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七歲的孩子能寫出怎樣的詩呢?現(xiàn)在的孩子小赫赫不知道,但是在古代,七歲的孩子真的是不敢低估。家住義烏縣城北的駱賓王,在他七歲時,就以一首現(xiàn)在無人不知的《詠鵝》驚詫了眾人,一句: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是多么的形象??!同樣是七歲的年齡,深受唐玄宗喜愛的繆氏子(姓繆的孩子)就用一首經(jīng)世濟(jì)民情懷的《賦新月》入選《全唐詩》: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掛在碧霄邊。時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團(tuán)圓照滿天。另外杜甫、王勃、張九齡、韋溫的大名也早在七歲時響徹文壇。 難道神童詩人只能在唐朝,宋朝表示不服! 第一個站出來的就是黃庭堅。他帶著他的七歲作品《牧童詩》來了,其中的諷刺意味十足,手法老練、思考深度之深,實在不像是出自一位七歲的小孩之手。 騎牛遠(yuǎn)遠(yuǎn)過前村,吹笛風(fēng)斜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jī)關(guān)用盡不如君。 一個七歲的孩子竟然已經(jīng)將人生看透,在詩中進(jìn)展自己對人生的思考,似是一位年近古稀的老者對自己的孫輩所作的一番教導(dǎo):名利對于一個人來說都是虛無縹緲的,切不可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追名逐利上,而是要用最平和真實的心態(tài)面對最真實的自己,否則最后只會是一場空。古代極早的開始傳統(tǒng)教育,使得很多人在很小的時候就能寫出絕美的詩篇,但是像黃庭堅少年時就可以用上帝視角,在道德的最高處俯視蕓蕓眾生,寫出如此深刻的詩句卻少之又少。少年成名的黃庭堅在后期的發(fā)展中得到老師蘇軾的真?zhèn)?,其文風(fēng)更像一枚針,瞬間就能刺穿人們心中最為軟弱、社會上最為真實的一面。晚年的組詩《雜詩七首》,就寫得既生動又深刻。其中,開篇第一首就是七首詩中最具哲理的: 此身天地一蘧(qu2)廬,世事消磨綠鬢疏。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華發(fā)已生,歲月蹉跎 第一句就直抒胸臆,深刻至極:天地就像是一間屋子,而人就生活在其中。每個人都被人生間的瑣事所煩惱,這些煩惱讓烏絲變白發(fā),年輕時不懂的道理,到了老了才明白怎么回事!可是已經(jīng)晚矣!一切都來不及了。前兩句的深刻思考,可以說先是從思考中拋出了一個疑問,究竟是什么道理讓人如此后悔呢?此句作為開頭,突出了作者的思想境界之高,晚年的黃庭堅回想自己的一生華發(fā)已生,但是仍舊壯志未酬,在歲月蹉跎中不得志,但是也只有無奈的感慨。似乎他想起了自己在少年時發(fā)出的多少長安名利客,機(jī)關(guān)用盡不如君豪言壯語般這樣的感嘆。 及早從幻想中醒來,認(rèn)清自己三四句“真得鹿”與“夢為魚”分別是兩個典故。前者是引用《列子集釋·周穆王篇》中蕉鹿夢的故事,后者出自《莊子·大宗師》的且汝夢為鳥而厲乎天,夢為魚而沒于淵?!爱吘箮兹苏娴寐埂?,人生在世,很多人在追求著權(quán)勢富貴,有幾個人真正想過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呢?追求權(quán)力富貴的人真的就很幸福嗎?他們以為自己是一條無拘無束的魚,卻不知道自己只不過是無端忙碌而已,最后仍舊是一無所有,所有的過往全部都是虛幻。 黃庭堅的這首詩寫得通俗易懂,其中沒有什么佶屈聱牙的詞匯與典故,開頭就直抒胸臆表達(dá)了自己對于人生的看法,其后再用兩個典故說明了這個世界上人們的“幻想”,他想用這樣直接的語言告誡人們這個世界最真實的一面——早日從爭名奪利的幻影中走出,面對最為真實的自己,只有這樣才能保住內(nèi)心最純真的一面,而不至于到最后一無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