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衡道丨干貨】乳腺常見乳頭狀病變小結(上)

 CandyMint 2020-11-05


不信的話,我們用「連連看」的方法,來了解一下新版乳腺WHO分類中乳頭狀腫瘤部分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如下圖所示。

備注:除列表中的病變外,大汗腺化生、普通型導管增生也可能出現(xiàn)乳頭狀結構,但病理報告中并不使用術語「乳頭狀/Papillary」,原因是避免臨床混淆。

接下來我們結合新舊兩版內容,將乳腺的乳頭狀病變做一個簡要匯總。


病變各論

1、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Intraductal papilloma)

疾病概述:

  • 是一種良性乳腺病變,發(fā)生于中央(單發(fā))或周圍(多發(fā))導管內,由乳頭狀突起和纖維血管軸心組成,被覆上皮和肌上皮細胞;

  • 中央型起源于大導管;

  • 周圍型起源于終末導管小葉單元。

腫瘤分類:

  • 導管內乳頭狀瘤 8503/0;

  • 導管內乳頭狀瘤伴不典型增生 8503/0;

  • 導管內乳頭狀瘤伴導管原位癌 8503/2;

  • 導管內乳頭狀瘤伴小葉原位癌 8520/2。

診斷要點:

臨床:

  • 占乳腺良性腫瘤約5.3%;

  • 好發(fā)年齡30-50歲;

  • 多位于乳頭附近,或隱匿在周圍;

  • 中央型最常見乳頭溢液;

  • 良性腫瘤,預后良好。

病理:

  • 中央型位于擴張導管內,直徑2mm-5cm;

  • 周圍型常隱匿存在;

  • 腫瘤所在區(qū)域的導管常擴張;

  • 腫瘤呈指狀、乳頭狀排列,含纖維血管軸心;

  • 突起或乳頭表面襯覆上皮和肌上皮兩層細胞;

  • 上皮細胞由一層立方到柱狀細胞組成;

  • 上皮細胞異型性小;

  • 核分裂像罕見;

  • 肌上皮細胞總是存在(可能表現(xiàn)不明顯)。

免疫:

  • 乳頭區(qū)域和腫瘤周圍均存在肌上皮;

  • CK5/6通常斑片狀+。

圖1: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腫瘤呈指狀或乳頭狀生長,中央可見纖維血管軸心,乳頭表面襯覆兩層細胞,包括靠近軸心的肌上皮細胞(胞漿略透明)以及遠離軸心的管腔上皮。

特殊改變:

  • 上皮細胞特殊改變:

    ①常發(fā)生大汗腺化生或鱗狀細胞化生;

    ②少數(shù)發(fā)生黏液性、透明細胞或皮脂腺化生;

    ③可發(fā)生局灶UDH(最常見上皮增生形式);

    ④可發(fā)生局灶ADH或DCIS;

    ⑤可能伴有不典型小葉增生和小葉原位癌。

  • 肌上皮細胞特殊改變:

    ①肌上皮細胞可能不明顯;

    ②肌上皮細胞可能顯著增生,填充乳頭間隙。

  • 腫瘤間質特殊改變:

    ①常見纖維化,上皮可陷入間質內,似浸潤癌;

    ②纖維化明顯時包裹上皮巢,稱硬化性乳頭狀瘤;

    ③穿刺部位或蒂扭轉時可繼發(fā)出血或梗死。

圖2:導管內乳頭狀瘤伴大汗腺化生,胞漿豐富嗜酸性。

圖3:導管內乳頭狀瘤伴UDH和肌上皮增生,導管內上皮細胞再生,排列雜亂,右上角可見較多增生的肌上皮細胞,呈梭形,填充在上皮空隙周圍。(圖片來自參考文獻1)

乳頭狀瘤伴局灶ADH或DCIS診斷要點:

①局灶出現(xiàn)結構和細胞單一的細胞群;

②通常具有低級別細胞核;

③上皮細胞高分子角蛋白缺失;

④上皮細胞ER彌漫陽性;

⑤肌上皮細胞缺失或不存在;

細胞巢<3mm,診斷乳頭狀瘤伴ADH;

細胞巢≧3mm,診斷乳頭狀瘤伴DCIS;

⑧當出現(xiàn)中/高級別細胞核,無論范圍,均診斷乳頭狀瘤伴DCIS。

圖4:導管內乳頭狀瘤伴DCIS,左側是導管內乳頭狀瘤,右側出現(xiàn)細胞單一的細胞群,內部具有明顯篩孔結構,符合低級別DCIS形態(tài)。(圖片來自參考文獻1)

2、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癌(Intraductal papillary carcinoma)

疾病概述:

  • 別稱1:乳頭狀DCIS (Papillary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 別稱2:DCIS,乳頭狀型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papillary);

  • 是DCIS的一種形態(tài)亞型,由指狀、乳頭狀突起伴纖維血管軸心組成,襯覆腫瘤性導管上皮,但無肌上皮細胞,位于中央或周圍導管內,周圍導管保留肌上皮;

