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男,45歲。 初診:2011年11月21日。 主訴:上腹部疼痛,納呆已半年之久。 現(xiàn)病史:2011年6月份,以上腹部疼痛,納呆,兩脅脹,身困乏力,住第一附屬醫(yī)院,行剖腹探查,證實為“胰頭癌”。 病理報告:“高分化腺癌?!庇捎谡尺B無法手術(shù),且膽汁排泄不暢,置T形引流管,并進行化療。 辨證論治:現(xiàn)仍有腹脹,納差,乏力,兩肩背沉困,動作出虛汗,說話感到氣短。大便稀糊狀,1日2-3次,呈灰白色,小便黃。引流物,每天600毫升左右。 舌象:舌體胖,有瘀斑。 脈象:脈弦細數(shù)。 證屬:肝郁脾虛,瘀痰結(jié)聚。 治則:理氣健脾,軟堅散結(jié)。 方藥: (1) 柴胡10克 白術(shù)10克 白芍15克 云 苓15克 郁金15克 瓦楞子30克 山豆根10克 索羅子15克 蜂 房10克 全蝎10克 生甘草3克 毛丁草60克 煎服法:一劑藥煎兩遍,合在一起。分2次服。 (2)紫黃丸:每次服20丸,1日3次。開水送下。 復(fù)診(11月30):癥狀有所減輕。舌脈同上。 方藥:原方繼續(xù)服。 三診(12月21日):仍有兩肩沉困,口干。乏力,出虛汗多。大便不成形。 舌象:舌質(zhì)絳,舌苔花剝 脈象:脈沉細。 證屬;中氣虛弱,胃陰不足。 方藥:上方加黃芪60克,玉竹30克。 煎服法:同前。 四診(2012年1月10日):被邀,去患者單位會診據(jù)說,服上藥,諸證減輕。但仍有口干,少氣,乏力。舌脈同上。 方藥:上方加人參10克。 煎服法;同前。 五診(9月6日):服上方百余劑,紫黃丸一直服,腹痛、口干,兩肩沉困等癥狀已消除。唯動作出虛汗,有時腹脹。 舌象:舌苔白。 脈象:脈弦細。 方藥:上方加麻黃根12克。 煎服法:同前。 六診(9月15日):藥后汗出已少。舌脈同上。 方藥:原方繼續(xù)服。 七診(9月29日):停藥1周,兩脅不舒服,少腹結(jié)滯。 古象:舌有瘀斑,舌苔白。 脈象;脈弦細。 方藥:上方加川楝子15克。 煎服法:同前。 八診(10月11日):藥后,上述癥狀消失,但有時頭暈,耳鳴,目澀。舌脈同上。 證屬:肝陰不足,虛陽上浮。 方藥:初診時方,加川楝子15克,牡蠣30克,石決明30克,菊花30克。 煎服法:同前。 九至十三診(10月20日-12月6日):相繼來診5次。連服湯劑30劑,癥狀緩解。舌脈同上。 方藥:原方繼續(xù)服。 十四診(12月15日):納差,腹脹,少氣,乏力,仍有耳鳴,出虛汗,近1周,大便稀,1日3次。 舌象:舌質(zhì)紅,舌苔白。 脈象:脈沉澀。 證屬:脾胃虛弱。 方藥: 黃 芪60克 白術(shù) 12 克 云 苓15克 白芍15克 郁金15克 柴 胡10克 瓦楞子30克 蜈蚣2條 山豆根10克 毛大丁60克 紅參10克 煎服法:同前。 十五診(12月20日):藥后,精神較好。舌脈同上。 方藥:上方,加野菊花30克 煎服法:同前。 十六診(12月25日):納差脘痞,身困倦怠。大便仍稀,1日3次。舌脈同上。方藥:上方,加薏苡仁30克。 煎服法:同前。 十七至十八診(2013年1月5日-10日):服上藥后,大便已正常。仍有出虛汗,肌肉酸困。舌脈同上。 方藥:上方,加麻黃根15克。 煎服法:同前。 十九至二十六診 (2013年1月19日-3月12日): 服上方后,精神好轉(zhuǎn)。膽汁引流不暢?,F(xiàn)在大便白色,小便黃。舌脈同上。 方藥:上方去紅參,加茵陳60克,金錢草30克。 煎服法:同前。 二十七診(3月16日):服湯劑48劑。近日,夜間低熱,體溫37.3℃左右,身困乏力,納差,有時盜汗。 舌象:舌質(zhì)紅。 脈象:脈弦細而數(shù)。 證屬:濕郁化熱。 方藥:上方加大青葉30克,敗醬草30克。 煎服法:同前。 二十八至三十診(4月4日-5月16日):來診4次,低熱消除,飲食增加。