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表類 麻黃:發(fā)汗利水。代替藥:浮萍伍辛溫解表藥。 止咳平喘。代替藥:紫薇伍杏仁。 荊芥:發(fā)汗解表。代替藥:防風(fēng)。祛風(fēng)力強(qiáng),發(fā)汗力弱。 代替藥:蘇葉,辛溫力強(qiáng)。 防風(fēng):發(fā)汗解表。代替藥:荊芥或蘇葉。 祛風(fēng)濕。 代替藥:羌活,羌活性烈,防風(fēng)性緩。 細(xì)辛:祛風(fēng)止痛。代替藥:防風(fēng)伍桂枝或再伍活血藥。 溫肺化飲。代替藥:干姜伍半夏。 辛夷:通鼻竅。代替藥:細(xì)辛伍白芷,細(xì)辛通竅之力不如辛夷,或用細(xì)辛伍薄荷。 葛根:疏風(fēng)解肌。代替藥:柴胡伍桂枝,或羌活易桂枝。 生津止渴。代替藥:花粉或蘆根,或再伍石斛。 做陽明引經(jīng)藥。代替藥:白芷。 柴胡:疏肝解郁。代替藥:香附或郁金。 升舉清陽。代替藥:升麻或葛根,或再伍桔梗。 升麻:升舉陽氣。代替藥:柴胡,或再伍桔梗、黃芪。 解毒透疹。代替藥:葛根伍牛蒡子 蔓荊子:清利頭目。代替藥:菊花或決明子。 二、清熱類 知母:滋陰清熱(腎), 代替藥:黃柏伍熟地。 養(yǎng)陰清熱(肺、胃),代替藥:元參伍石膏。 清虛熱 , 代替藥:元參。 梔子:涼血止血,代替藥:生地伍丹皮,或伍蓮子心。 清心除煩,代替藥:生地伍淡竹,或伍茵陳。 清利濕熱,代替藥:滑石伍竹葉。 夏枯草:清肝火, 代替藥:決明子伍菁葙子 解郁軟堅(jiān),代替藥:香附伍元參。 犀角:清熱涼血, 代替藥:水牛角,水牛角用量一般為犀角的8~12倍。 玄參:清熱涼血滋陰,代替藥:生地黃,二者可以互代。 軟堅(jiān)散結(jié), 代替藥:貝母伍夏枯草。 丹皮:清熱涼血散瘀,代替藥:赤芍。 黃連:清上焦熱, 代替藥:黃芩,或再伍蓮子心。 清熱燥濕(下焦),代替藥:胡黃連。 清熱毒,療瘡瘍, 代替藥:黃柏、梔子伍丹皮。 金銀花:清熱解毒,代替藥:連翹,二者可以互代。 疏散風(fēng)熱,代替藥:連翹,二者可以互代, 但雙花偏于透熱上行,由口鼻外達(dá),連翹偏于透達(dá)肌表,由軀殼疏散。 金銀花、連翹 :清熱解毒,代替藥:蒲公英。 蒲公英:清熱解毒,代替藥:紫花地丁,二者可以互代, 但紫花地丁清熱解毒力較強(qiáng),多用于疔癤,蒲公英消腫散結(jié)之力較著,多用于臃腫。 射干:解毒利咽,代替藥:馬勃,或再伍桔梗。 地骨皮:退虛熱,代替藥:銀柴胡,二者可以互代。 涼血退蒸,代替藥:牡丹皮,二者可互代,地骨皮用于有汗者,丹皮用于無汗者。 三、芳香化濕類 藿香:解暑化濕,和胃止嘔,代替藥:佩蘭,二藥可以互代,但藿香性微溫,佩蘭性平。 砂仁:行氣化濕,代替藥:木香或白蔻仁。 理氣化濕,代替藥:厚樸。 白蔻仁:行氣化濕,和胃止嘔,代替藥:砂仁或厚樸伍半夏。 砂仁于白蔻仁可以互代,但白蔻仁偏于溫胃止嘔,砂仁偏于溫脾止瀉。 蒼術(shù):燥濕健脾,代替藥:白術(shù)伍陳皮。 祛風(fēng)濕, 代替藥:苡米伍防風(fēng),或再伍羌活。 