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陪伴生命、用生命溫暖生命、用生命喚醒生命 ?我們積極傳播正能量:身心 | 健康 | 修行 | 文化教育 | 溫馨提示:本文2000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 5秒之內(nèi),說出3個你愛的人。 5 4 3 2 1 你是不是忘了說你自己了? 朋友小雨也是這樣的人。 她名校畢業(yè)后,進入了世界500強公司,收入遠甩同齡人。 但她從不亂花錢,每一筆開銷都記得清清楚楚,看到喜歡的東西總舍不得買,超過200塊的衣服,就覺得特別貴,哪怕她每個月的收入早已過萬。 她說,我父母將來都指望我來養(yǎng)老,我要省著點。 各方面條件很好的她,已經(jīng)年過30+卻從來沒有談過戀愛,她甚至連社交都很少,邀請她參加聚會,她也會找各種理由拒絕。 她說她長得又不漂亮,沒有人會看上我的。而且我必須帶我媽媽一起生活,能接受這樣的男生太少了。 為了讓她媽媽放心,她也辭掉了需要出差的500強企業(yè)的工作,找了一份安穩(wěn)的工作,工資減了一半,抱怨也多了一半。 她很討厭現(xiàn)在的領(lǐng)導(dǎo),經(jīng)常給她安排很多莫名其妙的活,導(dǎo)致她經(jīng)常要加班,她好不容易考了CPA也不給她加工資,還經(jīng)常沒事找事刁難她。 我說:“那你咋不換,以你的條件,肯定可以找到更好的?!?/span> 她說:“哪里,很難找到更好的,而且我現(xiàn)在這個年齡,30歲出頭,未婚未育的,人家用人單位是不會招的。再說這個領(lǐng)導(dǎo)也不是說一無是處啦?!?/span> 于是,5年了,她依然沒換工作。 仿佛,一直活在“乖巧懂事”期待里的小雨,早已習(xí)慣,一邊壓抑著、抱怨著,但一邊又繼續(xù)著,哪怕她其實有更好的資本。 和小雨一樣,我們對人生有各種不滿,但也總是有很多羈絆和顧慮讓我們不敢,我們甚至?xí)煌5卣f服自己,麻痹自己:“就是這樣的,我也沒辦法”,哪怕我們因此過得很辛苦。 而這個所謂的羈絆,就是我們想要滿足太多人的期待,在乎太多人的眼光。它表現(xiàn)在很多地方:
阿德勒心理學(xué)指出:現(xiàn)在的你之所以不幸,正是因為你自己親手選擇了不幸。而且我們之所以選擇不幸,并不是因為過去或者環(huán)境,更不是因為能力不足,只不過是缺乏勇氣與自信。 這也同樣意味著,我們可以重新選擇,我們有能力改變這一切。 機會靠自己爭取,命運靠自己把握,生命是自己的畫板,為什么要依賴別人著色。 試著想想,當(dāng)你站在30歲、40歲、50歲...的人生階段,再往回看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沒有一天是為自己而活的,沒有一天是覺得輕松自在的,而這一切,其實你早有能力可以改變,這可能是最讓人覺得遺憾、難過的了。 澳大利亞的一名叫布羅妮·瓦爾的女子,是一名護士,她的工作內(nèi)容是護理生命只剩12周的病人。她把這些病人死前的頓悟記錄到了《人生彌留之際的五大憾事》這本書中。 在這本書中,五大憾事中排名第一位的,就是按照別人的期望生活,沒有勇氣活出真正的自己。 沒有為自己活過似乎成為了生活中的一種常態(tài)。很多人安于活在別人設(shè)定好的角色里,被角色裹挾而忽視了內(nèi)心真正的需求。反而是到了彌留之際,他們才敢于正視自己的內(nèi)心,然而那時候一切都晚了。 如果我們真的不想在彌留之際來后悔、來遺憾,不妨從現(xiàn)在開始就為自己而活。這才是生命的意義,也是我們存在的意義。 勇敢點,其實你有能力活成你想要的樣子,而你需要的,只不過是被討厭的勇氣。 當(dāng)然,這種「被討厭的勇氣」并不是要去吸引被討厭的負向能量,而是,如果我生命想綻放出最美的光彩,那么,即使有被討厭的可能,我都要用自己的雙手雙腳往那里走去。 正如人們常說的:每天想一千次,不如行動一次。 當(dāng)踏出這一步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哇,世界并沒有變得更糟,生活原來如此美好,我原來如此美好。 就像一個閨蜜跟我講,她做了一件特別暢快的事。 事情大概是這樣的,那天她跟男友出去約會,男友略帶嫌棄地說,“你今天穿的衣服看起來很奇怪,很不適合你?!?/span> 換做以前,閨蜜一般就真地覺得自己穿得很奇怪,別扭一整天,恨不得立刻回家換一套。 但那天,她鼓起勇氣,看著男友的眼睛說,如果你覺得不好看,那么你就給我買一件你覺得好看我也滿意的,要不然就閉上嘴別嫌三道四。 事后,閨蜜跟我說,她當(dāng)時特別害怕自己說完男友扭頭就走,然后就分手了??墒呛孟癫]有,男友真的閉上了嘴,還跟她道歉。 而這次的小小嘗試,好像為她更美好的人生撕開了一個小口,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她辭掉了家里給安排的工作,開了她一直想開的花店,盡管比以前辛苦很多,但她的臉上,卻總是洋溢著笑容。也正是因為這份熱愛,她的生意越來越好。 男友也因為她的這份改變,越來越懂得尊重她,前段時間剛跟她求婚。 有位心理學(xué)家曾經(jīng)說過,一個心理動力的改變,會改變你一生的軌跡。 我信了。 但愿我們此后的每天,都不會因為別人的幾句話,影響自己的好心情。 可是,想要改變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特別是我們對他人的在乎、討好,已經(jīng)根深蒂固到思維與行為中,早已成為一種我們的一種慣性。他需要莫大的勇氣,需要科學(xué)的指導(dǎo)和反饋,需要持續(xù)的行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