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伢兒伢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伢兒伢兒你不哭,過了臘八就殺豬;伢兒伢兒你不鬧,過了臘八放鞭炮……” 小時候,年味就是在唱著民謠中漸漸濃起來的。每年一到臘月,大人們就開始為過年忙活起來了,而小孩子們總是圍著大人們不停地詢問什么時候過年,那種盼星星、盼月亮等待春節(jié)快快到來的急迫心情,是現(xiàn)在的孩子們無法感受到的。 在我的記憶深處,兒時的年味,是哥哥姐姐打年糕、貼春聯(lián)、掛燈籠時綻開的笑臉,是我和妹妹穿著新衣服擠在人群里觀看打漁鼓、舞獅子、劃旱船時的那份喜悅,是母親辛苦忙碌后擺上的一桌平時難得吃到的豐富菜肴,是一家人圍坐在火塘邊聽父親講述的一個個溫暖動人的故事。 兒時的年味,最令人難以忘懷的,還有那除夕夜噼里啪啦的爆竹聲和彌漫的硝煙味兒。 那時候,家家戶戶都不富裕,但再困難的人家都會買一些爆竹,有的是幾掛鞭炮,少的500響800響,多的3000響5000響,條件稍好一點的,除了買些花炮、雷跑、禮炮外,還會給小孩子買些各式各樣的炮仗,有摔炮、火柴炮、沖天炮、震天雷、散花彈、“地老鼠”、“降落傘”等,有噴的、射的、跳的,還有散開的、旋轉(zhuǎn)的。雖然數(shù)量不多,也遠(yuǎn)不如現(xiàn)在小孩子們玩的那么高大上,但每一樣都是稀罕物,讓孩子們愛不釋手。正是這些小小的爆竹,讓孩子們歡呼雀躍,開心地度過整個春節(jié)。 記得兒時過年,爆竹聲是從大年三十響起的。傍晚時分,隨著家家戶戶開始吃團(tuán)年飯,鞭炮聲便此起彼伏,響徹云天。先是東邊,然后是南邊,再到北邊、西邊,這家放了那家放,像比賽似的,一陣接著一陣,一陣高過一陣。為本已熱鬧非凡的村子更增添了濃濃的喜慶氣氛。待我們家點燃鞭炮時,我和妹妹關(guān)好門窗,捂緊耳朵,透過門縫興奮地看著火光四起、硝煙滾滾的屋外,在一陣轟鳴之后,碎紅滿地,燦若云錦。 吃完團(tuán)年飯,待人們靜靜地享受著除夕守歲的甜蜜溫馨之后,凌晨剛到,鞭炮聲又驟燃響起,刺破了沉寂的夜空,萬家鞭炮花炮禮炮齊鳴,火光沖天,流光溢彩,墨蘭的夜空中不時綻放出五彩繽紛的禮花,星空下一片燦爛,紅的、黃的、藍(lán)的、綠的、紫的……整個村子都沸騰了。 震耳欲聾的鞭炮聲,是孩子們的集結(jié)號。一聽到誰家的鞭炮聲響起,我們就成群結(jié)隊地飛奔而去,借著熹微的暮色,乜著眼,貓著腰,一只手護(hù)著頭,一只手爭相去撿地上沒有炸響的散鞭炮,誰也不去考慮危險這碼子事,也不在乎手是不是炸傷了,褲子是不是炸穿眼了,大家較勁的是誰的膽子大,能沖進(jìn)去將燃燒的鞭炮踩熄,若能撿到一小串,或者幾個十幾個有引子的小鞭子,或者一兩個有引子的小花炮,便會欣喜若狂,奔走相告。那時候的鞭炮都是“草節(jié)子”,每掛鞭炮都比較短。 