  • 與DCIS遺傳改變相同,但結構模式不同。

診斷要點:

臨床:

  • 約占DCIS的3%;

  • 好發(fā)于絕經(jīng)后女性;

  • 常位于乳腺中央,可形成腫塊;

  • 乳頭溢液或出血;

  • 90%的病變是低級別的;

  • 預后與DCIS相似。

病理:

  • 平均直徑約2cm;

  • 腫瘤所在區(qū)域的導管常擴張;

  • 腫瘤呈乳頭狀、篩狀或實性排列(結構較復雜);

  • 含纖維血管軸心;

  • 乳頭表面襯覆單一細胞;

  • 乳頭結構缺乏肌上皮;

  • 周圍導管的上皮-間質界面保留肌上皮;

  • 上皮細胞核增大、深染(通常低-中級別核);

  • 上皮細胞核分裂像可見;

  • 腫瘤周圍導管常增生活躍;

  • 腫瘤上皮相對缺乏大汗腺化生;

  • 腫瘤間質常缺乏或稀少;

  • 粉刺樣壞死少見;

  • 通常不伴良性導管內乳頭狀瘤。

免疫:

  • 乳頭缺乏肌上皮細胞;

  • 周圍導管的上皮-間質界面保留肌上皮;

  • 腫瘤上皮CK14或CK5/6表達缺乏;

  • 腫瘤上皮ER彌漫陽性;

  • 高級別病變可能表現(xiàn)出不同免疫表達模式。

圖5:乳頭狀DCIS,腫瘤呈乳頭狀、篩狀,結構相對復雜,間質常缺乏或稀少。(圖片來自www.webpathology.com

圖6:乳頭狀DCIS,乳頭表面襯覆的細胞形態(tài)單一,無明顯肌上皮細胞。(圖片來自www.webpathology.com

特殊改變:

  • 雙相型乳頭狀DCIS,一些病例顯示雙相細胞形態(tài),兩種細胞位置和胞漿不同,但細胞核形態(tài)以及免疫表型相似。

圖7:乳頭狀DCIS(雙相型),乳頭表面襯覆兩種細胞,層次分明,一種細胞胞漿粉染,另一種細胞胞漿透明;兩種細胞本質上均為腫瘤上皮細胞,可用免疫組化證實。(圖片來自參考文獻1)

3、乳腺包裹型乳頭狀癌(Encapsulated papillary carcinoma, EPC)

疾病概述:

  • 是一種乳腺惡性乳頭狀腫瘤的特殊亞型;

  • 乳頭內部或病變周圍同時缺乏肌上皮細胞。

腫瘤分類:

  • 包膜乳頭狀癌 8504/2;

  • 包膜乳頭狀癌伴浸潤 8504/3。

診斷要點:

臨床:

  • 在乳腺癌中比例低于1%;

  • 老年女性,平均70歲;

  • 多位于乳頭和乳暈下方;

  • 局限性圓形腫塊,伴或不伴乳頭溢液;

  • 單純EPC局部切除后預后良好;

  • 伴有鄰近DCIS時復發(fā)風險增加;

  • 轉移罕見。

病理:

  • 乳腺內可見局限性擴張囊腔;

  • 腫瘤向囊內突出,質脆易碎;

  • 有時可伴出血;

  • 腫瘤界清,周圍一層厚的纖維包膜;

  • 腫瘤常呈乳頭狀、篩狀、或實性排列;

  • 含纖維血管軸心;

  • 乳頭表面襯覆單一細胞;

  • 乳頭結構內部缺乏肌上皮;

  • 乳頭結構周圍囊壁同樣缺乏肌上皮;

  • 上皮細胞核增大、深染(通常低-中級別);

  • 上皮細胞核分裂像可見。

免疫:

  • 乳頭內部肌上皮缺失;

  • 腫瘤周圍肌上皮缺失;

  • CK5/6表達缺失;

  • ER彌漫強陽;

  • 缺乏HER2基因擴增。

圖8:包裹型乳頭狀癌,腫瘤界限清楚,周圍有一層厚的纖維包膜,其內可見腫瘤細胞呈乳頭狀生長。(圖片來自參考文獻1)

圖9:包裹型乳頭狀癌,乳頭表面襯覆單層或復層腫瘤細胞,形態(tài)單一,具有低-中級別細胞核。

EPC伴浸潤的診斷要點:

①纖維包膜內有時可見內陷上皮,這并非浸潤;

②穿刺活檢可能引起上皮的移位,這并非浸潤;

②真正的浸潤是指不規(guī)則腫瘤巢出現(xiàn)在包膜外;

③浸潤癌最常見的成分是非特殊類型乳腺癌。

圖10:包裹型乳頭狀癌伴浸潤,腫瘤包膜外出現(xiàn)不規(guī)則細胞巢,呈浸潤性生長。(圖片來自參考文獻1)

歡迎個人形式轉發(fā),謝絕媒體、網(wǎng)站等未經(jīng)允許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如需轉載請?zhí)崆奥?lián)系本公眾號,并在文首注明「來源:衡道病理」。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