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細胞學檢查(TCT)為宮頸病變首選的初篩方法,也是對宮頸癌篩查最為有效的方法,如果大范圍、規(guī)范地開展TCT,并隨之科學規(guī)范地診斷、處理、隨診,可以顯著地降低宮頸癌的發(fā)生率和死亡率。作為病理科醫(yī)師,宮頸細胞學的診斷學習必不可少。今天,我們來一起認識正常的宮頸細胞,請大家拿好自己心愛的小板凳,認認真真地一起吃瓜~ 無上皮內病變或惡性病變 正常細胞成分包含: 鱗狀細胞、子宮頸細胞、子宮內膜細胞、子宮下段細胞; 非腫瘤細胞變化 : 鱗狀上皮化生、角化性改變、輸卵管化生、萎縮、妊娠相關的變化; 與反應性相關的細胞改變:炎癥、淋巴細胞(淋巴濾泡)性宮頸炎、放療相關改變、宮內節(jié)育器(IUD); 腺細胞存在于子宮切除樣本; 生物性病原體:陰道滴蟲、真菌,形態(tài)學上符合念珠菌屬、菌群變化,提示細菌性陰道病、細菌,形態(tài)學上符合放線菌屬、細胞變化,符合單純皰疹病毒感染、細胞變化,符合巨細胞病毒感染。
下面我們來著重介紹幾項工作中需重點掌握的宮頸正常細胞形態(tài): 表層細胞 表層細胞來自于子宮頸鱗狀上皮的最外層,通常出現(xiàn)在月經(jīng)的增殖期和某些刺激因素的作用下。細胞核高度濃縮(固縮),核的橫截面積為10-15μm2。細胞質豐富并嗜酸性。在細胞質中可以找到角質透明顆粒,這反映其合成高分子角蛋白。(圖1-3) 圖1:表層鱗狀細胞和中層鱗狀細胞混合。表層鱗狀細胞具有較小的固縮核。在兩種細胞的胞質中可見淺棕色糖原。(×10倍) 圖2:表層鱗狀細胞與中層鱗狀細胞混合。(×20倍) 圖3:高倍鏡下表層鱗狀細胞的特性:多邊形的細胞輪廓,細胞質內角質透明顆粒,約10μm2固縮核,并且致密核心是不透光的。 中層細胞 通常存在于鱗狀上皮的中間層中。在分泌期,子宮頸上皮的中層及表層由該類型細胞構成,在妊娠和使用促孕劑時尤為突出。細胞核比表層細胞大,橫截面面積大約35μm2,并可顯示細顆粒狀染色質。細胞核通常較長并有縱向細長的核溝。子宮頸細胞學中,中層細胞核的大小作為判斷其他細胞異常的基本參考。月經(jīng)周期下半期可出現(xiàn)中層細胞的裸核,通常繼發(fā)于細菌性細胞溶解。(圖4-8) 圖4:表層鱗狀細胞和中層鱗狀細胞混合。(×10倍) 圖5:表層鱗狀細胞和中層鱗狀細胞混合。(×20倍) 圖8 圖6-8:表層鱗狀細胞和中層鱗狀細胞混合。一個典型的中層細胞呈多邊形細胞輪廓。細胞核具有細顆粒狀染色質和一個縱向的核溝。中層細胞核橫截面積約為35μm2,其大小作為判斷其他細胞異常的基本參考。中層細胞的染色質比表層細胞疏松,可透光。(×40倍) 基底旁層細胞 類似未成熟鱗狀化生細胞,基底旁層細胞是子宮頸細胞學檢查樣本中最不成熟的細胞。它們通常不存在于激素刺激成熟的上皮細胞樣本中。因為它們位于子宮頸細胞深層,通常不會出現(xiàn)在絕經(jīng)前婦女的子宮頸細胞學標本中。在沒有激素的刺激時,因萎縮而相對變薄的上皮主要由這類細胞組成。在絕經(jīng)或產后狀態(tài),基底旁層細胞可能占主導地位。其細胞核比中層細胞大,面積50μm2;胞質面積較小,核質比比中層或表層細胞更高;胞質更濃厚。 圖9:基底旁層細胞:具有典型的橢圓形細胞核和細膩的染色質,核的橫截面積約為50μm2。細胞質相對于中層細胞更濃厚,因為中層細胞的細胞質在核旁變平,而在基底旁層細胞,細胞質在核旁被堆積。 子宮頸腺細胞的細胞核的大小是可變的,平均為50μm2,它比中層鱗狀細胞略大,該核顯示了細小顆粒狀、分布均勻的染色質和小核仁。胞質有許多空泡或顆粒,細胞核有一定的極性,一般位于細胞的一端,粘液出現(xiàn)在相對一端。細胞形態(tài)根據(jù)細胞排列的方式有所不同:從側面看時,呈「柵欄」樣,而從表面看時,呈經(jīng)典的「蜂巢」結構。(圖10-12) 圖10:子宮頸管腺細胞:從表面看時呈現(xiàn)典型的「蜂窩」狀排列,從側面看時呈現(xiàn)「柵欄」狀。子宮頸管腺細胞有正常的核極性,粘液出現(xiàn)在相對一端。(×40倍) 圖12:子宮頸管腺細胞。(×40倍) 好啦,今天的介紹就到這里了,小伙伴們,你們認識它們了嗎? 參考文獻: 《子宮頸細胞學Bethesda報告系統(tǒng)》 好書推薦:
歡迎個人形式轉發(fā),謝絕媒體、網(wǎng)站等未經(jīng)允許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如需轉載請?zhí)崆奥?lián)系本公眾號,并在文首注明「來源:衡道病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