當(dāng)跑到屋場東邊炸鞭炮的地方時,往往炸完了,只能鉆進(jìn)濃濃的硝煙里,在燃放鞭炮的地方尋找啞炮,不管有沒有引子,拾到了就往棉衣棉褲口袋里塞。正在這時,又聽到西邊人家響起了鞭炮聲,大家又迅速轉(zhuǎn)移,奔向新的“戰(zhàn)場”。正往西跑時,北邊人家的鞭炮又響起來了,有的又拐回來,匆匆忙忙地往北邊跑。一圈下來,個個衣兜里、褲子兜里都塞得鼓鼓囊囊的。 天亮了,我們就聚集在一起,找一個比較開闊一點的地方,清理撿來的大大小小的鞭炮,玩起五花八門的游戲。我們絕不會像大人那么傻,圖一時痛快,一掛掛鞭炮一轟就沒影了,那樣太不過癮了!對被踩熄的一小串一小串的鞭炮,我們會一個一個地拆下來,慢慢琢磨著如何放才劃算,才不浪費。有時是一個一個地單獨燃放,有時是用線把鞭子編成一小串,三響五響的,再用一支祭祀用的香或手捲的草紙筒作為火種,點燃引子,然后跑到遠(yuǎn)處抱著頭,屏住呼吸,看誰撿的鞭炮聲音響、威力大。 對于那些好不容易撿到的小花炮,我們會惜著用,還會起上好聽的名字,學(xué)著大人們的叫法,放一響的叫“一鳴驚人”,放兩響的叫“好事成雙”,放三響的叫“連中三元”,放四響的叫“四季發(fā)財”,放五響的叫“五福臨門”,放六響的叫“六六大順”,放一小串的叫“滿堂紅”。 這些常規(guī)的玩法玩膩了,我們會想出許多稀奇古怪的花樣來。有的將鞭炮埋在雪地里、土堆里,或插在墻縫里、瓦槽里、稀泥巴里,凡是能想得到的地方都有可能插上鞭炮。有的將點燃的鞭炮放進(jìn)老鼠洞里,運氣好的話還真能看到一窩老鼠像丟了魂似的竄出來,奪路而逃,一溜煙就不見了。 有的丟進(jìn)雞窩里,驚得下蛋的母雞老羞成怒,“咯咯咯”地一陣亂叫,見小孩子就啄。有的將啞炮偷偷丟進(jìn)火坑里,大人們聊天興趣正濃時,突然一響,火星四濺,只見大人們一邊拍打灰塵,一邊嬉笑著呵斥:“這是哪個小家伙干的壞事?”其實并沒有要追查懲罰的意思。 有的將幾個威力較大的小花炮捆綁在一起,點燃后蓋上瓷盆子或瓷缸子,在一陣陣“嘭嘭”聲中,盆子或缸子頓時飛上了天空,我們那顆心也仿佛飛上了天空。更有個別搗蛋鬼,學(xué)著電影、連環(huán)畫里的做法,將一小串鞭子用線扎在狗子的尾巴上,然后點燃,嚇得狗子滿村子上躥下跳。對這些惡作劇,大人們看在眼里,一笑而過,任由我們盡情地撒野玩耍。 放爆竹最有趣的是用鞭炮去炸魚、炸牛屎。說是炸魚,那是假話,那其實是屋場東邊一條淺淺的水溝,根本就沒有魚,只不過我們要比試一下誰的鞭炮能在水里炸響。這一方面要比試你有沒有耐心和勇氣,更重要的是要看你能否掌握好扔鞭炮的火候。扔得早了,鞭炮就會被浸濕成為啞炮;扔得晚了,就不會在水里炸響。我們幾個小伙伴輪流點燃鞭炮往水里扔,可是很少有成功的,不是扔早了就是扔晚了。于是,我們就把鞭炮綁在一個小棍子上,點上引子后,迅速將棍子貼近水面,當(dāng)引子燃燒的“嘶嘶”聲快要結(jié)束時,就倏地放開手,鞭炮在掉進(jìn)水里的一剎那間炸響了,水面上濺起一陣?yán)嘶?,而后悠悠地冒出股股白煙來,我們也開心得像浪花一樣,笑聲一浪緊跟一浪。 炸魚之后,我們又去炸牛屎。