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戰(zhàn)爭,就會有死亡,就會有俘虜,就會有背叛。 此背叛,有兩層意思。 一層,是軍人自身的背叛。 在北越的戰(zhàn)俘營里,承受著鉸鏈戰(zhàn)術——犯人跪在地上,雙腿捆綁在一起,雙臂也被用力別在后背,胳膊肘緊挨著。審訊人員把囚犯的雙臂用另一根繩子拴住,再把它不斷往上抬高,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受刑者的肩關節(jié)脫臼……血液流通不暢,四肢麻木,肌肉和韌帶撕裂的疼痛還是讓人難以忍受。當繩子被去掉,血液重新開始流通,隨著四肢恢復感覺,痛苦更是撕心裂肺——很多反映當時情形的文章,是如此描繪的——的美軍戰(zhàn)俘們,在肉體的折磨之外,還被當成宣傳的工具,被逼迫著寫下悔過書。內容,想來是我們不該來越南,不該幫著南越打北越之類吧。對他們而言,這些悔過書,意味著對自身及國家的背叛。幫助敵人宣傳——哪怕是被迫的——都不應該。 然則,他們也并非沒有斗爭。上面這幅刊登在《生活》雜志上的照片的主人公,海軍少尉保羅·加蘭蒂,在“配合”越南人拍的宣傳品里,其兩個中指朝下豎著——豎中指,我們知道,那是在表示輕蔑。可笑,越南人卻未能看出來。 待到1973年3月29日,美軍的戰(zhàn)俘們,終于都能回家了。 下面這幅照片,是空軍中校羅伯特·L·斯特姆與家人團聚的情形。1967年,他33歲,駕駛的戰(zhàn)機,被北越炮火擊落、自己被俘虜。然對美方而言,他失蹤,生死不明。 六年時間里,他在被俘虜們戲稱“河內希爾頓”的火爐監(jiān)獄度過?!敖洑v過槍傷、虐待、疾病、饑餓和絕望 ”,至于有沒有背叛自己和國家,不知道。但他的妻子,卻背叛了她——這是軍人們面臨的第二層面的背叛。 這張獲得普利策獎的照片,被命名為“爆發(fā)的喜悅”,之后登上美國各大報刊。 確實,光從畫面上而言,喜悅,是不言而喻的。四個孩子與他們的母親,都以抑制不住的熱情,奔向他們的父親和丈夫。這個他們以為再也見不到卻天天祈禱他還活著的男人,此刻,穿著整齊的軍裝,活生生地站在他們面前——戰(zhàn)爭結束了。數(shù)萬人再也回不來,只成為墻上鐫刻著的名字——回來的人,都是幸運的,他們的歸來,都是值得高興的。 這張照片,作為那個時代的代表作,永遠定格了。但對于照片主人公們的個體命運,卻無法展示。 妻子確實是興奮的,但在羅伯特·L·斯特姆回家之前三天,有牧師捎給他一封妻子寫的絕交信。 中國古詩里有寫,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還寫,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中國女人的夢里,裝著的,都是自己遠在邊疆的丈夫——然而,羅伯特·L·斯特姆的妻子,卻已是別人的人了。 不到一年,他們離婚。之后,妻子與別人結婚。他亦再婚,再離婚…… 他們的子女家里,都掛著那張著名的團聚照片,唯有他自己,不忍直視。 如果沒有戰(zhàn)爭,如果沒有六年的感情空檔,他們會否白頭偕老呢?其它也難說。但不得不承認,是戰(zhàn)爭,改變了太多事情。將很多美好生活,殘忍地炸碎——或許,以此而言,那些戰(zhàn)死者,反而是幸運的。他們不必再遭受痛苦,永遠活在親人心中;他們的名字,刻在紀念碑里,為人們所銘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