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九型課上有學(xué)員問項羽和劉邦的性格型號,我說要了解他們,你要去讀《史記.高祖本紀(jì)》,雖然我自己看到“大破漢軍,多殺士卒,睢水為之不流”處,掩卷長嘆而不能讀--想象一下那個場面:風(fēng)雨如晦的戰(zhàn)場,死難的士兵鮮血染紅了整條河流,尸體已經(jīng)堆積得把河水都一度堵塞......一將功成萬骨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烏江有渡孤不上”,片尾霸王慨然一句長嘆,我竟?jié)窳搜劢恰?/span> 英雄末路,跟隨他的八千子弟兵俱散盡,虞姬抽取霸王腰間寶劍輾轉(zhuǎn)自刎君前,連胯下愛駒烏騅馬亦不肯偷生,投烏江自盡......忽然明白了千年之下,人們緣何至今思項羽?戲臺上唱念做打,人們用各種方式在不同年代懷念這個悲劇人物。 兵丁們悄聲議論這個“大王”聽信韓信派出的李左車詐降獻計導(dǎo)致孤軍深入而困陷十面埋伏,大家不再對這個老大有信心,而他身邊最親近的只有一人一馬:虞姬和烏騅,這里有一種深深的孤獨,身為霸王,他沒有朋友,沒有同盟,他所有的真情都傾瀉在多年相隨的女人和愛馬身上,豈不注定失敗和悲劇的結(jié)局! 可是霸王的悲劇性結(jié)局里有一種美,孤獨又決絕,熱烈又凄涼,他不具備那種可以忍辱負(fù)重的堅韌沉潛,也沒有運籌帷幄的睿智淡定,更多時候缺少納諫的智商和胸懷,他聞譏而怒,遇挫而沮,他有點像眾神之王,因為沒有天敵而無需擁有智謀和心機,他天真爛漫,怒便惱,樂便笑,像哪吒和孫悟空的混合版,卻又多了一份碧血丹心和俠骨柔腸,這讓他有一種讓人著迷的個人魅力,他其實不屬于成人的世界,最懂他的莫過于情人和馬,他是游吟詩人所唱的那種“世間的天堂就在那馬背上和女人的胸膛上”的英雄,而作為霸王,他和美麗聰慧的虞姬,高大堅毅的烏騅馬定格為一副永不褪色的畫面,這畫面里有力量,繾綣,真情,忠誠,還有默契,壯烈,那種上古時代“山無陵,冬雷震震夏雨雪,乃敢與君絕”的簡單之美,唯其簡單,所以經(jīng)典,綿延千年不息,終究“意難平”,他問虞姬“奈若何?”,他讓我們想起人世種種無奈,想起我們一生中經(jīng)歷千辛萬苦卻依然面臨夢想破碎,無法保護畢生所愛的最深的無力和無助,他絕對不是“兵氣消為日月光”,東山再起終成霸業(yè)的那種人物,他不是那個“君子報仇十年不晚”臥薪嘗膽的勾踐,世間太多怯懦和猥瑣,也太多隱忍和背叛,而他是年輕驕傲的英雄,快意恩仇“不肯”過江東的英雄,讓別人去卷土重來吧,他要做“不肯”的那一個,烏江邊就是最好的歸宿,他是自己的王,不需要時光的加持...... 第一次在電影院看完整的京劇版《霸王別姬》,這種古老的藝術(shù)美得炫目,精美尊貴的服裝,水墨畫般優(yōu)美的背景,雨點般密集的鑼鼓和慷慨悠揚如泣如訴的京胡,響遏行云又鶯聲燕語的唱腔念白,尤其是虞姬帳外默然漫步和含悲尊前舞劍,十指如蘭花曼妙,霸王唱到“虞兮虞兮奈若何”時帶著孩子般的哽咽,都讓人凄然動容。我們要現(xiàn)代化,可是不能以失去文化作為代價,一部京劇,盡展古老文化之美。記得有人感慨,如今的人們眼睛耳朵不富貴,來欣賞一部好的京劇吧,這里面有真正的富貴。 不足處,個人覺得體現(xiàn)3d的地方無非就是有幾處刀槍劍戟直接刺到眼前,可是這種體驗對于大多數(shù)已經(jīng)看慣3d大片的觀眾來說其實不太為影片增色,飾演虞姬的演員扮相和唱腔武功都好,就是眼神變化太少,幾乎是毫無變化,如同雕塑,有幾處拭淚的動作也如出一轍,讓人感覺缺乏新意,其實每一次流淚都是情感的加強, “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wěn),我這里出帳外且散愁情。 這一段唱詞,從最初的帳外賞月到最后與霸王刎別,中間有不下4次拭淚,每次動作都一模一樣,沒有呈現(xiàn)一個遞進的效果,這也是京劇等傳統(tǒng)藝術(shù)有時為人所詬病的“程式化”,感覺演員就是在老老實實把戲演對,卻沒有更多思考如何讓這個人物通過自己的演繹而“活起來”,成為“這一個”虞姬。 片尾出字幕的時候有自發(fā)的掌聲響起,雖然知道演員們不可能聽到,可是這依舊表達了觀眾的認(rèn)可,燈亮了,在這個周末早晨影院的“中老年場”,我看到前排一片白頭,是的,觀影者以老人居多,也許,他們比我更有發(fā)言權(quán)。 謝謝導(dǎo)演和演員,我覺得花錢買票看這部電影,值得。 附: 《夏日絕句》 南宋.李清照 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2015.5.9三山于上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