四、利水滲濕類 茯苓:滲濕健脾,代替藥:苡米伍炒山藥。 養(yǎng)心安神,代替藥:夜交藤,茯苓養(yǎng)心安神力薄,多伴以朱砂、茯神較好。 利水, 代替藥:豬苓,二者均能利水,但豬苓力強(qiáng)性涼,應(yīng)注意。 澤瀉:利水止瀉,代替藥:車前子。 瀉相火(腎), 代替藥:知母,二者此功近似,但知母味苦,用時(shí)注意。 海金沙:利水通淋,代替藥:扁蓄,或再伍石葦。 排石, 代替藥:金錢草,二者可以互代,但海金沙力小。 萆薢:利濕分清濁,代替藥:土茯苓伍石菖蒲,或再伍利水藥。 冬瓜皮:利水, 代替藥:豬苓。 清熱解暑,代替藥:西瓜翠皮 。 五、祛風(fēng)濕類 獨(dú)活:祛風(fēng)濕止痛,代替藥:羌活或防風(fēng)伍蒼術(shù), 二藥功效相似,但羌活偏于上半身病者,獨(dú)活偏 于下半身病者。 秦艽:祛風(fēng)濕, 代替藥:防風(fēng),或在加桑枝。 退虛熱, 代替藥:銀柴胡或地骨皮。 威靈仙:祛風(fēng)濕通絡(luò)止痛,代替藥:秦艽伍海風(fēng)藤,或者再伍桑枝。 桑寄生:祛風(fēng)濕壯筋骨,代替藥:五加皮,或再伍川斷。 安胎, 代替藥:川斷或杜仲,或再伍菟絲子。 白花蛇:搜風(fēng)通絡(luò)止痛,代替藥:烏梢蛇,二者可以互代,但白花蛇力強(qiáng)。 六、溫里藥 附子:溫暖脾腎,代替藥:干姜或肉桂,或再伍補(bǔ)骨脂。 回陽救逆,代替藥:天雄伍干姜。 散寒止熱,代替藥:川烏或草烏,此功效附子不如烏頭。 肉桂:溫中助陽,代替藥:附子或干姜,二者相似,但附子走而不守,肉桂卻守而不走。 吳茱萸:溫中散寒,代替藥:干姜。 降逆止嘔,代替藥:高良姜伍半夏。 小茴香:溫暖肝腎,代替藥:吳茱萸,或再伍烏藥。 散寒消脹,代替藥:吳茱萸或干姜伍烏藥或木香 七、理氣類 陳皮:行氣燥濕,代替藥:厚樸。 燥濕化痰,代替藥:半夏或香櫞皮,半夏化痰力強(qiáng)。 和胃健脾,代替藥:枳殼,或再伍云苓或山藥。 枳殼:理氣消積,除痞,代替藥:枳實(shí),二者功效相似,但枳實(shí)力強(qiáng),能破氣,用量要小。 理氣消脹, 代替藥:木香,二者可互代。 厚樸:行氣燥濕,代替藥:陳皮。 降逆平喘,代替藥:旋復(fù)花伍杏仁。 香附:疏肝理氣,代替藥:青皮,二者此功相似,但青皮力猛能破氣,用量宜輕。 或用柴胡伍枳殼。 調(diào)經(jīng)止痛,代替藥:柴胡伍元胡。 延胡索:行氣止痛,代替藥:川楝子伍木香,川楝子性寒應(yīng)注意。 行氣活血,代替藥:川芎,二者均能活血行氣,但川芎活血力強(qiáng),元胡行氣力強(qiáng)。 烏藥:行氣散寒止痛。代替藥:小茴香伍木香。 八、止血類 棕櫚炭:收斂止血,代替藥:仙鶴草。 側(cè)柏葉:涼血止血,代替藥:茜草根,二者此功相同,但茜草兼有活血作用,或用槐花。 大薊:涼血止血消散癰腫,代替藥:小薊,二者可互代,多同時(shí)伍用。 大薊兼消癰腫,小薊專主血,不能消癰腫。 槐花:涼血止血,代替藥:地榆,二者可互代,多同時(shí)伍用。 