活血化瘀藥物后,療效非清解藥所能比。 25.椒目瓜芥散 【處方】川花椒5克、瓜蔞皮15克、白芥子15克 【主治】滲出性胸膜炎,痰液白黏稀薄不成塊,伴有胸痛者。 26.清頭散 【處方】夏枯草15克、谷精草15克、川芎10克 【功效】清頭目,散結(jié)止痛 【主治】肝經(jīng)風(fēng)熱之頭痛、目赤腫痛 27.肝達(dá)舒方 【處方】人工牛黃2克(沖服),黑米30克(包煎),郁金10克,生黃芪15克,三七5克,生山楂15克。 【用法】水煎服,1日1劑,分兩次煎服?,F(xiàn)已制成膠囊劑在臨床作用。 【功能】清肝解毒,舒肝達(dá)郁,益氣養(yǎng)陰。 【主治】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等。凡表現(xiàn)為面色少華,脅痛腹脹,身倦氣乏,納呆泛嘔,或見黃疸,或有腹水,或肝脾腫大,舌暗脈弦,證屬肝臟氣陰虧損、熱毒內(nèi)蘊(yùn)、痰瘀互結(jié)者,可選用本方治療。 【加減】腹脹納差者,加生炒麥芽、炒萊菔子以健脾開胃;脅痛綿綿者,加金鈴子、炒白芥子以通絡(luò)止痛;黃疸者,加茵陳、生大黃以清化退黃;舌紅苔少者,加北沙參、柏子仁以養(yǎng)陰柔肝;舌苔白膩者,加生苡仁、冬瓜皮以利濕解毒;舌苔黃膩者,加龍膽草、山梔子以清解內(nèi)毒;便秘者,加全栝樓、草決明以寬腑活瘀;肝積硬變者,加鱉甲、龜版以軟堅化積;有神昏或出血傾向者,加服犀黃丸或牛黃清心丸以清肝涼血醒神。 28.五參順脈方(膠囊) 【處方】西洋參30克、丹參30克、北沙參30克、三七參30克、苦參30克、赤芍50克、川芎30克、降香50克、秦艽30克、冰片15克。 【用法】共研為細(xì)末(個別藥物濃縮提取研末),裝膠囊,每粒0.45克,每服5粒,每日3次。 【功效】益氣養(yǎng)陰,活血化瘀,調(diào)整心脈。具有擴(kuò)血管、降血脂、抗缺氧、抗缺血以及恢復(fù)正常心律的作用。 【主治】冠心病心絞痛,心律不齊以及腦動脈硬化癥,屬氣陰兩虛,血脈瘀滯者。 【加減】 ①作湯劑,胸悶甚者,加薤白; ②汗多,加地骨皮、五味子; ③畏寒肢冷,加桂枝、附子; ④便秘,加生白術(shù)、全瓜蔞; ⑤睡眠欠佳。加黃連、肉桂; ⑥舌質(zhì)紫暗甚者,加桃仁、紅花。 29.慢性支氣管炎方 【處方】炒葶藶子15克,炒白芥子6克,炒蘇子10克,炙百部10克,黃芩10克,魚腥草30克,橘紅10克,清半夏10克,炒杏仁10克,炙冬花10克,浙貝母10克,茯苓12克,炒白芍15克,罌粟殼5克,生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或按照一定比例制成丸劑服用。 【主治】慢性咳喘者,多是慢性支氣管炎。 30.肺氣腫方 【處方】蛤蚧6對(尾),川貝40克,西洋參40克,炒葶藶子60克,紫河車30克,地龍40克,生甘草20克。 【用法】研細(xì)末,裝膠囊,每次3粒,每日3次。 【主治】肺氣腫之氣喘、咳嗽。服用后,咳喘減輕,身感有力。 31.風(fēng)心病經(jīng)驗(yàn)方 【處方】金銀花12克,連翹10克,阿膠10克(烊化兌入),生地15克,黨參15克,酸棗仁10克,桂枝10克,炙甘草30克,生姜3片,大棗3枚 【用法】水煎服。 【主治】對緩解風(fēng)心病之心悸、胸悶、關(guān)節(jié)疼痛、心律不齊等,有明顯效果。 【方源】來源于20世紀(jì)60年代某中醫(yī)雜志 32.五土四神湯 【處方】土炒蒼術(shù)10克,土炒白術(shù)10克,土炒山楂18克,土炒砂仁5克,土炒陳皮10克,補(bǔ)骨脂10克,吳茱萸6克,肉豆蔻10克,五味子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補(bǔ)脾益腎、培土止瀉 【主治】慢性腸炎所見之腹瀉,腹痛,大便多呈稀薄或水樣便。