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炊煙升起,暮色罩大地,想問陣陣炊煙,你要去哪里?”不經(jīng)意間,又聽到鄧麗君當年的一首老歌《又見炊煙》,瞬間讓我回想起故鄉(xiāng),回想起故鄉(xiāng)那久違的點點炊煙。慢慢品味著,塵封的記憶里,故鄉(xiāng)的炊煙依舊氤氳升騰,裊繞不絕,那帶著煙熏味道的飯菜香也撲鼻而來。 記得兒時,特別喜歡吃用土灶大鍋燒火做的飯,喜歡聽一把一把的豆莢玉米桿棉花梗擁進灶膛里發(fā)出的“噼里啪啦”的聲響,喜歡燒火時看那紅紅的火苗舔著鍋底,映紅了臉頰,溫暖著冰凍的小手,更喜歡夕陽西下,暮靄低垂中,家家戶戶高低不一的煙囪里先后飄蕩起或青、或白、或黑的縷縷炊煙,似一條條飄帶,在屋頂上、瓦縫里、樹梢間躍動著,一派朦朧的景象,讓整個村莊平添了無比的魅力。這一刻,是鄉(xiāng)村最溫馨、最恬靜的時候。 一道簡單的炊煙,里面含著的不僅僅是濃郁的飯菜香,更多的則是在農(nóng)村生活長久積累的一份經(jīng)驗,這是城里人一輩子也不會擁有的財富。 在詩人眼里,炊煙是土屋瓦舍升起的云朵,是柴草灶火化成的幽魂,是古老村莊不絕的聲息。也有人把炊煙形象地比喻成村莊的頭發(fā),是種在屋頂上的精神的莊稼,而我說,炊煙是村莊的根。多少年來,村莊有了炊煙的映襯,便顯得愈加和諧安詳。一靜一動,靜的是沉寂斑駁的百年老屋,動的是裊裊升騰的炊煙和人畜忙碌的身影,繚繞著的是人間的悠閑與繁忙,彰顯的是村莊流傳萬古的靜穆與平和。 炊煙恣意舒展,潑墨寫意,不失為世間安暖幸福生活的點綴,與閑適的村居巧妙地組成了一幅農(nóng)耕文明的鄉(xiāng)風俚俗畫。村莊正是因為有了那一縷縷炊煙,才使原本寧靜平淡的空間多了一抹色彩、一絲動感、一縷鄉(xiāng)情。相比如今的農(nóng)村,早已植入了城市的因子,也都電氣化了,隨便找一戶人家,燃氣灶、電飯鍋、電磁爐,比比皆是,而少見了夕陽西下時裊裊升起的炊煙,炊煙彌漫的暮靄中再也聽不到母親們那悠長的“老大--,小二--,快回家來吃飯!”的聲聲喚歸,鄉(xiāng)村的美也少了“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的詩情畫意。 至今我仍有不解,過去為何用柴火燒的飯、煮的粥,吃到嘴里會有淡淡的甜香;用柴火炒的菜,哪怕是園子里極其普通的菜蔬,吃在嘴里也有不同尋常的味道,這是星級廚師都燒不出來的味道?;蛟S這柴火本身就是一味調(diào)料吧,既可以養(yǎng)身,又可以養(yǎng)心。想那裊裊升起的炊煙如同鄉(xiāng)間小路牧歸的老牛,默默耕耘在黃土地上,靜靜守候著村莊,它們就像絲瓜秧子扁豆架一樣,也只屬于農(nóng)家小院里的籬笆矮墻。 炊煙起處是故鄉(xiāng)。炊煙,盡管四季不同,三餐有別,但如詩似畫,脫俗超凡,是鄉(xiāng)愁濃濃的風向標。因為在那縷縷炊煙下,有個叫“家”的地方,會一直在等你。 n |
|
來自: XUTINGHAO > 《故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