三七:止血散瘀,代替藥:白及伍大黃炭或制大黃,代替藥不如原藥效果好。 九、活血祛瘀類 川芎:活血行氣止痛,代替藥:延胡索,延胡索行氣力強(qiáng),川芎行血力強(qiáng)。 祛風(fēng)止痛, 代替藥:白芷伍防風(fēng)。 丹參:活血化瘀:澤蘭,代替藥:二者此功相近,但澤蘭微溫,用時(shí)注意。 涼血消腫:代替藥:丹皮伍連翹。 除煩安神:代替藥:生棗仁伍生地 桃仁:活血祛瘀,代替藥:三棱伍丹參,代替藥效果不如原藥。 潤腸通便,代替藥:杏仁,或在伍柏子仁。 紅花:活血通經(jīng),代替藥:赤芍伍澤蘭,或川芎伍牛膝。 三棱:破血祛瘀,行氣止痛。代替藥:莪術(shù),二者功效相似, 但三棱破血祛淤力強(qiáng),莪術(shù)行氣消積力強(qiáng)。 郁金:祛瘀止痛,代替藥:姜黃,或再伍川芎。但后二者性溫用時(shí)應(yīng)注意。 行氣解郁,代替藥:川楝子伍香附。 清心開竅,代替藥:菖蒲伍梔子,菖蒲與郁金此功相近,藥性一溫一寒用時(shí)注意配伍。 牛膝:活血祛瘀,代替藥:雞血藤。 引血下行,代替藥:代赭石,只能在某些情況下代替。 補(bǔ)益肝腎,代替藥:川斷或桑寄生。 乳香:活血止痛,消腫生肌。代替藥:沒藥,二者功效很相似,可以互代 , 但乳香行氣力較強(qiáng),沒藥活血之功騙著,多二者同時(shí)伍用。 穿山甲:祛瘀通經(jīng),代替藥:赤芍伍歸尾或王不留行,二者此功相同但王不留行的功力較弱。 下乳, 代替藥:王不留行。 消腫排膿, 代替藥:皂角刺。 穿山甲:消腫排腫、下乳通經(jīng)散瘀、通絡(luò)。替代藥:金銀花、皂角剌、王不留行。 真人活命飲中的穿山甲可用豬蹄甲、羊蹄甲之類替代 (取豬甲.堿水泡制一周,粗砂炒制) 穿山甲—用王不留行、地龍?zhí)娲?/span> 穿山甲—王不留行+皂角刺可代替。 穿山甲—鯉魚鱗可代替。 穿山甲—土鱉蟲為最佳代替品。 十、補(bǔ)益類 人參:補(bǔ)元?dú)?,代替藥:黨參伍黃芪, 黨參、黃芪之力補(bǔ)元?dú)馊圆蝗缛藚ⅲ话闱闆r可以代替,在病情危篤搶救時(shí)仍用人參。 補(bǔ)益脾肺,代替藥:黨參或再伍黃芪,但用量要大。 西洋參:補(bǔ)氣生津,代替藥:太子參,或再伍黃精,太子參用量要大,多在30克可以上。 黃芪:補(bǔ)氣升陽,代替藥:黨參伍升麻。 補(bǔ)氣固表,代替藥:白術(shù),或再伍麻黃根。 白術(shù):益氣健脾,代替藥:炒山藥,二者功效相近,但白術(shù)力強(qiáng)性燥,而山藥力弱性緩。 補(bǔ)氣固表,代替藥:黃芪,此功黃芪力較強(qiáng)。 扁豆:化暑濕,止吐瀉。代替藥:苡米伍荷葉。 熟地:補(bǔ)血,代替藥:阿膠,此功阿膠較強(qiáng)。制首烏,此功制首烏力弱。或當(dāng)歸補(bǔ)肝腎, 代替藥:桑椹,此功二者相似, 但桑椹不膩,或制首烏,制首烏尚有斂精氣作用,且不膩。 當(dāng)歸:補(bǔ)血調(diào)經(jīng),代替藥:白芍伍丹參。 養(yǎng)血潤便,代替藥:生首烏,或在伍肉蓯蓉。 活血止痛,代替藥:川烏伍丹參 。 