對于體力勞動者,喜飲涼水解渴,往往引起腹瀉、腹痛,此方最適合服用。 【方源】張文甫先生的經(jīng)驗(yàn)方 33.三子止痛湯 【處方】蔓荊子10克,荊芥穗10克,生決明子1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頭痛、頭暈。 34.久淋不止方 【處方】桉樹葉15克,瞿麥15克,金錢草30克,知母10克,黃柏6克,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前列腺炎或前列腺增生所致的小便頻數(shù)、尿等待、尿不盡等。 35.嘔血方 【處方】炒黃芩12克,炒黃連10克,炒大黃6克,炒杏仁10克,炒枳殼10克,炙桑皮10克,炙枇杷葉12克,炙前胡10克,川貝母10克,阿膠10克(烊化兌入),代赭石30克,降香10克,田三七3克(為末,沖服)。 【主治】消化道嘔血,亦可用于支氣管擴(kuò)張咯血。 【加減】血止后,吐黏痰,用下法治之,炒薏苡仁15克,茯苓30克,白果10克。 36.高血壓粉劑 【處方】天麻2克,三七粉1克,決明子粉3克。 【用法】以上為1次量,每日3次。 【主治】高血壓及腦梗死,有瘀血指征者。 37.高血壓茶劑 【處方】杜仲葉10克,霜桑葉10克,絞股藍(lán)茶10克 【用法】三味放一起,沸水沖泡,飲之。 【主治】輕度高血壓,具有頭暈、耳鳴癥狀者。 38.久咳不止方 【處方】大蒜兩瓣,冰糖15克。 【制用法】放在蒜臼內(nèi)搗成泥狀,然后放在小碗內(nèi),加入少許蜂蜜,沸水調(diào)和均勻,一次喝下。 【主治】止咳效果快,且無副作用,對劇咳不止者,起效立竿見影。 39.健胃茶 【處方】茉莉花茶5克,蘇葉3克,金石斛3克,橘絡(luò)3克,生甘草3克。 【用法】為1日量,沸水沖泡,慢慢飲之?!竟πА啃哑⒔∥?/p> 【主治】用于慢性胃炎。此茶已用20余年,可作為慢性胃炎之保健茶飲用。 40.制酸劑烏貝散 【處方】烏賊骨30克,浙貝母30克 【用法】共研為末,每次服用3克,溫開水沖服,每日3次。若放入湯劑中同煎,須減量。 【主治】瘍病有胃酸過多者 41.五土四神湯 【處方】土炒蒼術(shù)10克,土炒白術(shù)10克,土炒山楂18克,土炒砂仁5克,土炒陳皮10克,補(bǔ)骨脂10克,吳茱萸6克,肉豆蔻10克,五味子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補(bǔ)脾益腎、培土止瀉 【主治】慢性腸炎所見之腹瀉,腹痛,大便多呈稀薄或水樣便。對于體力勞動者,喜飲涼水解渴,往往引起腹瀉、腹痛,此方最適合服用。 42.治療急性腹瀉方 【處方】生山楂100克,馬齒莧30克,廣木香6克,黃連6克,生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服用1劑,腹瀉停止;兩劑后,如同常人。 【主治】急性腹瀉 43.久瀉不止方 【處方】生山楂50~100克,酸石榴皮10克,【用法】水煎2次,共取600毫升藥液,分3次喝下。 【主治】對于慢性腹瀉,或慢性菌痢,均有很好的療效。 44.治療腹脹方 【處方】雞內(nèi)金、高良姜、蓽茇、佛手、肉桂、廣木香各20克 【用法】研細(xì)末,加500克藥用蘇打,和勻即可服用。每次1/3湯匙,日服1次。晚飯后服用為好。凡用過者,無一不效。 【主治】消化不良腹脹 45.三子止痛湯 【處方】蔓荊子10克,荊芥穗10克,生決明子1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頭痛、頭暈。此方治療頭痛、頭暈,每能獲得良好效果。 46.