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門冬 來源產(chǎn)地 為百合科植物天門冬的塊根。 定植后2-3年即可采收,割去蔓莖,挖出塊根,去掉泥土,用水煮或蒸至皮裂,撈出入清水中,趁熱剝?nèi)ネ馄?,烘干?/p> 生于陰濕的山野林邊、草叢或灌木叢中,也有栽培。 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陜西、甘肅、臺灣等地。 別名虋冬、大當門根、天冬 【原形態(tài)】 天門冬,多年生攀援草本,全株無毛。塊根肉質(zhì),簇生,長橢圓形或紡錘形,長4-10cm,灰黃色。莖細,長可達2m,分枝具棱或狹翅; 葉狀枝通常每3枚成簇,扁平,長1-3cm,寬1-2mm,先端銳尖。葉退化成鱗片,先端長尖,基部有木質(zhì)倒生刺,刺在莖上長2.5-3mm,在分枝上較短或不明顯。 花1-3朵簇生葉腋,單性,雌雄異株,淡綠色;花梗長2-6mm;雄花花被片6,雄蕊稍短于花被,花絲不貼生于花被片上,花藥卵形,長約0.7mm;雌花與雄花大小相似,具6個退化雄蕊。 漿果球形,直徑6-7mm,成熟時紅色;具種子1顆。花期5-7月,果期8月。 【性狀】 性狀鑒別 塊根呈長紡錘形或圓柱形,稍彎曲,長4-18cm,直徑0.5-2cm。表面黃白色或黃棕色,半透明,有深淺不等的縱溝及細皺紋。 質(zhì)堅韌或柔潤,斷面黃白色,角質(zhì)樣,有粘性,皮部寬,中柱明顯。氣微,味甘、微苦。 以肥滿、致密、色黃白、半透明者為佳。 性味功效 《中藥大辭典》 "性寒,味甘微苦。" 入肺、腎經(jīng)。 滋陰,潤燥,清肺,降火。治陰虛發(fā)熱,咳嗽吐血,肺痿,肺癰,咽喉腫痛,消渴,便秘。 《中華本草》 味甘;苦;性寒 滋陰潤燥;清肺降火。主燥熱咳嗽;陰虛勞嗽;熱病傷陰;內(nèi)熱消渴;腸燥便秘;咽喉腫痛 【歸經(jīng)】 肺;腎經(jīng)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6-15g;熬膏,或入丸、散。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搗爛絞汁涂。 注意 虛寒泄瀉及風(fēng)寒咳嗽者禁服。虛寒假熱,脾腎溏泄最忌。 |
|