炸牛屎雖然沒有炸魚那么有趣,但也有別樣的味道。有時鞭炮插上后,半天不響,也不見冒煙,我們以為引子熄了,就小心翼翼地走近去探個究竟,可剛走近時,“砰”的一聲炸開了,新衣服上,甚至臉上頭發(fā)上滿是牛屎,大家哪里在乎什么臭不臭臟不臟的,用手去擦,不但沒擦去,反而越擦越多,個個像個花臉鬼,大家你看了我笑,我看了你也笑,這正是我們想看到的狼狽不堪的樣子。 對于那些沒炸的啞炮,我們也有辦法讓它炸響,玩出個新鮮來。先用竹簽鉆一個小眼,插上引子,再把眼口掐緊,之后再一個個地單獨放,或者兩響三響地連放。而對那些沒引子插的啞炮,也有玩法,有時將啞炮放在青石巖上,用鵝卵石使勁一砸,啞炮就炸了,沒想到聲音比有捻子的花炮還要響亮。有時將一個個啞炮掰斷,只連著一點點,呈“人”字狀,擺成各種圖形,點火后,火藥驟燃,“呲呲”作響,在大家的歡呼聲中,一串串火苗變成了蝴蝶、鳳凰、流星雨,變成了火樹銀花,真是美極了。 這樣玩著玩著,大家覺得還不過癮,又想出了更無聊更刺激的游戲來。最惡作劇的是炸鞭炮嚇唬女孩子,當(dāng)女孩子從對面走過來時,我們都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等她走到跟前,冷不丁地拋出一個“地老鼠”(一種能旋轉(zhuǎn)跳動的小花炮),在女孩身后或腳下旋轉(zhuǎn)著四處亂竄,還閃著不同顏色的火光,最后突然炸響,女孩子尖叫一聲,馬上蹲下身子,雙手捂住耳朵,膽小的會嚇得“嗚嗚”地哭起來,待大人聞聲趕來,我們早已作鳥獸散,逃得無影無蹤了。 不一會兒,大家又換一個地方集合,繼續(xù)玩鞭炮游戲。有人提議說,比一比誰的膽子最大,看誰敢用手拿著炮仗放。我們幾個歲數(shù)小的都不敢冒這個險,有個歲數(shù)稍大一點的卻不信邪,把袖子一擼:“來,看我的?!闭f完果真用手拿著炮仗,讓我們用草紙筒給他點引子,隨著一聲巨響,他摔在了地上,我們急忙跑過去,他卻不讓我們扶他,像什么事也沒有發(fā)生過似的,我們覺得既神奇又奇怪,讓我們佩服得五體投地。 之后他告訴我們,是他耍了一個小心眼,雖然他拿的是個小花炮,但只是用指尖輕輕地捏著小花炮的底部,炸時只不過感覺有些震動,并沒有傷到手指,一陣疼痛后就沒事了,他自己假裝摔倒,是想嚇唬嚇唬大家??删褪沁@樣,我們也一致公認(rèn)他為“英雄好漢”。 光陰荏苒,物轉(zhuǎn)星移。轉(zhuǎn)眼間,我離開老家,在城里呆了近三十年?,F(xiàn)在的城里平時車水馬龍,熱鬧繁華,可每到過年時,總感覺滿大街冷冷清清,空空如也,“前村后村燎火明,東家西家爆竹聲”的景象早已成為歷史。每每聽到春節(jié)民謠,兒時的年味便在腦海里蔓延開來。雖然那是個貧瘠的歲月,而在心底,年味依然是那么紅紅火火,熱熱鬧鬧,溫情滿滿。一桌香噴噴的飯菜,一件向往已久的新衣,一掛紅紅火火的鞭炮,已是童年快樂幸福的全部。 關(guān)注書韻閑話 無 分享悠悠書韻 文史|教育|時事|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