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密歇根州大學心理學教授Marjorie Gunnoe女士在一次國際會議上發(fā)表研究成果表示:和出名一樣,打孩子也要趁早,而最佳是在2歲到六歲之間。 Marjorie Gunnoe研究兒童體罰課題超過10年,在一次研究上Marjorie Gunnoe發(fā)現(xiàn),直到6歲還挨打的孩子無論是成績還是性格特征都優(yōu)于那些從沒有挨過打的孩子。 雖然現(xiàn)如今并不秉承著“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但教育孩子光用語言效果甚微,有時候“暴力”教育是可取的。 就連李玫瑾教授認可,孩子該打就要打,李玫瑾教授的意思是:人在成長過程中要形成一些東西,除了愛還有敬和畏,如果孩子違法了,懲罰實際上是一種保護,讓他知道怕,知道后悔,以后再也不敢了,才是真的保護他。 李玫瑾教授:孩子有4個行為別慣著,該打就要打,6歲后很難改正 3-6歲孩子對事物認識和理解能力增強,有了自我意識,是孩子性格形成關鍵期,在這段時間內,父母沒有對孩子進行正確教育,就會影響到孩子性格養(yǎng)成。 因此當孩子在這段時間犯錯誤,家長一定要及時幫忙糾正,防止孩子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6歲以后真的很難改正。 孩子胡亂發(fā)脾氣,大喊大叫,該打就要打 在形成自我意識時,孩子會進入一個叛逆初期,這個時候孩子一遇到不順心就開化寺胡亂發(fā)脾氣,大喊大叫,甚至是還會扔東西。 孩子有此行為是因為情緒不知道該如何發(fā)泄,只能跟隨本能去做一些破壞,對于孩子這種行為父母要及時安撫并語言教育。 第一次語言提醒,第二次語言提醒,但要是孩子有第三次第四次,屢教不改時父母就該要就要打了,不然以后更難糾正。 得不到滿足就威脅家長,該打就要打 別看孩子年紀小,個頭小,但心眼可卻不小,從孩子能看清這個世界時就一直注視父母,看父母臉色行事。 如果父母讓孩子感受到了溺愛,孩子就會越發(fā)大膽,要求也會越來越無理。 當要求得不到滿足時更是會威脅家長,可能是哭鬧,也可能是當著外人面撒潑打滾,總之孩子會絞盡腦汁利用父母的弱點來威脅。 當孩子有這種行為時,不管要求合不合理,父母都要教育,讓孩子明白不能用這種方式讓父母妥協(xié),決不能放任下去。 不然以后孩子就會變本加厲,讓父母更加丟臉,在必要時刻父母也要該打就要打,別再慣著了。 不尊重人,沒禮貌,該打就要打 如今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寶貝,被家長寵的極其自我,一點都不懂得尊重人,并且在得到他人幫助時也沒有禮貌,仿佛覺得對自己好就是理所當然。 當父母發(fā)現(xiàn)孩子有不尊重人的行為時,不要慣著,該打就要打,尤其是面對長輩,父母在重視孩子學習的同時也不要忘記了人品,不然孩子學習再好也沒用。 不遵守規(guī)則,搞破壞,該打就要打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不管到了哪里都要遵守規(guī)則,父母最好早日幫助孩子建立規(guī)則意識,不然在自家家人寵著,但到了外邊,誰會慣著,早晚有人會看不順眼,讓孩子吃個大虧。 與其將來被別人教育,父母倒不如從一開始就教育好孩子,當遇到孩子不遵守規(guī)則,搞破壞時父母要早日教育幫忙糾正。 在孩子屢教不改時該打就要打,父母一味地寵溺只會將孩子寵壞,小時候孩子是快樂了,但長大后有大虧等著孩子去吃呢。 父母對孩子的溺愛終究會毀了孩子一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梢钥匆?,孩子對父母非打即罵,予取予求,父母不滿足就開始發(fā)脾氣,我們在批判孩子白眼狼不懂事的同時,是否考慮過這些都是誰造成的。 世界上沒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天生的熊父母,因為父母沒有對孩子進行良好教育,導致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對錯,一切憑借錯誤的認知去行動,自然也就越錯越多了。 父母對孩子的溺愛,終究會毀了孩子一生,與其讓孩子未來吃苦,倒不如讓孩子小時候苦一點,至少孩子未來能優(yōu)秀。 育兒寄語 不鼓勵父母打孩子,但在必要時父母動手也是要動手的,只有這樣孩子才能越來越優(yōu)秀。 今日話題:你曾因什么事,對孩子動過手?歡迎留言討論。
|
|
來自: 掃地僧一一 > 《人工智能影響教育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