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洞見HeiFa 一顆初心,勝過繁華萬千。 人到中年,人生半坡。 歲月磨平了棱角,時光褪去了青澀,經(jīng)過前半生的洗禮,中年人往往多了幾番清醒和穩(wěn)重。 但歲月是把雙刃劍,它可以成就你,也可能摧毀你。 人生的后半場,想要走得更穩(wěn)更遠(yuǎn),就一定要戒掉這4種毛病。 01 好為人師作家喇嘛哥說: “人到中年,不知不覺就會變得好為人師,即便是竭盡全力學(xué)著內(nèi)斂,但在與人交談中,也會不自覺地把話題引入到別人難以參與的往事中,去炫耀自己的經(jīng)歷?!? 年近不惑,總覺得自己懂得了一些東西,明白了一些東西,窺得了一些東西,總想說道說道,總想指點指點。 但凡事過猶不及,總喜歡用自己的經(jīng)驗去左右別人的想法,是人際交往的大忌。 曾國藩性情耿直,說話總是直來直往,在與人交往時,總是有意無意就流露出教訓(xùn)別人的想法。 在京城為官的時候,曾國藩總是喜歡寫信教誨在家鄉(xiāng)讀書的弟弟們。 在信中,他不僅會用自己的經(jīng)驗去指導(dǎo)弟弟們,甚至還求弟弟們把他的教導(dǎo)抄下來,做到時刻溫習(xí)。 后來,弟弟們實在是忍受不了,便聯(lián)合寫信至京城,聲討大哥只知高談闊論,卻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曾國藩收到了弟弟們的回信,想起自己以前的種種毛病,這才幡然醒悟。 于是他在日記中寫道:“恭讀朱批,以戒余之師心自用?!? 常常反思,時時自省,直到改掉這個毛病。 孟子說:“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人到中年,最大的自律就是克制自己好為人師的欲望。 智者知度,慧者慎言,越成熟的人,越懂得保持謙遜。 02 死要面子林語堂先生說過: “中國人的臉面,不但可以洗,可以刮,還可以爭,可以留,有時好像爭面子是人生的第一要義,甚至可以傾家蕩產(chǎn)而為之?!?/span> 人到中年,都有愛面子的時候。 但太愛面子,反而容易吃大虧。 即使是曾國藩這樣的人,也在這里栽過跟頭。 1864年湘軍攻克南京后,曾國藩在沒有確認(rèn)幼天王生死的情況下,就上奏說:“那偽幼主,大概是命喪亂軍之中了?!?/span> 與此同時,左宗棠卻獲得了偽幼主流竄到湖州一帶的情報。 為人耿直的左宗棠不懂得維護(hù)別人的面子,憤怒地指出曾國藩虛報軍情,并上奏指責(zé)曾國藩欺君罔上。 左宗棠此舉,相當(dāng)于是公然打了曾國藩的臉。 曾國藩平日里自認(rèn)為最講究忠信,現(xiàn)在居然有人指責(zé)他欺君,這讓他覺得丟了面子。 一氣之下,本就不占理的曾國藩,在沒有掌握任何證據(jù)的情況下,上奏為自己辯護(hù)。 左宗棠也不甘示弱,繼續(xù)上奏。 二人你來我往,爭得不可開交。 后來的事實證明,左宗棠是對的。 所幸當(dāng)時慈禧太后沒有深究,才讓曾國藩逃過一難。 這一場筆墨戰(zhàn)打下來,滿城皆知,曾、左兩人多年的友誼也因此毀于一旦。 可見,死要面子的人,都逃不開“活受罪”的命運。 為了面子,失了理智丟了體面,是最愚蠢的行為。 王陽明曾言:“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毀謗,不管人榮辱,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動,久久自然有得力處?!?/span> 人之所以活的累,是因為放不下架子,撕不開面子。 面子這東西,看輕它就輕,看重它就重。 人到中年,把面子放下,把日子過好,比什么都重要。 03 愛說大話《史記》上記載,孔子年輕時曾經(jīng)向老子請教做人的道理。 