阿膠:補(bǔ)血, 代替藥:熟地,此功熟地力弱且膩 ?;虍?dāng)歸,此功相似,但當(dāng)歸性溫。 滋陰潤肺,代替藥:天冬或沙參。 銀屑病,用大棗大量代替阿膠。黃煌,用來止血,可以用旱蓮草代替。 枸杞子:滋陰養(yǎng)血,代替藥:熟地,此功熟地力強(qiáng)。 養(yǎng)肝明目,代替藥:沙苑子伍菊花,或女貞子伍菊花。 麥冬:清心潤肺,代替藥:百合,此功相近,但百合清心力較強(qiáng)?;蛱於闂d子。 養(yǎng)陰益胃,代替藥:沙參或玉竹,此功相近,但此二者無戀邪之弊。 石斛,此功較好,但有戀邪之弊。 石斛:益胃生津,代替藥:沙參或麥冬。 養(yǎng)陰清熱,代替藥:元參伍地骨皮或伍白薇。 龜板:滋陰潛陽,代替藥:元參伍生牡蠣,此功代用不如原藥。鱉甲,二者近似,可以互代。 補(bǔ)腎健骨,代替藥:熟地伍牛膝。 鱉甲:滋陰潛陽,代替藥:生牡蠣伍連翹或白芍。龜板,二者近似,可以互代。 散結(jié)消癥,代替藥:元參伍連翹或昆布或牡蠣。 鹿茸:壯腎陽, 代替藥:仙靈脾、仙茅,此功仙靈脾較弱,但仙茅性剛且燥,易傷陰分。 巴戟天:補(bǔ)腎壯陽,祛風(fēng)濕。代替藥:仙靈脾或仙茅, 巴戟天祛風(fēng)濕之力較弱,仙茅性剛燥烈易傷陰。 杜仲:補(bǔ)肝腎,壯筋骨,代替藥:續(xù)斷,二者功能相似,但續(xù)斷補(bǔ)肝腎之功力較弱。 桑寄生,此功力小。 安胎, 代替藥:續(xù)斷,二者相似可以互代。桑寄生,二者均可安胎, 但桑寄生為養(yǎng)血安胎,杜仲為治血安胎。菟絲子為固腎安胎。 續(xù)斷:補(bǔ)肝腎,強(qiáng)腰膝,安胎,代替藥:桑寄生,二者功效相似可以互代, 但桑寄生是養(yǎng)血安胎,續(xù)斷是止血安胎。 蛤蚧:補(bǔ)益肺腎,納氣定喘。代替藥:胡桃肉伍巴戟天或仙靈脾。代替藥功力小且性偏溫?zé)帷?nbsp; 紫河車,此功力弱。 十一、化痰止咳平喘類 半夏:燥濕化痰,代替藥:白芥子,白芥子燥濕力弱,偏于治寒痰。 制南星,此功相近,但制南星偏于治風(fēng)痰。 降逆止嘔,代替藥:吳茱萸,吳茱萸性較熱或在伍代赭石。 貝母:清熱散結(jié),代替藥:海浮石。或元參伍連翹、或半夏伍生牡蠣。 杏仁:止咳平喘,代替藥:款冬花或款冬花伍紫宛。二者合用較杏仁強(qiáng)。 潤腸通便,代替藥:柏子仁伍桔梗,桔梗用量要小。 百部:潤肺止咳,代替藥:紫菀或再加沙參 。 十二、平肝熄風(fēng)類 羚羊角:平肝熄風(fēng),清肝明目,代替藥:鉤藤伍菊花,適用于小兒為好, 此功較原藥弱,明目較差。 山羊角、羚羊角骨、象牙絲(屑),四者相近,但后三者力薄,用量要大。 清熱解毒,代替藥:水牛角,二者相近,但水牛角力弱,用量要大。 石決明:平肝潛陽,代替藥:生牡蠣伍夏枯草,此二者較原藥潛陽力為弱,但清熱力強(qiáng)。 可用珍珠母伍生牡蠣。 清肝明目,代替藥:決明子伍密蒙花,或在伍菊花。 天麻:熄風(fēng)止痛,代替藥:鉤藤伍僵蠶。或山羊角,山羊角對因熱極動風(fēng)效佳,用量要大。 鉤藤:清熱平肝,止痛。代替藥:蟬衣伍菊花,或再伍僵蠶,多用于小兒熱驚。 