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一條“媽媽報警抓兒子”的新聞,又上了熱搜。 這位媽媽報警稱,自己被家暴了。 警察趕到現(xiàn)場,看到滿屋子都是撕碎的課本和試卷。 媽媽當著警察的面,指著兒子鼻子大聲呵斥:“你再把剛才的話說一遍,你敢說我就讓警察把你帶去監(jiān)獄關起來?!?/span> 兒子也不甘示弱怒吼:“帶走就帶走,反正我也不想看到你。” 原來,孩子當天的作業(yè)完成得慢些,結果媽媽看不下去,沒控制情緒上手打了兒子一耳光。 可沒想到的是,兒子這次居然激烈反抗了,不僅摔了書桌,還一邊推搡一邊怒吼:“當你兒子,我倒了八輩子霉。” 媽媽抱怨說:“兒子越長大越不聽話,今天我看他寫作業(yè)不認真,一氣之下就把他作業(yè)撕了。沒想到他居然動手掐我,把我胳膊都掐紫了,這孩子養(yǎng)著養(yǎng)著還養(yǎng)成仇人了?!?/span> 含辛茹苦養(yǎng)大孩子,孩子卻和自己反目成仇,這是為人父母最大的悲哀吧。 有這樣的三種父母,一直在用錯誤的方式,重復著這種悲劇。 孩子青春期,父母容易把親人養(yǎng)成仇人!怎么讓孩子感恩? 02還記得幾年前震驚中外的“留學生機場弒母”案嗎? 在日本留學五年的兒子,每年的學費和生活費加起來要四十多萬。 而她的母親,每個月的工資不過7000塊錢。為了兒子出國留學,母親省吃儉用,舍不得花一分錢。 而他的兒子呢? 不僅不懂得體諒母親、減輕她的負擔,反而花錢大手大腳,經(jīng)常出入高檔場所。 兒子從東京乘飛機回上海浦東,見到接機的媽媽,問的第一句話就是:“錢到底有沒有,給不給我?” 可是,母親這次實在拿不出錢了。惱怒失控的兒子,從行李箱拿出短刀刺了母親整整9刀。 被捕之后,兒子輕描淡寫地說:“我就是覺得母親是在騙我,她不可能沒有錢。我很氣憤,就一下子爆發(fā)出來了......” 為什么父母對孩子的愛,卻換不來孩子的善待? 那是因為,你給的愛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 很多父母總是希望能事無巨細地為孩子做到一切:
這大概是不少父母的想法。 然而,一味保護寵溺、萬事包辦代替的結果,往往不是培養(yǎng)出一個優(yōu)秀上進的孩子,而是讓“巨嬰”和“媽寶”頻頻出現(xiàn)。 家長愛子心切可以理解,但“過度保護”卻常常讓愛變成錯愛。 父母武裝到牙齒的保護,恰好剝奪了孩子們在生活中成長的好機會。 不忍心讓孩子從小體驗生活的艱難,也不懂得在適當時機向孩子“索要”,最終就會導致子女們一輩子艱難,一輩子朝父母索要。 真正的愛,不是單純的給予,還包括適當?shù)木芙^,及時的贊美,得體的批評,恰當?shù)臓幷?,必要的鼓勵和有效的監(jiān)督。 跪著的父母,教不出站著的孩子。 別成為一個沒有原則和底線的父母,別讓溺愛毀了你和孩子。 孩子青春期,父母容易把親人養(yǎng)成仇人!怎么讓孩子感恩? 03央視家庭教育片《鏡子》里,記錄了這樣一組家庭。 父親通過努力獲得高學歷,擁有一份令人稱羨的工作,可以稱得上用奮斗改變了自身的命運。 所以父親對兒子也抱有極高期望,希望兒子也能出人頭地。 在這種心理下,他把兒子的生活全部安排在自己的掌控之下,對他的要求只有學習這一件事。 可是在兒子看來,父母的這種教育方式,更像一個牢籠。 每當他和父親說起自己的想法,談到自己的夢想時,都會被父親一通說教。 想去騎行,話剛說出口,就被父親厲聲拒絕,因為這與學習無關。 喜歡的小動物剛買回來,就被父親丟出了家門,覺得這是“玩物喪志”。 