老子告訴孔子:“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span> 一個了不起的商人,深藏財貨,而外表看起來好象空無所有; 一個有修養(yǎng)的君子,內(nèi)藏道德,而外表看起來好像是愚蠢遲鈍。 什么意思呢? 就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平靜沉默,切忌驕傲自大,夸夸其談。 一個人說話不知節(jié)制,喜歡自吹自擂,很容易招惹禍端。 曾國藩以前,也和很多普通人一樣,喜歡說大話。 有一次曾國藩父親過生日,老鄉(xiāng)鄭小珊前來祝壽。 當(dāng)時的曾國藩剛?cè)牒擦衷?,有些得意忘形?/span> 就對前來祝壽的友鄭小珊夸夸其談,吹噓自己,大有揚眉吐氣的意思。 沒想到卻惹惱了鄭小珊,壽宴還未結(jié)束鄭小珊就憤怒離去。 事后曾國藩察覺到了自己的錯誤,懊悔不迭,此后他開始注意自己的言行。 咸豐十一年,曾國藩為教育手下人,寫了著名的“勸誡淺語”,其中第三條便為“禁大言以務(wù)實”。 他把這種行為準(zhǔn)則帶到了用人標(biāo)準(zhǔn)中。 等到有了子嗣,曾國藩便在家書里告誡自己的子孫后代:“立身以不妄語為本。” 人到中年,最忌的就是因輕浮和自滿而說出一些不恰當(dāng)?shù)脑挕?/span> 做人應(yīng)時刻謹(jǐn)記,不說大話假話和空話。 老子曰:“大巧若拙,大辯若訥?!?/span> 謹(jǐn)言慎行是態(tài)度,適當(dāng)沉默是修養(yǎng)。 真正聰明的人,守得住心,也管得住嘴。 04 油膩圓滑人到中年,極易陷入油膩世故的陷阱里。 被生活磨平棱角,被現(xiàn)實壓彎了腰,于是違心話脫口而出,違心事隨手就做。 但有句話說得好: “人到中年,知世故而不是世故,才是為人處世最高的境界?!?/span> “知世故”使得自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進(jìn)退有度,不因死板而顯得毫無生趣,也不因棱角過于鋒利而四處樹敵; “不世故”則讓自己在魚龍混雜的社會中恪守原則,不摒棄初心,不曲意迎合。 在曾國藩成為地方大吏后,最頭痛的就是如何處理下屬送禮的問題。 因為一旦升官,任何一位前來拜見的下屬,都不會空手而來,身處官場,片禮不沾是不可能的。 而且如此不近人情,也不利于他與下屬建立基本的情感聯(lián)系。 所以在實在拒絕不了的情況下,他會從下屬送來的禮物中挑一兩樣最便宜的。 這樣既維護(hù)了下屬的情面,也彰顯了自己的原則,讓上下級都好做人。 同治四年,容閎從美國采購機(jī)器回到中國后,第一個想拜訪的就是曾國藩。 兩年前他受曾國藩委托,攜六萬八千兩白銀出洋采購機(jī)器,開啟了洋務(wù)運動的序幕。 曾國藩知道,按中國官場慣例,容閎一定會向他送禮物。 所以曾國藩特意寫信給兒子曾紀(jì)澤說: “如果他給的是二十金以內(nèi)的禮物,那就收下,否則,就原封不動的退回。” 自始至終,曾國藩雖收受禮品,但是一直守住自己的底線。 《菜根譚》中有句話說: “勢利紛華,不近者為潔,近之而不染者尤潔; 近權(quán)勢名利,而不為之動心者更清高; 通計謀權(quán)術(shù),而不去使用則更可貴。 人到中年,總有一些原則需要堅持,總有一些事情不能妥協(xié)。 世俗也許很強(qiáng)大,世界也許在變化,每一種面對都不容易。 但無論如何,都別忘了自己的本心。 在這個浮躁喧囂的世界,一顆初心,勝過繁華萬千。 ▽ 中年,是人生的分水嶺。 人生下半場,只有管住嘴,守住心,保持謙遜的心態(tài),放下無用的面子, 我們的人生,才能越走越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