地龍,二者此功相近,但地龍力強(qiáng)。 僵蠶:熄風(fēng)止痙,代替藥:鉤藤伍蟬衣??捎萌?,二者相近但全蝎力強(qiáng)。 化痰散結(jié),代替藥:生牡蠣伍浙貝母,多用于瘰疬結(jié)核。 全蝎:熄風(fēng)止痙,代替藥:僵蠶,功效相似,但僵蠶力薄,可用于輕癥。 蜈蚣,二者相似,但蜈蚣力猛,用于痙之重癥。 鉤藤伍山羊角,用于熱痙效佳。 祛風(fēng)止痛,代替藥:細(xì)辛伍川芎,或再伍白芷,但代替藥仍力弱,多用于頭痛。 蜈蚣:熄風(fēng)止痙,代替藥:僵蠶伍全蝎,代替藥仍力弱。 通絡(luò)止痛,代替藥:全蝎,川芎伍細(xì)辛或再伍地龍,效果仍不如原藥。 十三、安神類 珍珠:鎮(zhèn)心安神,代替藥:珍珠母伍夜交藤,功效相似但力較弱。 龍齒伍合歡皮,功效比珍珠薄弱。 酸棗仁:養(yǎng)心安神,代替藥:柏子仁,二者安神之效相似, 但棗仁偏于養(yǎng)肝,柏子仁偏于養(yǎng)心。 夜交藤,功效相似但力弱。 安神斂汗,代替藥:五味子,此功相似,但五味子酸斂力較強(qiáng)。 柏子仁:養(yǎng)心安神,代替藥:酸棗仁,或夜交藤。 潤腸通便,代替藥:松子仁。 十四、收澀類 肉豆蔻:澀腸止瀉,代替藥:蓮肉伍芡實(shí),此功代替藥力緩,但能健脾以治其本。 赤石脂,澀腸力較強(qiáng)。 溫中行氣,代替藥:木香,或再伍干姜。 浮小麥:止汗, 代替藥:麻黃根。 罌粟殼:澀腸止瀉,代替藥:五倍子,五倍子止瀉力稍弱。訶子,苦澀力較強(qiáng)。 斂肺止咳,代替藥:訶子,此功訶子較弱, 烏梅或五味子三者比較接近,但以五味子較常用。 桑螵蛸:固精縮尿:代替藥:覆盆子,此二者功力相近,但覆盆子力較強(qiáng)。 金櫻子,金櫻子固精力強(qiáng)于縮尿力。益智仁,較溫。 益智仁:溫脾止瀉,代替藥:補(bǔ)骨脂,二者均有此功,但補(bǔ)骨脂力強(qiáng)。 肉豆蔻,溫脾力弱而固澀力強(qiáng)。 烏賊骨:澀精止帶,代替藥:金櫻子,二者均有此功,但烏賊骨并無補(bǔ)益之力。 芡實(shí)或蓮子的澀精止帶之功是既補(bǔ)又澀。 山茱萸:補(bǔ)益肝腎,代替藥:枸杞子、菟絲子三者均能補(bǔ)益肝腎,且腎之陰陽都能補(bǔ), 但菟絲子補(bǔ)陽力略強(qiáng),山茱萸、枸杞子二者補(bǔ)陰力偏著。 固精縮尿,代替藥:金櫻子伍五味子,或沙苑子伍五味子。 十五、其它 石菖蒲:開竅,代替藥:郁金,二者均有此功,但郁金是清心解郁而開竅,且力弱, 菖蒲是芳香辟濁化痰而開竅。 蘇合香,二者作用相近,作用機(jī)制雷同,但蘇合香力強(qiáng)。 使君子:殺蟲(蛔蟲), 代替藥:苦楝根皮,二者作用相似,但苦楝根皮有毒。 榧子、檳榔、南瓜子、蕪夷。 血竭:行淤止痛,斂瘡生肌,代替藥:乳香伍沒藥,功效相近,但血竭效速而強(qiáng)。 露蜂房:祛風(fēng)攻毒,止痛, 代替藥:全蝎伍蟬衣、細(xì)辛,此功原藥力強(qiáng)。 推薦相關(guān)書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