在他心里,父母和他的交談三句不離教育,父母愛學習勝過愛他。 在這樣一次次被父母說教、被父母否定的過程中,兒子心中的反抗力量不斷積累,終于在上高中后爆發(fā)了。 他執(zhí)意要做背包客去旅行,甚至不惜以輟學相威逼,直到最后被父親禁錮在家中。 他在屋里一聲聲撕心裂肺喊“放開我”,父母在門外默默抹淚…… 每個孩子在懂事以后,都會進行自主思考,并逐漸產(chǎn)生自己的想法和觀點。 但是如果父母不嘗試和孩子溝通,而是一味把自己的想法強壓在孩子身上,那么和孩子的關系只會越走越遠,甚至成為陌生人。 孩子的想法不一定正確,也不一定能夠成功地實現(xiàn),但尊重和平等,才是親子溝通最重要的意義。 紀錄片中的故事畢竟有些極端,現(xiàn)實生活里,更多的情況是孩子和父母無話可說。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么這個場景。 很多家長跟孩子聊天,聊著聊著,就變成了說教。比如:
聊什么都能聊到學習上,本來孩子還想跟你分享一下,到最后往往只能以無語收場。 家長這種帶有目的性的聊天,只是單方面的一種灌輸。 這種只談學習的方式,往往不需要花費家長太多時間去思考和組織語言,最簡單最省事。 但是,這種聊天方式所達到的效果,卻是微乎其微的。 學習控建議,少打罵,少說教,就事論事地談論和解決問題,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與支撐。 孩子青春期,父母容易把親人養(yǎng)成仇人!怎么讓孩子感恩? 04言語上的傷害會毀了父母和孩子的關系,但比惡言相向更可怕的,是不穩(wěn)定的情緒。 教育學家尹建莉曾說過:“你對孩子發(fā)的三分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七分傷害。” 想必所有的父母,都不想因為自己的情緒,而傷害到孩子。 對孩子來說,父母情緒失控的時候,就是一場恐怖電影。 從某種意義上說:父母的情緒平和,是對孩子最偉大的教育。 孩子的好脾氣,來自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與言傳身教的引導。 父母為人處事的方式、情緒的表達、對生活的態(tài)度……無一不影響著孩子一切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包括情緒管理。 《父母的情緒影響孩子一生》里說:
心理學上有一個“仿同”心理,就是說孩子會把父母的個性、特點不自覺地吸納為己有,并表現(xiàn)出來。 父母就像是一面鏡子,情緒的好壞將直接刻在孩子身上,變成孩子長大后的樣子。 亂發(fā)脾氣的父母,對孩子來說,就像定時炸彈,永遠不知何時會爆炸;也像是病毒,慢慢腐蝕孩子們的心靈。 而如果父母懂得控制情緒,孩子也會因此看到生活的美好。 幸福的家庭,都是情感當家。 有一個情緒平和的媽媽或者爸爸,家庭也會真正變得舒適、溫暖、讓人心生向往。 孩子青春期,父母容易把親人養(yǎng)成仇人!怎么讓孩子感恩? 莎士比亞在《李爾王》中寫道:
世上最可悲的,莫過于父母等著孩子感恩的時候,孩子卻在等著父母道歉。 親情不需要回報,但值得感恩。 教會孩子愛的能力,才能養(yǎng)出一個感恩的孩子。 告訴孩子,生活不容易。 告訴孩子,父母不圖你報恩,但希望你懂得感恩。 這不是父母的自私,而是對孩子未來生活的遠見。 愿天下父母,都能被子女溫柔以待。 |
|
來自: 新用戶82314973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