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宣傳保定,讓更多人了解古城的歷史文化,我制作了一期《名片上的保定老街道》美篇,發(fā)表后,得到了朋友們的好評,應大家的要求 ,已將第二期制作完成,現分享給大家。本期文字摘自保定《地名資料匯編》,老照片選自《保定古城舊影》,對這兩部書的所有工作人員和參與者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謝! 谷國慶 2020年4月5日 史家故址庵北段南向視景 名片地址: 史家故址庵21號 史家故址庵 南北走向,南至興華路,北至裕華西路,支路與唐家胡同相通,路長392米。寬4米。此街西胡同路北,曾有一座明代史某建的白衣庵,庵毀后,曾稱史家故址庵和史家修、釋家庵、西白衣庵等名。1969年改為史家街。1981年,復名史家故址庵。 清末民初的中新街西河沿,是護城河入蓮池的河道。 名片地址: 中新街30號 中心街 東西走向,東至永華中路,西至唐家胡同,路長278米寬,3.5米。 此地原有流入古蓮池的一條人工河,位于蓮池西側,故名西河沿,丁家富胡同并入該街。1950年河道被填平,改為中新街。 體育場街中段東向視景,原稱三皇廟街,成L型,右側為淮軍公所 名片地址: 體育場街51號 體育場街 東西走向,西至環(huán)城西路,東至唐家胡同,路長234米,寬3.5米。此街西端原有三皇廟,故稱三黃皇廟街。原稱三皇廟牌樓。1956年與周家胡同合并,因西端為保定市體育場,故名體育場街。 該街西端北側原為棗樹院,光緒年間晚期,改建為慈善機關的養(yǎng)濟院,俗稱“瞎子大院” 荷包營南口向北視景 名片地址: 荷包營3號 荷包營胡同 該胡同的走向為由東向西折向南呈不規(guī)則街道,東至唐家胡同,南至體育場街,路長170米寬1.5~3.7米。 此地原有一條人工河(后被填平),河與胡同的走向構成荷包形,顧得名荷包營。 東升街南段北向視景 名片地址:東升街88號 東升街 南北走向,南起東大街,北至輔譽街,東至環(huán)城東路,西至輔譽街,路長677米寬,2.5~3米。駐有保定市酒廠宿舍。宋朝于該街北端修建東岳廟,故此街名東岳街 1928年改為東耀街;建國后改名東升街。 該街中段兩側原為大河坑,故有四水(死水)不流之一的東岳廟坑之稱。支撐。河坑早已填平,現已建起居民宿舍。 石柱街西口東向視景 名片地址: 石柱街20號 石柱街 東西走向,東起環(huán)城東路,西至中華路,路長247米,寬3~5米。該街有一大型石柱(柱上刻著“泰山石敢當”字跡),得名石柱街。 原來僅有中華路至東升街之間的一小段東西走向的街道,后來向東延伸到環(huán)城東路。東部南側原為大河坑,即保定名勝似名勝中四水不流之一的東岳廟坑。已填平建成居民住宅。 輔育街東西街西口東向視景 名片地址: 輔譽街39號 輔譽街 北至環(huán)城北路,南至東升街,西至中華路,東至東升街,路長245米,寬4米。西段駐有中華路小學(原府獄和府司獄、保定刑廳駐地)。因明代此地設有保定府獄,故稱府獄街民國17年雅化地名時,改為輔譽街。 秀水胡同東西巷中段向西視景 名片地址:秀水胡同50號 秀水胡同 南北走向,北起市府前街,南至西大街,西至永華北路,路長327米寬,2.5至3米。駐有市文聯(lián)、市政協(xié)下屬的民主黨派、第二食品廠(稻香村食品廠)等單位。 該胡同北段路西,解放前駐有郵政局、電報局、路東為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司令官宋煥章祠堂(原財政局),49號為日偽時期的蚨(fu)興銀號,另有天昌銀號和義恒昌銀號(原財政局對門)。 相傳此街原為在清代嘉慶年間,住有丁、甲兩大家,曾稱丁賈胡同。同治九年(1870年)以前,此胡同原有臭水溝,故名臭水胡同。同治十年(1871年)城區(qū)建下水道,使胡同面貌改,改觀改名為秀水胡同。 帥府胡同南端北向視景 名片地址:帥府胡同20號 帥府胡同 南北走向,南偏西,北偏東,南起西大街,北至雙彩街,路長226米,寬三米。駐有紅旗針織廠和武裝部。 元代,此胡同東側設有張柔元帥府,故名帥府胡同。清代為前營游擊署故址,清末設法政學堂;1967年,將此胡同改名為大眾胡同,1981年8月又改為帥府胡同。 和平里街 名片地址:和平里街2號辦公樓 和平里街 呈不規(guī)則形,南至達五道廟,北至環(huán)城北路,東至永華北路,路長,434米,寬3.5米,其中一段寬為2米。建國前此處原為菜園,系貧民區(qū)居住區(qū)。因位于北城墻附近,故稱北菜園。建國初期建成新居民區(qū),1952年改為和平里街。駐有和平里糧店、和平里副食店。 1937年“七·七”事變前,該街寸蹺會負有盛名。 