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前天參與了一個小問題:“一心中國夢,萬古下泉詩”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這兩句詩出自宋末元初詩人鄭之因的《德佑二年歲旦》:
這首詩的背后,有著不少令人唏噓的故事。一心中國夢,是表達自己的愛國之心,萬古下泉詩,有盼望明主之心。 一、詩歌簡析老街先簡單說一寫這首詩歌的含義,然后再說說背后的故事。讀者們可以再回頭讀這首詩,又會生出種種感慨。 1、力不勝于膽,逢人空淚垂。 我鄭之因有心報國,無力回天,只有逢人垂淚而已。 2、一心中國夢,萬古下泉詩。 一心想保全國土,擁護大宋,但是我所作的,卻只有吟誦千古流傳的詩經(jīng)《下泉》詩。 注意,這個下泉詩,是有著深刻寓意的,表示了對于皇帝以及皇帝所代表的大宋領(lǐng)導(dǎo)層的期盼。 3、日近望猶見,天高問豈知。 日、天,都隱喻皇帝,日近出自《世說新語》中的典故,晉明帝小時候有“舉目見日,不見長安”之說。 皇帝雖然離得近,但是皇帝在想什么誰也不知道。杜甫有詩云“天意高難問”。如今元兵已經(jīng)占據(jù)的南宋大半江山了,皇帝有什么謀劃嗎? 當(dāng)時宋恭帝趙?只有5歲而已,垂簾聽政的太皇太后謝道清66歲。手下的官員逃的逃,降的降,他們又有什么主意呢? 你問皇帝,皇帝又去問誰呢? 4、朝朝向南拜,愿睹漢旌旗 鄭之因生活在蘇州,他寫這首詩的時候是大年初一,蘇州剛剛淪陷。南宋都城在南方的臨安,因此詩中寫“向南拜”。 雖然詩人有“愿睹漢旌旗”的愿望,但是僅僅半個月后,謝太后帶領(lǐng)小皇帝跪在臨安城下,向元兵投降。 宋亡以后,鄭之因悲痛欲絕,連名字都改了。 二、德佑二年正月里的故事鄭之因?qū)戇@首詩的時候是德佑二年(1276年)歲旦, 另外還有個小注:時逆虜未犯行在。逆虜是指南侵的元兵,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 歲旦,即大年初一。在新年第一天,鄭之因?qū)懴铝诉@首詩,并說元兵沒有侵犯臨安。實際上,兩個月前,常州陷落,百姓被屠殺,很快蘇州的守將獻城投降。鄭之因已經(jīng)成了淪陷區(qū)的人。 《德佑二年歲旦》其實有兩首詩,另一首寫到:
恥見干戈里, 荒城梅又春。正是在元兵的鐵蹄之下,蘇州又迎來了一個新年。 大年初一過了不久,在正月18日這天,謝太后派人獻上降表和傳國玉璽,當(dāng)時的元兵首領(lǐng)是丞相伯顏,他要求與南宋的宰相面對面會談,結(jié)果嚇得宰相陳宜中拋棄了太后和年幼的皇帝,當(dāng)天夜里逃離了臨安。 在蒙古鐵騎已兵臨城下時,民族英雄文天祥義不容辭的擔(dān)任右丞相兼樞密使,出使敵營與伯顏談判,結(jié)果被扣留。 二月初五,宋恭帝宣布正式退位。元兵進駐了南宋都城臨安,延續(xù)了近320年的趙宋王朝正式結(jié)束。 三、一心中國夢明末崇禎十一年(1639年), 在鄭之因曾經(jīng)生活過的蘇州,發(fā)生了一件事。 承天寺的僧人疏通古井時,挖到一個鐵盒子。鐵盒內(nèi)有石灰,藏有一個銅盒,打開以后,是一本保存完好的書稿。上寫“大宋孤臣鄭思肖百拜封”,這本書就是鄭之因的文集名《心史》。 在宋亡以后,鄭之因年年不忘故國,改名為鄭思肖。宋朝皇帝姓趙,趙的繁體寫作“趙”,思肖即思趙也。 鄭思肖字憶翁,號所南,表示不忘故國,所以坐臥向南背北。 文天祥有詩云"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后來他的文集名為《指南錄》。鄭思肖號所南,與文天祥有異曲同工之處, 《心史》則是鄭思肖報國之心的寫照。 作為一個畫家,鄭思肖善畫墨蘭,但是他所畫的蘭花,無土無根,暗示國土的淪喪。 鄭之因最有名的一首詩,是這首《題畫菊》:
菊花可以枯萎,但是不會墜落,花之魂長留在枝頭。 記得麥克阿瑟曾經(jīng)有句名言:老兵不死,只會慢慢凋亡。一個建國只有200多年的國家名言真不少,只是這些梗都是咱們老祖宗早就玩剩下的。而且,外國人的大白話,哪里有我們這種優(yōu)美的意境呢? 四、萬古下泉詩 亡國皇帝的命運回頭再說說“萬古下泉詩”。詩經(jīng)中的《國風(fēng)·曹風(fēng)·下泉》詩云:
前三段寫當(dāng)前。寒涼的泉水在下面汩汩地流動,一叢叢狗尾草(艾蒿草、筮草)浸泡在寒泉中。夢中醒來,我長吁短嘆,深深懷念當(dāng)時繁華富庶的周國京城。 最后四句,寫故都的回憶。當(dāng)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黍苗生長多么繁茂,那時候國家強大昌明,四方諸侯都來朝見天子,賢德高貴的郇伯親切慰勞。 這首《下泉》通過今昔對比,表達了身處亂世之人的哀思。曹國臣子感傷周王室衰微,天下混亂,所以懷念周初安定的社會局面。 鄭之因用這個典故,表達了自己期待明主帶領(lǐng)南宋走出困境的愿望。但是大廈將傾,其實南宋一個老婦人和一個小皇帝所能做到的呢? 半個月后,臨安陷落。南宋雖亡,但漢家旌旗暫時未倒。陸秀夫、文天祥、張世杰以及逃跑的宰相陳宜中等人先后擁立益王趙昰、衛(wèi)王趙昺為帝,可惜10歲的端宗趙昰溺水而死,崖山之戰(zhàn)時,宋懷宗趙昺與陸秀夫蹈海而亡。 而那個在臨安城跪地投降的宋恭帝趙?卻被忽必烈善待,被加封瀛國公,開府儀同三司,還給許配了個元朝公主。 趙?19歲的時候,元世祖下詔,派遣他入吐蕃(西藏)學(xué)習(xí)梵書、西蕃字經(jīng)。元代高僧釋念常曾經(jīng)在《佛祖通載》中記載:
趙?入吐蕃后,竟然成為一代高僧,法號“合尊”。而且終其一生,再也沒有離開西藏 。 結(jié)束語1318年,鄭思肖臨終時囑其友唐東嶼為畫一牌位,曰:"大宋不忠不孝鄭思肖",語訖而卒,享年78歲。 五年以后,1323年5月,當(dāng)年那個5歲的小皇帝趙?也離世?!斗鹱鏆v代通載》中記載:“至治三年四月,賜瀛國公合尊死于河西,詔僧儒金書藏經(jīng)?!?/p> 據(jù)說他是因觸犯文字獄被元英宗賜死,享年52歲。那首因思念臨安而惹禍的詩寫道:
@老街味道 趙公遺愛虎頭城,直到張公續(xù)此聲,楊萬里詩中的趙公與張公是誰? #詩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