僅引流時傷口處疼痛。舌脈同上。 方藥:初診時方,加元胡15克、重樓10克、板藍根30克。 煎服法:同前。 三十五診(5月23日):近來睡眠差,腰痛,出虛汗,身困,舌脈同上。 方藥:上方,加夜交藤30克。 煎服法:同前。 三十六診(6月4日):前證好轉(zhuǎn)。近來惡心,大便稀糊狀。 舌象:舌質(zhì)絳。 脈象:脈細緩。 方藥:上方中毛大丁量加至100克。 煎服法:同前。 三十七診(6月13日):近日,飲食減退,乏力。大便稀,1日2-3次。 舌象:舌苔白。 脈象:脈細緩。 化驗:大便有粘液十十,膿球少許。 方藥:上方加焦山楂30克,石榴皮30克,訶子肉15克。 煎服法:同前。 三十八至四十診(6月20日-7月8日):來診3次,服湯劑18劑后,癥狀好轉(zhuǎn)。舌脈同上。 方藥:原方繼續(xù)服。 四十一診(7月12日):惡心,呃逆,兩脅不舒,腹脹。 舌象:舌質(zhì)紅,舌苔白。 脈象:脈弦細。 方藥:初診時方,加半夏15克、桑椹30克、人參10克。 煎服法:同前。 四十二診(7月23日):引流管處疼痛,有時惡心。 方藥:上方加三七6克。 煎服法:同前。 四十三至五十二診(9月5日-10月31日):來診10次。服藥后,諸證好轉(zhuǎn)。舌脈同上。 方藥:原方繼續(xù)服。 五十三診(11月5日):耳鳴,腰酸,下肢酸困。舌脈同上。 方藥:上方加石決明30克,杜仲20克。 煎服法:同前。 五十四至七十七診(11月26日-2014年6月19日):來診24次,仍有耳鳴,腰痛。舌脈同上。 方藥:上方加補骨脂30克、生地30克。 煎服法:同前。 七十八診(10月24日):上藥,服140余劑,癥狀減輕,精神恢復(fù)。患者6月中旬,去北復(fù)查,腫塊較前明顯縮小,經(jīng)手術(shù)切除。病理報告:高分化腺癌。術(shù)后,恢復(fù)較好。11月返回。現(xiàn)腰疼,耳鳴,小便頻數(shù),傷口處隱作痛。大便初干,后稀。 舌象:舌質(zhì)絳,舌苔白。 脈象;脈虛細。 證屬;脾腎虧虛。 治則:補益脾腎。 方藥: 補骨脂30克 生 地30克 枸 杞30克 白術(shù)20克 茯 苓 15克 白芍15克 柴胡10克 瓦楞子30克 蜂房10克 全 蝎10克 山豆根10克 毛大丁60克 生甘草3克 煎服法:同前。 七十九診(11月5日):乏力,身困。舌脈同上。 方藥:原方繼續(xù)服。 八十至八十七診(11月17日-15年2月15日):來診8次。近來納差。舌脈同上。 方藥:上方加山楂30克,太子參30克。 煎服法:同前。 八十八診(3月6日):傷口處作痛,睡眠差,時有腹脹。舌脈同上。 方藥:上方加三七6克、沒藥10克、枳殼10克。 煎服法:同前。 八十九至一百零四診(4月1日至10月30日):來診15次。服上藥后,癥狀逐漸減輕。舌脈同上。 方藥:上方繼續(xù)服。 一百零五診(11月6日):近日,又有低熱,左腹部有時痛。大便正常。 舌象;舌苔白。 脈象:脈弦細。 方藥:上方加野菊花30克、大青葉 30克。 煎服法:同前。 一百零六診(11月13日):熱退。身困,納差。舌脈同上。 方藥:上方去大青葉,加紫蘇10克。 煎服法:同前。 一百零七至一百三十診(2016年1月6日-12月29日):治療歷時1年。舌脈同上。 方藥: 白 術(shù)20克 黃 芪60克 補骨脂30克 郁 金15克 清半夏15克 佛手15克 瓦楞子30克 薏苡仁30克 白芍15克 蜂房10克 全 蝎10克丹參 30克 毛大丁60克 煎服法:同前。 患者連續(xù)來診23次,共服紫黃丸300多瓶,多次復(fù)查,未見復(fù)發(fā)跡象。 公眾號二維碼1.jpg 掃碼關(guān)注 共同進步 |
|
來自: 昆山同德堂鄒醫(yī)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