棗兒胡同由北大街口西向視景 名片地址:棗兒胡同 棗兒胡同 東西走向,西偏北,東偏南,東起北大街,西通新北街,另有南北的支線,通往梁家胡同。路長261米,寬2米。 該胡同兩頭窄,中間寬。形狀似棗,故名棗兒胡同。西段原東西走向的胡同稱大棗兒胡同,東段稱小棗胡同,南北支線稱北早胡同。 永華北路中段路西 名片地址:永華北路37號 永華北路 南北走向,南起西大街,北至環(huán)城北路,路長719米,寬12米。駐有北市區(qū)工商局管理分局、永華北路小學、北市區(qū)醫(yī)院第五診所、市儀表廠等單位。 清代此路南端叫皂君廟,中段叫邢家牌樓,北段叫大夫第和大五道廟后街;1928年后,該路易名為民生北街;1938年改為新民北街;1946年改為中山北街,建國初期調直加寬。與永華南路(永華中路)相對,名為永華北路。 城隍廟街南段南向視景 城隍廟街12號 南北走向,南起西大街,北至是招待處,路長354米,寬9米。歷來為繁華的商業(yè)街,駐有市政招待處(原為城隍廟街市場)、百貨商店、鏡箱門市部、副食品商店、土產門市部等單位。 元太祖22年公元(1227年)在此建城隍廟,故名城隍廟街。該街北段路西,有清代建的七賢祠(原為五賢祠)。中段路東原有基督教長老會教堂一所 曾附設教會小學。 1969年改為光明街,1981年8月復名城隍廟街。 敖山胡同南口北向視景 名片地址:敖山胡同21號 敖山胡同 南北走向,呈不規(guī)則形,北偏東,南偏西。南起雙彩街,北至法院東街,路長140米,寬2米。 該胡同南口西側原有廒神廟,故名廒神廟胡同。神與山發(fā)聲近似又以敖代廒字,俗稱敖山廟胡同,1969年改為紅光胡同,1981年又改為敖山胡同。 民國年間的西關大街 名片地址: 西關大街52號 西關大街 東西走向,西偏南,西起京廣鐵路,東至環(huán)城西路,路長957米,寬8.8米~12米。駐有市五金公司、五金電料、百貨、食品等商業(yè)門市部和建華路派出所、郊區(qū)供銷社、市工商局、光華路小學、西關派出所等單位。 歷代該接稱西關大街。解放前是通往火車站的交通要道,為繁華的商業(yè)區(qū)。該街東段路北西關派出所駐地,原為康熙年間直隸巡撫于成龍建的祠堂;路南(十字東街)為乾隆年間音樂王錦建樓而造成冤獄,得名王家樓;中段路南是育德中學北門;西段南側(原新開路一段)日偽時期著有日本神社。1946年東段稱復興路;西段稱新開路(民國七年曹錕主持開辟始稱)。1956年改名光華路東街和光華路西街。1981年將光華路東街和西街合并,更名為西關大街。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南關大街 名片地址: 南關大街 南關大街 南北走向,北至天水橋,南至三豐中路,路長552米,寬6米。駐有市五金公司批發(fā)部、市大百貨批發(fā)部、市第二印刷廠、畜產品收購站、南關小學和百貨、副食門市部等。 此街位于保定舊城的南關,得名南關大街。原為商業(yè)街道,解放前有和興隆、懷德厚雜貨鋪(現為副食、菜店)、救火會(現為南關派出所)。曾名南關。 “七·七”事變前,該街原分一、二、三街,統(tǒng)稱南關大街,解放后,又將德善里、楊家胡同、潘家胡同、張家胡同并入此街。 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北關大街 名片地址: 北關大街 北關大街 南北走向,南起環(huán)城北路,北至五四東路,路長630米,寬3米。北關生產大隊本街駐中部西側,還駐有北關旅館、北關糧店等單位。為市民、農民雜居區(qū)。 宋代建保州城時,始有此街,因為于舊城北門之外,故名北關大街。 雙彩街東端西向視景 名片地址:雙彩街39號 雙彩街 東西走向,東起永華北路,西至環(huán)城西路,路長424米,寬5米。駐有郊區(qū)公安局,和平里派出所等。 清代早期,此街東段路南建有雙財五道廟,故稱雙財五道廟街。民國初年,改為雙彩五道廟街。該街由雙財五道廟、箭道口、法院南街、伏魔庵合并而成。1967年改稱紅光街。1981年8月,改為雙彩街。 該街東段路北,原為清代的府經廳、前營馬棚(后為前營游府),西端建有伏魔庵(現無存)。 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新華路 名片地址:新華路13號 新華路 西偏北,東偏南,東起新華橋,西至火車站,路長686米,寬15米。駐有地區(qū)行署招待處和一、二、三招待所,還有中國人民銀行新華路辦事處、育紅中學(今育德中學)、保定日報社保定地區(qū)基建委、建材局、建委設計處、車站食堂、鐵路工務段、車務段等單位。 此路建于建國初期,故名新華路。 地區(qū)行署第二招代所駐地原為育德中學,第一招待所后院為育德工廠故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