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存錢就是一場與欲望較量的修行。 前幾天,一則名為“女白領(lǐng)沖動預付30多筆網(wǎng)購定金”的消息沖上了微博熱搜。 蹲守在各主播直播間買買買的胡某講述了自己一時腦熱、瘋狂剁手的“慘痛”經(jīng)歷: “昨晚我看直播,覺得這也劃算,那也劃算,頭腦一熱就付了款,結(jié)果今天中午才發(fā)現(xiàn),自己竟然預付了30多筆定金……” 網(wǎng)友紛紛表示深有同感:“我也是這樣,一看優(yōu)惠力度那么大,趕緊下單薅羊毛,結(jié)果羊毛還沒薅到,自己的錢先沒了。” 可一時剁手、事后后悔的人,又何止胡某一個呢? 去年雙十一,四川瀘州一女子癡迷網(wǎng)購欠下30萬巨款,丈夫一度氣到想要跳樓輕生。 負債經(jīng)營自己的生活、無限放大人生的財務(wù)杠杠,最終只能做空自己原本擁有的一切。 去年匯豐銀行發(fā)布了一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 90后一代人的債務(wù)與收入比高達1850%,人均債務(wù)達12.79萬元。 而最近,央行發(fā)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 截止二季度末,中國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854.28億元。 實在令人感慨萬千。 金碧輝煌的物質(zhì)文明之下,這也想買,那也想要,是人生的常態(tài); 但購物車越來越重,銀行卡越來越輕,卻成了人生的窘態(tài)。 在這個欲望被無限放大,消費變得觸手可及的時代,我特別佩服一種人: 他們能抵御商家的誘惑,克制自己的欲望,理智消費,堅持存錢。 他們面對時代的變化、人生的變故能夠不慌不忙、從容應(yīng)對。 所謂“兜里有錢,心中不慌”,在這個時代,會存錢比會花錢重要得多。 能夠堅持存錢,才是一個成年人的頂級自律。 01
有人說:錢重不重要,并不在于你,而在于你什么時候需要用到。 前段時間,好友方瓊突然發(fā)了一條朋友圈,上面只有簡單的一句“請大家?guī)兔染任腋赣H”和一個大病籌款鏈接入口。 我急忙問她怎么了。 她告訴我說,她父親被確診為肺癌,治療費用高達40余萬。 醫(yī)院里花銷如流水,每天光治療費就得好幾千,光是治療前后的檢查監(jiān)測費用就花了6萬,靶向治療差不多要20萬,更別提后面的化療費用了。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一場病擊垮一個家。 看著被病魔折磨的父親,好友留下了悔恨的淚水。 她哽咽地說:“我這些年,也不是沒賺到錢。只是以前有父親撐著……” 好友的父母以前都是教師,每月有固定的退休金,她也是家里的獨生女,從小家境就不錯,工作后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沒有什么生活壓力。 基本所有的工資收入,都用在了自己身上。 商場大衣打折了,買;口紅出新色號了,買;雙十一雙十二,一鍵下單,買買買.... 結(jié)果就是,當至親突患疾病時,她拿不出一分錢,只能低聲下氣地找親戚朋友借。 多少人,和方瓊一樣,忙著精致,忙著消費。 有錢的時候,月月賺錢月月光、日日生財日日買,等到急需用錢而拿不出的時候才幡然醒悟: 原來,在未知的風險面前,銀行卡上存款的額度也許就是生命的長度。 這個世界充滿了風險和變故: 你以為身體強壯的父母還可以幫你遮風擋雨,但一場疾病,就能拖垮一個家庭; 你以為穩(wěn)定的工作至少能保證你衣食無憂,但一場疫情,就讓無數(shù)人陷入失業(yè)危機。 豆瓣上“負債者聯(lián)盟”小組里,有這樣一句特別扎心的話:
明天和意外,你永遠都不知道誰先來。 現(xiàn)在存下的錢,就是你對抗風險的底氣。 02
知乎上有一個熱帖,問題是:存錢的意義是什么? 點贊最高的回答來自于華裔演員劉玉玲的一次采訪回答:
存錢的最大意義,就是留一條退路。 同樣是在工作中受委屈。 《我是余歡水》中,郭京飛飾演的余歡水被上司罵 “活得沒人樣”也不敢辭職; 而《創(chuàng)業(yè)時代》里周一圍飾演的精英人士羅維卻敢直接拍屁股走人。 為什么呢? 因為對毫無儲蓄的余歡水而言,房貸、車貸、孩子的補課費都是重擔,辭職這件事,他不敢、也不能; 而對于有存款的羅維來說,眼前這份工作并不是他唯一的出路——卡里存下的錢,就是他的退路,能為他的“任性”選擇買單。 他們二人的差別境遇,就像網(wǎng)絡(luò)上流傳已久的那句話說的那樣:
王爾德曾說過: “在我年輕的時候,曾以為金錢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F(xiàn)在我老了,才知道的確如此。” 畢竟,在危機四伏的時代里,你存的錢,才是你生活中最大的安全感。 03
處在這個消費欲望被無限放大的時代里,如何才能掌控住自己的欲望,不被消費主義裹挾呢? 接下來,就給大家分享幾個存錢的小技巧。 為什么那么多的人存不住錢?歸根到底,他們對于存錢這件事,太放松了: 月初——“我要開始存錢了”; 月中——“這筆錢不能省,一定得花”; 月末——“下個月再存吧”。 如此循環(huán)往復,下月復下月,下月何其多。 與其如此,不如試試固定百分比存款法,“武斷”一點,比如每個月把收入的30%強制存入銀行。 幾年后,你就會感慨賬戶上的余額,真香! 犯罪心理學上,有個詞叫 “破窗效應(yīng)”,大意為: 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 存錢其實也是如此。 如果在存錢的同時,放縱自己打破儲蓄賬戶的“窗戶”而不及時收斂的話,那么你的銀行卡就會出現(xiàn)越來越多的“破洞”,直至最后變成一張空卡。 我身邊有些朋友,平時也會存錢,但只要看到某些東西,比如新出的手機,再比如偶像的演唱會門票,就會從辛辛苦苦存下的錢里取出一部分來,久而久之,又“一夜回到解放前”。 所以,想要存住錢,就要警惕破窗效應(yīng),非生老病死之緊急情況,絕不取出存款。 只有這樣,才能擺脫月月掙錢月月光的窘境,逐漸轉(zhuǎn)變身份,成為財富的積累者。 俗話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又有人說:開源節(jié)流。 總而言之,要想存錢,必先賺錢。 在強制比例存款的前提下,賺得多,才存得多。 開源節(jié)流,永遠是開源在前,節(jié)流在后,有賺才有存。 錢多有錢多的投資技巧,錢少有錢少的理財方案。 理財就是理生活,理財就是理人生,你必須為你的人生目標,確定財務(wù)支持計劃。 04 “存錢就是一場修行,一場與欲望較量的修行?!?/span> 深以為然。 人生一世,白云蒼狗,花錢是本能,存錢才是本事。 唯有懂得節(jié)制自己的物欲,才能抗得了風險,控得住人生。 往后余生,愿你不為物役、不為錢惱,放下物欲去存錢。 愿你卡里有存款、心底有篤定,會賺錢,更會存錢。 與朋友們共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