久淋不止方 【處方】桉樹葉15克,瞿麥15克,金錢草30克,知母10克,黃柏6克,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前列腺炎或前列腺增生所致的小便頻數(shù)、尿等待、尿不盡等。桉樹葉是主要藥物,不可用他藥替代。 47.尿蛋白食療方 【處方】公雞1只(約700克),黃芪50克,赤小豆50克。 【用法】放鍋內(nèi),加水燉2~3小時,以喝湯為主。1周服完。 48.嘔血方 【處方】炒黃芩12克,炒黃連10克,炒大黃6克,炒杏仁10克,炒枳殼10克,炙桑皮10克,炙枇杷葉12克,炙前胡10克,川貝母10克,阿膠10克(烊化兌入),代赭石30克,降香10克,田三七3克(為末,沖服)。 【主治】消化道嘔血,亦可用于支氣管擴(kuò)張咯血。血止后,吐黏痰,用下法治之,炒薏苡仁15克,茯苓30克,白果10克。 【方源】來自豫東名醫(yī)朱西成先生,獻(xiàn)方時間約在20世紀(jì)60年代初,當(dāng)時余還是學(xué)生,對朱老的醫(yī)德醫(yī)術(shù)非常尊崇,對他的獻(xiàn)方都一一記了下來,此方應(yīng)用至今,經(jīng)治10余人,均獲良效。 49.降脂茶 【處方】生山楂15克,絞股藍(lán)10克,荷葉10克 【用法】三味合一,泡茶飲之。 【主治】高脂血癥。 50.疝氣化瘀湯 【處方】大黃6克(后下)、炮附子6克、川楝子10克 【主治】除用于疝氣外,還將此“三味”用于盆腔炎、慢性結(jié)腸炎、睪丸炎、前列腺疾患等,凡見小腹墜脹,隱隱作痛,濕熱互結(jié)者,每收療效。 51.封髓丹 【處方】砂仁6克(后下)、黃柏8克、甘草10克 【主治】治療夢遺早泄的良方,亦可用于咽部充血、有膿點(diǎn)者。 52.清熱止汗散 【處方】浮小麥30克、霜桑葉30克、地骨皮15克 【主治】對于汗證,不論是氣虛自汗,還是陰虛盜汗,都首選此三味,名曰“清熱止汗散”。 53.退熱散 【處方】青蒿15克、白薇15克、銀柴胡15克 【主治】治低熱綿綿、夜熱早涼、舌苔不厚、脈象細(xì)數(shù)為應(yīng)用指征。此三味比較苦,小兒服用,量不要大:若舌苔厚膩,舌質(zhì)紅赤,可與升降散合而治之。 54.溫陽化飲湯 【處方】桂枝10克、茯苓10克、白術(shù)10克 【主治】用于慢性支氣管炎、慢性盆腔炎、慢性胃炎、慢性腸炎等,凡舌苔白潤,口不渴或渴而不飲者,用此來溫化三焦水濕,具有特殊功效。 55.通絡(luò)散結(jié)散 【處方】橘核仁10克、橘葉10克、橘絡(luò)10克 【功效】疏肝理氣、通絡(luò)止痛、散結(jié)消脹為目【主治】常用于乳腺增生、甲狀腺結(jié)節(jié)、子宮肌瘤或身體某處有囊腫及贅生物者。 56.除風(fēng)止癢劑 【處方】白鮮皮15克、地膚子15克、徐長卿10克 【主治】用于皮膚瘙癢癥。 57.補(bǔ)腎通絡(luò)飲 【處方】熟地黃15~30克、生麻黃5克、白芥子10克 【主治】治療下肢寒滯細(xì)絡(luò),腎髓不充,如下肢靜脈曲張、糖尿病足、風(fēng)濕病、足跟痛等?!炯訙p】以下肢疼痛、麻木為主癥者,熟地黃用量可達(dá)30克,白芥子用量10~15克,生麻黃用量5克為宜。熟地黃有膩胃之嫌,一般加用砂仁或陳皮以佐之,可使熟地黃容易消化與吸收。 58.三藤湯 【處方】青風(fēng)藤、海風(fēng)藤、絡(luò)石藤各15克 【功效】可祛風(fēng)濕、通經(jīng)絡(luò)。 【主治】用于風(fēng)寒濕痹,癥見腰膝酸軟,關(guān)節(jié)腫脹,筋脈拘攣,屈伸不利等。若加入秦艽、威靈仙二味,其止痛效果可能更快一些。三味還可煎煮外洗。 本文一部分內(nèi)容摘自毛德西講述,毛崢嶸、毛開顏編著《毛德西用藥十講》,特表致謝!
|
|
來自: 一元堂中醫(yī)張 > 《方藥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