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yīng)觀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諸佛從心得解脫,心者清凈名無垢。 五道鮮潔不受塵,有解此者成大道。 ——題記 故事: 緣起: 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唐憲宗李純請惟寬禪師進京,住持皇家寺廟興善寺。其時,“詩名動天下,文章冠九州”的百年罕見的才子——白居易,也剛剛得到天子的賞識,可謂春風(fēng)得意。 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唐憲宗李純請惟寬禪師進京,住持皇家寺廟興善寺。其時,“詩名動天下,文章冠九州”的百年罕見的才子——白居易,也剛剛得到天子的賞識,可謂春風(fēng)得意。 一次相遇,白居易在惟寬禪師面前說起話來也是鋒芒畢露,咄咄逼人:“禪宗號稱‘不立文字’。你是禪師,為什么還要說法?”
之前,白居易對佛教對禪宗是有些了解的,所以,他聽了惟寬的一番話之后,略微思索了一會兒,說:“既然沒有分別,那么,用什么來修心呢?” “此心本來沒有半點缺損,為什么還要修理?禪心空空靈靈,無論是污染還是清靜,一切思慮念頭都不要產(chǎn)生。” 到這里,白居易就不懂了:“污垢的自然不可思念,難道連清靜也不可思念嗎?” 惟寬禪師似乎不著邊際的反問道:“白翰林,金屑是不是很珍貴?” 白居易摸不著頭腦了,不太明白惟寬的用意,只好據(jù)實回答:“金銀珠寶,金子排在所有貴重財物之首,當(dāng)然很珍貴了。” 惟寬又問:“金屑既然很珍貴,將它放入你眼中如何?” 眼入異物的滋味,只有一個結(jié)果——難受。白居易當(dāng)然也知道。 惟寬禪師不緊不慢的說:“禪心無念,無住,猶如人的眼睛,任何東西都不能存留。金屑雖珍貴,落入眼里也就成了??!如同烏云會遮蔽天空,白云同樣也會遮蔽天空。” 到此,白居易雖然懂了,但還有一點疑惑不解:“既不修心,也不思慮,成天懵懵懂懂,這與凡夫俗子有什么區(qū)別?” “凡夫虛妄執(zhí)著,局限于自己的見解,以自己的標準衡量一切,所以煩惱不斷。若是去除無明與執(zhí)著,就是真正的修行。而真正修行的人既不能太勤快,又不能太倦怠。過分勤快就近似于執(zhí)著,太過倦怠則落于愚癡。這就是修禪的心法要領(lǐng)。”白居易有悟,后終于成為佛法的踐行者。 請諸位善知識,見仁見智,共參此公案,解開其中的妙理—— 佛經(jīng)精華欣賞 若人不能一心觀察生死過咎,涅槃安樂,如是之人雖復(fù)惠施、持戒、多聞,終不能得解脫分法。 ——《優(yōu)婆塞戒經(jīng)》 【注釋】 如果有人不能一心觀察生死的過患、涅槃的安樂,縱然也行持布施持戒多聞,可是,終究得不到真正的解脫之法。修行應(yīng)發(fā)求涅槃之心,若不求出離,則解脫無期。 了悟平等一心,則凈土穢土無有區(qū)分,進而可以體悟一心凈土,處處凈土。這樣來修行,譬如一滴水投入大海,便與海水等同一味,此時才知道大海即是自己。 滑動滾動條可查看全部內(nèi)容↑↑ 雲(yún)封青螺 |
|
來自: 踏雪尋梅zsyqqk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